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策

作者:閃爍
國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五十五章 無法衡量的價值

卷十 龍騰九天

第一百五十五章 無法衡量的價值

毫無疑問,讓歐盟與俄羅斯在印度有所收穫將是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起始點。
解決辦法也不難,只是得更加深入的權衡利弊。
以王元慶的戰略眼光,他不可能不知道如何解決。說到底,解決辦法很簡單,那就是在戰爭結束后,以最快的速度建立民主政權,把印度的還給印度,共和國盡量不要干預印度內政,由印度人決定印度的未來。
對付美國,肯定不能單靠共和國,而要利用全世界的力量。
作戰計劃得到批准之後,裴承毅與項鋌輝就離開了元首府。
可以說,這麼做最穩妥,也最能實現共和國的利益。
別的不說,這場戰爭對共和國外交造成的影響就無法用金錢衡量。雖然通過在輿論宣傳上大做文章,成功化解了美國的陰謀,穩住了歐盟,也穩住了俄羅斯,但是隨著戰爭進行下去,在誰都知道共和國能夠從戰爭中獲得巨大好處的時候,那些把利益看得比任何東西都重要的國家,肯定不會讓共和國獨享其美。別的不敢保證,王元慶至少能夠斷定,美國會在戰爭後期提出「利益均享」原則,要求共和國在戰後放開印度,向全世界開放印度市場,阻止共和國獨霸印度。只要美國帶頭,現在對共和國還和顏和色的歐盟與俄羅斯肯定會積極跟進,瓜分戰爭帶來的好處。
裴承毅忙著制訂新的戰爭計劃時,王元慶也在忙著做相關工作。
即便如此,問題仍然比較棘手。
按照王元慶最初的想法,戰爭結束后的一段時期內,肯定要以人道主義援助、戰後重建等等名義在印度推行軍管政策,等到印度社會秩序穩定下來,物資供應能夠滿足絕大部分民眾的需求,再考慮解除軍管政策,通過大選組建正式政權,由此確定印度的政治體制與國家基本結構。
裴承毅不輕不重的提到這個問題,就是希望元首與其他國家領導人相信,只有提前結束印度戰爭,才能讓共和國在未來的國際博弈中掌握主動權。
換句話說,戰爭越快結束,西方國家插手印度戰後事務的機會越少,與共和國瓜分戰爭利益的可能性越渺茫。雖然從外交上講,共和國必須讓部分國家嘗到甜頭,但是外交鬥爭與軍事鬥爭一樣,誰掌握主動權,就由誰來切蛋糕。越快結束戰爭,共和國手裡的主動優勢越明顯。到時候,就不是西方國家逼迫共和國多分點蛋糕出來,而是由共和國決定怎麼分蛋糕,以及https://www.hetubook.com.com給誰多分一點,給誰少分一點。掌握了這個權力,西方國家就得看共和國的臉色行事,而不是跟著美國起鬨。如果用得好,印度這塊蛋糕還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導致西方社會兩極化。
佔領新德里,談何容易?
會議上,裴承毅就明確提到,不能用金錢衡量的好處才是最大的好處。
名為「防禦」,實際上是以積極進攻為主的防禦。就像美國在此階段大力推行戰略防禦政策,實際上卻在處處為共和國製造麻煩一樣,完成戰略轉型之後,共和國肯定會在全世界範圍內與各個領域內與美國展開競爭,給美國製造麻煩,想方設法削弱美國的國際地位,打擊美國的國際威望。
按照王元慶的估計,就算在10月之前佔領新德里,然後讓新政權上台,同時著手組建與培訓「印度新軍」,到2036年春節,最多武裝一支人數不超過10萬的軍隊,而且很有可能是一支沒有多少戰鬥力的准軍事部隊。靠這樣的部隊,肯定無法控制整個印度。要想穩住印度的國內局勢,至少需要50萬「新軍」。毫無疑問,培訓肯定會持續到2036年底。新軍擔不起重任,共和國的作戰部隊還得留在前線。果真如此的話,在2036年初結束戰爭又有什麼意義呢?
能夠多出動1個重裝甲軍,絕對是好事中的好事!
雖然項鋌輝讓裴承毅多留一天,明天一早再啟程返回沃濟拉巴德,但是裴承毅還是謝絕了項鋌輝的好意,當天晚上就搭乘空軍的專機離開了首都。
當然,不管葉致勝有沒有明白,王元慶在9月3日,也就是裴承毅回到首都的第二天就做出了決定。
眾多問題中,王元慶首先考慮的就是兵力問題。
王元慶非常清楚,裴承毅也在考慮這個問題,不然不會直接提出兩個解決辦法。
要想達到最初的目的,也不是沒有辦法,只是會帶來更多的問題。
可以說,這些問題王元慶都能想到,也能處理好。
僅此一點,就必須讓戰爭儘快結束。
原話是不是這麼說的,王元慶已經記不清了,反正就是這個意思。
9月4日夜間,裴承毅跟隨項鋌輝再次來到元首府,正式提交修改後的戰爭計劃。
毫無疑問,這個問題無法用投入來衡量。
當然,王元慶非常清楚裴承毅的政治頭腦。雖然在第一天晚上沒有明白過來,和-圖-書但是以裴承毅的目光,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肯定會把攻打新德里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甚至有可能先打新德里,再轉向南下。
王元慶只粗略翻看了一下,就在文件末尾簽了名,讓秘書蓋上了元首印章。其他幾位領導人也沒有發表反對意見,只是各自提出了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在項鋌輝看來,這很難理解,因為就在2天前,包括王元慶在內的國家領導人都在質疑裴承毅的戰爭計劃,甚至認為沒有可行性。
由此帶來的好處,絕對無法用金錢衡量。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很多與國家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都無法用金錢衡量。
回到前線指揮部,裴承毅收到的第一條消息就是博帕爾的最後一股印軍繳械投降。
雖然這也是必須走的一步,但是早走與晚走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裴承毅並不覺得驚訝,他能看出提前結束戰爭的巨大好處,自然相信元首不會看走眼。
實際上,以軍人的手段,也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毫無疑問,僅憑現在投入的地面作戰部隊,很難跟上新的戰爭速度。雖然按照最初的戰爭計劃,仍然得在大規模軍事行動結束前佔領大半個印度,但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在佔領新德里之後成立新政權,然後為新政權武裝一支軍事力量,由其擔負維持社會秩序的任務。因為原計劃要在2036年底才能結束大規模軍事行動,所以有足夠的時間扶持新政權,培訓軍事力量,前線進攻行動也緩慢得多,不會對作戰行動產生太大影響。現在的問題是,進攻速度明顯加快,如果仍然按照原計劃,佔領新德里之後扶持新政權,則無法在大規模軍事行動結束之前培訓出足夠的軍隊。到時候,要麼讓印度打內戰,要麼讓作戰部隊承擔佔領任務。毫無疑問,兩種選擇的後果都很嚴重。前者會嚴重削弱這場戰爭給共和國帶來的好處,不管印度內戰打成什麼樣,一個變成廢墟的印度,肯定不是共和國想要的出口市場與勞動力輸出地。後者會使戰爭損耗與傷亡超過共和國的承受能力,還會加劇印度民眾的抵抗情緒,對共和國與印度的未來關係造成嚴重影響。
雖然在此之前,也就是9月4日12點左右,袁晨皓就按照計劃,命令工程部隊前往38軍的控制區,開始修建基礎設施,即便仍然有部分印軍憑藉堅固的防禦工事負隅頑抗,也不會對下一https://m•hetubook.com•com階段的進攻行動產生多大影響,但是最後一股印軍繳械投降,為38軍省下了很多麻煩,而且讓38軍的將士能夠得到休整。按照唐應龍的承諾,只需要1周,38軍就能恢復全部戰鬥力,參加西進戰役。
雖然王元慶知道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但是需要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
對裴承毅來說,時間非常緊張。
第二個辦法看似理想,實施操作起來卻有很多問題。別的不說,扶持新政權,必須為新政權提供地點,而最理想,也最有說服力的地點肯定是新德里。雖然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成立新政權,但是從外交上看,要想讓印度新政權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就得佔領新德里,把新德里設為新政權的首都。這樣做,至少在形式上使新政權獲得正統地位,逃到南面去的老政權則變成了流亡政府。
從共和國的國家利益,特別是長遠國家利益來看,印度戰爭結束之後,共和國已不存在周邊威脅,從紀佑國時代開始的戰略擴張行動將宣告結束。接下來的數十年,共和國只有兩個重要問題需要解決,準確的說,是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集中力量解決因為人口老齡化而產生的社會問題,而全面推行政治改革只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算不上主要問題。
從整個國家的角度考慮,王元慶最關注的不是在什麼時候結束戰爭,而是調整戰爭計劃後會對國家產生多大影響,以及能不能消除這些影響,或者使影響降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的確保國家處於正常狀態。
只有在共和國決定怎麼切印度這塊蛋糕的情況下,才能讓歐盟與俄羅斯在嘗到甜頭之後對共和國感激不盡。
不但得讓歐盟與俄羅斯嘗到甜頭,還要讓歐盟與俄羅斯覺得共和國是可以交往的朋友。
想到這,連王元慶都不得不承認,裴承毅不但是一個非常有政治頭腦的軍人,還是一個能夠用政治家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的軍人。
由此帶來的好處,足以讓王元慶動心。
因為總參謀部的參謀對前線的情況不是完全了解,所以接下來兩天,裴承毅一直泡在總參謀部的通信中心,通過遠程指揮讓袁晨皓安排前線指揮部的參謀制訂作戰計劃。考慮到國家領導人中沒幾個精通軍事,也沒幾個看得懂專業作戰計劃,更沒有時間詳看印出來足足有幾千頁厚的戰術計劃,裴承毅讓參謀首先制訂總體戰役www•hetubook•com•com計劃,即調整戰爭計劃之後的戰役行動該如何進行、需要投入多少兵力物資、持續多久、能夠達到什麼目的等等,再將各個戰役計劃串聯起來,形成一份簡要戰爭計劃。
共和國首先要爭取的就是歐盟與俄羅斯。利用歐盟希望通過政治一體化最終實現全面統一,以及俄羅斯邁向戰略復興的急切願望,積極拉攏歐盟與俄羅斯,以構建「多極世界」為口號,讓美國不得不應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從而無法集中力量對付共和國,甚至不得不在關鍵問題上與共和國妥協。
作為政治家,王元慶不會像軍人那樣思考問題。
毫無疑問,停止戰略擴張,就得進行戰略防禦。
第一個辦法的可行性不大,除了盟國不願意出動更多的部隊之外,還與戰前達成的秘密協議有關。按照共和國做出的承諾,各國控制的佔領區,將成為戰後劃分各國在印勢力範圍的基礎。也就是說,誰控制得越多,誰的責任越大,好處也越大。雖然這一協議有鼓勵盟國出兵的作用,但是除了巴基斯坦之外,其他幾個參戰國的國力都很弱,承受戰爭的能力也很差,不見得願意背負更大的負擔。以孟加拉國為例,除了明確要求控制西孟加拉邦與鄰近的孟加拉族聚居地區之外,並不願意承擔其他佔領區的治安工作。從共和國的立場上講,因為要通過這場戰爭控制擁有17億人的龐大市場,即便可以與盟國簽署「門戶開放政策」之類的利益共享協議,也無法從根本上保障共和國的利益。最理想的方法,仍然是通過扶持親華政權來控制印度,而不是肢解印度。
在裴承毅遞交戰爭計劃之前,王元慶召集顧衛民、顏靖宇、葉致勝與閻尚隆開了一次內部會議,明確了態度,安排了具體工作。與王元慶預料的一樣,顧衛民與顏靖宇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作為精通外交的外長,閻尚隆也認為有必要加快戰爭進程。雖然葉致勝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只是仍然不太明白王元慶的安排。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毋庸置疑,共和國不能得罪所有強國(地區),更不能站到世界的對立面上。
按照裴承毅的計劃,打不打新德里都是個問題。
要想達到這個目的,也就是拉攏歐盟與俄羅斯,就得讓歐盟與俄羅斯嘗到甜頭。
到時候該怎麼辦?
返回的路上,他就接到了袁晨皓的電話,凌雲霄率領的突擊部隊已經在https://m.hetubook.com.com當天傍晚回到佔西,按計劃開始休整。
實際上,不用裴承毅提醒,王元慶都明白這個道理。
準確的說,只差最後一道程序。
提前在印度推行民主制度的問題非常多,比如戰爭對印度人造成的影響,極端民族主義情緒會對民主選舉造成巨大影響,而民主與極端民族主義結合,將使印度再次對共和國構成嚴重威脅。無論如何,王元慶不希望數十年後再打一場印度戰爭。
按照王元慶的設想,必須首先在佔領區的管理問題上做出讓步,將部分權力交給印度人,而不是由佔領軍掌握當地民眾的生殺大權,由此產生的問題足以讓王元慶頭痛,比如其他盟國會不會同意這麼做;然後還得加大對印援助,儘快在佔領區恢復正常秩序,使佔領區的民眾過上比戰前還要好的生活,由此產生的巨大投入也能讓王元慶頭痛,比如維持幾億甚至十幾億人的生活,就得用光共和國戰略糧倉里的糧食,給戰爭受害者的補償,也足以讓共和國的戰爭預算增加好幾成;最後還得在佔領區內扶持一批開明政客,讓他們在印度的民主制度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由此帶來的問題同樣能讓王元慶頭大,比如如何確定哪些人是開明政治家,就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
到此,王元慶就不得不考慮一個只有政治家才會考慮的問題,那就是提前結束戰爭所獲得的好處,能不能抵償為此付出的代價?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提前結束戰爭就沒有任何吸引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王元慶就會全力支持裴承毅。
也就是說,共和國的外交政策必須進行全面調整,以「交朋友」為主要目的。
顧衛民也明白這個道理,顏靖宇不會比顧衛民差。葉致勝有沒有明白這個道理,王元慶就有點拿不準了,因為在他看來,葉致勝是那種擅長處理細節事務的行政官員,而不是那種擁有長遠戰略眼光的政治家。正是如此,王元慶才在回到中央的時候,首先把葉致勝帶了回來,讓葉致勝替他處理了很多行政事務。把顏靖宇調回中央,並且直接把他放到了國務院總理的位置上,也是王元慶的長遠考慮,因為作為地方官員,顏靖宇要想掌握共和國的國家大權,首先就得熟悉中央政府的運作方式。當年,王元慶擔任紀佑國的首席助理時,對中央政府的運作方式就有非常深刻的了解。成為國家元首之前,王元慶還當了五年的副元首,在此期間獲得了管理中央政府工作的能力。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