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策

作者:閃爍
國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三十七章 一專多能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三十七章 一專多能

總的來說,除了造價稍微高了一點之外,「青海湖」級是一種非常成功的驅逐艦。
作為驅逐艦,最主要的就是綜合作戰能力。
用「青海湖」級設計與建造時共和國海軍司令華劍鋒的話來說,驅逐艦的作戰對象從海盜的快艇到美國的航母,既能對付天上的戰機與導彈、又能對付海下的潛艇與魚雷,能夠在各種情況下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
大約在2037年底、或者2038年初,也就是林嘯雷出任總參謀長后不久,時任海軍參謀長的華劍鋒按照林嘯雷的授意,在海軍內部就海軍發展方向做了一次意義深遠,對海軍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的討論。因為是公開討論,所以持續了數個月。在此期間,包括「重慶」級航母、「崑崙」級大型巡洋艦與「青海湖」級綜合驅逐艦在內的一大批主戰艦艇的戰術指標基本得到確定,並且先後進行設計建造。
當然,真正讓美國當局不安的絕對不是水面戰艦,而是共和國海軍的傳統優勢力量。
可以說,正是這次審計工作,讓共和國軍隊的裝備計劃有了「經濟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正是這次審計工作讓裴承毅展現出了「文官」的特點,並且得到了國家副元首顏靖宇的高度重視,為3年後出任安全副總理打下了基礎。
雖然有很多證據證明,裴承毅絕對沒有對海軍另眼相看,更不可能因為他與林嘯雷的個人關係剋扣海軍的「糧餉」,不然林嘯雷肯定不會把軍費支配權交給他,但是有很多證據證明,裴承毅參与了海軍的大型戰艦發展工作,而且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青海湖」級驅逐艦能夠在2044年確定下來,而且最終採用了「崑崙」級的艦體,而不是重新設計,就與裴承毅在當時做的一件事情有很大關係。如果重新設計的話,「青海湖」級驅逐艦開工建造的時間至少要比「崑崙」級晚3年,也就不可能在2054年形成戰鬥力。裴承毅當時做的事情也很簡單,那就是讓軍情局聯繫了1家獨立會計事物所,對2種設計方案進行審核,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在分2個批次建造54艘的情況下,因為需要平坦設計費用,所以重新設計艦體的建造方案只比採用「崑崙」級艦體的建造方案節省大約5%的費用,而戰艦的作戰能力卻要因此降低至少25%。
眾所周知,在對付實力相對較弱的對手時,和-圖-書驅逐艦的作戰用途與作戰效率均超過了巡洋艦,是除了航母之外,海軍眾多艦艇中出勤率與備戰率最高的大型戰艦,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航母。在很多低強度作戰行動中,驅逐艦甚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在2036年到2041年之間,共和國海軍在東部非洲地區執行過多次低強度作戰任務,主要就是協助特種部隊圍剿索馬里反政府軍,以及為索馬里政府軍提供遠程炮火支援。在這類任務中,巡洋艦不但作戰效率低下,而且過於張揚,很容易打草驚蛇。如此一來,相對較小的驅逐艦成為主戰艦艇,在戰鬥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了這個結果,該怎麼做就很簡單了。
不管怎麼說,「青海湖」級是一種需要批量生產的大型戰艦,設計時的計劃建造數量多達54艘,如果不能有效控製成本,建造肯定會受到影響。要知道,就算把造價控制在「崑崙」級的50%左右,「青海湖」級驅逐艦仍然受到了一些代表置疑,因為其單價是前一級驅逐艦的2倍,平均造價高達280億元(按照2049年的匯率,約和90億美元),甚至超過了美國海軍類似戰艦。
因為採用了同樣的艦體(因為艦炮群只剩下一個,「青海湖」級的長度比「崑崙」級短了大約30米,所以艦體也不是完全相同),擁有較大的擴展空間,所以「青海湖」級的實際戰鬥力是「崑崙」級的60%左右,在某些方面甚至達到了「崑崙」級的80%,甚至有某些作戰能力超過了「崑崙」級。比如通過削減艦炮數量,在動力系統的輸出功率並沒有降低的情況下,「青海湖」級可以配備6套能量攔截系統(受成本限制,第一批次建造的22艘都只配備了4套,只是留下了另外2套的安裝空間),或者根據作戰需要,按照4+1的方式配備正在開發的「遠程能量攔截系統」,擴大戰艦的攔截能力。「崑崙」級受動力系統輸出功率的限制,第一批次建造的12艘都無法支持「遠程能量攔截系統」,直到第二批次採用了更大功率的可控聚變反應堆,才擁有了這一至關重要的作戰能力。
當然,不管討論進行得如何,在落實到實際行動上,也就是設計建造的時候,都得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經費。
實際上,從作戰使用上來看,在以艦https://www.hetubook.com.com隊為基本作戰單位的情況下,驅逐艦上的反艦導彈基本上都是擺設,畢竟在以航母為核心的艦隊裏面,艦載航空兵能夠以更高的效率投射反艦導彈,而且戰艦很難靠近敵人的艦隊,也就不大可能獲得使用反艦導彈的機會。即便在沒有航母的情況下,也輪不到驅逐艦充當艦隊核心力量,畢竟「青海湖」級驅逐艦為了降低建造成本,簡化了通信與情報系統,並不具備艦隊指揮能力,而頂替航母充當艦隊核心力量的巡洋艦上有一定數量的反艦導彈,能夠對付該級別上的海面目標。
雖然很多人都認為不應該這麼早就淘汰反艦導彈,畢竟其他制海武器,比如被寄予厚望的螺旋電磁炮就沒有接受過實戰考驗,其作戰效能到底如何,誰也說不準,但是從「青海湖」號沒有配備重型反艦導彈來看,這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誕生,縱橫沙場數十年的尖端武器終於走到了末路。
說直接點,就是共和國海軍未來作戰對象之爭。
雖然通過削減艦炮數量、彈藥庫的攜彈能力、不再要求具備支援航空作戰的能力,以及其他只有巡洋艦上才有的作戰模塊,「青海湖」級的標準排水量從「崑崙」級的20000噸降低到了16000噸,並且改善了戰艦上的生活條件,並且增設了一個可以容納20名傷員的小型醫療中心,但是「青海湖」級的總體造價卻只有「崑崙」級的50%,其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將電磁炮的數量由6門減少到了3門,僅此就將採購費用降低20%,使其具備了大批量建造的條件。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雖然這艘滿載排水量超過21000噸的大型戰艦上總共有288具垂直發射管,可以攜帶同等數量的導彈,因此有能力攜帶反艦導彈。更重要的是,共和國的大部分遠程巡航導彈都有配套的反艦型號。但是與之前的任何一種驅逐艦相比,「青海湖」級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區別,那就是沒有專門的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青海湖」級沒有專門的反艦導彈,其主要制海手段不是反艦導彈。
問題是,共和國會長期與中小國家為主要打擊對象嗎?
也就在這個時候,出任國防部長的裴承毅開始有條不紊的接管軍費支配權,並且藉此機會插手軍隊的裝備開發工作。
在軍hetubook•com•com費有限的情況下,以驅逐艦為主要大型戰艦的話,就能建造更多的戰艦,執行更多的任務。如果以巡洋艦為主要大型戰艦,艦隊規模很難得到保障。正是如此,共和國海軍的很多將領都認為,應該重點建造驅逐艦,而且為了降低驅逐艦的建造成本,還應該單獨設計一種適合共和國國情與海軍作戰需求的驅逐艦。
毋庸置疑,這是一個非常大胆的設計。
在這場討論中,爭論最大的不是航母與潛艇之爭,而是巡洋艦與驅逐艦之爭。
實際上,這也是「巡洋艦派」與「驅逐艦派」的相互妥協。
正是如此,「青海湖」級驅逐艦成了一種讓美國當局「坐卧難安」的戰艦。
雖然林嘯雷在2042年,也就是設計才剛剛開始的時候就批准了建造計劃,但是受前期討論影響,共和國海軍在2044年之前的主要工作就是為新一代驅逐艦確定戰術指標,當時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決定驅逐艦的基礎平台,也就是要不要採用巡洋艦的艦體,還是為了降低建造成本而重新設計艦體。
與造價對應的,就是巨大的改進潛力。
正是如此,在這次討論之後,只有巡洋艦的設計工作被確定了下來。
實戰多次證明,驅逐艦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多面手」。
「青海湖」級驅逐艦也在這個時候正式立項。
對地打擊能力自然不用多說,3門螺旋電磁炮加120枚遠程巡航導彈、以及在必要時可以出動的3架艦載垂直起降飛機,構成了近中遠的打擊能力,能夠有效對付方圓2500千米內的地面目標。防空能力也不必多說,作為「崑崙」級的縮小版,「青海湖」級除了將區域防空導彈的數量縮減到120枚之外,其他方面沒有太大的差別,如果能夠配備「遠程能量攔截系統」的話,防空作戰能力絕對不在「崑崙」級之下。反潛作戰更不用多說,因為這本來就是驅逐艦的強項。隨著共和國海軍不再為航母戰鬥群配備遠洋護衛艦,驅逐艦成了艦隊里最重要的反潛戰艦。因為巡洋艦很少執行反潛任務,而且航母戰鬥群內的巡洋艦數量只有驅逐艦的三分之一,所以驅逐艦基本上是航母戰鬥群唯一的反潛力量。「青海湖」級擁有可以容納3架垂直起降飛機的機庫,必要的時候還能在飛行甲板上系留2架,因此能夠出動5家反潛巡邏機,加上戰艦上的火箭助推魚雷與電動反潛魚和-圖-書雷,構成了遠中近三層反潛火力封鎖線,能夠為航母提供最周到的保護。
2047年初,共和國海軍在申請「青海湖」號建造費用的時候,向全體代表大會軍事委員會提交了一份戰艦的詳細配製清單(這是必須的,因為不同的配製會導致建造費用出現重大差別),其中就沒有反艦導彈儲存與發射模塊。因為提交給全體代表大會軍事委員會的裝備採購報告無法做到保密,所以當時西方新聞媒體普遍認為,「青海湖」號只是該級驅逐艦的首艦,而且是一種高度模塊化的戰艦,共和國海軍完全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建造後繼戰艦的時候再採購反艦導彈儲存與發射模塊,使「青海湖」號具備完善的對海作戰能力。雖然這個猜測沒有錯,第二批次的「青海湖」級驅逐艦的標準排水量增大到了17500噸,可以增加1個作戰模塊,其中就有反艦導彈儲存與發射模塊,但是與第一批次的都沒有配備反艦導彈儲存與發射模塊,第二批次的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配備了反艦導彈儲存與發射模塊,而且配備的不是射程超過1000千米,裝備了大當量戰鬥部的重型反艦導彈,而是射程僅有200千米、配備普通戰鬥部、只能用來對付非戰鬥船隻的輕型反艦導彈。從使用上看,這些輕型反艦導彈只能用在低強度戰鬥中,基本上不具備制海作戰能力。也就是說,「青海湖」級驅逐艦實際上沒有把反艦導彈當成主要的制海武器。
要知道,即便在「崑崙」級巡洋艦上,也在飛行甲板的後方,也就是尾部艦炮群的前面設置了一個專用的反艦導彈儲存與發射模塊,能夠在一次攻擊中向1500千米內的敵艦發射48枚高超音速反艦導彈,而1支航母戰鬥群內的2到5艘巡洋艦同時發射反艦導彈就能形成飽和攻擊。因為取消了尾部艦炮群,主升力體的尾部結構也有所改變,所以「青海湖」級並沒有設置單獨的反艦導彈儲存與發射模塊。
總而言之,共和國海軍中有不少人希望以巡洋艦為主要大型戰艦。
「青海湖」級的各種作戰能力中,真正值得重視的還是其對海作戰能力。
要知道,在30年代末,共和國與美國之間的全面戰爭已經逼近,特別是在第二次英阿馬島戰爭之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共和國與美國的全面戰爭,也就是所謂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已經無可避免。在此背景下,和_圖_書共和國海軍絕對有理由建造更多的巡洋艦,因為在與美國這類對手交戰的時候,巡洋艦的作戰效遠遠超過驅逐艦,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再多的驅逐艦也頂替不了巡洋艦。更重要的是,戰艦的服役周期在20年到40年之間,大部分大型戰艦都在30年左右。新式戰艦在30年代末開始設計,在40年代末開始建造,至少要服役到70年代末,沒人認為共和國與美國的全面戰爭能拖到2080年之後。也就是說,這批戰艦將成為共和國海軍在世界大戰中、至少是在世界大戰初期的主戰艦艇。雖然以共和國的實力,肯定能在世界大戰期間建造更多、更先進的戰艦,但是在與美國這樣的對手交戰時,如果不能在至關重要的戰爭初期佔據優勢,掌握主動權,不但共和國海軍的獲勝概率會降低,還會對共和國的戰爭策略產生負面影響。
要知道,「青海湖」級與「崑崙」級艦體的通用率高達80%,而且全面採用了模塊化設計方式。換句話說,只要有需要,「青海湖」級驅逐艦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用相對簡單的辦法改造成「崑崙」級巡洋艦。因為巡洋艦在大規模戰爭中的意義明顯超過驅逐艦,而且驅逐艦的建造難度與見早周期都比巡洋艦短,所以共和國海軍可以藉此,在不嚴重影響艦隊戰鬥力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巡洋艦。雖然從現實情況出發,即便遭遇大規模戰爭,共和國海軍也會首先考慮建造更多的「崑崙」級巡洋艦,而不是改造「青海湖」級驅逐艦,畢竟這麼做的效益並不高,但是對美國來說,卻必須高度重視這種可能性。要知道,按照《倫敦條約》的相關規定,在第三輪裁減工作開始前2年,也就是2052年底,所有締約國將對條約中對常規軍事力量的規定進行最後審議,確保在全面銷毀核武器之後,不會使世界局勢失去平衡。如此一來,美國當局很可能在2052年對共和國海軍的擴張行動提出削減要求,而且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青海湖」級驅逐艦。
從作戰能力上講,「青海湖」級確實是一種能力非常全面的戰艦。
削減反艦導彈,也起到了降低造價的作用。
毫無疑問,這個設計非常「大胆」。
不管西方新聞媒體如何評價,美國海軍的行動足以證明「青海湖」級驅逐艦的制海配備是比較有效的,因為美國海軍的新式巡洋艦與驅逐艦都沒有配備反艦導彈。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