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我的東北軍

作者:飛星騎士
我的東北軍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歷史上東北軍的五虎上將

歷史上東北軍的五虎上將

韓麟春(1885年-1931年),字芳宸(又作芳辰),奉天遼陽縣人。青年時期刻苦好學,成績斐然。1904年考取北京「練兵處」,送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日本士官學校中國學生隊第六期炮兵科畢業。1908年畢業回國任清政府陸軍部軍械科科員,后升為軍械司司長,又由司長而升為陸軍講武堂教務長等職。旋任陸軍部參事,駐美陸軍武官。民國建立后,韓麟春在北洋軍閥政府陸軍部任職,因發明「韓麟春式」步槍有功,被授予王位勳章,升任軍咨府參事。1919年,他代表北洋政府赴歐洲考察軍事,並代表陸軍部任巴黎和會軍事委員。1922年1月任陸軍次長,後補陸軍中將。1922年直奉戰爭后,韓投身奉軍,被張作霖重用,任命為東三省兵工廠總辦(督辦為楊宇霆),掌握工廠的計劃和管理工作大權。在他的管理下,該廠每年能製造大炮150多門、炮彈20餘萬發、步槍6萬余支、槍彈60餘萬發、機關槍1000挺以上,迫擊炮的數量也不少。該廠規模之大和生產能力之高居全國首位。第二次直奉戰爭中,韓麟春任第1軍副軍長。戰後,得到張作霖重用,接替楊宇霆為東三省兵工廠督辦職務。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任鎮威軍第一軍副軍長,第二軍軍長。曾作為張作霖代表赴廣州與孫中山商討奉孫聯合反直事宜,任善後會議會員。1925年任東三省陸軍訓練處副監。1925年11月,郭松齡反奉時,韓麟春任鎮威軍第4方面軍軍團長,與張學良的第3方面軍組成聯合軍團,是奉軍的主力。郭松齡反奉失敗后,任第九軍軍長。1926年,任鎮威軍三、四方面軍軍團長。同年6月,被吳佩孚任命為將軍府麟威將軍,加陸軍上將銜,韓通電拒受。同年11月,參加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和閻錫山的天津蔡園會議,授安國軍陸軍上將銜。韓麟春此時極受張作霖信任。1927年2月,與張學良等率軍討伐靳雲鶚入豫,旋與武漢政府北伐軍激戰。3月12日,在對抗北伐前線,與張學良聯名發表首倡弭兵的《張韓對時局通電》。6月18日安國軍政府成立時,任陸軍第四方面軍團軍團長兼陸軍大學校長。是年末因病去職。1927年冬天,韓麟春突然中風。1931年病逝,享年46歲。
李景林,字芳宸,號「廣古川」。生於清光緒十年(1885),河北省棗強縣人。幼承父藝,從學技擊,在家鄉習燕青門及二郎門等武術。少年入奉天的「育字軍」(清朝辦在瀋陽的學生軍校)。因他聰穎及武術基礎好,受到軍中「管帶」(清朝軍官的職稱)宋唯一的喜愛。宋唯一是武當丹派一位劍俠,對李景林單傳秘授了武當劍法。八國聯軍入侵中國,「育字軍」解散,師徒從此各奔前程。于塞外得皖北異人陳世鈞(1821-1932)授以劍術。1907年(光緒33年),李景林畢業於保定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此後他被任命為禁衛軍的下級軍官。1911年(宣統3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他隨清軍同革命派作戰。中華民國成立后的1912年(民國元年),他被鮑貴卿招為黒龍江巡防隊的軍官。1914年(民國3年),他升任黒龍江暫編陸軍第1師參謀長。1917年(民國6年)秋,他隨第1師師長許蘭州加入奉系。1918www.hetubook.com.com年(民國7年),他任援陝奉軍司令部參議。1919年(民國8年)1月,李景林任曲同豊所率師的第1旅第1團團長,參加直皖戰爭。當時,李景林所在的曲同豊師屬於皖系,後來李景林因同皖系要人徐樹錚對立,轉而投靠直系。李景林擊敗徐樹錚部有功。回到奉天後,李景林練成了號稱「疾行軍」的精銳部隊,后因戰功而獲得張作霖重用。1921年(民國10年),李景林就任奉天陸軍第7混成旅旅長。早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6歲的李景林回到家鄉,少年壯志閑不住,在進保定軍校前特地帶藝投師到近鄰永年,向楊建侯學藝,成為楊家稀有的外姓徒弟之一,並與楊澄甫結下深厚友誼。1922年奉直交惡,李景林升任第三梯隊(東路軍)司令,親率第七混成旅戟津浦路,參与馬廠之戰。準備交戰前,李景林在武術隊再挑選三人,使自己身邊有楊奎山、郭憲三、林志遠、黃敬義等四個親隨徒弟。此後,李景林在軍務繁忙中擠時間繼續向宋老師求教,精研武當劍術,宋唯一不但傾心傳授了他武當劍術精髓,還將自己所著的《武當劍譜》、《劍形八卦掌譜》、《道家修道錄》送給了李景林。此後李景林遂有「神劍手李景林」的雅號,是聞名全國的武術家兼軍事將領。李景林任奉軍混成旅旅長時,將武術用於軍事訓練,對騎兵規定要「斬劈活靶及活靶反擊」的實戰軍訓。又在軍隊里建立武術隊,幫助訓練士兵的素質和格鬥本領。1925年(民國十四年)1月,李景林出任直隸軍務督辦之職,再度請師宋唯一至天津隨軍執教,學藝者有張驤伍、蔣馨山等,從而使李景林在武當劍術上達到了一生中的頂峰。11月,升任奉軍第一方面軍團司令。同年農曆十一月宋唯一病故原籍,享年六十六歲。1926年1月,馮玉祥佔領天津,李景林尚未撤離,李景林避入租界,在公館里閉門不出,成為張之江的籠中之鳥。張之江不能用軍隊包圍李公館,也不能在「日租界」逮人,只能派便衣暗哨日夜監視,等待機會抓人。1927年3月復出。在此期間,李景林曾以重金禮聘當時武林名家諸如八卦名師賈鳳鳴、武學泰斗孫祿堂等人聚其寓所,彼此間相互參學,共同切磋劍術技藝。據傅永輝老師生前回憶,其父傅振嵩當時任督辦公署衛隊長之職,每晚與郭岐鳳二人各持竹劍示範對擊,諸公取劍中攻防有效,實用性強之法加以定名,總結出抽、帶、格、擊、刺、點、崩、攪、洗、壓、劈等十三勢,繼承發揚了武當劍原有擊、刺、格、洗之法。李景林集思廣益,從進擊攻防角度創編對劍一套,謂之「武當對劍」,此後發展到五趟,其中不同者約六十余勢。李景林據此將其隨意串連示人,故而今日武當劍單練套中繁雜不一。李景林當然不能一直呆在公館內,要設法離開。於是研究了一個只有武術高人才能實行的周密方案。一天清晨,約四點鐘左右,由李景林侄兒李書泰預先安排的一輛汽車,在四平道沿公館的一側由東向西以六十邁速度快速行駛(速度慢容易引起懷疑)。車門開著,公館大門也開著,徒弟楊奎山守在門口,待汽車過來時發出信號,李景林幾個人箭步飛身上車。因汽車不變速無異聲,在夜深人靜中聽起來是自然的過路車。李景林出了市區,到https://m.hetubook.com.com了海河及鐵路以東的復興庄王家大院一號楊奎山嶽父家中,楊奎山隻身回家,與李景林會合后,二人立刻渡海到煙台去濟南。經此事變,李景林對各種勢力混戰非常反感,同時對丟失京津,也感到愧對張大帥。經此打擊,心生厭煩,萌生退意。在濟南召集麾下組成「直魯聯軍」時,故意讓部下張宗昌任司令,自任副司令,立即北上攻打馮軍。張作霖在平定郭松齡叛亂后,立即揮師南下,在南北夾擊下,馮軍大敗。1926年4月,馮玉祥、張之江向全國通電宣布下野。張之江被趕出佔領僅三個月的天律。京津收回后,李景林對張作霖也算有了交代,並主動引咎辭職。1926年6月,李景林通電全國,宣布下野,從此不問軍政事,專心從事提倡武術。1927年,蔣介石建立南京政府。李景林在上海奔走呼籲了一年多,要洗雪「東亞病夫」之恥辱,要提倡「全民國術化」、國術能「強身強國強種強族」,這在當時是絕無僅有的第一人,且具有強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為了拉攏一位奉軍高級將領,又可收買一點人心,蔣介石下半年特派邵力子到上海,請李景林建立「中央國術館」並任館長。李景林不願意,建議由張之江擔任,並請邵力子代為致謝蔣介石。李景林既然提倡國術,為何又不肯擔任「中央國術館」館長?原因是李不肯擔任官方職務,受蔣掣肘,只想自由自在能進能退地提倡國術。1928年3月24日南京中央國術館成立,李景林出任副館長,張之江任館長,又傳授了許多弟子。1929年5月3日,張靜江主持召開了浙江省政府223次會議,決議文件的第一句就是「浙江國術遊藝大會」之創辦,其動議者為省政府主席兼國術館長張靜江先生。決議聘請李景林為籌備主任,諸民誼、孫祿堂為副主任。決議用參觀券籌集經費40萬大洋。張靜江為李景林舉辦「全國打擂比賽」做好了所有關鍵性的準備工作。同年5月中旬,李景林、孫祿堂一行人等從上海移師杭州,住在西湖友常別墅。經過數月籌備,於9月27日向全國各省通電,邀請確有國術技能者參加比賽,一切食宿及來往路費均由大會提供。10月11日「浙江國術遊藝大會」正式成立。1929年杭州國術遊藝會後曾一度執教浙江國術館,受教者有黃元秀、高振東、諸桂亭、錢西樵、蘇景田等。其中黃元秀(1884-1964)於是1931年、1944年分別有《武當劍法大要》和《武當劍法筆記》兩部專著問世。其重要價值在於向今人提供了當時(即時1930前後)武當劍體系的內容與風貌。李景林曾為該書親筆題詞:「練劍之要身如游龍,切忌停滯。習之日久,身與劍合,劍與神合,于無劍處,處處皆劍,能知此義,則盡道矣。」1931年12月3日,因突患痢疾,在濟南病故,年僅四十七歲。生前友好鄒聲遠曾有詩云:「龍泉之尺鬼神驚,起舞寒光耀眼明,君家絕技應無各,傳與群美後代光。」李景林先生一生戎馬生涯而致力於中華武學,堪稱楷模。
張宗昌(1881~1932.9.3),字效坤。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赴東北謀生,這期間他打過零工,扛過長活,給老財家放過牧,后流落到海參崴。辛亥武昌起義后,親率百餘人投山東民軍都督胡瑛,隨https://www.hetubook.com.com至上海,任光復軍騎兵獨立團團長。1912年任江蘇省第三師騎兵第三團團長、第五旅旅長。1913年7月,投靠馮國璋,先後任江蘇陸軍軍官教育團監理、江蘇將軍公署副官長、總統府侍從武官長。后改任江蘇暫編第一師師長。率部進攻護法軍,任第二路總指揮。1920年兵敗,所部被解散。1921年至奉天張作霖處先後任巡署高級顧問、憲兵營長、綏寧剿「匪」司令、綏寧鎮守使。1923年任東北第三混成旅旅長。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時任奉軍第二軍副軍長。二次直奉戰爭后,改任宣撫軍第一軍軍長。1925年初,任蘇皖魯剿匪司令。4月任山東軍務督辦。7月兼任山東省省長。1926年初,任直魯聯軍總司令。1927年6月,任第二方面軍團長。1928年8月,兵敗下野,一度亡命大連、日本。督魯3年,橫徵暴斂,捐稅多達50餘種。曾殘酷鎮壓青島日商紗廠工人罷工,造成「青島慘案」;鎮壓濟南工人運動,殺害工運領導人魯伯峻、朱錫庚、史得金、宋伯行等。1932年由日本回國,潛居天津租界。同年9月3日被山東省政府參議鄭繼成槍殺于津浦鐵路濟南車站。
郭松齡(1883年-1925年),字茂宸,漢族,奉軍著名將領。郭松齡出生於盛京東郊漁樵寨村(今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深井子鎮趙家鋪村),祖籍山西汾陽縣。據族譜溯源和後人代代傳述,郭家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郭松齡的遠祖在明朝遷來東北戍邊,到清代由於世亂和兵禍,家業無存,其祖父一代遷到漁樵寨村落戶。郭松齡的父親郭復興曾想追求功名復興家業,但家境的衰落迫使他放棄進仕之路,在鄉村做了一名私塾先生。郭松齡的母親是一位典型的農村婦女,勤勞善良,儘管自家不富裕,也常救濟比自己更困難的人,這給郭松齡以很深的文化影響。郭松齡19歲時,父親在省城找到一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維持,而輟學7年的郭松齡也可以不用幫工種地了。1903年,郭松齡進入省城東南常王寨董漢儒先生開設的書院繼續學習,希望從此踏上仕途。在這裏,郭松齡接觸並研習了一些新興知識學科,尤其是一些西學使他開闊了視野。但是,學習不到兩年,因日俄戰爭的爆發而再次被迫輟學。郭松齡的家鄉是日俄交戰區,炮火毀壞了許多房屋,居民也有不少被打死打傷。日俄戰爭的災難給郭松齡的觸動是巨大的,也由此動了從軍報國的念頭。1905年秋,盛京將軍趙爾巽在奉天大北關設立奉天陸軍小學堂,以培養陸軍初級軍事人才。郭松齡懇求在將軍衙門當差的遠房姑爺做擔保推薦人,並以優異的成績受到主考人的賞識而如願以償。1906年,郭松齡被選入奉天陸軍速成學堂學習。這是一所全新的中等軍事學校,由趙爾巽在奉天陸軍小學堂內增設,以便加速培養軍事人才。郭松齡在這裏學習期間和擔任教官的同盟會成員方聲濤的關係很密切,並從他那裡接觸到民主革命的思想。1907年,郭松齡以優等成績畢業。見習期滿后,充任盛京將軍衙門衛隊哨長(相當於排長),由於帶兵嚴謹,勤于職守,深得陸軍統領朱慶瀾賞識。郭從此與朱結成親密的部屬關係,並長期追隨在朱的左右。1909年,朱慶瀾調入四川駐防,任陸軍第三十四協和圖書協統。郭松齡隨他一同入川,任第六十八團連長。朱慶瀾雖不是同盟會會員,但很支持同盟會的活動。在他的掩護下,軍中成立了同盟會組織,並聚集了一批同盟會會員,如程潛、方聲濤等人。1910年,郭松齡經方聲濤、葉荃的介紹加入新軍同盟會,成為同盟會早期成員之一。1911年,四川發生保路運動,四川同盟會利用保路同志軍發動武裝起義,圍攻成都。已升為第六十八標第二營營長的郭松齡負責成都北部的防守,他對群眾婉言相勸,沒有發生流血衝突就解了圍。結果,川督趙爾豐以通匪嫌疑撤銷了他的營長職務,后在朱慶瀾的懇求下才恢複原職。武昌起義后,四川各地紛紛獨立,成都成立了「大漢四川軍政府」,朱慶瀾任副都督。但不久,川籍將領鼓動地方軍隊發動兵變,朱慶瀾與客籍將領被迫離開四川。與朱有密切關係的郭松齡也無法立足,辭職回到奉天。1911年,升任第68標第2營營長。武昌起義后,朱慶瀾受排擠離開四川,郭松齡返回到奉天。在奉天參加了張榕領導的聯合促進會密謀起義,但遭清政府當局逮捕,欲處以斬首之刑,后經韓淑秀冒死攔截刑車,述說郭松齡是其未婚夫,返回奉天是為舉行婚禮,從未參加革命黨,才獲得釋放。郭松齡與韓淑秀結為夫婦。1912年郭松齡考入北京將校研究所。1913年秋,郭松齡考入中國陸軍大學,畢業後任北京講武堂教官。1917年,孫中山組建護法軍政府,郭松齡投奔孫中山,后被委任為粵贛湘邊防督辦參謀、廣東省警衛軍營長,後轉任韶關講武堂教官。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失敗后,郭松齡無法留在廣州,只得返回奉天,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戰術教官。在此期間結識在講武堂學習的張學良。經張學良的推薦,郭松齡被張作霖委任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1921年,張作霖又委任郭松齡為第八旅旅長,與張學良領導的第三旅組成司令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軍全線潰敗,只有張學良與郭松齡領導的東路部隊有勝利,打破了吳佩孚突破山海關,實現直搗關東的計劃。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張學良與郭松齡擔任第三軍的正副軍長,與姜登選、韓麟春為正副軍長的第一軍作為奉軍的主力,擊潰直軍並獲得勝利。張作霖任命張學良為京榆駐軍司令部的司令,郭松齡任副司令。張作霖將大批奉軍開入關內佔領南方各省,郭松齡則提出要退出關內,保境安民,但建議卻未被張作霖採納,政治上又受到楊宇霆等人的排擠。1925年,郭松齡與夫人到日本考察軍事,聽聞張作霖正在日本購買武器,要與南方的國民軍開戰,郭松齡憤慨至極,遂決定聯絡馮玉祥共同反奉,事後卻被馮玉祥出賣。1925年11月,郭松齡在灤州起兵,同時殺害了姜登選,發表反奉宣言。郭松齡率七萬大軍攻佔山海關,奪取綏中、興城,衝破連山防線,佔領錦州。奉軍全部退卻到遼河東岸據守。郭軍在攻打新民縣巨流河時,卻遭到日本關東軍襲擊,後方被從黑龍江來支援的奉系吳俊升切斷,白旗堡的彈藥庫被燒,日本飛機對郭軍陣地進行轟炸。郭軍不敵,一敗塗地。郭松齡與夫人化妝逃跑,12月24日在新民縣一個農家的菜窯里被奉軍逮捕。25日,被押至遼中縣老達房后,郭松齡與夫人韓淑秀被槍決,張作霖命令曝屍三日方可收葬。
姜登和*圖*書選(1880-1925),字超六,直隸南宮縣(今河北南宮市)人,奉系將領。姜登選生於一個農業、商業兼業的富裕家庭。年少時有志學問,在認識到富國強兵路線的必要性后,走向了軍人的道路。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姜登選官費赴日本留學學習軍事。其間受黃興、宋教仁的影響,于光緒三十年(1904年)參加了「同志會」,次年參加了孫中山在日本組織的「中國同盟會」。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姜登選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炮兵科。歸國后在奉天巡防統領朱慶瀾手下任職,朱很賞識其才能。朱慶瀾轉赴四川省任職后,姜登選隨他一同前往,任陸軍第三十三混成協二等參謀官、四川陸軍小學堂總辦等職務。宣統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爆發,四川總督趙爾豐被迫下台。此後朱慶瀾在成都被擁立為四川軍政府副都督,姜登選被推薦任四川軍政府參謀總長,固辭不就任。此後朱慶瀾的部隊士兵嘩變,姜登選隨朱一同退出四川省。民國元年(1912年),姜登選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教官。1913年,任貴州陸軍第一師參謀長。同年11月,朱慶瀾到黑龍江任職,姜登選署黑龍江督軍公署參謀長。12月,獲授陸軍少將銜。1914年6月,姜登選任鎮安右將軍行署參謀長,輔佐朱慶瀾。同年5月,朱慶瀾被許蘭洲逼迫下野,姜登選亦隨之下野。1916年,朱慶瀾任廣東省長,姜登選隨任補佐。1917年,朱慶瀾辭去廣東省長職務,姜登選隨之辭職。此後,姜登選被北洋政府召還,任總統府咨議。1922年,姜登選任奉軍總參議,歸屬奉系軍閥張作霖。同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敗北,姜登選親自上陣,率工兵建造防線,支援奉軍撤退,受到張作霖的好評,被任命為奉軍訓練總監、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副統監等職務。姜登選積極投入到奉軍的重建和精銳化工作中。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姜登選任鎮威軍第一軍軍長,和同僚郭松齡對立。九門口一役,郭松齡懷疑姜登選所部陳琛旅不聽調遣,欲將之正法。姜登選為之辯解,郭松齡不聽。後來張學良跪述于郭松齡之前,痛哭失聲,郭松齡才免陳琛死罪。此後,姜郭二人更不能相容。然而他們同樣認為應該裁軍以休養民力。因此,他們向張作霖、段祺瑞進言,但未獲採納。1925年8月,姜登選南下任蘇皖剿匪司令、安徽軍務督辦。後來受到直系軍閥孫傳芳的攻擊,從安徽撤退。姜登選與山東張宗昌聯合,遭到孫傳芳的反擊,結果二人慘敗。此後,姜登選任奉軍第四方面軍軍團長。同年11月22日,郭松齡在灤南發動兵變,倒戈反奉。姜登選乘車赴奉天經灤州車站,欲與郭松齡面談,進城后被扣押。郭松齡力勸姜登選合作反奉,反遭大罵。姜登選曆數其叛上謀友之罪,被下令處死,11月26日被槍斃,時年46歲,盛于薄木棺材,放置於荒野。後來,郭松齡兵敗,韓麟春親自為姜登選遷墳至原籍厚葬。當開棺時,只見姜登選的遺骸雙手綁繩已松,棺內木板遍布爪痕。原來,姜登選被槍擊,其實並沒中要害,而是被悶死在棺中。見者無不垂淚!姜登選性情剛毅果敢,待人誠實,為官清廉,不唯榮利,治軍嚴明,平易近人,為駐地軍民及家鄉人民所懷念。
歷史上東北軍的五虎上將:郭松齡、姜登選、李景林、韓麟春、張宗昌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