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辛亥大軍閥

作者:雨天下雨
辛亥大軍閥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〇七四三章 F5戰鬥機

第〇七四三章 F5戰鬥機

但是這一計劃被否決,原因很簡單,首先第一個方案裡頭是需要八十五毫米的坦克炮,而中國由於之前沒有研發過這一口徑的坦克炮,當年研發重型坦克的時候是直接跳到了105毫米口徑上,所以僅僅是為了改進T12坦克就專門研發一款八十五毫米的坦克炮在性價比上有些划不來,因為T12坦克目前已經是接近停產的狀態,在全力連續生產了四年後,陸軍實際上在1939年後就沒有下過T12坦克的訂單了,陸軍目前下達的中型坦克的訂單已經是最新型號的T15坦克。
B13轟炸機,實際上是一款單發雙座的前線轟炸機,是空軍在三十年代中期所研發的一款前線支援轟炸機,是用來代替B7俯衝轟炸機的,執行對前線敵軍精確轟炸支援,作戰目標包括敵軍固定工事堡壘,坦克,火力點等,所以就要求這款轟炸機需要極大的投彈命中率,所以採用的是俯衝轟炸的模式,而且飛的還不能太快也不能太高,不然的話會發現不了地面目標,所以作戰高度非常低,速度比較慢,飛的又低又慢的情況下自然就得增加機體的裝甲來提高防護性能呢,所以B13的裝甲非常厚。此外由於這款轟炸機要隨時對前線陸軍進行支援作戰,要求能夠做到隨叫隨到,所以一般都是靠前部署,航程也不高,因為沒那個必要,總不能別人呼叫支援后,你自己慢悠悠的飛幾個小時抵達作戰區域不是。當這些要求綜合下來后,B13轟炸機的設計也就定型了,採用了上海動力公司的大功率風冷式發動機,單發雙座的布局,平飛最高速度約四百二十公里每小時,主要搭載比較小型化的炸彈,尤其是還可以搭載專門為了反坦克而研發的子母彈。
至於裝備105毫米坦克炮的計劃,這一計劃和陸軍中的T15坦克計劃有些重疊,因為T15坦克裝備的就是105毫米口徑的坦克炮,甚至換句話說,T15就是大規模改裝后裝備105毫米坦克炮的T12坦克大改型號。
原本這兩支坦克部隊的任務都是前往某一地區支援友軍作戰,但是卻沒有想到在這裏狹路相逢,既然碰上了那麼很自然就是打了起來,戰鬥剛開始沒有多久蘇軍那邊就是有些撐不住了,蘇軍的坦克雖然多,而且在機動性上佔據了優勢,但是中國的這支坦克連是和蘇軍坦克迎面撞上的,幾乎剛開始的那幾分鐘里,迎面而來的蘇軍坦克就已經被擊毀了三四輛,而接著T9坦克依靠強大的火力和裝甲,持續壓制打擊蘇軍的坦克。
中國空軍的發展理念一直都是作為攻勢空軍而存在,空軍的最高目標就是向敵人頭頂上投擲炸彈,圍繞著這個目標發展出了各種軍用飛機。
與此同時,附近空域進行巡邏的一小隊兩架B13戰術轟炸機以及為其護航的兩架F4戰鬥機也已經是受命趕往這一地區,準備為交戰中的坦克部隊進行空中支援。
加上中國軍情處的特工們已經探知蘇俄正在開發一款可以和T9坦克相對抗的中型坦克,而且火力和防護上都不弱於中國大量裝備的T9系列坦克,如此情況下,陸軍除了加速新一代中型坦克T15的服役計劃外,也是準備對現有的T9和T12系列坦克進行升級,以發掘T9和12系列和-圖-書坦克的最大潛力。
不用多久,還沒有等中國的那兩輛T11重型坦克趕到支援,空軍的這四家飛機就是已經趕到並給下方的蘇軍坦克部隊造成了重大打擊,蘇軍的兩輛KV坦克被當成擊毀。
動力上採用上海動力公司研發的新一代汽油發動機SV550,輸出功率達到了五百五十匹馬力,使得T15坦克的越野速度達到了四十五公里每小時,不但遠遠超過T11重型坦克,而且是超越了T12坦克四十公里每小時。
平心而論,F5戰鬥機的格鬥性能,尤其是中低空的格鬥性能並沒有比F4戰鬥機提高多少,但是F5戰鬥機的優勢在於,別的戰鬥機有的它有,別人沒有的它還沒有,也許某一方面都不是罪出色的,但是它卻是把這些東西都能夠結合起來,使得它不但能夠勝任高空護航,中低空的格鬥也不算差,而巨大的載重還可以偶爾客串對地轟炸的任務。
在這個年代,沒有哪一款飛機是可以包打天下的,各個航空大國的空軍裡頭都是有著種類繁多的飛機,各自承擔著不同的作戰任務。
這款飛機在作戰目標和設計意圖都和德國的斯圖卡有些類似,不過B13轟炸機1933年就已經首飛,1936年就已經開始批量服役,到了現在的1940年的時候已經是一款非常成熟的武器了,德國那邊的斯圖卡服役時間要晚很多,而且斯圖卡的很多設計細節都是借鑒了B13轟炸機。
同樣的陸軍的新一代中型坦克T15也是T12坦克的延續,說的嚴格一些就是T12坦克的大改型號,一開始的研發代號也是叫T12E,研發成功后陸軍才授予了T15坦克的編號。當年研發T15的時候蘇軍的新一代中型坦克還沒影子呢,所以當時設計的時候也沒有具體對抗目標,因為當時根本就找不到T15的對抗目標,陸軍參謀部的裝甲司給予的預定作戰目標就是:「敵人未來新一代坦克!」
說起這個二級二速渦輪增壓器,實際上還和英國有點關係,這年頭各國實際上都有進行渦輪增壓的研究,中英美蘇的是廢棄增壓的路子,而德國和日本那邊走的是機械增壓的路子,中國的渦輪增壓器研發非常早,不過中國自身的技術基礎要薄弱一些,研發的進度有些緩慢,後來負責研發渦輪增壓器的福樂電氣公司和英國那邊進行了技術合作,一起研發渦輪增壓器,然後才取得了成功,並陸續用於各型號的發動機上,隨後又是率先研發出來多級多速的渦輪增壓器,為中國戰鬥機在高空上的性能提升立下了基礎。
這場小山谷里的戰鬥讓陸軍下了決心加大新式坦克的服役外,同樣也是讓空軍加速了新一代戰鬥機的換裝計劃。
在B11轟炸機設計和製造的年代,可沒有什麼戰鬥機能夠達到上萬米的作戰高度后還能夠保持優良性能的,而且B11轟炸機自然也擁有大量的防護火力和結實的機體。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在1940年的今天,航空技術的發展在這短短几年內發展比整個二十年代都要快得多,各國一大堆優秀的戰鬥機在三十年代後期試飛或者服役,英國的噴火和颶風,德國的ME109,日本海軍的零戰,這些飛機的性能都是不遜於中國hetubook.com•com在三十年代中期服役的F4戰鬥機了。
所以僅僅是為了改進現有的坦克就專門去研發一款坦克炮,而且改裝費用也不低,所以陸軍但是否決了這一計劃。
車體機構上根據T12的原型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改設計,進一步強化的防護水平,車體正面的傾斜裝甲厚度達到了七十毫米,並首次採用了一體化鑄造炮塔,炮塔正面裝甲厚度達到了九十毫米,如此強悍的防護甚至不比T11重型坦克弱多少。而更重要的是,T15中型坦克採用的是和T11重型坦克同口徑的105毫米口徑坦克炮,和T11重型坦克採用的105毫米口徑主炮不同,T15上的這款105毫米主炮是輕量化的版本,重量降低但是威力卻是提升了一部分。
中國陸軍自己豎起靶子自己打著玩,也體現了中國坦克的設計研發實際上已經是超越了各國許多。當各國還在考慮著如何對抗中國T9坦克的時候,中國的T12已經批量服役,T15已經開始研發了。
所以他並沒有太多的猶豫,立即就是下令側推,與此同時向後方請求了緊急支援,當上屬的營部接到請求支援的信息后,立即就是向附近的一個重型裝甲營請求支援,數分鐘后,四輛T11重型坦克就是開始緊急前往支援。
融合了如此優良性能的T15坦克重量卻是不高,整車重量為三十五噸,比T12系列坦克高是肯定的,但是作為對比的是,T11坦克為了裝備105毫米口徑的主炮和一百毫米的前部裝甲,可是用掉了四十五噸的重量,而且速度上也只有三十五公里而已。
一九四零年二月二十七號早上六點中,蘇俄正式下達了臨時停戰的命令,從去年冬天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的蘇芬戰爭也算是告一段落,接下來的就是大家進行各種談判,由於蘇軍已經全部了芬蘭絕大部分的領土,想要蘇俄什麼都得不到也是不太現實的,陳敬雲的想法就是讓芬蘭付出一部分可以承受的代價,從而為芬蘭換取喘息的時間。
這一場小規模的交戰,雖然參戰的裝備數量不算多,持續時間也很短,但是卻是代表著雙方最為成熟的一些軍事裝備水平。中國的T9坦克不用說了,蘇軍的KV坦克也是發揮出現了應該有的能力,被擊毀的四輛KV坦克中,只有一輛是被中國的T9坦克所擊毀,剩下的三輛都是被B13轟炸機從空中所擊毀。
單就國土防空而言,中國空軍中的代表是F6夜間戰鬥機和F7高空戰鬥機。而空軍中的F5戰鬥機是屬於前線戰鬥機,已經陸續退居二線的F4戰鬥機目前是只能擔任前線的中低空作戰,F4戰鬥機的中高空性能雖然不咋地,但是低空性能非常優秀。
除了F5這款主力戰鬥機外,實際上中國空軍中還有好幾種不同類型的戰鬥機,比如F6重型戰鬥機,這是一款雙發戰鬥機,一開始的設計目標是用來給轟炸機進行遠程護航,但是後來F5戰鬥機的研發進度非常快,導致F6重型戰鬥機還沒有完成研發呢就已經落伍,不過空軍也沒有直接放棄,而是繼續研發並改為了夜間戰鬥機,中國空軍自己就是玩轟炸機的,自然也防著別人轟炸自己,白天還好,但是夜晚的話單靠地面防空炮也是和-圖-書有些困難,所以空軍是想要裝備一款專門的夜間戰鬥機。
實際上這個設計目標就是當年的T9坦克設計目標是差不多的,當年T9坦克的設計目標也是不但希望機動性上能夠超越T6坦克,同樣希望能夠具備T7重型坦克的防護和火力。
但是才過了十幾分鐘后,西北方向又是出現了一支蘇軍的坦克部隊,而這支蘇軍坦克部隊的數量很少,只有六輛而已,但是他們所裝備的坦克卻不是蘇軍中隨處可見的T26以及BT5或者BT7,而是蘇軍中唯一大規模服役使用的KV重型坦克,蘇俄人當年研發KV坦克的目的就是為了對抗中國的T9坦克,從火力上並不比T9坦克弱,而在防護上則是遠超過T9坦克。
說白的就是用來對付那些還沒有出生甚至連研發計劃都還沒有的敵人坦克,屬於未雨綢繆的那種,至於敵軍未來的坦克有多強?中國的那些裝甲部隊的人自然是發揮了極大的想象力,有多大就是誇多大,後來陸軍實在是找不到預定目標,因為那會各國的新式坦克對抗目標還只是中國的T9坦克呢,各國新一代坦克就算強估計也強不到那裡去,於是乎陸軍就本來自己對付自己的想法提出了設計要求,對抗T12那是肯定的,而且要求新一代中型坦克除了保持零部件的通用型和成本外,要求可以和陸軍中裝備的T11重型坦克相對抗。也就是說希望擁有105毫米口徑的主炮,擁有超過四十公里的越野速度,擁有不遜於T11坦克的防護。
雖然早上的時候雙方都已經下達了停戰的命令,不過具體到前線的時候,有些小規模的部分是有些晚才得到這些停戰的命令,而在得到停戰命令之前,他們依舊按照原定的作戰計劃進行著。
事實證明,蘇軍中的KV坦克的優秀防護已經不是T9坦克所能夠對抗的了,而戰後中國陸軍用繳獲的這些蘇軍KV坦克殘骸進行測試的時候,就連T12坦克中的75毫米坦克炮對上蘇軍的KV坦克也是有些夠嗆。
中國的坦克發展一直都是保持著一種非常緊密的延續性,比如T9坦克就是在T6坦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T12坦克也是在T9坦克的基礎上研發的,最開始的T12還只是叫T9U呢。
此外還有F7戰鬥機,這款戰鬥機當初是廣安飛機公司研發出來和滁州飛機公司的F5戰鬥機進行競爭的對手,不過當時空軍更注重的是超遠的航程,所以航程遠的F5戰鬥機勝出,後來廣安飛機公司對原設計進行了修改,將其定位為高空攔截戰鬥機,也就是不再注重超遠航程的護航,而注重對敵軍轟炸機的高空攔截作戰,擁有超高的速度,優秀的高空格鬥性能,強悍的火力,航程雖然一般般但是也有差不多兩千公里。空軍也是採購了一部分,用途也是非常專業,那就是擔任國土防空戰鬥機,主要是部署在國內工業發達地區。
當然其實更重要的是,F5戰鬥機的單價不高,F5戰鬥機雖然採用了眾多的新式技術,但是空軍一開始就是下了超過五百架的初始訂單,而大批的預購訂單讓F5戰鬥機的研發和生產成本被平攤了許多,最後單價也就被拉到了比較低的水平,而更低的單價又導致空軍追加訂單,於是乎這麼一個良性循https://www•hetubook.com•com環就來了,產量越高平均造價就越便宜,畢竟研發生產一款新式戰鬥機,需要為它研發眾多的子系統,需要為它建立專門的生產線,這些都是成本,你生產一架也那麼這些成本都要算在這一架飛機裡頭,但是生產一千架的話,那麼這些成本就會被均攤到這一千架上,所以對於高科技的軍事裝備而言,越大的量產數量代表著更便宜的價格。
而這個時候就出現問題了,中國空軍中那時候正在大量裝備B11重型轟炸機,而B11重型轟炸機的作戰高度可是能夠達到上萬米,假如要給B11重型轟炸機進行護航的話,除了航程需求外,也需要新式戰鬥機具備優秀的高空性能。
所以具體到戰鬥機的設計上也是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比如F4這款三十年代中期服役的戰鬥機,就是一款非常典型的護航戰鬥機,設計目標很簡單,那就是執行低空攔截,低空護航等任務,作戰高度比較低,因為那時候不管是中國空軍還是海軍的轟炸機,飛行高度都比較低,尤其是前線支援飛機的那些俯衝轟炸機飛行高度都是比較低的,所以在三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國空軍的戰鬥機極為注重中低空的格鬥性能,但是一旦高度太高的話,那麼性能就會急劇下降,空軍的F4戰鬥機在中低空性能上非常不錯,但是一旦高度上升到了七千米以上后,那麼就是急速下降了。
也正是各國先後服役先進戰鬥機,迫使中國為了保持戰鬥機的性能優勢,在1935年至1940年這短短五年裡,提出了一大堆先進戰鬥機的設計方案,其中就有F5戰鬥機,高達三千六百公里的航程,足以讓它為B11重型轟炸機提供全程護航,滁州飛機公司研發生產的大功率液冷發動機還裝備了二級二速渦輪增壓器,這使得F5戰鬥機具備了優良的高空性能。
小半個小時后,當前線的這些部隊相繼接到停戰命令后,天空中蘇軍的六架戰鬥機已經只剩下了三架,而中國那邊的四架F4戰鬥機只剩下了三架,不過有己方的一架B13轟炸機被擊落。地面上,蘇軍的六輛KV坦克留下了四輛殘骸,然後帶著剩下的十來輛T26以及BT7坦克撤出了戰場,十二輛T9坦克也是損失了四輛之多。
而這就是F5戰鬥機的設計來源,目的非常簡單,那就是給B11重型轟炸機護航,所以一開始的設計目標就是提出了F5戰鬥機必須擁有超過三千五百公里,因為B11重型轟炸機的航程達到了四千公里,護航的戰鬥機要是航程太短那談何進行護航的。另外就是要求優秀的高空性能,因為B11轟炸機的巡航和作戰高度都非常高,當初設計的就是利用高空優勢來避免敵軍地面火力以及戰鬥機的攔截。
前線戰場上有著中國空軍的飛機,自然也就有蘇俄空軍的飛機,於是乎很快就是六架蘇軍巡邏而來的戰鬥機趕到,緊接著又有一個小隊的中國空軍飛機趕到,於是乎這片小小的天地間,就是上演了一場戰機和坦克雙雙演繹的一場華麗煙花盛會。
T15坦克的設計一定型后,就是迅速接替了T12系列坦克的生產計劃,並作為陸軍在四十年代的主站坦克進行大量生產,不過轉產也需要一定時間,加上也不是戰時時期,目前產量還是比hetubook.com.com較小,目前也就一百多輛而已,而在量產的過程中,發現T15的成本比預料中的要高一些,導致陸軍裝甲部正在想辦法降低製造成本,這量產計劃也就拖延了下來。
不過得知蘇俄的新一代坦克已經完成研發並服役后,陸軍裝備部也是加速了T15坦克的服役計劃。
中國方面的是嫡屬於第六裝甲師下轄的一個中型坦克連共十二輛T9坦克,而蘇軍的則是BT-7和T26混編的一個缺編坦克營,總數約二十余輛坦克。
而除了T15中型坦克外,也對T11重型坦克進行了火力加強,預計把主炮從105毫米提升到一百二十五毫米的水平,畢竟三十多噸的中型坦克都有105毫米的主炮了,你一輛四十多噸差不多五十噸的重型坦克也繼續用105毫米主炮的話就顯得威力過小啊,改進也簡單,結構不便,換裝新式動力系統,換裝新式炮塔然後加裝了一門125毫米口徑的坦克炮就解決了,從技術角度上而言,比T15坦克的研發製造要簡單的多。
不過和德國空軍非常注重這種前線支援轟炸機不同,中國空軍雖然也裝備了不少的B13以及B7系列的轟炸機,但是數量一直不算太多,而且基本上都是部署在西北前線,主要配合裝甲部隊作戰,兩款系列五六個型號加起來也就五百多架,遠遠沒有空軍中的高空轟炸機那麼多,B11四發重型轟炸機的裝備數量已經超過了一千架,成為了中國空軍的主力轟炸機,而B12雙發戰術轟炸機數量少一些,但是也有五百多架。加上舊式的B8轟炸機,實際上中國空軍裡頭轟炸機的比例是比較高的。
比如在某些人眼中是空軍核心的戰鬥機,實際上在中國空軍的眼中,戰鬥機的重要性遠不如轟炸機那麼重要,戰鬥機的作用就是攔截敵人的轟炸機,給自己的轟炸機進行護航。
T15坦克在1939年設計定型,履帶結構依舊和T9以及T12系列一樣,寬大的履帶,良好的減震性能一直都是中國陸軍坦克的優良傳統,而這種履帶讓中國的坦克在北方地區進行雪地作戰或者在南方水網地區作戰的時候都能夠具備了良好的越野能力。
二十七號凌晨五點四十五分,奧拉夫鎮西北部地區的一個小山谷里,中蘇雙方的三十多輛坦克進行著這場衝突里的唯一一次坦克之間的對決。
T9坦克準備通過換裝更大功率的發動機,以提高速度,而T12坦克則是準備換裝長身管的75毫米坦克炮用來加強穿甲能力,另外陸軍裝備部的裝甲司坦克科也提出了給T12換裝更大口徑主炮的計劃,給出了兩種換裝計劃,一種是八十五毫米,而另外一種則是105毫米。
此戰中中蘇雙方的空軍的飛機上也是差不多,大家出動的飛機不是說性能最先進的,但絕對是最為成熟的一線兵力,中國空軍雖然還有更先進的F5,F6等戰鬥機,但是目前而言,F4戰鬥機依舊是空軍的主力戰鬥機。而B13轟炸機也是服役多年的老飛機了。
中國坦克連的指揮官一見遇上了蘇軍中的KV坦克,也是皺起了眉頭,如果敵人只有這六輛KV坦克的話,那麼他還是可以依靠數量優勢拼上一把,但是蘇軍這裏頭可還有著十余輛的T26和BT7坦克啊,己方在數量上佔據絕對的劣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