退出閱讀

聖仙王途

作者:神降之年
聖仙王途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卷 先王聖化,布在方策 第四百四十一章 丹會

第六卷 先王聖化,布在方策

第四百四十一章 丹會

陳述聖抬手平揖道:「聖上安心好了,有七位聖人出手,這天下還沒有辦不到的事情!」
陳述聖搖頭道:「不是我誇口,而是事實如此,剛才我仔細觀察了一下,他現在雖然是立命道業第三重,但是一身的不朽浩氣,廣博浩瀚,想來離晉陞宗師道業,只有一線之隔了!」
「馬上就要發動了,諸位聖人,胞妹的安危就擺脫諸位了!」文帝站在陣法邊上,抬手鄭重揖禮,說著。
第七位聖人是葉昭陽,現任崑山書院院主,傳承的是九聖中第七聖楚天宏的道統,天宏聖人著書《宏樂》,創的是聖道中的宏樂天籟之道。
這裏就不能不提開朝太祖楊易人了,這是聖道第一位聖人,也是開闢了聖道修行先河的聖賢。
第二位聖人,乃是楊希夷,兼任太書院的院主,真實的身份是文帝的皇叔,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聖賢,傳承的是開國九聖中的第六位聖人王道泰的道統。
太道聖人楊易人,便是大匡皇朝之開朝太祖,是一位萬世敬仰的聖賢先哲。
首先第一位便是自己的導師真鑒聖人,姓崔,名寶,自號真知求鑒居士。
文帝取過黃皮葫蘆,擰開嘴兒,倒了一粒在手心上,頓時葯香撲鼻,充滿整個玄天殿。
「哈哈……聖上說的是,確實可喜可賀!」眾聖朗聲大笑,非常愉悅,文帝說的不錯,正是因為煉丹之術的奪天地造化之功,他們這些宗師道業第三重的儒者,都有了晉陞聖人道業的希望,不再像以往一樣迷茫。
眾宗師點點和_圖_書頭,文帝也覺得安心,眉頭舒展開來,笑道:「說得是呀,倒是朕關心則亂了,罷了,咱們且等好消息好了!」
「甚好,甚好!」眾宗師眉開眼笑。現如今大匡皇朝,煉丹之術以金丹一品堂為第一,其次便是這皇宮大內了。
第四位聖人是朱曦,現任嵩陽書院院主,傳承的是九聖之中的第八聖人公孫百曉的道統,這位百曉聖人曾經著書《殷墟》,又稱為《光陰神照經》。
「砰!」
徐翰林被稱為翰林聖人,學識最廣博豐富,晚年回鄉桐城,著書《臻尚之書》,正是這位聖人,才華經天緯地,代表了博學多才者。使得日後有成就的學問家,都稱為翰林。大匡皇朝甚至以「翰林」為名建立了翰林院,聚集皇朝最博學多才之人。
文帝搖頭笑道:「諸位道友不要喪失了志氣,說起來,我等還要感謝這位毅勇伯,他的煉丹之術確實是奪天地造化的方術,有了煉丹之術,我等求聖之路,再無障礙!」
雖然百聖太廟有若干聖人,但是論人望論道業論資歷,都以真鑒聖人為首。
一瞬間,呂楊有一種恐懼,這是對未知力量和規則的恐懼,不過看到幾位七位聖人沉著的臉,這股恐懼才慢慢消失。
就這七位聖人,隨便舉出一位,在大匡皇朝都是人人敬仰的聖賢,呂楊看了他們一眼,亦覺得拘謹。至於其他聖人,暫時就不提了,因為今天他們沒有在玄天殿內。
玄天殿內,一共有十八位聖賢合力運轉大挪移www•hetubook.com•com陣法。
金丹一品堂是呂楊、白龍潭書院和眾多皇族中人的產業,眾人就不去說了,畢竟是發明煉丹術之人的產業,而皇宮大內,資源豐富,想來煉丹也捨得下本錢,煉成絕世靈丹,也不是不可能。
今天到玄天殿內的,除了這七位聖人,還有十一位宗師道業第三重的大宗師,呂楊認得的也就幾位,其他均沒有見過。
眾宗師點點頭,看向文帝楊文思。
眾宗師欣喜,陳述聖道:「我也是出自荒州秣陵府,對這位呂家子了解過,他確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如今年輕一輩之中,能出其右者,不多了,我想,咱們之後,這聖人道業,將來當有他的一席之地!」
崔氏一族是神都真正的名門望族,可追溯到一千多年殷墟皇朝建朝之前,而且崔氏一族的先人更是在當年殷墟皇朝立朝之時官至宰相,千年而下,乃是真正的千年望族貴胄。
天池書院的葉長眉感嘆道:「說起來,還是他們年輕人好呀,如此年輕,便有如此造詣,我等相比起來,還要遜色一些!」
文帝連忙吩咐人前往皇宮,將一爐九轉七竅金丹一共三十六粒取來。
真鑒聖人傳承的正是太道聖人的先天五太道,同時也是帝師,當今文帝的座師,是以他的地位十分尊崇。
這些人,每一位都大名鼎鼎。
任誰也沒有想到,日後,玄天丹會成為慣例,三年一會,逐漸成為百聖太廟的盛事!
「秣陵乃呂氏一族舊地,昔日無限風光,如今都已和-圖-書不在,這麼多年來,呂氏一族沒落不少,好不容易出了這麼一人,我等應該好好看顧才是,諸位以為如何?」羅浮書院葛天鴻說道。
文帝心思一動,笑道:「今日適逢其會,正巧了,昨日宮中的供奉們成功煉製了一爐九轉七竅金丹,據供奉們說,這一爐靈丹非同小可,適合我等宗師服用,要不朕將這一爐丹都拿出來,咱們就開個玄天丹會?」
眾人微微一愣,也想起剛才隨七位聖人馳援而去的年輕儒者。
文帝身為帝王,自然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度,當即考慮一二,笑道:「該當如此!」
第六位聖人是青城書院院主劉乘鶴,傳承自九聖中的第五聖人周禮的道統。禮聖人曾經著書《匡禮》,乃是一位真正高風亮節的道德全真。
眾宗師哈哈一笑,倒是不以為然,甚至覺得好,因為在皇帝的角度看來,人才就當進入朝堂,為國分憂,進入百聖太廟,乃是養老,哪裡及得上身處廟堂之中為國為民?
第三位是俞晚林,現任白鹿書院的院主,傳承的是九聖之中徐翰林的道統。
「聖上放心吧,吾等省得了,定不教皇極聖人有什麼差池!」真鑒聖人擺擺手。
「對了,剛才一人,乃是小輩,莫非便是那發明煉丹之術的呂家子,呂楊?」天池書院的院主葉長眉說道。
王道泰著書《泰皇經》,可惜的是,這本經書的完整本已經失傳,楊希夷早年在機緣巧合之下獲得三頁經文,於是將這位聖人的泰皇道繼承了下來,這是一位毅力驚人hetubook.com.com、驚才絕艷的聖人。
呂楊認得的是皇朝的皇帝楊文思,人稱文帝。
不一會,一爐九轉七竅金丹被送了過來。
以十八位聖賢的能力,將其中七位聖人挪移到一萬五千余里之外的無盡森海,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眾人躍躍欲試,開始你一言我一語開始評價這種靈丹,詢問其煉製之法,丹方如何……在一片融洽的氣氛中,種宗師放開懷抱,服用靈丹,一時間,其樂融融。
真鑒聖人召集到這些聖賢,呂楊鬆了口氣,隨著大挪移陣法的運轉,七聖步入法陣之中,各種流光和符文在他們身邊流轉,越來越耀眼。
第五位聖人安逾時,現任廬山書院院主,傳承的是九聖中李玄魚的道統,玄魚聖人曾經著述《虛空陰陽經》,是對虛空有無之道理解最深的聖人。
「嘖嘖……這金丹簡直和嬰兒一般,果真有七個竅穴,這可是通智慧的呀!」眾宗師嘖嘖稱奇。
「純陽,還不進來?」真鑒聖人看到呂楊有些發獃出神,不禁皺眉道。
文帝看著道業和自己相差無幾的宗師們,嘆道:「希望他們此行順利吧!」
太道聖人原名楊易人,著書《先天五太書》。傳聞其真實的身份是殷墟皇朝最後一代皇帝的私生子。他的母親是弘農楊氏族人,自幼跟了母姓。就是這位私生子,在殷墟皇朝末年,皇朝分崩離析,天下板蕩,黎民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際,他應運而起,縱橫天下,掃蕩群豪,開闢新的修行之路,終於定鼎天下,建立了大匡皇朝。
像皇極聖人這樣www•hetubook•com•com的後來者,見了真鑒聖人,都要執弟子之禮。
皇極聖人楊華兮修行的正是這部經書,傳承的也是這個道。
空間扭曲,空氣振動了一下,光芒猛地一收,化為一點星芒消失在眼前,玄天殿內,頓時靜悄悄。
說起來,楊氏和呂楊乃是一脈相承,正所謂打斷了骨頭連著筋,雖然兩家以前有些嫌隙,但是這麼多年了,早就該淡忘才是。
東海書院的陳述聖、天池書院的葉長眉、敦煌書院的傅天仇、羅浮書院的葛天鴻、嵩陵書院的徐道陵。
「哦,述聖兄對毅勇伯的評價這麼高?」眾宗師詫異。
這七位聖人,呂楊看了看,大部分都認得,也都見過或者聽人說過,只是他們估計都認不得自己。
只見九轉七竅金丹有拇指大小,散發出絢爛的丹氣和靈光,整個玄天殿被映得熠熠生輝。金丹表面有九道金光流轉,金丹上,明顯有七個孔竅,如同人的七竅,正散發出濃郁無比的葯香。
文帝點點頭,微微笑道:「不錯,此子驚才絕艷,乃是我朝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了,此子志不在朝堂,而是拜在老師門下!」
眾宗師同時在腦海中掠過這麼一個念頭。
「年輕宗師!」
這大挪移陣法呂楊曾經在聖道的經典中看到過,據說是一種可以瞬間挪移千萬里的奇妙法術,若施法之人強大,大挪移陣法甚至可以將人挪移到天外。
「來了!」呂楊回神,惶恐說著,連忙一步踏入陣中,任流光和符文纏繞在身上,呂楊感覺到,一股空間的扭曲之力如同蠶繭一樣重重包裹著自己。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