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策

作者:閃爍
國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七十二章 極限行軍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七十二章 極限行軍

事實上,這種代號GE-37A的「應答式能量傳輸系統」並不先進。準確的說,從能量轉換效率上講,GE-37A比海軍研發的JE-35型「指向式能量傳輸系統」差多了。即便在250米的最佳作用距離上,GE-37A的能量傳輸效率也只有10%。也就是說,發射端輸出的能量中僅有10%被接收端獲取,而接收端把微波能轉化為電能,又有大約50%的損耗,所以總體能量轉換效率在5%左右。在1500米的最大作用距離上,總體能量轉換效率將降低到讓陸軍都無法接受的0.5%。要知道,在這一情況下,能夠為一個旅的主戰裝備提供能源的移動式電力供應系統最多只能為一個連的主戰裝備服務。不管怎麼說,就算共和國陸軍財大氣粗,也不可能為每個連配備一個需要由一個營的兵力來管理的電力供應系統。
按照裴承毅的要求,從29日凌晨開始,軍情局控制的偵察衛星就重點監視部署在土耳其哈塔伊省的2個美國陸軍旅。雖然不明白距離戰場還有幾百千米的美軍有何意義,劉曉賓仍然按照裴承毅的要求調整了衛星軌道,保證每30分鐘就有一組衛星(由1顆可見光成相偵察衛星、1顆紅外成相偵察衛星與1顆雷達成相偵察衛星組成,雖然可以把3顆衛星的功能集中在1顆衛星上,還能有效降低成本,但是高度集中降低了衛星系統的生存能力,所以採用3顆小型衛星來提高生存概率)從土耳其南部地區上空通過,對哈塔伊省的數個美軍基地進行拍照偵察。
這時,裴承毅的目光已經落到了那份附帶有數字圖片的美軍動向情報上。
如此先進的能量供應系統一問世就得到了陸軍的「追崇」。
在經費嚴重緊缺的情況下,陸軍在進行改編的時候,仍然明確要求為每個戰鬥單位提供一套這種供電系統,從根本上保證戰鬥單位的戰場機動能力。
正是如此,在重新規劃作戰行動的時候,裴承毅不得不回到原來的思路上來,即採用北攻南守的策略,暫時不在南面發起進攻,把重兵放在北面,爭取在戰爭開始后就迫使美軍把主力送入土耳其東南的崇山峻岭之中。
近2個小時,軍情局發來的前3份情報都沒有多少價值,情報參謀只向東方聞彙報了情況,沒有打擾裴承毅。
早在半島戰爭期間,共和國陸軍就試驗了第一種「指向和_圖_書式能量傳輸設備」,即利用高能微波來傳送電能。在此之後,該項目中斷了好幾年,主要原因就是高能微波的指向性不是很好,而且對電子設備有很強的破壞作用,能量傳輸效率也不是很高。總的來說,就是缺乏實用前景。直到2030年之後,在海軍與空軍的積極推動下,相關項目再次啟動。最初的研究仍然確定為「指向式」,即能量傳輸有明確的方向性,只能做直線傳輸。印度戰爭后,陸軍率先提出,應該不再對傳輸方向做明確要求。這一要求得到了空軍的積極支持,因此在「指向式」的基礎上增加了「應答式」,整個研究項目也在這個時候分成了兩個部分,即由陸軍與空軍主導的「應答式能量傳輸系統」、以及由海軍主導的「指向式能量傳輸系統」。雖然兩套系統各有千秋,但是其基本目的是一樣的,即切斷電源與用點設備之間的電線,讓迅速普及的電力裝備不再受到限制。
先頭部隊在帕斯庫赫完成了第一次電能補充之後,不會停下來,將繼續以每小時130千米的速度前進。也就是說,4個小時之後,也就是到達巴姆的時候,先頭部隊才能利用伊軍的供電系統獲得電能補充。7個小時之後,也就是到達巴夫格,先頭部隊將需要進行第三次電能補充,因此後勤保障部隊必須在7個小時之內,將整套設備轉移到巴夫格,並且做好為先頭部隊提供電能補充的準備工作。因為先頭部隊的行軍速度已經達到地面部隊的極限了,所以後勤保障部隊只能指望垂直起降運輸機,而共和國陸軍航空兵的垂直起降運輸機還在幾千千米外,所以只能借用伊朗軍度的垂直起降運輸機。
針對地面裝備的「應答式能量傳輸系統」的最大作用距離在1500米以內,如果車輛以側向通過的方式進入接收區域,只要與發射源的距離保持在250米以內,就能確保在以正常速度行駛、且不增加行程的情況下獲取到足夠的電能,完成充電作業。如此一來,車隊就沒有必要在行軍途中停下來充電了。
雖然軍情局沒有提到NSA能以多快的速度確定干擾源的準確位置,但是裴承毅有理由相信,杜奇威已經知道了這一情況。也就是說,杜奇威很有可能在得知偵察衛星系統受到干擾之後不久就做出了讓2個旅動身的準備。因為干擾源在伊朗東南地區,所和-圖-書以杜奇威有理由相信,部署在巴伊交界地帶的第一戰鬥單位已經出發,正在開赴戰場。
因為要求不受障礙物的影響,所以「應答式」再次回到了老路上,即利用高能微波來傳輸能量。與海軍主導的「指向式」,也就是以高能激光為載體的電能傳輸系統相比,除了可以非直線傳播之外,最大的好處就是系統集成質量最低,特別是接收端的系統集成質量能夠控制在陸軍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暫時還無法達到空軍的要求),而最大的缺點就是,能量傳輸效率低下,以及作用距離短。
從凌晨4點開始,軍情局就每30分鐘遞交一份偵察報告。
綜合考慮后,裴承毅否決了楊少勇的建議,要求第一戰鬥單位全速前進,必須按照計劃在24小時之內完成穿越伊朗全境的行軍行動。
這是非常簡單,也非常直接的戰術。
聽到裴承毅的吩咐,情報參謀沒有耽擱,立即轉身離去。
對後勤保障部隊來說,壓力並不輕。
在5點30分收到的情報中,美軍並沒異常舉動。也就是說,美軍是在5點30分之後才開始做出發準備的。按照軍情局的說法,干擾系統不會對美國的軍事偵察衛星造成永久性損傷,不會留下任何證據,因此NSA能在數個小時內確定偵察衛星受到干擾,然後大致推算出干擾源的位置。
問題就在這裏,美軍將去哪裡?
如果杜奇威耍掉小手段,裴承毅還會輕鬆一點。在杜奇威決定憑實力說話的時候,裴承毅也只能憑實力說話,沒有別的選擇。
事實上,越簡單直接的戰術,越難對付。
在軍情局發來的情報中,只提到駐紮在伊斯肯德倫的美國陸軍部隊的活動變得更加頻繁,出現了戰鬥準備的跡象,比如裝甲旅的重型主戰裝備正在進行試車,後勤部隊將倉庫里的物資裝上運輸車輛。總而言之,這些跡象表明,美軍剛剛收到了命令,正在為離開駐地做準備。
與杜奇威遇到的問題一樣,裴承毅必須在情報不是很充足的情況下做出判斷,並且調整軍事部署。
正是如此,裴承毅詢問情況的時候,帕斯庫赫的支援部隊正在登機。
雖然受干擾系統「無差別」干擾影響,所有從干擾範圍內經過的偵察衛星都會完全失靈,但是共和國軍事偵察衛星重點監視的區域並不在干擾範圍內,所以受到的影響遠沒有對手那麼大。
m.hetubook.com.com杜奇威不一樣的是,裴承毅非常相信直覺。準確的說,在沒有其他選擇時,他會相信直覺。
這麼做能夠延緩部隊暴露的時間,但是也將延遲部隊的進軍速度。
說準確點,是個只把自己的手下放在心裡的、非常自私的指揮官。
做出這一判斷後,裴承毅把楊少勇叫了過來,詢問了第一戰鬥單位的情況。
也就是說,2個美國陸軍旅將被派往土耳其東南地區。
相對來說,情況算得上是非常理想的了。
接到裴承毅的電話后,凌雲霄聯繫了正在巴姆與伊朗軍隊交涉的鍾驚波,讓他直接告訴伊朗國防軍的那個少將,如果不能及時為第一戰鬥單位準備好後勤物資,導致第一戰鬥單位不能及時完成任務,所有責任都由伊朗當局承擔。
因為這種「應答」的安全模式無法做到絕對安全,所以「應答式」的高能微波發射系統採用了「3+1」的發射方式,即設置不在同一個平面內的4個發射點,利用電磁波相干原理構成一個具有邊界的電磁場,只有在此範圍內才能截獲高能微波,而在此之外,就無法利用高能微波攜帶的能量。因為作用距離越遠,能量傳輸效率就越低,所以陸軍對系統的作用範圍做了明確限制。
能量轉換效率的高低還是次要的,重要的是,GE-37A肯定會徹底改變後勤保障的基本模式。
雖然這話嚴重了一點,但是也看得出來,凌雲霄是個一絲不苟的軍人。
對凌雲霄來說,他的希望只有一個,即到達第一個休息點的時候,所有官兵都能跟上。
2個美國陸軍旅到達伊斯肯德倫的時候,裴承毅就意識到,杜奇威打算用這2個旅實現三兩撥千斤的戰役企圖,在戰前會議上點明了這個問題,即用2個旅牽制住進入敘利亞的第二戰鬥部隊,然後用2個陸戰師協助以軍攻打由第九戰鬥單位與敘軍駐守的南部防線,或者用1個陸戰師從側翼包抄,爭取在土軍被第一戰鬥單位打垮之前幹掉敘利亞,迫使對手把重點放在南面,以圍魏救趙的方式幫助土耳其度過難關。
別的不說,第一戰鬥單位的先頭部隊在2個小時內狂奔250千米,而且還將以相同的速度前進4個小時,才會做簡短停留。在以往,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杜奇威需要猜測裴承毅的戰術安排,裴承毅也要猜測杜奇威的戰術部署。
因為尚達克距離巴夫格大概530千和_圖_書米,而NSA在確定了干擾範圍之後,肯定會密切監視干擾區域附近、特別是西面的情況,所以第一戰鬥單位的支援部隊到達巴夫格后,肯定會被美軍的偵察衛星發現。也就是說,第一戰鬥單位的先頭部隊離開干擾區域前數小時,支援部隊就將暴露在美軍的眼皮子底下。
對凌雲霄來說,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沿途拋錨的車輛越少越好。
接到裴承毅的命令后,凌雲霄沒有把命令傳達下去。雖然自從項鋌輝退役后,凌雲霄就沒有把林嘯雷放在眼裡,甚至好幾年都沒回過總參謀部,唯一能夠讓他心服口服、而且心甘情願的聽從命令的就只有裴承毅了,但是凌雲霄不再是20年前那個不知道輕重的年輕將領,而是共和國最厲害的猛將。部隊的情況如何,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已經達到極限的情況下,沒有必要繼續給官兵施加壓力。
事實上,凌雲霄已經做好了「丟掉」一半先頭部隊的心理準備。別的不說,他用3個營做先頭部隊,就是在為車輛拋錨提供後備力量。雖然在以往的訓練中,這種高強度行軍會每年舉行一次,而且會在條件極端惡劣的巴基斯坦沙漠、或者印度的高原上進行,部隊的表現並不差,但是演習畢竟是演習,訓練永遠是訓練,在實戰環境下,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環境也差得多,比如沿途就沒有用來收治中暑官兵的醫療站。
干擾開始后,第一戰鬥單位就按照計劃陸續越過巴伊邊境。
事實上,第一戰鬥單位一直在以最快的速度前進。
「讓軍情局儘快給我們一份更加詳細的報告。」
當然,GE-37A的出現,本來就是劃時代的事情。
要想讓部隊繼續前進,就得做好保障工作。
第一戰鬥單位的先頭部隊在伊朗邊境重鎮庫哈克集結完畢之後,凌雲霄就親自率領這支僅有1200人的部隊出發了。在沿途伊軍的配合下,僅僅2個小時,第一戰鬥單位的先頭部隊就到達了250千米外的帕斯庫赫。因為支援旅的電能供應部隊率先進入伊朗,並且在沿途部署好了電力供應站,所以不用為補充電能而停止前進,只是每6個小時停下來休息半個小時。
直到6點過,收到軍情局發來的第四份情報后,情報參謀立即去了裴承毅的辦公室。
針對這個第一判斷,裴承毅大致分析了一下情況。
只要杜奇威對第一戰鬥單位與凌雲霄有點了解,就不會對m.hetubook.com.com土軍抱太大的希望。在這種情況下,因為第二戰鬥單位已經到達巴士拉,就差離船登岸了,所以讓2個陸軍旅攻入敘利亞的意義並不大,起不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杜奇威沒有別的選擇,只能讓2個陸軍旅迅速向東轉移,爭取趕在第一戰鬥單位到達前組織好防線。
此時,凌雲霄中將指揮的第一戰鬥單位已經進入伊朗境內,正在開往伊朗西北地區的途中。
由此可見,「應答式」是一種排他的能量系統,從而解決了「安全」問題。
部隊能夠持續前進,不但與後勤官兵有關,還與先進的技術裝備有關。
出於這一部署,裴承毅首先認為杜奇威做出了最直接的反應。
作為一支配備了數百輛主戰坦克與數百輛步兵戰車的裝甲部隊,在完全依靠後勤保障部隊的情況下,保持每小時130千米的行軍速度,已經是非常艱難的事情了。換句話說,如果不是伊朗總統內賈德在數年前就啟動了大規模基礎建設項目,修建了橫貫伊朗的數條高等級幹線公路,第一戰鬥單位不得不在普通公路上行軍的話,不管凌雲霄與第一戰鬥單位的官兵有多大的能耐,也不可能讓部隊的行軍速度達到每小時130千米。原因很簡單,DB-30E與DZ-31D只有在高等級公路上,使用摩擦阻力最小的複合橡膠履帶,最大速度才會超過每小時130千米。
這麼安排,主要就是減輕了裴承毅的工作負擔,讓他不用為無價值的事情操心。
情報將首先由負責情報工作的參謀處理,如果沒有有價值的信息,情報參謀就會在送交給東方聞的情報簡報中做出說明,如果有高價值信息,情報參謀在向東方聞彙報情況的同時會把情報直接送到裴承毅的手上。
楊少勇提到了這一點,並且建議減緩第一戰鬥單位的行軍速度,在克爾曼利用伊朗軍隊的電力供應系統補充電能,在到達亞茲德之後再做補充。也就是說,不用向巴夫格部署電力補充部隊。
所謂的「應答式」,指的就是在高能微波中有一個應答信號,接受端必須對這個應答信號做出回答,才能獲得發射端提供的另外一個接收信號,從而正常啟動。如果接收端沒有做出回答,強行接收高能微波承載的能量,發射端的場感應器就會發出警報,並且迅速調高微波的能量級別,燒毀接收端的電子設備。
萬幸的是,2個小時過去了,還沒有一輛坦克與一輛戰車拋錨。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