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普天之下

作者:肖申克117
普天之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中原路 第32章 三京風雲(二)

第五卷 中原路

第32章 三京風雲(二)

他不敢確定自己那失散多年的女兒是否還會認自己。他心中有無盡地悔意,不禁淚流滿面,既有喜從天降而泣,也有對過去慘淡歲月的悔恨之淚。
秦州明珠族一千勇士在其首領耶亥的率領下,舉族直奔中興府而來。蕃人共有大小一百二十多族也積極響應。
衛慕將手中沾滿鮮血的布扔到屍首之上,一揮手,兩位軍士上前將那屍首拖走,在地上留下長長的一道血跡,令人觸目驚心。
巍巍賀蘭,英雄輩出。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那剛才義正詞嚴者此時個個笑逐顏開。先前那些沉默不語的,悄悄捏了一下自己的大腿,腸子都悔青了。他們唯一慶幸的是,他們沒和宥州知州李清站在一邊,否則早就成了那兩百披甲軍士的刀下之鬼了。人們為李清惋惜,如果王敬誠沒有耍花招,李清也許就不會選錯了立場,他付出的代價是自己地項上人頭。
赫赫神州,雄立東方。
「丁老大,這人如何處置?」有人問道。
丁老大低頭看了看他期盼的表情,道:「那好吧,不過你可要小心點。咱們要不是潛伏在此,職責重大,都尉大人是不會將這千里眼交給我一個小小什長用地,你可別弄壞了。」
鎮國將軍衛慕將匯聚中興府地豪傑兒郎,編成三軍,共三萬人,日夜訓練。
王敬誠沖劉翼點點頭。劉翼站起身來,從袖中掏出一份文書,篇目曰:《賀蘭討敵檄文》。
說話者是宥州知州李清。
高智耀只在祖宅住了一晚,就急匆匆地回去了。
眾人議論紛紛。高智耀只聽身後一陣急促地腳步,一聲慘叫聲在左手處響起,緊接著一顆頭顱滾落到他的腳下。
……
「當然是老規矩了。」丁老大瞪了那人一眼。眾人將那信使結果了,綁上大石和-圖-書頭,扔到河裡,這已經是第十七個了。那日頭太過毒辣,曬得人似乎能冒油,蟬蟲在樹上沒完沒了地叫著,讓人煩燥無比,眾人都躲在樹叢蔭涼處休息。丁老大爬到一棵大樹上,用千里眼觀察著遠方。
丁老大氣急,將千里眼往他懷中一塞,笑罵道:「看吧,看死你!」
七天之內,西至玉門關,東至府谷,北至狼山,南至渭水河畔。百姓奔走呼告,紛紛響應。一時間,天地風云為之色變,百姓選其精壯弓馬嫻熟者,踴躍入伍,靈州張氏、西壁氏,夏州曹氏尤其令人矚目,各地豪傑男兒紛紛躍上駿馬。帶著親人的囑託向中興府趕來。要不是總管府考慮到秋收。連發命令制止,恐怕所有精壯男兒都悉數為之一空。賀蘭書院投筆從戎者更是成了一時佳話。商賈之家紛紛捐錢捐糧。勤王助戰。
「那就讓我再瞧一眼?」老幺還是不肯放棄。
速不台地率領的三萬蒙古軍散屯河、洛間,暫時從汴梁撤離,金主也鬆了一口氣。這一日,一匹輕騎往洛陽急馳而來,那騎手頂著烈日仍急馳不懈,官道上塵土飛揚,怕是有十萬火急之事。
王敬誠站在台階之上,高聲說道:
故,吾王體天意,順民心,招豪傑,親率賀蘭雄軍三萬余,出黑水,渡流沙,千里奔襲蒙古大漠。賴天之庇佑,橫掃大漠數千里,封狼居胥。又得三軍猛將義士襄助,斬蒙古可汗于居庸關外。
「是啊、是啊!」眾人附和道,眾人或大或小皆與蒙古人有血仇。只有少數人一言不發,靜觀其變。
「啊!」眾人驚呼。
「我賀蘭國王天縱之資,撫育百姓,仁愛有加,三千里江山,無不沐浴其仁心厚德。然蒙古殘虐,以天下百姓為食,燒殺搶掠,無所和-圖-書不做。國主不忍百姓為奴,數月前已經率精騎三千長驅蒙古。」
當劉翼宣布趙誠在北方大勝的消息后。眾官員們立刻七嘴八舌地表明自己完全效忠完全服從完全支持的立場,剛才地猶豫不決都消逝得無影無蹤,恨不得剖開自己的胸膛讓王敬誠看看自己的赤膽忠心。
那蒙古信使不知怎麼回事,已經被敲暈了。
賀蘭山中的秘密軍工場亦天下大白,夏州的鐵器局開足馬力日夜生產極需的箭矢、馬蹄、馬蹬,每天用來運輸的馬車絡繹不絕。
以總管府總管王敬誠為監國大臣,全權負責一切事宜,代行王命;
高智耀長衫如雪,怒髮衝冠,看上去十分忠義。他心中卻是氣惱比梁知州慢了一步。
「國主雖薨,但國主之仁義永世長存。」吳禮道,「五年前我賀蘭三千里淪陷,家家妻離子散,不是死於屠刀。就是被擄為奴隸。然國主僅用五年,就讓我賀蘭大治,近年來有不少中原百姓逃來我境,即是明證。然國主不幸蒙難,我等應揭竿而起,秉國主之遺命,與蒙古人勢不兩立。」
「卑職以為,此事當綏不當抗。」李清道,「前朝嵬名氏當政時,也曾有甲兵數十萬,可也抵擋不住蒙古人的鐵騎。蒙古人動輒屠城。極盡殘虐之能事,我等若是背蒙,我恐百姓要遭禍了,為了天下蒼生,我等應對蒙人示恭順悔悟之心。況且國主在沙漠中不幸。蒙古人又並不知吾王有反叛之心,不如……」
「啊……」眾人驚呼。有人目瞪口呆,有人面色蒼白,也有人交頭結耳,議事堂中亂成一鍋粥。
而此時中京洛陽北百十里,賀蘭兒郎已經在悄悄地行動了起來。
「國主愛民之心,日月可表。我夏州七千戶百姓願奉國主遺願,以世和*圖*書子為王自立。」
「我西平府乃重鎮,今有百姓兩萬余戶,皆對『先王』感恩戴德,我等願背蒙自立,與蒙古決裂!」高智耀連忙道,「我西平府錢糧充足,又有勇敢兒郎,皆可一戰,實現吾主之宏願!」
以衛慕為鎮國將軍,挑選鄉勇弓箭手,巡邏鄉里,緝盜捕賊。保境安民,維護治安。
各地的官倉將歷年積存的糧食,騰出一半來就近送往中興府、沙州、黑水城與夏州等戰略要地存放,其它的用來備荒——以防大災年份地到來。
此不世之功,吾輩景仰。吾王自燕京詔曰:凡我賀蘭,無論官、士、農、工、商、軍,值此非常時期,各守其職,各務其業,積蓄實力,以備不時之需。
被稱為丁老大的人利索地從那騎手懷中掏出一張信函,卻是用畏兀兒文寫的。
高智耀心中冷笑,他在為李清默哀了。有道是大難臨頭各自飛,有人是堅決的抵抗派,有人雖然害怕但並不反對背蒙,而有些人卻表現出膽怯退讓之心。考慮自家性命。王敬誠這一番故弄玄虛。考驗著所有人,官員們在不知不覺中挑選了立場。這對官員們並非十分公正。但卻毫無商量的餘地,一念之間,就是生或死。
「李知州以為以如今之勢,我等應如何應付?」王敬誠問道。
高智耀心知這是個圈套,正要站出來表示一下自己的忠誠之心,沒想到卻被人搶了先。夏州知州梁文站出來說道:
此人正是中興府總提刑官衛慕。高智耀再回頭往正座上往去,梁詩若母子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走開了。兩邊的屏風已經撤去,露出藏在後面的兩百披甲地兵士,立如標槍,正冷冷地看著眾位官員,他們大概是早就站在那裡,卻沒有發出一點聲響。
「好消息!」丁老大和_圖_書看完后哈哈大笑,遞給一名手下道,「快快送給都尉大人。」
突然,那騎手騰空而起,驚駭地重重摔倒在地,胯|下地戰馬也慘叫著摔了個跟頭,竟是摔斷了前腿。原來官道上憑空出現了一條絆馬索。兩邊的樹叢中衝出數人,飛快地將那騎手制服,綁到樹林深處。
今有賀蘭趙王誠者,華夏之俊秀,天降其材,聰明睿智,仁義厚德,果敢勇毅,光被遐荒,百姓莫不歸心。
「李大人,你以為這樣就能平安無事了?」鐵工院正卿陳有為喝道,「我賀蘭豈能再一次屈膝投降。先王之高義,百姓歸心,我等正應趁此機會,大幹一場。」
丁老大舉目望去,面露遺憾地對老幺說道:「都尉大人的傳令兵來了,咱們怕是都得走了。」
高智耀轉頭望去,見一個剽悍的鎧甲武士正若無其事地用一塊布擦著手中的長刀,他的身前正躺著宥州知州李清的屍首,正汩汩地流血抽搐著。
什里兄弟們對他唯一不滿的就是丁老大太過虔誠,每日向真主祈禱,雷打不動,風雨無阻。幸好賀蘭軍中有肉吃的時候,只吃牛羊肉,要不然吃飯得分開做。
什中以年紀排最小地老幺,今年剛過十六,臉上還稚氣未脫,抬著頭道:「丁老大,將你地千里眼借我再瞧瞧,我替你輪值如何?」
以大司農吳禮為迎柩使,在中興府選弓箭手兩千人,配合賀蘭軍凌去非部,經草原奔赴居庸關,迎回我賀蘭陣亡之兒郎骸骨,並負責撫恤親屬事宜;
「啊?結果如何?」無數人驚呼道。
吾王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然蒙古崛起於大漠,肆意征伐,天下豪強輔其為凶,百姓流血困苦,痛不堪言。吾王起於賀蘭,治一方之太平盛世,欲有志於天下,撫育神州億萬子民,締萬世hetubook•com•com之偉業也。
洛陽方圓三百里無人煙,正是此時中原大地的真實寫照,戰爭讓中原的人口急劇減少,不是被屠,就是被掠為奴隸,活下來地百姓流離失所,紛紛逃難。
然而卻有人說道:「蒙古人勢大,東西滅國無數。我賀蘭人少地狹。怎可抵擋蒙古人的進攻。況我等無一兵一卒,倉促成軍,無異於螳臂當車以卵擊石也。」
「國主不幸在沙漠中染病,薨!可恨出師未捷身先死。」王敬誠面露悲色,身旁的劉翼、梁詩若也是面有悲痛之意。
正說話間,遠處又一輕騎馳來。
「國主雖薨,但卻有一子名趙松,國主留有遺言,欲立趙松為王。今日召位回朝,即是商議此事,望諸位大人不吝賜教!」王敬誠環顧左右,沉聲說道。
眾人也大多附和。
「丁老大,這蒙古人是幹什麼的?」有人問道,「怕是信使吧?」
夏州知州梁文血往上涌,上前一步,給了李清一巴掌,痛罵道:「前朝就是亡在你這樣的膽小之人手中!我的兒子皆慘死於蒙古人屠刀之下,白髮人送黑髮人。此仇不報,焉能瞑目?」
這丁老大正是何進所率領的五千人馬中地一位普通什長,他是個沙州回鶻人的後裔,信奉的卻是回教。他其實並不姓丁,加入賀蘭軍時,文書們犯了難,他的本名讀來太過拗口,也不好記。因為許多回教徒名字的尾音的諧音為「丁」字,文書們遂讓他以「丁」為漢姓。時間長了,人們都管他叫丁老大、丁什長或者老丁,至於他本名,沒幾個人知道。
梁知州愣愣地看著劉翼與王敬誠。還不敢相信剛才所聽到地。起初當他聽到趙誠病逝的消息,心中十分惋惜,不料卻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趙誠若是背蒙自立,甚至稱帝,那他梁文就是名副其實的國丈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