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策

作者:閃爍
國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三十六章 將帥離心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三十六章 將帥離心

隨著美國提高對印軍售級別,原先在印度很吃香的歐洲軍火成了滯銷貨。以德國的常規潛艇來說,印度原本在2025年與德國簽訂了一份訂購4艘與意向購買8艘232級曖P常規潛艇的大宗合同,結果在美國願意出售全電動攻擊潛艇之後,印度海軍取消了8艘意向訂單,致使德國造船廠損失近百億歐元。
更讓懷德特覺得不可理解的是,費爾南德斯竟然讓他率領西部艦隊前往東印度洋。
只是,迅速擴充的海軍實力,讓包括費爾南德斯在內的很多印度海軍將領迷失了自我。
不管是法國的還是德國的常規潛艇,都強調製海能力,而沒有強調反潛能力。共和國的常規潛艇(全電動潛艇)則在確保反潛能力的同時要求具備制海能力。
投靠「美派」、並且成為「美派」領頭羊的費爾南德斯順利坐上海軍參謀長的寶座。後來印度海軍從美國「採購」3艘封存的「尼米茲」級航母、20多艘大型水面戰艦、全電動攻擊潛艇、F-46I艦載戰鬥機、EV-22C傾斜旋轉翼預警機、SV-22C反潛巡邏機、P-10CI遠程反潛巡邏機等重大項目,均由費爾南德斯一手操辦。
海軍的強大之處在於先進的軍事思想,優秀的官兵隊伍,最後才是強大的艦隊。
雖然這個觀點被費爾南德斯等「美派」將領嗤之以鼻,但是卻完全符合印度海軍的實情。以2035年印度海軍的實力來看,就算在艦隊規模上擁有了挑戰中國海軍的實力,但是在海軍思想上卻比中國海軍落後了至少20年,在官兵素質上更是沒得比。中國海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地區型海軍一步步的發展成全球海軍,用的時間不是20年,也不是50年,而是整整86年。中國海軍在第四次印巴戰爭后,參加了多場戰爭,所有服役5年以上的軍官都有實戰經驗,絕大部分士官也有實戰經驗(士官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軍官)。可以說,中國海軍是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成長起來的,不但有著深厚的家底,還有著分外明確的建軍思想。反觀印度海軍,除了在第四次印巴戰爭中一敗塗地之外,20年間再也沒有參加過任何戰爭,甚至連軍事行動都沒沾上邊。藏南衝突期間,印度海軍更是躲進孟加拉灣,連迎戰的膽量都沒有。
「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與「秦嶺」級巡洋艦之所以重視對地打擊能力,是因為美國海軍與共和國海軍都重視在遠離本土的地區單獨執行m•hetubook.com•com作戰任務,法德等國的戰艦重視反潛能力,與其重視近海防禦能力有直接關係。
雖然聯合了部分「英派」將領,但是「歐派」仍然被壓得死死的。在「美派」的影響下,印度海軍迅速走上了「遠洋之路」。
日本戰爭后,局勢出現轉變。美國為了牽制中國,開始拉攏印度,不但答應向印度出售包括「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在內的大型水面戰艦,還同意為印度提供全電動潛艇,甚至答應幫助印度建造大型航母。
不同的設計指標,決定了不同的海軍思想。
要想使大海變成不可逾越的屏障,印度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
就從其購買的歐洲國家的戰艦來看,都產生了嚴重的思想衝突。
與自行研製戰艦相比,從外界購買戰艦肯定會「引進」海軍思想。
也就在這個時候,印度海軍內部勢力發生轉變,「英派」的部分將領投靠「美派」,另外部分將領則加入「陸派」,形成了「歐派」,兩派將領中起帶頭作用的仍然是費爾南德斯與懷德特。
作為西部艦隊司令,率領西部艦隊執行作戰任務是懷德特上將的本職工作,只是與大部分跟他有類似經歷的印度海軍將領一樣,懷德特從一開始就反對與中國開戰,更反對與中國海軍決戰。雖然懷德特等人有非常鮮明的理由,比如中國艦隊更加強大、中國的潛艇更加先進、中國的戰略航空兵極具威脅等等,但是懷德特反對與中國開戰、與中國海軍決戰的根本原因仍然是印度海軍的利益鬥爭。
「維拉特」號航母上,托馬斯.懷德特上將正在耐心聽參謀討論作戰行動。
以費爾南德斯為代表的「英派」將領堅持認為印度海軍必須走向遠洋,為印度稱霸印度洋披荊斬棘。以懷德特為代表的「陸派」將領則認為印度海軍應該留在近海,以本土防衛為首要任務。
這次變局來得太快,對印度海軍的衝擊也很大。
水面戰艦如此,潛艇也是如此,特別是常規動力潛艇。
在懷德特看來,只要印度海軍還在活動,還能對中國海軍構成威脅,就能抗禦來自海洋的威脅。
雖然懷德特等「歐派」將領堅決反對,但是在「歐派」失勢的大局勢下,懷德特等人的主張並未得到採納。
之前在印度海軍中佔據主導地位的「俄派」隨「維克拉瑪蒂亞」號(前蘇聯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航母一同「覆滅」,取而代之的是「美派」與「歐派」和*圖*書
印度海軍沒有一條能夠引導海軍前進的主導思想,更缺乏優秀官兵。即便能夠用巨資買來先進的戰艦,建立起位列全球第三的強大艦隊,印度海軍也不是強大海軍,最多只是一支等待宰割的海軍。
戰艦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單件」武器,哪怕是排水量僅2000多噸的近海護衛艦都是龐大的系統工程,從立項、設計、研製、建造、到最終服役,跨度短則數年,長則數十年。除了極個別的專門針對外銷的戰艦之外,有能力研製戰艦的國家都會根據自身的防務需求確定戰艦的技術與戰術指標,而不會針對別的國家。即便是專門用來外銷的戰艦,也會針對普遍客戶的需要,而不會針對某個特殊的客戶。
當然,歐洲國家也損失慘重。
這道命令就是:前出誘敵。
7月30日21點30分,距離「蜥鯨」號大約180千米處。
這一思想並不錯,與費爾南德斯的「英派」思想完全吻合。
看上去很荒誕,卻又符合實際情況的命令。
在此情況下,印度海軍有什麼希望?
事情沒有懷德特預料的那麼簡單,費爾南德斯早就料到了懷德特的心思。
隨著南大西洋的威脅加重,英國海軍急需作戰能力更加強大的大型航母(當時英國的MI5獲得消息,認為阿根廷正努力在2035年之前建造或者購買1艘大型航母,打造南美洲最強大的艦隊),也就得淘汰已顯落後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結果在費爾南德斯的大力支持下,印度海軍不但購買了一艘「過剩航母」,還拿出了不菲的價格,讓英國海軍從中狠賺了一筆。
按照傳統海軍思想,「存在的艦隊」是國家安全的主要保障。即便在21世紀,這一思想仍然有用武之地。以實際情況來看,只要印度海軍還在活動,還能對敵方構成威脅,中國海軍就不敢貿然封鎖印度,更不可能獲得絕對的制海權。如此一來,中國海軍必然想方設法的尋殲印度艦隊,從而掉入印度海軍的陷阱。在背靠本土軍事基地網、以確保近海制海權的戰鬥中,防禦一方有更多的優勢。
與之成對比的是「歐洲大陸海軍思想」的悄然壯大。
從第四次印巴戰爭到2035年,僅僅只有20年。
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印度海軍全軍覆沒,面臨艱難的重建工作。
20年,最多兩代海軍人,印度海軍有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走向遠洋嗎?
在眾多的歐洲國家中,唯一笑得出來的就和_圖_書只有英國了。
根據這場推演,費爾南德斯做出了與中國海軍決戰的決定。
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的海軍流派能在印度海軍中生根發芽,與印度從這些國家採購的海軍裝備不無關係。在英國無法建造性能先進的常規潛艇(英國的核潛艇技術都源自美國)、兩棲戰艦、多用途驅逐艦(46型為多用途驅逐艦,只是防空性能更為突出)、先進護衛艦(25型護衛艦的性能在21世紀20年代只算得上是中等水平),美國的全電動潛艇遲遲不能服役、不肯向印度出售先進戰艦(20年代,印度曾經向美國提出購買CG21、DDG1000等大型水面戰艦,均被美國國會否決)的情況下,印度海軍不得不從其他有能力生產先進戰艦的國家採購武器裝備,包括法國與德國的常規潛艇、德國的多用途護衛艦(127級,滿載排水量近7000噸,已經達到多用途驅逐艦的標準)、法德意聯合研製的多用途驅逐艦(由「歐洲聯合驅逐艦」項目發展而來)。
大海既是印度的發展方向,又是印度的防禦屏障。
問題就在這裏。
懷德特很失落,也很悲觀。
一時之間,「美派」成為了「英派」與「陸派」的死對頭。
費爾南德斯在英國學習深造,而懷德特卻在德國學習深造。按照外界傳聞,懷德特與德國國防部、HWD公司、不萊梅造船廠、頓巴斯鋼鐵集團(德國最大的造船集團與艦船專用鋼材生產集團)有密切關係。至於費爾南德斯與英國的關係,白痴都知道非同一般;當年費爾南德斯從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畢業的時候,不但得到了英國國防大臣的接見,還與當時的英國王子(2027年成為英國國王)是同班同學。
任何拿海軍冒險的行為,都是葬送印度的賣國舉動。
英國擁有廣大的海外領地,雖然大部分地區都風平浪靜,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英國與阿根廷對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爭端並未得到解決,而勘探結果表明,馬島附近海域不但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還有非常罕見的海底稀有礦場,其經濟總價值高達上萬億美元。英國海軍的建軍目標是一支精小強悍、能夠獨立打贏中等規模海戰的艦隊。為此,英國海軍不但為「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配備了電磁彈射器,使其成為能夠搭載常規起降戰鬥機與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中型航母;還格外重視核潛艇(混合動力潛艇),不太重視常規潛艇;大型水面戰艦也格外注重防空https://m•hetubook•com•com與反潛能力,對制海能力的要求並不高。
海軍打不贏,不等於海軍不重要。
不管怎麼說,不同的海軍思想,讓印度海軍在發展道路上搖擺不定。
在很多印度海軍將領看來,擁有了6支航母戰鬥群,印度洋變成了印度內海,成為了印度海軍的「練兵場」。
7月23日,也就是得知中國東海艦隊離港的消息后,印度海軍司令部進行了一次兵棋推演,以費爾南德斯為首的「美派」主導進攻,而以懷德特為首的「歐派」主導防禦。推演的結果並未改變費爾南德斯的主張,甚至可以說主張了費爾南德斯的決戰念頭,因為這場推演本身就不公平,防禦一方沒有得到應有的支持。
在此期間,「歐派」的代表正是費爾南德斯這類前往英國學習深造的將領,隨著2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編號001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與編號002的「維克蘭特」號)、及配套的護航戰艦(包括4艘45型防空驅逐艦、4艘46級防空驅逐艦、6艘24級遠洋護衛艦與6艘25級多用途護衛艦)在印度海軍中安家落戶,「英國原教旨海軍流派」盛極一時,絕大部分印度海軍軍人都信奉「英國模式」。
不管是「美派」還是「歐派」,都堅信海軍是印度的國防支柱。雖然從根本上講,印度是大陸型國家,其國防實力中,陸軍與空軍所佔的比重也超過了海軍,但是印度的地理位置非常獨特,不然所在的「印度半島」深入印度洋,而且東面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扼守著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咽喉,南面的則是從歐洲、中東、東部非洲、南非、南美洲前往東亞的海上航道,西面的阿拉伯面對波斯灣與亞丁灣。可以說,印度就在印度洋的中央,既能輕而易舉的控制印度洋,又能被來自海上的敵人擊敗。
接下來的15年間,「美派」與「歐派」的鬥爭愈演愈烈。
到底是走向遠洋,還是留在近海,印度海軍根本沒有搞清楚頭緒。
按照常理,在懷德特堅決反對決戰的情況下,費爾南德斯應該讓西部艦隊的參謀長指揮艦隊作戰,而不是讓一個不想決戰的將軍率艦隊前去決戰。畢竟到了戰場上,該怎麼打不由海軍參謀長決定,而是由前線指揮官決定。如果懷德特決心避戰,西部艦隊很有可能避開中國艦隊,根本不會出現在戰場上。
沒過幾天,懷德特就明白了費爾南德斯的用意。
誰都知道,藏在「意識鬥爭」後面的是「利益紛爭」。
戰艦是龐大的系hetubook.com.com統工程,作戰能力從防空、制海到反潛,總得有所側重,沒有任何一種戰艦能夠做到面面俱到。比如美國海軍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就在強調對地打擊能力的同時確保防空,對反潛的要求不是很高;共和國的「秦嶺」級巡洋艦則在確保防空能力的同時加強對地打擊能力,仍然不太重視反潛;德國的127級護衛艦則格外重視反潛,只要求有限的防空與制海能力。
印度從不同的國家引進戰艦,必然導致海軍思想混亂不堪。
光有強大的戰艦,絕不是一支強大的海軍。
在安排給西部艦隊的作戰任務上,費爾南德斯讓懷德特別無選擇。如果懷德特不執行海軍司令部的命令,將承擔所有後果。如果懷德特執行了命令,戰勝的最大功臣肯定是費爾南德斯,而戰敗的最大責任人則是艦隊指揮官。
作為鬥爭的失敗者,懷德特失魂落魄,被派往西部艦隊。
正是如此,懷德特等人才堅決反對與中國開戰,更反對與中國海軍決戰。
除了利益鬥爭之外,作為海軍軍人,懷德特非常清楚,印度海軍這種「拔苗助長」的發展方式不可能有好的結果。海軍的建設周期在各大軍種中最長,人員培訓難度最大,沒有任何一支海軍能在一夜之間稱霸全球。按照最樂觀的估計,一支強大的海軍需要至少50年的發展周期,而一支能夠稱霸全球的海軍則需要至少100年的發展周期。歷史上,不管是昔日的英國海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國海軍,還是現在的中國海軍,都經歷了50到100年的發展時間,才擁有了藐視敵人的實力。
法國、德國、義大利都屬於大陸型國家。雖然法國也擁有廣大的海外領地,但是法國與其他國家沒有領海領土爭端。德國海軍與義大利海軍更是局限在歐洲附近海域活動,沒有前出遠洋的壓力。如此一來,法德意的戰艦更加重視近海作戰能力,也就是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執行反潛任務與制海任務的能力。比如法國的「密特朗」號航母就沒有像「戴高樂」號那樣採用核動力與彈射器,而是發展成了一種具有強大兩棲作戰能力的多用途海上作戰平台。潛艇方面,除了法國為了維護其核大國的地位、擁有核潛艇(混合動力潛艇)之外,德國與義大利都只有常規潛艇。
以懷德特等「歐派」將領的觀點,最快也要到2070年,印度才有稱霸印度洋的實力。
爭奪印度海軍參謀長(相當於以前的海軍司令)時,懷德特敗下陣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