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巨浪

作者:閃爍
巨浪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火力支援艦 廢物利用——友誼號火力支援艦

火力支援艦

廢物利用——友誼號火力支援艦

最大的問題就是,帝國海軍的動力系統難以直接用到「武藏」號上。
其主要性能為:
選擇175毫米火炮的直接原因是:陸戰隊有大量庫存的175毫米炮彈。
鍋爐:4台六十五年型燃油鍋爐,主機:2台六十六年型蒸汽輪機,功率:70000軸馬力,推進:4軸4漿;航速:22節,續航力:8500海里14節。
問題就出在這個環節上。
即便以七十三年(41年)時帝國海軍的造船能力,在採用450毫米口徑艦炮,只要求速度達到27節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在60000噸的艦體內安裝9門主炮,且防護性能完全達到帝國海軍的高要求。如果將排水量放寬到65000噸,則完全能夠設計出安裝12門450毫米口徑主炮的超級戰列艦。
從這個角度出發,帝國海軍一度準備將其打造成一艘「超級戰列艦」。
按照150000軸馬力的要求,帝國海軍不是不能生產出這種功率的動力設備。比如「皇帝」級的動力設備輸出功率就達到了140000軸馬力,而「皇帝」級乙型的動力設備輸出功率則達到161000軸馬力。而且,「皇帝」級與「皇帝」級乙型都是在採用八台鍋爐的情況下達到了這麼大的輸出功率,而「大和」級則採用了12台鍋爐,才獲得了150000軸馬力的輸出功率。
嚴格的說,「友誼」號不是戰艦,在帝國海軍的戰艦花名冊中,將「友誼」號歸在了「作戰支援類艦艇」的範圍之內,而不是「戰鬥類艦艇」。
首先,「武藏」號的艦體結構根本不算先進。
在帝國海軍對「武藏」號失去了興趣之後,陸戰隊卻像揀到寶一樣,決定接手「武藏」號,並且將其打造成陸戰隊最強大的戰艦。
首先就是主炮,這個問題也被輕易的解決掉了。採用的仍然是「皇帝」級的400毫米艦炮,只是炮塔結構進行了大幅度的簡化,並且拆除了一些沒有多大意義的設備,將其裝甲厚度削減了三分之二,只確保正面裝甲能夠抵擋陸軍重炮的轟擊就行了。
工程師也立即滿足了陸戰隊的這一要求,除了關鍵部位之外,拆除了「武藏」號上的所有裝甲。如此一來,「武藏」號至少「瘦身」了上萬噸。如此一來,其原本設計只有二十節的速度,在實測的時候達到了二十二節。
另外,為了適應「武藏」號的艦體,與炮塔配套的彈藥艙也進行了修改,減少了一些和-圖-書關係到戰艦生存能力的關鍵設備,同時調整了部署方式。這樣做的目的,除了能夠讓400毫米艦炮裝進「武藏」號的艦體之外,還要盡量擴大彈藥艙的容積,以容納更多的炮彈。
最初的時候,帝國海軍曾經打算完成「武藏」號的建造工作。
當時,陸戰隊最需要的不是登陸艦,也不是用來運送作戰部隊與軍火物資的船隻,而是為陸戰隊提供炮火支援的戰艦。
當然,「友誼」號的實際戰鬥力是不容小看的。
「武藏」號採用的是460毫米,155毫米與100毫米三種口徑的艦炮,需要單獨為其建立彈藥生產線,並且單獨儲備,單獨運送等等。如果長期在前線作戰,還要考慮為「武藏」號建造專門的彈藥運輸船。
戰爭爆發之後,雖然海軍增訂了一批「皇帝」級乙型戰列艦,並且隨著四大造船廠新船台完工,造船能力也在直線上升,但是在第三階段戰略動員完成之前,戰艦的建造周期都長達二年左右,加上各大造船廠一時之間難以招聘到足夠多的熟練造船工人,所以「皇帝」級乙型戰列艦的建造工作並不是很順利。
一系列的工程下來,帝國海軍自然會覺得不划算了。
顯然,這種「野蠻」手段在海軍中是絕對不能採用的,因為這將極大限度的降低戰艦的生存能力,並且增加動力設備的維護難度。只是,陸戰隊根本就不在乎這麼多,反正他們也沒有想過用「武藏」號去執行海戰任務。
第三個問題就是動力系統難以兼容。
結果,陸戰隊只能自謀生路,想方設法的尋找生產火力支援艦的辦法。
在「友誼」號進行建造的時候,陸戰隊就想到以其為核心,組建火力支援艦隊的想法,並且隨之啟動了相關的工作。
戰爭初期,海軍損失了大批老式戰列艦(包括嚴重損傷,需要花很長時間修理的戰列艦),即便「皇帝」級戰列艦順利服役,帝國海軍艦隊的規模都有減無增。另外,海軍還需要兩線作戰,既要確保太平洋上的絕對優勢,又要確保大西洋上的存在。如此一來,帝國海軍急需更多的戰列艦。
另外,從影響上來看,「友誼」號拉開了陸戰隊單獨建造火力支援艦的序幕。
綜合這些因素,帝國海軍最終放棄了建造「武藏」號的想法。
其裝甲鋼的質量糟糕到讓帝國海軍的工程師不敢相信。後來,帝國海軍組織人員對被擊沉的「大和」號進行了勘測,發現https://www•hetubook•com.com其厚達410毫米,且傾斜設置的主裝甲帶竟然沒有能夠擋住從一萬米外打來的400毫米標準穿甲彈!在同等情況下,如果採用帝國製造的裝甲鋼,350毫米厚的裝甲就足以擋住400毫米標準穿甲彈了。
完成這一系列的改進之後,「武藏」號除了在外觀上仍然保留了部分「大和」級戰列艦的樣子之外,其性質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可以說,「友誼」號的出現,既有偶然因素,也是必然結果。
戰艦在設計的時候,首先就要圍繞動力設備來進行艦體內艙室的布置。也就是說,完成設計的時候,動力艙的大小,位置等情況已經決定了。當時「武藏」號已經完成了相關的艦體建造工作,如果要採用帝國海軍的動力設備,就要對艦體結構做大範圍調整,特別是關係到動力設備的承重衍架的布置,管道的敷設等等,都要重頭做起。如此一來,即便不考慮返工所需要的大量建造時間,僅設計改動的工作量就不比重新設計一種戰列艦少多少。
為此,陸戰隊不但將一批俘虜的日本造船工人,艦船設計工程師從戰俘營內釋放了出來,還出動兵力,將一些躲到了鄉下的日本工程人員抓了回來。為了儘快讓「武藏」號「動起來」,陸戰隊甚至想方設法的從帝國海軍控制下的造船廠挖來了一批經驗豐富的工程人員。另外,為了有效的管理日本的造船廠,陸戰隊還在其後勤部門下面專門設立了一個「船舶設計建造辦公室」,並且委任了一名少將負責全權管理相關事宜。
對大部分人來說,「友誼」號並不陌生,其前身就是日本海軍的「武藏」號戰列艦。
作為世界上第一種突破了五萬噸限制的戰列艦,「武藏」號是有一定潛力的。
按照陸戰隊的要求,工程師首先確定了動力系統。
帝國海軍陸戰隊攻佔了長崎之後,首先就佔領了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並且繳獲了還在船台上建造的「武藏」號戰列艦。當時,該艦的船體部分已經完工了百分之七十,並且安裝了部分武備。
問題是,需要戰艦的不僅僅只有海軍。
其次就是副炮的配製問題。
因為登陸艦隊的速度都在二十節以下,而火力支援艦一般是伴隨登陸艦隊活動的,其航速也就沒有必要超過二十節。如此一來,其動力設備的輸出功率只需要達到70000軸馬力就足夠了。因此,工程師採用了「皇hetubook.com.com帝」級戰列艦的動力設備,只是其數量減少了一半,並且通過一台大型齒輪變速箱來同時驅動四根推進軸。為了將動力設備裝進艦體之內,工程師採用了最簡單,也是最笨的辦法:將「武藏」號的四個鍋爐艙合併成二個,蒸汽輪機艙也做了同樣的調整。
當時,負責為「大和」級生產動力設備的工廠還在日本軍隊的控制之中(在日本戰敗前,日軍破壞了大部分生產設備),如果要完成「武藏」號的建造,就得採用帝國海軍的動力設備。
這套制度本身沒有問題,為了發揮帝國的戰爭潛力,進行軍事化管制有絕對必要的。
糟糕的艦體設計不但限制了戰艦的性能,還降低了戰艦的生存能力。
戰爭期間,海軍對戰艦的需求幾乎是無窮的,哪還能讓陸戰隊「佔到便宜」?
戰艦是用來作戰的,戰鬥中自然要消耗大量的作戰物資。燃油、淡水等物資的問題還不大,可是配套彈藥的問題就非常嚴重了。
隨著戰爭規模進一步擴大,特別是在登陸日本的時候,陸戰隊的問題暴露無疑。
主炮:9門六十七年型400毫米L50型艦炮(3×3),副炮:12門200毫米艦炮,48門175毫米火炮。
標準排水量:53000噸,滿載排水量:63900噸;總長:263米,水線長度:256米,全寬:38.2米,吃水:9.8米;定員:1205人。
相對而言,按照陸戰隊的要求,「武藏」號的建造與改進工作就簡單了許多。道理很簡單,陸戰隊需要的只是一艘火力支援艦,說簡單點,就是浮在海面上的火炮平台,而不是一艘真正意義上的戰鬥艦艇。這樣一來,海軍的很多「高要求」就不用考慮了,當時甚至不需要考慮其生存能力。
解決了動力設備之後,工程師開始考慮武備問題。
另外,還有人提議將「武藏」號改為陸戰隊的旗艦。
表面上,火力支援艦隊的出現削弱了帝國海軍的影響力,實際上,火力支援艦隊最終解放了帝國海軍艦隊的手腳,讓其能夠將更多的精力用於對海作戰,而不是為陸戰隊提供炮火支援。
在帝國海軍明確表態,對「武藏」號戰列艦沒有興趣之後,陸戰隊就開始想辦法了。
這裏不得不提到一點,即帝國的戰艦建造管理方法。
可是,在研究可行性方案的時候,海軍意識到,「武藏」號只是一張好看的畫餅,根本充不了飢。
這一建議立即就被和-圖-書否決了,道理很簡單:改進成火力支援艦之後,「武藏」號上儲備了上萬噸的彈藥,誰會將司令部設在一座彈藥庫的上面?
可以說,當時「友誼」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專用火力支援艦。其多達69門的重型艦炮(火炮),外加總共一萬三千噸的載彈量,在任何一個登陸戰場上,「友誼」號的出現都往往意味著帝國陸戰隊將獲得勝利。
當時,「武藏」號上用於提高生存能力的先進設計思想,與先進設備非常少。比如「皇帝」級就開始採用的彈藥庫三重防火門,在「武藏」號上根本沒有,其採用的仍然是上次世界大戰期間常用的防火門布置方式。
當時,帝國海軍需要更多的戰列艦。
如果「武藏」號沒有被陸戰隊繳獲,隨著戰爭後期的登陸戰役越來越多,陸戰隊也會想方設法的建造其他的火力支援艦。
以往,陸戰隊需要的登陸艦,運輸船都是由海軍負責建造的。按照程序,陸戰隊首先要向海軍提出申請,然後海軍根據造艦安排給予回復,最後再給造船廠安排設計工作,設計完成之後,陸戰隊向造船廠下訂單,並且支付建造經費。
在陸戰隊的積極推動之下,「武藏」號避免了被拆解的命運,並且迎來了新生。
隨後,在「友誼」號的率領下,帝國海軍陸戰隊的火力支援艦隊成為了戰場上必不可少的一支部隊。
其次,「武藏」號用的材料嚴重不過關。
當時,還有一項改進比較特殊,即在艦體內設置更多的彈藥艙。
在對其炮管進行測繪的時候,工程師發現,其同軸度誤差竟然達到了帝國海軍400毫米艦炮炮管的五倍,而且其炮膛也沒有進行硬化處理。也就是說,在同等情況之下,日本海軍的460毫米艦炮的精度比帝國海軍的400毫米艦炮差了數倍。這也難怪「大和」號在與「皇帝」級戰列艦抗衡時,竟然打不中萬米內的對手了。
當時,陸戰隊甚至提出,要讓「武藏」號具有自我更換主炮炮管的能力。只是,這個要求有點過分,最終沒有實現。另外,在使用減裝葯發射高爆彈的時候,400毫米艦炮身管的壽命在二千枚以上,即便陸戰隊能夠得到的基本上都是已經在海戰中打廢了的炮管,也能用其發射上千枚高爆彈,而不用擔心炮管的燒蝕問題。而任何一場戰鬥中,「武藏」號都很難消耗掉九千枚400毫米炮彈,也就沒有必要在前線更換炮管。
「友誼」號的出現,開創了一種新的戰和圖書艦,也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這個提議不是沒有道理,卻幾乎沒有可行性。副炮的問題還比較好解決,最大的問題就是,「武藏」號上根本安裝不了帝國海軍的400毫米艦炮。如果要採用「皇帝」級戰列艦的炮塔,就得對艦體結構進行調整,這與更換動力設備遇到的問題完全一樣。
看得出來,如果海軍需要更多的戰艦,就無法為陸戰隊提供足夠多的艦艇。
也正是如此,不管是陸戰第五軍,還是陸戰第七軍,在登陸日本之後,首先做的就是攻佔日本軍港,控制日本的造船廠,以及相關的工業設施。戰鬥中,陸戰隊甚至沒有讓艦隊炮擊日本的造船廠,以保全造船廠的工業生產設備。
以往,這個任務都是由海軍承擔的,可是在海軍缺乏足夠多的戰艦時,就很難保證為陸戰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了。
另外,「武藏」號採用的460毫米主炮的性能也非常不理想。
當時,也有人提出,在「武藏」號上安裝帝國海軍的艦炮。
「武藏」號完成改進之後,陸戰隊就將其命名為「友誼」號火力支援艦。
隨後,陸戰隊提出了拆除「武藏」號裝甲的要求。
即便帝國海軍一直很重視與陸戰隊的關係,會儘力確保登陸艦艇與陸戰隊專用運輸船隻的建造工作,可是卻無法完全滿足陸戰隊的需求。
陸戰隊沒有採用日本海軍的155毫米艦炮,而是直接採用了帝國海軍原本為另外二艘重巡洋艦製造的200毫米艦炮。另外,陸戰隊還選擇了其炮兵裝備的175毫米火炮。如此一來,「武藏」號將擁有二種口徑的副炮。
即便在和平時期,帝國的所有造船廠都要接受海軍的領導,只是在和平時期,造船廠的主要工作是建造商船,而不是為海軍建造戰艦。當帝國進入戰爭狀態之後,帝國所有能夠建造500噸以上船隻的造船廠都被海軍「收編」,並且接受海軍的統一指揮。
按照帝國海軍工程師的評估,「武藏」號在64000噸的標準排水量,70000噸的滿載排水量的情況下,竟然只裝備了9門主炮,且速度僅有27節,防護性能也沒有達到帝國海軍的戰術要求,只能「歸功」于日本落後的戰艦設計能力。
最後就是後勤保障問題。
作為火力支援艦,裝甲的意義確實不大,畢竟輪到火力支援艦上場的時候,敵人的炮兵基本上已經被艦隊幹掉了,火力支援艦受到的威脅並不大。
當時,帝國海軍面臨的局勢是比較嚴峻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