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策

作者:閃爍
國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 龍騰九天 第八十三章 戰爭動員

卷十 龍騰九天

第八十三章 戰爭動員

按照最低標準,一名沒有任何軍事經驗,或者僅有少需軍事經驗的社會人員,要想達到軍人的最低標準,也就是成為最基本的步兵,掌握最基本的步兵戰術與技術,培訓周期不得低於2個月。
關鍵就是,印度能不能生產出足夠多的武器裝備。
更要命的是,隨著共和國海軍艦隊進入印度洋,向德干高原搬遷工業基礎設施的風險大大提高。
向中國與巴基斯坦宣戰之後,魯拉賈帕尼給國防部長阿亞梅爾與內衛安全部長加馬爾安排了一項特別的任務:估計完成第一階段戰爭動員所需時間。
實際上,連阿亞梅爾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擴大動員」上。
德干高原不是避難所,反而有可能成為印度工廠的墳墓。
按照裴承毅擬定的作戰計劃,空軍在開戰奪取制空權之後,首要任務就是轟炸印度的軍事工業設施,特別是槍支彈藥工廠。由此可以看出,裴承毅最擔心的是印軍的武器裝備流入民間,對戰爭後期的佔領行動構成威脅。
戰爭動員三個階段的工作不可調整,必須依次進行。
僅僅動員退役軍人,肯定無法滿足戰爭需求。
按照阿亞梅爾提交的報告,針對社會人員的動員行動將在8月底之前展開。因為各地方政府的準備工作沒有到位,戰爭動員行動無法及時展開,各種與動員行動有關的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等等,所以無法立即動員社會人員,即便通過強制徵召的方式下達動員令,也無法使徵召的社會人員成為有效戰鬥力。
當然,2個月只是20世紀中期的標準。
按照軍情局在戰前做出的估計,即便對印度實施全面戰略封鎖,阻止印度獲得海外資源,憑藉本國的資源,特別是德干高原的礦產資源,印度仍然能夠生產包括坦克、火炮、車輛、槍支、彈藥在內的軍事物資。如果印度的軍事工業全速生產,能在1個月內生產250輛坦克、350輛戰車、1200門火炮、2500門迫擊炮、1800台車輛、50萬支步槍、10萬挺機槍、8萬門自動榴彈發射器、以及大約50萬噸各類彈藥。
正是如此,共和國空軍才把大部分作戰力量用於戰略轟炸。
問題是,連阿亞梅爾都沒有多少把握能在1個月內徵召250萬兵員。
參照可以借鑒的經驗,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在遭到德國閃電進攻之後進行的戰爭動員,印度的戰爭動員將分成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人員動員與工業搬遷,爭取以最快的速度擴充軍事力量,將關係到國家和_圖_書戰爭潛力的工業基礎設施向後方轉移。第二階段為經濟動員,重點調整國家經濟運作體制,以政府計劃調控取代市場運作,全面動員國家的戰爭力量。第三階段為全面戰爭動員,派遣新組建的軍團參戰,國家經濟完全為戰爭服務,實行全面配給制,盡一切可能打贏戰爭。
按照阿亞梅爾提交的報告,首先動員270萬退役軍人,通過提拔、調配等方式,加強軍官隊伍,爭取在1個月之內組建180個陸軍師(其中裝甲師僅有12個),分別加強東西兩線的防禦力量,為擴大動員規模做準備。
按照早在第四次印巴戰爭后制訂的戰略轉移計劃,在遭到強敵大局入侵的時候,印度將把原本集中在北部地區與沿海地區的工廠向南方內陸轉移。為此,從2017年開始,印度花10多年,在德干高原修建了數以百計的工業基地,並且針對現代戰爭的特點,採取分散布置、地下建廠等方式,充分利用德干高原的地理環境,將大部分工廠、特別是軍工廠與重工廠建在了難以摧毀的高原峽谷內。據軍情局掌握的情報,僅在卡納塔克邦(首府為班加羅爾)東北的棟格珀德拉水庫附近地區,印度就投擲數百億美元,圍繞著棟格珀德拉大壩水力發電站建立了上百座工廠,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為軍工廠、以及配套的重工廠。
雖然共和國還沒有宣布對印度實施戰略封鎖,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共和國海軍艦隊部署到位,共和國就將對印度實施戰略封鎖,並且讓艦隊承擔起打擊印度南部地區,也就是空軍的戰術航空兵難以到達的地區,與空軍共同完成對印度的戰略轟炸行動。按照共和國空軍的打擊方式,共和國海軍的首要打擊目標肯定是印度的工業基礎設施,特別是軍事工業基礎設施。
在一份更加詳細的統計報告中,調查人員明確提出,因為職業化進程產生的影響,印度退役軍人的結構比例嚴重失衡,在270萬可以立即動員的退役軍人中,僅有10萬退役軍官,其中中級軍官不到1萬人。正常情況下,軍官與士兵的比例應該在1比10左右,其中中級軍官占軍官總數20%到30%。由此可見,印度退役軍人中,軍官比例嚴重偏低,中級軍官奇貨可居。如果沒有足夠數量的軍官,特別是具有前線指揮能力的中級軍官,就無法組建作戰部隊。
如果一切順利,印度將在9月份完成對另外230萬退役軍人的動員工作,通過緊急和-圖-書培訓的方式,提拔20萬名低級軍官與5萬名中級軍官,在此基礎上組建150個陸軍師,為今後的全面戰略防禦與戰略反擊做好準備。
雖然印度仍然不具備自行生產尖端武器裝備的實力,但是其工業基礎實力不容小覷。
印度必須擴大動員範圍,徵召社會人員。
由此可見,除了前期主要徵召退役軍人之外,印度的動員能力呈階段性增長。
國家進入戰爭狀態,需要為戰爭動員做很多準備。針對社會人員的動員行動一般分為兩種,一是由政府按照相關法令進行的強制徵召,二是非強制性的志願招募。前者對社會的影響很大,而後者的招募效率低下。要想在短時間內招募到足夠的軍事人員,並且保證軍事人員的素質,政府一般會採取雙管齊下的政策,即在志願招募無法滿足需要的情況下,實施強制徵召。政府會在招募開始前,估計能夠招募到的兵員數量,然後再根據差額決定強制徵召的範圍。進行強制徵召前,政府必須掌握國家的人口基本狀況,根據相關法律,將強制徵召令下達到被徵召的人員手中。僅此一項工作,就需要耗費大量的行政資源,需要充足的時間,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完成。
對魯拉賈帕尼來說,外界軍事威脅甚至只算得上是次要問題,如何調解國內矛盾、穩定民心才是關鍵問題。
所謂的戰鬥保障,就是必要的武器裝備。即便按照最低標準,武裝由250萬新兵組建的170個步兵師,至少需要150萬支步槍、25萬挺班用機槍、10萬挺重機槍、10萬部自動榴彈發射器、7萬門輕型迫擊炮、210萬套單兵作戰裝具、以及以10億為單位計算的各類彈藥。對印度來說,為新編部隊提供各類輕武器不是太大的問題。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印度陸軍進行了兩次大換裝,僅突擊步槍就更新了兩次,撤編的輕武器中,除了少部分流入海外市場之外,大部分都以封存的方式保留了下來。按照國防部提供的統計數據,庫存的武器裝備足以武裝300個步兵師,庫存彈藥則能夠滿足半年內的作戰行動。雖然大部分庫存武器都已落後,比如120萬支在20世紀90年代列裝的突擊步槍早已過了「保質期」,但是在戰爭狀態下,武器裝備的有無問題比質量問題更加突出。
印度在這個時候遇到的問題,任何國家都避免不了。
戰爭動員是國家動員的最高級別,不可能一蹴而就。
能在一個月內完成這些工作,足以證hetubook.com.com明印度政府的效率。
按照最保守估計,共和國海軍艦隊將在6日夜間部署到位。
在2個月內訓練出來的,只是最差的步兵。
如果不出所料,從此時開始,印度南部地區的工業基地就將遭到共和國海軍航空兵的全面轟炸。因為印度海軍已經喪失戰鬥力,逃到維沙卡帕特南的那些戰艦不但無法與共和國艦隊爭奪制海權,甚至連出港作戰都辦不到。所以共和國海軍很有可能調整戰術,迫近印度本土,利用威力巨大的艦炮轟擊岸上目標。
當年,共和國海軍用同樣的方式對付日本。
換句話說,印度能不能在戰爭初期保全最重要的工業基礎設施。
失去了工業支撐,動員再多的軍事人員都不可能打贏戰爭。
在此期間,印度將以強制徵召的方式,首先招募適宜再服役的退役軍人,將軍隊規模擴充到500萬以上,其中陸軍占絕對多數。完成人員動員后,印度陸軍的作戰部隊數量將由104個師擴充到330個師,其中110個主力師,220個預備役師。如果動員退役軍人無法滿足國家防禦需要,印度政府將根據《戰爭動員法》授予的權力,以義務徵召的方式,招募社會人員。
按照阿亞梅爾的報告:第一批招募的270萬退役軍人,最快只能在8月20日之前到所在部隊報道;8月31日之前,新建的180個師中,最多只有85個師能夠參加東線與西線戰場上的作戰行動,其餘95個師最快能在9月20日之前部署到位。第二批招募的230萬退役軍人,最快只能在9月20日之前到所在部隊報道;9月30日之前,新建的150個師中,只有65個師能夠參加作戰行動,其餘85個師最快能在10月20日之前部署到位。第三批招募的250萬社會人員,最快能在10月31日之前完成基本訓練;在11月20日之前,新建的170個師中,最多只有50個師能夠參加作戰行動,其餘120個師最快能在12月20日之前部署到位。如果進行第四次招募,並且徵召500萬社會人員,組建300個師,其中120個師能在12月31日之前完成訓練,在2036年1月20日之前參加作戰行動,另外180個師將在2月底之前部署到位。隨後可以根據實際交戰情況,繼續擴大徵召範圍,每個月能為前線作戰部隊提供100到150個師的兵力。
因為空軍與海軍對技術要求太高,所以強制徵召一般只針對陸軍。
www.hetubook.com.com徵召兵員相比,工業搬遷的問題更加嚴峻。
實際情況是,僅僅徵召退役軍人完全滿足不了戰爭需要。
所謂的生活保障,就是為軍人提供生活與訓練所需的物資與場地。填飽250萬新兵的肚皮就不是個小問題。按照印度陸軍的最低標準,250萬新兵每天消耗5000噸糧食、5000噸飲用水、1000萬度電,在訓練中消耗1500萬發槍彈、15萬枚炮彈。除了吃飯與訓練,還得為新兵提供住宿與訓練場地。170個步兵師,至少需要170個步兵營地(實際上,一個營地的標準容納能力在1個步兵團左右,很少有人將整個師放在1個營地內),為了在2個月內完成訓練工作,至少需要340處訓練場地。對印度來說,這才是真正的問題。隨著中國海軍艦隊進入印度洋,印度國內的物資將越來越緊張。因為和平時期按照供養250萬軍隊的標準建設基礎設施,所以印度很難在短期內準備好足以容納近千萬軍事力量的營地,更不可能建好能夠同時培訓250萬軍人的訓練場地。針對這一問題,國防部提交的建議是,採用邊訓練、邊戰鬥的方式培訓新兵。也就是說,只對新兵進行最基本的訓練,在其掌握了武器裝備的使用方法之後,編入作戰部隊,後期的訓練工作、以及日常保障工作,由所在的作戰部隊承擔,避免由集中訓練帶來的問題。
即便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依靠佔全球20%以上的人口,只要能夠生產出足夠多的武器裝備,印度有足夠的能力動員數千萬作戰人員。
作為一個擁有17億人口的國家,印度政府不缺兵員,缺的是有效的徵召手段。
按照最新的戰爭動員計劃,印度完成第一階段戰爭動員至少需要1個月。
在魯拉賈帕尼看來,如果無法奪回制空權與制海權,就算進行全面工業搬遷,並且順利將重要工業設施轉移到德干高原,結局都不會有所改變。
對印度來說,這絕不是什麼好消息。
魯拉賈帕尼要的不是問題,而是結果。
不管採用什麼辦法,徵召新兵、擴大軍隊編製的問題都沒能得到根本解決。
關鍵問題是,印度能夠堅持到全面動員的時候嗎?
唯一值得魯拉賈帕尼慶幸的是,誰也不能低估印度的戰爭動員潛力。
雖然這些武器裝備的性能並不先進,但是足以對共和國軍隊構成威脅。
換句話說,阿亞梅爾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在進行第四次徵召的時候,印度很可能已經丟掉了人口最密集的和圖書北部地區。雖然以印度的人口基數,即便退守南方,也能招募到足夠多的兵員,但是在最重要的恆河平原與西北地區淪陷之後,徵召兵員的工作肯定會受到影響,無法按照原定計劃完成。
更重要的是,社會人員不是退役軍人,徵召之後,還要進行必要的培訓與訓練,才能成為合格的軍人。
之前的戰鬥已經表明,共和國不但擁有威力強大的鑽地武器,而且敢於在戰鬥中大規模使用鑽地炸彈。甚至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共和國早已掌握了印度的工業分佈情況,並且針對實際情況,開發出了用於轟炸那些藏在地下的印度工廠的特種彈藥。
第四次印巴戰爭后,中國插手南亞事務,與巴基斯坦結成實質性的軍事政治同盟,與印度周邊國家簽署同盟與准同盟條約,印度國民議會通過了最新的戰爭動員法,印度政府也在此期間多此修訂戰爭動員計劃。
根據印度國防部得出的統計數據,因為印度在2017年之後,也就是魯拉賈帕尼上台後開始推進軍隊職業化,所以戰爭爆發時適合再服役的退役軍人數量在650萬左右,其中部分在社會重要崗位上工作,能夠動員再服役的退役軍人不會超過500萬,能夠在1個月之內動員的退役軍人大概只有270萬,遠遠無法滿足戰爭需求。
由此可見,即便印度政府在8月底完成了徵召工作,也只能在10月底獲得新增兵力。
完成培訓之後,還得為新兵提供最基本的戰鬥與生活保障。
按照國防部的計劃,在8月底之前,至少需要強制徵召250萬人兵員,僅印刷250萬份強制徵召令就是件麻煩事。因為無法杜絕逃避兵役的情況發生,所以政府往往會在制訂徵召計劃的時候,留出余量,並且採取強制手段,使被徵召人員參軍服役。
對印度來說,首先要做好的就是第一階段的戰爭動員。
三場大規模會戰同時打響,魯拉賈帕尼看到的不是希望,而是絕望。
按照印度陸軍在和平時期的訓練標準,新兵訓練周期為4個月。如果要使其具備更多的專業技能,掌握技術類兵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則訓練周期長達半年以上。按照共和國陸軍與美國陸軍的培訓標準,步兵類新兵的培訓周期均為半年,裝甲兵類新兵培訓周期為10個月,電子兵、偵察兵等對技術、戰術要求較高的兵種對新兵培訓周期的最低需求為1年,而航空兵、技術保障人員的培訓周期更是長達1年以上。
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保住工廠尚且不易,工業搬遷更加困難。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