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策

作者:閃爍
國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三十四章 別有用意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三十四章 別有用意

這就是共和國與美國當局給出的答案。
事實上,不管顧衛民是否願意,只要林嘯雷認定他不可能在2047年之後繼續擔任總參謀長、也不可能安排海軍將領擔任總參謀長,為了繼續發揮影響力,或者說保證他花了畢生心血的大海軍計劃能夠完成,很有可能利用第三次軍事革命,即撤消總參謀長,如果無法達到目的,也要想方設法的削弱總參謀長的職權,然後利用他在擔任總參謀長期間安排到總參謀部的海軍軍官控制大局。
現在的問題是,足以改變世界局勢、讓世界大戰提前到來的社會矛盾會在2064年以後爆發嗎?
想到這,裴承毅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氣。
事實上,即便進入了21世紀,仍然只有戰爭才能解決大蕭條帶來的問題。
雖然四場大規模地區戰爭消耗掉的物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倍以上,四場戰爭后的重建投入總和也遠遠超過了二戰後的馬歇爾計劃,足以耗光全世界的過剩物資,不然全球經濟不可能在印度戰爭之後迅速轉好。但是與世界大戰相比,地區戰爭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可能改變世界格局,也就不可能對兩個超級大國的工業體系產生根本性的影響。事實上,這才是問題的根源。
如同前面提到的,裴承毅的軍事成就已經足夠輝煌,哪怕再打一場勝仗,也不見得能夠使他獲得更大的榮譽。更重要的是,中東不是南亞,就算共和國當局已經下定決心,哪怕有可能與美國兵戎相見,也要在中東地區打幹一場,也不意味著這場戰爭贏定了,輸的可能性不會小到哪裡去。
雖然從一開始,他就覺得通過正面對抗的方式與美國爭奪中東地區是下下策,不管怎麼說,共和國還沒有為接過美國的全球影響力做好準備,也沒有為全面戰爭做好準備,哪怕美國也沒做好準備,也不應該為了一個地區而冒險,但是在此之前,裴承毅一直相信,上面已經有了讓美國主動退出中東地區的對策,才會步步緊逼,讓美國不得不作戰,或者是情況完全相反,即美國有了讓共和國主動退出中東地區的對策,讓共和國不得不為一場兩個超級大國間的正面對抗買單。
以往,裴承毅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而他現在必須考慮這個問題。
如此一來,像凌雲霄這類的「猛將」就提前出局了。
也就是說,因為沒有爆發世界大戰,所以大蕭條的很多根本性問題並沒得到www.hetubook.com•com解決。
想到這裏,裴承毅心裏就有數了。
在剩下的選擇中,裴承毅必須權衡利弊。準確的說,是權衡得失。
想明白這層道理,裴承毅朝李存勛看了過去。
因為少壯派早就與王元慶結成同盟,哪怕是林嘯雷,也不可能背叛這個同盟,而在王元慶執政期間,少壯派已經控制了整個軍隊,所以顧衛民要想取代王元慶在共和國軍人心目中的地位,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一個少壯派之外的、有足夠才華、不是完全靠背景與裙帶關係爬上去的高級將領,並且讓這個高級將領獲得足夠輝煌的戰功。
不管怎麼說,裴承毅必須相信,他現在的處境,實際上早就安排好了。
見到排在最前面的幾個名字,裴承毅就知道,他的選擇肯定與軍隊內的鬥爭、乃至與共和國的國內鬥爭都有關係。
雖然沒人否認,只要共和國沒有放棄向成為世界頭號強國、而且是唯一的頭號強國的目標前進的步伐,而美國又不打算心甘情願的放棄霸主地位,成為21世紀的俄羅斯,淪落為地區性強國,那麼共和國與美國之間的戰爭就難以避免,甚至有很多人認為,共和國與美國當局積極推進全面核裁軍,就是不想讓兩個超級大國間的戰爭毀滅整個世界,打開通往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大門。但是必須承認一件事情,那就是不管是美國還是共和國,在為世界大戰做好準備之前,都不會挑釁對手。事實上,從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特別是由東海戰爭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峽、以及隨後爆發的全球性大蕭條開始,共和國與美國就在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做準備。
想到這,裴承毅注意到了名單後面的一個名字:蘇勁輝。
除了林嘯雷的主管意願之外,還得考慮裴承毅的因素。誰都知道,如果打破規矩,裴承毅無疑是總參謀長的最佳人選。到2047年的時候,裴承毅也才55歲,正值高級將領最輝煌的時期。以他的能力,在總參謀長的位置上干10年肯定不是問題。問題是,裴承毅取得的軍事成就已經足夠輝煌了,即便當上總參謀長,也只算得上是錦上添花,對他的吸引力肯定不會大到哪裡去。也就是說,裴承毅脫下軍裝只是遲早的事情。如此一來,裴承毅多半不會在削弱總參謀長職權的問題上與林嘯雷對著干,為了取得進入政壇的資本,甚至有可能支持林嘯雷。https://m.hetubook.com.com
回過來看王元慶的安排,裴承毅還明白了一點,即顧衛民肯定參与了策劃工作。
前面已經提到,希望借戰爭出頭的將軍太多了。從某種意義上講,能否參与、以及能否在這場戰爭中有所作為,將關係到幾乎所有共和國軍人的命運。很明顯,顧衛民打算在第二屆任期內發力,樹立自己的威信,超越當年的趙潤東,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接班人,在離任之後繼續影響共和國的發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顧衛民不但要爭取林嘯雷的支持,還得在軍隊中扶持自己的人,並且讓其獲得足夠高的威望。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讓其參加中東戰爭,並且從中獲益。
作為前39軍軍長,蘇勁輝的能力毋庸置疑。事實上,如果不是出身關係,或者說如果不是王元慶與少壯派結成同盟,蘇勁輝完全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甚至有可能成為裴承毅在軍隊里的最大競爭對手。半島戰爭之後,蘇勁輝在晉陞為陸軍上將的同時,也不得不離開39軍,先擔任總參謀部作戰處處長,然後又被調往國防部,幾經周折之後,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也就是說,兩個超級大國大概需要30年才能為世界大戰做好準備。
顯然,這不大可能是李存勛的安排。
歸根結底,物資過剩是由分配不均導致的。如果社會分配能夠作到絕對公平,就不會存在過剩問題。問題是,沒有任何人、政府、乃至社會能夠解決分配不公的問題,更不可能從做到絕對公平。如此一來,總會出現過剩現象。對不同的國家來說,區別只是過剩現象在什麼時候出現。大蕭條對社會帶來的最大影響不是讓絕大部分人的生活受到影響,而是讓政府與社會從中吸取教訓。全球大蕭條在2017年爆發,與上一次全球大蕭條相隔88年,就與西方世界在1929年大蕭條中吸取的經驗,以及做出的努力有很大關係。重要的是,這些經驗教訓,很多都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
顯然,策劃中東戰爭的不是蘭德斯、而是由被眾人認為是美國在二戰之後最有經濟頭腦、最懂得管理經濟的總統——布蘭迪諾一手策劃的。而布蘭迪諾執政的時候,面對的正是王元慶。也就是說,共和國這邊的戰爭策劃者不是顧衛民。裴承毅甚至有理由相信,王元慶讓他在2037年加入「炎黃計劃」,就是希望他能和-圖-書在中東戰爭期間擔任最高指揮官,再次創造奇迹。
毫無疑問,蘇勁輝是最佳選擇。事實上,蘇勁輝已經擁有足夠輝煌的戰功了。
當然,裴承毅也得考慮另外一種可能,即李存勛不希望他在這場戰爭中陷得太深。
更重要的是,站在蘇勁輝身後的世家派也需要一個機會,一個能夠打倒少壯派,重新掌握軍隊大權的機會。哪怕蘇勁輝不想介入內部鬥爭,而且以往也沒有介入內部鬥爭,他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在此情況下,不管是美國當局還是共和國當局,都得考慮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能不能在20年內為一場世界大戰做好準備。
從某種意義上講,共和國與美國不但在爭奪中東地區,也在為後面的爭鬥熱身。
近20年來,能夠在共和國的領導機構中獲得一席之地的將領都擁有卓著的戰功。項鋌輝是通過第四次印巴戰爭與東海戰爭出名的,林嘯雷在第四次印巴戰爭、東海戰爭、半島戰爭、日本戰爭與印度戰爭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裴承毅更加不用多說,就連還是陸軍中將的袁晨皓都在印度戰爭中大顯神威。更重要的是,林嘯雷最多在總參謀部干10年,2047年換屆的時候,不管林嘯雷願意還是不願意,受年齡限制,他都得退役。雖然按照王元慶訂下的規矩,林嘯雷之後應該由空軍將領擔任總參謀長,而且很有可能就是現在的空軍司令,但是誰也說不準這個規矩能不能堅持到2047年,而且隨著第三次軍事改革深入,總參謀長的職權肯定會受到削弱,如果顧衛民有點想法,比如想藉此機會強化國防部,就應該撤消總參謀長,設立一個聯合參謀機構。
因為《倫敦條約》本身就被視為21世紀最具有霸權意味,唯一由兩個超級大國共同推動完成的全球性戰略條約,所以該條約本身就是兩個超級大國給其他國家的信號,不管怎麼樣,在2064年底之前,兩個超級大國都會為全面戰爭做好準備。
想明白這個問題,裴承毅才發現,李存勛給他出了一個難題。
由此可知,共和國軍隊內部的鬥爭已經不再是誰當總參謀長的問題了。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共和國與美國就很有可能想辦法拖延社會矛盾的爆發時間。
正是如此,共和國與美國當局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下一次大蕭條不會在90年之後才到來,很有可能在20年、或者30年之後就再次https://www•hetubook•com.com浮上水面。毫無疑問,在此期間,不管是共和國還是美國,都有能力解決周邊問題。因為很難有超級大國直接捲入,所以大規模地區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就算會在一些熱點地區爆發大規模地區戰爭,因為沒有超級大國直接捲入其中,所以產生的效果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如此一來,隨著社會問題再次集中爆發出來,世界大戰將在所難免。
顯然,裴承毅以往的判斷有問題。
別的不說,共和國與美國的產業結構就沒有因為四場大規模地區戰爭而改變,控制著兩個世界大國經濟命脈的仍然那那些企業,而由此產生的社會分配不公問題也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李存勛沒讓裴承毅立即做出決定,給了他足夠的思考時間。
作為軍情局長,李存勛肯定明白顧衛民的想法。
見到名單前,裴承毅就知道,如果從實際出發,壓根就沒有必要安排第二個副手。即便敘利亞與伊朗都希望能夠與一名貨真價實的共和國將領合作,而不是把國防力量交給一個沒有上過戰場的將軍,裴承毅與袁晨皓出面,都足以解決問題。不管怎麼說,伊朗與敘利亞當局都知道袁晨皓是誰,也知道他做過什麼。
得到劉曉賓提醒,面對李存勛的時候,裴承毅非常沉著冷靜。
大概料到劉曉賓會把知道的事情告訴裴承毅,李存勛只簡單介紹了基本情況,隨後就拿出了一份將領名單,由裴承毅從中挑選第二個副手。
如果沒有伊朗戰爭、半島戰爭、日本戰爭與印度戰爭,能夠消耗掉囤積在共和國與美國的倉庫中,足夠全人類使用10多年的工業產品嗎?如果沒有消耗掉剩餘物資,工廠就拿不到新的訂單,就無法正常經營,就會破產倒閉,導致工人事業,民眾更加無力購買已經嚴重過剩的工業產品,導致更多的工廠破產,形成嚴重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社會崩潰。正是戰爭,而且是大規模戰爭將世界經濟帶出了危機。
戰爭準備不是動員國民、生產武器那麼簡單,必須從最基礎的事情,也就是關係到國家綜合實力的小事做起。拿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說,作為歐洲策源地的德國,實際上早在納粹上台之前,魏瑪政府就通過振興民族工業、恢復國內市場、建設基礎設施為戰爭做準備。而在大西洋的另外一邊,富蘭克林.羅斯福在1933年上台後,以對付大蕭條為名,全力推行凱恩斯主義,通過和-圖-書擴大財政赤字來修建國家基礎設施,恢復工業生產,實際上也是在為戰爭做準備。二戰後,就有很多經濟學家與歷史學家認為,拯救美國的不是羅斯福,而是希特勒與東條英機,因為凱恩斯主義不可能解決導致大蕭條的根本社會問題——產能過剩,只有戰爭才能消耗大量物資,為工廠提供訂單、為工人提供工作機會、為社會提供繼續前進的動力與目的。也就是說,幫助美國走出1929年大蕭條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之一,羅斯福不可能不知道大蕭條將導致世界大戰,也就不可能沒有防備,肯定會積極備戰。
說直接點,大蕭條沒有結束,只是潛伏了下來。
事實上,《倫敦條約》的內容已經對共和國當局與美國當局對未來局勢的判斷做了最直接明了的說明:分成三個階段進行,最終全面銷毀核武器的行動將在2064年12月31日前完成。
問題是,在2017年爆發的大蕭條,並沒引發世界大戰。
別的不說,第一屆任期就快滿了,顧衛民仍然沒有太大的作為,甚至沒有在政治改革上做出太多的貢獻,足以表明他在等待時機。也就是說,顧衛民知道王元慶在離任前就策劃了中東戰爭,而且沒有人能夠阻擋戰爭爆發,為了避免對戰爭造成影響,放慢國內改革步伐是很正常的事情。事實上,當年趙潤東也有過同樣的處境,而且採取了同樣的做法。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顧衛民也希望藉此樹立自己的威信,從而擺脫王元慶的影響,在第二屆任期內有所作為。正是如此,顧衛民才不是非常關心中東局勢,甚至沒有詳細過問與戰爭有關的事情,把大權交給了李存勛。
從2037年初算起,到2064年底,差不多27年。
不用多想,這肯定是顧衛民的安排。
單純從軍事需求來看,裴承毅肯定回挑選一個跟他合作過的,而且會心甘情願的聽從指揮的將軍。更重要的是,因為這名將領將前往伊朗或者敘利亞,代替裴承毅履行前線指揮官的職責,需要與盟國將領面對面的合作,所以必須具備一定的政治素質,至少要懂得如何處理涉外事件。
很明顯,這個問題他做不了主,必須徵求李存勛的意見。
他在這個時候出現,顯然不簡單。
這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從這個角度看,中東戰爭的輸贏就不太緊要了。也就是說,在必要的時候,共和國當局很有可能放棄中東地區。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