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策

作者:閃爍
國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一百一十章 決戰部署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一百一十章 決戰部署

按照蘇勁輝的說法,以色列比土耳其重要得多,就算杜奇威打算在北方戰線上有所作為,也不會拋棄以色列,只要南方戰線上的戰鬥打響,杜奇威就會調整部署,迅速向以色列增兵。
果真如此的話,裴承毅就不用召開這次會議了。
說直接一點,裴承毅盯上了美軍的增援部隊。
因為最先到達的第7步兵師去了迪亞巴克爾,所以美以聯軍的攻勢有所緩和,在敘利亞陸軍的配合下,傅衛民的第九戰鬥單位已經穩住了防線,還發動了幾次戰術反擊,取得了不錯的戰果。因為防線上的壓力不是很大,而且沒有太好的大規模反擊機會,所以蘇勁輝沒有讓羅少鵬的第二戰鬥單位投入戰鬥。
杜奇威的這一輪調兵遣將並沒超出裴承毅的預料。
介紹完情況后,裴承毅首先詢問了南線的作戰情況。
北方戰線的首要任務就是儘快殲滅錫爾特的2個美軍師的殘餘部隊,如果不能迅速殲滅,則要把圍殲美軍的重任交給伊朗陸軍、以及已經參戰的伊拉克陸軍。因為伊朗陸軍在之前的戰鬥中已經遭受重創,所以裴承毅建議盡量使用伊拉克陸軍。關鍵還是向西進軍,即攻打迪亞巴克爾。雖然美軍第7步兵師以防守頑強出名,在半島戰爭中就給共和國陸軍製造了不少的麻煩,但是裴承毅的要求仍然非常直接,即不能讓迪亞巴克爾變成第二個錫爾特,必須一鼓作氣拿下這座軍事重鎮,並且殲滅第7步兵師。用裴承毅的話來說,只要能夠迅速打下迪亞巴克爾,就能用戰略運輸機向前線運送作戰部隊與作戰物資,從而徹底改變北方戰線上的局面。
當然,表示懷疑的仍然大有人在。
也就是說,裴承毅打算一口氣吃掉所有美軍!
提到第7步兵師到達迪亞巴克爾之後,裴承毅就對杜奇威的這一部署做了分析。
搞清楚情況之後,裴承毅問了一個非常直接的問題,那就是,在北線決戰開始后,能不能用2個戰鬥部隊發起進攻,並且突破美以聯軍的防線?雖然裴承毅沒有提到攻打戈蘭高地,但是意思還是表達了出來,能夠打上戈蘭高地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在蘇勁輝看來,就算杜奇威打算在北方戰線上取勝之後再來收拾敘利亞,也應該把第1步兵師與第1騎兵師派往以色列。原因很簡單,「大紅一師」是美軍有名的王牌部隊,非常擅長打惡仗,如果北方戰www.hetubook.com.com線上進行決戰,杜奇威就得提防南面出問題,也就得在南面留下一支擅長打防禦戰的部隊;第1騎兵師則是美軍中唯一的騎兵師,而作為介於步兵師與裝甲師之間的重型部隊,騎兵師最擅長側翼突擊,也就是戰役反擊。
談到最後,裴承毅也給出了明確答覆,即儘快為南方戰線增派1支戰鬥單位。更加重要的是,南方戰線上的反擊行動均以牽制美以聯軍、特別是美軍為主,不對是否打回戈蘭高地,或者是否奪回美以聯軍佔領區為首要任務。這次,裴承毅把話說得非常明白,那就是在北方戰線決戰的時候,南方戰線要起到牽制敵軍、逼迫敵人分兵的關鍵作用。不管杜奇威向以色列增派多少美軍,蘇勁輝都要堅持到北方戰線決戰結束之後。
有了袁晨皓的配合,裴承毅把問題也說得很直接。
毫無疑問,這是一支足夠強大的部隊。
直到這個時候,蘇勁輝才明白了裴承毅的意思。
不管怎麼說,8個戰鬥單位中的最後1個肯定得留在中部地區,擔任戰役總預備隊的重要職責。
除了第82戰略師(標準的戰略反應部隊,也是輕型部隊)還在美國本土的空軍基地待命之外,其他幾支主力部隊,比如第10步兵師、第1步兵師(有名的大紅一師)、第2步兵師、第1騎兵師,以及部分完成了動員的國民警衛隊均以到達美國東海岸的港口,其中的第1步兵師與第1騎兵師已經在4日夜間搭乘第二支快速運輸船隊出發,預計在9日夜間到達土耳其的伊斯肯德倫,最快能在11日夜間或者12日凌晨到達戰場。第10步兵師與第2步兵師很可能在8日上午出發,在13日到達土耳其,最快在14日投入戰鬥。也就是說,美軍能在1周之內以海運的方式投送4個重型師。如果算上通過空運投送的第82戰略師或者第101突擊師,則能在1周之內向前線投送5個師的兵力。再算上被困在錫爾特的第1裝甲師與第3步兵師、剛剛到達伊斯肯德倫的第2裝甲師與第4步兵師、以及正在陸續到達迪亞巴克爾的第7步兵師,只要杜奇威願意,就能在土耳其戰場上投入10個師的兵力!
既然裴承毅把話說明了,蘇勁輝也沒含糊,提出了幾個問題。得到裴承毅的一一答覆與保證之後,蘇勁輝也做出了保和-圖-書證,即在只有3個戰鬥單位的情況下,以堅決果斷的戰術反擊牽制美以聯軍,為北方戰線決戰提供幫助。
在參會的參謀看來,既然裴承毅在這個時候召開會議,為決戰做準備,就不會等到美軍的增援部隊到達之後再發起決戰。共和國陸軍已經在前線投入3支戰鬥單位,即將投入第4支戰鬥單位。按照1支戰鬥單位頂得上1個半美軍重型師計算,未來2到4天之內,兵力優勢仍然在共和國陸軍的手中。只要合理利用4個戰鬥單位,不但能夠殲滅錫爾特的2個美軍師,還能打下迪亞巴克爾,改變戰場態勢,甚至迫使杜奇威放棄反擊的想法,用增援部隊來構築新的防線。
總而言制,在蘇勁輝看來,杜奇威不會忽視南方戰線。
裴承毅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幾乎所有將軍都認為勝券在握了。
一時之間,眾多將領都對裴承毅的膽略佩服不已,同時也萬分擔心。
事實上,裴承毅也沒有忽視南方戰線。
問題是,決戰會拖到一周之後嗎?
收到美軍第7步兵師到達迪亞巴克爾的消息后,裴承毅召開了網路視頻會議,讓包括兩位前線指揮官與6位戰鬥單位指揮官在內的主要將領,以及協助作戰的各軍兵種將領參加了會議。
對裴承毅來說,這是件好事。
按照蘇勁輝的估計,北線決戰開始后,美軍將在南線由攻轉守,或者在進攻的時候留下足夠的防守兵力。如果美軍在北面打得順利,杜奇威會在南面提前發起進攻,讓第1步兵師與第1騎兵師擔當主力,即便不能一口氣打到大馬士革,也能逼近大馬士革。如果美軍在北面打得不順利,杜奇威就會用第1步兵師守住防線,用第1騎兵師打反擊,遏制共和國軍隊的進攻,為美以聯軍調整防禦部署爭取時間。
在他看來,美軍把最擅長打防禦戰的步兵師派往迪亞巴克爾,肯定不是為了解救被圍困在錫爾特的第1裝甲師與第3步兵師,而是為了填補從迪亞巴克爾到加濟安泰普之間的巨大空隙,穩住長度接近300千米的戰線。照此分析,第7步兵師到達迪亞巴克爾之後,除了主力部隊會在東面布防、提防第十戰鬥單位之外,肯定會分出接近一半的作戰部隊,分別進駐錫韋雷克、馬爾丁、維蘭謝希爾、尚勒烏法爾、安德亞曼、尼濟普與加濟安泰普等大中城市與軍事重鎮,布設一和圖書道寬度在260千米左右、縱深在150千米左右,覆蓋了托羅斯山脈以南的兩河上游地區的大縱深防區。
隨著第7步兵師「轉投」北方戰場,戰場形勢逐漸明朗,採取針對性行動前,裴承毅必須考慮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要不要在南方戰場上有所取捨。
把原本計劃派往以色列的第7步兵師派往迪亞巴克爾,足以表明杜奇威開始重視北方戰線上的巨大漏洞,以及對安卡拉的高度擔憂。雖然無法斷定杜奇威會不會在北方戰線上發起主動進攻,但是從這一調整可以斷定,穩住北方戰線之前,杜奇威不會在南方戰線上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行動。
不管怎麼說,20多萬以色列陸軍,特別是其中的幾支精銳部隊都不是吃素的,戰鬥力絕對不在美軍之下,甚至不比共和國陸軍差多少。
美軍能夠動員10個師的兵力,算上陸戰隊,就是足足12個主力師,如果算上已經動員的幾個國民警衛隊師,美軍地面部隊的總兵力很有可能超過40萬,而共和國陸軍最多動員20萬地面部隊。因為必須留下幾支戰鬥單位鎮守大後方,所以共和國陸軍頂滿天只能再動員2個戰鬥單位,總兵力16萬。即便按照1個戰鬥單位頂1個半美軍師計算,也無法確保兵力優勢。
似乎預料到裴承毅在打南線戰場的主意,蘇勁輝在介紹情況的時候,格外強調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第7步兵師被派往迪亞巴克爾之後,達揚肯定會提出抗議,而杜奇威要想安撫以色列,就得立即向以色列增兵。也就是說,杜奇威很有可能把第二批海運部隊,也就是第1步兵師與第1騎兵師派往以色列。因為還無法確定杜奇威有沒有把重點轉移到北方,所以也就不能肯定南面的戰鬥不會出現變化。
會議開始的時候,他就預感到,裴承毅召開會議的目的不是統一規劃決戰行動,因為完全沒有那個必要。只有在裴承毅不滿足殲滅3個美軍師的時候,才會召集所有人開會,討論作戰行動。
裴承毅也沒有積極徵求他人的意見。
與袁晨皓的猜測一樣,裴承毅看上的不是已經到達戰場的美軍,而是還沒有到達戰場的美軍。
這次,連袁晨皓都沒想到,裴承毅竟然打算利用這個機會攻打伊斯肯德倫!
顯然,袁晨皓更加了解裴承毅。
當然,如此重大的事情,裴承毅不會開門見山的直奔主題。
袁晨皓https://m.hetubook.com.com沒有直接提增兵,因為他知道裴承毅手裡沒有多少增援力量了。
要在兵力不如對手的情況下重創對手,就得依靠高超的指揮藝術。
袁晨皓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接受任務的時候非常爽快。
布設面積大約6萬平方千米的防區,1個師的兵力肯定不夠。雖然托羅斯山脈以南地區的地勢相對較低,而且比較平坦,但是受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影響,該地區不但有交錯的河流,還有阿塔圖爾克水庫、代韋蓋吉迪水庫等幾座大型水庫,加上該地區直接面向敘利亞,屬於土耳其南部最南防禦的地區,所以交通基礎設施並不發達。保守估計,美軍要想守住這片區域,至少需要投入3到4個師的兵力。
軍情局也提供了相關的情報。
原本飛往以色列的運輸機群在東地中海上空突然轉向,從安塔利亞灣進入土耳其,隨後轉為向東飛行,直奔迪亞巴克爾。收到這條消息的時候,裴承毅並沒感到驚訝,只是讓參謀提醒袁晨皓,密切留意迪亞巴克爾方向上的美土聯軍動向,做好迎接美軍第三支增援部隊的準備工作。
由此可以大致估算出,就算美國空軍的戰略運輸機群再接再厲,以相同的速度運送其他作戰部隊,也需要大約1周才能把另外2個師送過來。因為戰略運輸機的出動率遠不如戰術運輸機,在高強度飛行之後,必須進行全面檢修,所以美軍最多只能在1周之內向前線運送1個師,而且是第101突擊師這樣的「輕型師」(在美國陸軍中,步兵師與裝甲師都是重型師,只是後者多了一個裝甲旅,前者者多了一個步兵旅)。要想空運2個師,美軍至少得花上20天。如此一來,空運效率反而不如海運。從美國本土東海岸的港口出發,平均航行速度超過45節的快速運輸船隊只需要4天就能穿越北大西洋到達東地中海,並且在第5天把部隊送到土耳其的港口。
話題只有一個,即杜奇威打算在北面幹什麼。
其他將領也在這個時候反應了過來。
因為參會人員都非常了解裴承毅的指揮風格,知道他在這個時候召開會議,肯定是在為決戰做準備,所以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大家把發言的機會留給了裴承毅,就連袁晨皓與蘇勁輝都以聽為主,很少發表意見。
出於這種考慮,除了袁晨皓之外,包括蘇勁輝在內的眾多將軍都認為應該立即決戰。
和*圖*書更重要的是,美軍可以依靠以色列國防軍。
如果不是裴承毅在指揮這場戰爭,恐怕沒有哪個將軍認為共和國能夠取勝。
因為在討論南線作戰行動的時候,裴承毅已經說明了戰役企圖,所以袁晨皓沒有多費口水,保證在現有兵力的基礎上,儘快殲滅錫爾特的殘餘美軍,並且讓第十戰鬥單位向西推進,纏住到達迪亞巴克爾的第7步兵師,為決戰爭取機會。只是在後期作戰行動中,袁晨皓非常直接的提到,如果不能給北方戰線增派兵力,就得讓第一戰鬥單位與第十戰鬥單位在戰役期間得到充足休整,既至少要讓2個戰鬥單位停歇24小時。當然,要是能為北方戰線增派1個戰鬥單位那就再好不過了。
在必須要速戰速決的情況下,就得放開部隊的手腳。
共和國卻沒有這麼幸運,不管是伊朗陸軍、還是敘利亞陸軍,戰鬥力都非常有限。
在回答裴承毅的問題時,蘇勁輝就提到。如果美國不增兵,而且以色列沒有進行全面戰爭動員(以色列全民皆兵,男女青年都得服兵役,甚至每個成年公民都有一支步槍,如果進行全面戰爭動員的話,至少能夠武裝近300萬作戰人員,而且這些人都接受過正規軍事訓練,在預備役期間,每年還要進行大約2個月的軍事訓練,戰鬥力不比正規軍差多少),用2個戰鬥單位發起反擊的問題還不大,如果能夠得到足夠的火力支援,甚至有希望打上戈蘭高地。問題是,只要美國向以色列增兵,或者以色列進行動員、哪怕是小規模動員,反擊行動就很難取勝,而且有可能導致防線空虛,最終被對手反撲。
隨著杜奇威把重點放到北方戰場,在2個戰鬥單位的支持下,蘇勁輝負責的南方戰線不會遇到太大的挑戰。站在裴承毅的立場上,無疑更希望在北方戰線上進行決戰。原因很簡單,在不願意捲入更多國家的情況下,敘利亞大馬士革南面的沙漠過於狹窄,不適合大兵團作戰,甚至無法讓太多的部隊展開,也就沒有太多的活動空間;雖然土耳其南部地區地形複雜、山路崎嶇,不適合裝甲部隊活動,但是在不依靠地面進攻的情況下,庫爾德斯坦地區的崇山峻岭反而是共和國軍隊的理想戰場。
搞定了蘇勁輝,裴承毅才把焦點轉向袁晨皓。
完成了部署后,裴承毅才挑明了他的戰役目的。
也就是說,短期內,雙方都把主力放在了北方戰場上。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