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策

作者:閃爍
國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二十章 血性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二十章 血性

可以說,這絕對不是一個可以隨便作答的問題。
從法新社報道俄羅斯的閱兵式就看得出來,如果說歐洲新聞媒體對共和國國內的「民粹主義」抱冷嘲熱諷的態度,那麼對俄羅斯的「先軍政治」就不僅僅是嘲笑與諷刺,而是高度擔憂了。不管怎麼說,共和國遠在萬里之外,即便是最近的共和國海外軍事基地,距離歐洲大陸也有兩千多千米,而俄羅斯就在身旁,部署在加里寧格勒的俄軍裝甲部隊距離柏林不到600千米,而且中間只有廣袤的中歐平原,沒有任何不可逾越的天險。相對而言,共和國的威脅縹緲虛無,很多歐洲人都感受不到,俄羅斯的威脅卻非常實在,部署在加里寧格勒的俄軍裝甲部隊就是頂在歐洲腋下的匕首,而駐紮在白俄羅斯與烏克蘭的俄羅斯大軍,就是架在歐洲脖子上的斷頭刀。追溯歷史更能發現,自從到西方留學深造的彼得大帝回到落後守舊的俄羅斯之後,這個內陸國家不但成為了瀕臨太平洋、北冰洋與大西洋、跨越歐亞大陸的全球最大的國家,還成為了歐洲列強的心腹之患,更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絕對主力,並且在美蘇冷戰期間,讓西歐列國在戰戰兢兢中度過了16000多個晝夜。由此可見,歐洲新聞媒體大肆炒作共和國的國內問題,無非想拋磚引玉,帶出俄羅斯的民族問題,讓廣大民眾感受到來自俄羅斯的威脅。
要知道,自紀佑國以來,連續5任國家元首都沒有就這個問題給出答案。
正是如此,當西方新聞媒體翻出這個老話題,想借「民粹主義」影響共和國,攪亂共和國的時候,共和國當局只需堅持「務實政策」,一切以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為重,就能輕易化解危局,凝聚民心民力,使國家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當然,如果不糾纏於一個問題,也就不難明白共和國的基本戰略。
細數2015年以來的共和國現代史,甚至能夠發現,共和國當局的作為實際上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在藏南問題上,共和國當局一直在清算歷史,而在印度戰爭后,共和國又主動放棄了克什米爾地區有爭議的領土。又比如,在南沙群島問題上,共和國當局也與南海周邊各國清算了歷史,卻沒有在南海戰爭之後趁機吞併越南、寮國等歷史是曾經是中央帝國附屬國的眾多國家。
引用法新社的報道:俄羅斯在這個時候用大量具備21世和_圖_書紀中期領先技術的先進武器裝備去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無非是想向某些國家證明,一百多年過去了,俄羅斯不但沒有沉淪,還照樣繁榮強大,不但有決心、還有能力再打一場舉國動員的衛國戰爭,並且擊敗任何來犯之敵。
落後就要挨打,肯定是鐵打不動的真理。問題是,強大之後,要不要清算舊賬?
問題是,這種理性的態度,並沒為那兩個問題給出明確答案。
問題是,這並不能夠準確的回答第一個問題。
短短數日之內,國際輿論就完全轉向,在俄羅斯的牽連下,美國被頂到了風口浪尖。
美國高層會商的最終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國當局在戰與否的問題上不再猶豫。
如果說中東戰爭之前,共和國全國上下還沉浸在民族復興的喜悅之中,只有國家領導人在著重考慮未來,絕大部分民眾都對已經取得的成就感到心滿意足,那麼中東戰爭就是扇在中華民族臉上的一記耳光,打醒了沾沾自喜的炎黃子孫,讓10億人猛然認識到,民族復興遠未實現,國家離強大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可以說,這一招很快就產生了效果。
更重要的是,隨著相關報道展開,站在法新社等歐洲新聞媒體身後的歐洲國家、特別是歐洲集體安全成員國當局的態度就浮上了水面,不再那麼讓人難以理解。
可以說,俄羅斯此舉與共和國不動聲色的戰爭準備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這場討論中,被談得最多的,就是有沒有必要跟俄羅斯清算舊賬。
也就在2042年前後,共和國的民眾開始討論這兩個問題。
從根本上講,共和國當局也受到了影響。按照一些西方新聞媒體的看法,早在2049年前後,即全面軍備競賽開始后,中俄關係就走上了不歸路,翻臉只是遲早的事情,而共和國當局沒有趁此機會吞併蒙古、完成對俄羅斯亞洲地區的左翼戰略迂迴(以蒙古為基地,共和國軍隊可以在不借道中亞國家的情況下進軍西伯利亞,將俄羅斯的亞洲部分攔腰斬斷,也將共和國軍隊的進軍路線縮短數千千米,在以徹底擊敗俄羅斯為目的的前提下,足以節約數百萬大軍、節省數十億噸物資,還能將作戰時間縮短1年以上。這一好處,遠遠超過了吞併蒙古帶來的壞處),就是因為共和國當局仍然認為,翻歷史舊賬不但沒有多大意義,還會產生很多https://m.hetubook.com.com麻煩。
實事求是的講,美國當局必須感謝感謝太平洋對岸的潛在敵國。
說實話,過了112年,沒有幾個俄羅斯人經歷過這場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最為殘酷的戰爭。
可以說,這些理性的討論,深刻改變了共和國民眾的思想觀念。
2057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12周年紀念日,俄羅斯當局一反常態,在莫斯科舉行了規模龐大的閱兵式,向全世界展示了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以及近年來俄羅斯的軍事裝備成果。
8月27日,也就在美國當局被「同盟門」搞得焦頭爛額的時候,共和國元首府新聞發言人與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在一天之內先後對外宣布,新任國家元首裴承毅將在9月中旬訪問歐洲。
西方新聞媒體在這個時候炒冷飯,也不指望能夠對共和國民眾產生影響。可以說,這就叫醉翁之意不在酒。當西方新聞媒體一同大肆宣揚共和國的「民粹主義」的時候,問題就不那麼簡單了。在這其中,美國新聞媒體的所作所為還好理解,畢竟美國是共和國最大的敵對國,美國的新聞媒體理應替國家衝鋒陷陣。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一些歐洲的新聞媒體,特別是幾家法德意的主流媒體也加入了進來,不遺餘力的為西方陣營搖旗吶喊,某些時候甚至比美國的新聞媒體還要積極。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在這場輿論大戰中,共和國的新聞媒體不但立即展開反擊,甚至沒有應戰。這些讓人難以理解的現象一同出現,形成了一種很奇特的局面,那就是在全世界都認為共和國正在積極策劃戰爭,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的時候,只有共和國在埋頭積極備戰,其他國家卻在觀望,彷彿只有在共和國表演結束之後,才有空間讓其他國家登台表演。
由此可見,雖然共和國現在擁有絕對優勢,但是吃虧的肯定不是俄羅斯。
實際上,回答了第二個問題之後,第一個問題就變成了「清算歷史是不是體現民族血性的正確方式」。
實事求是的講,中俄交往史,就是一部恩怨史。即便從1840年後的近代算起,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一個人口最多,一個國土面積最廣闊)就沒有真正友好過,總是處在不那麼正常的非平等關係狀態之下。如果按照兩國的相互關係,可以大致將兩國的近現代交往史分成三個階段。和圖書一是從1857年雙方簽訂《愛琿條約》到20世紀60年代初雙方關係徹底破裂的100多年,這是雙方關係極為不平等,而且俄羅斯占絕對優勢的階段。二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21世紀20年代末的40多年,這是雙方關係相對平等,且雙方均不佔絕對優勢的階段。三是21世紀30年代之後,這是雙方關係再次變得不平等,而且共和國佔據絕對優勢的階段。在這三個階段之間,還分別有兩個相對較短,以相互猜忌、隔絕往來為主的間隔時期。
當時,最受關注的問題就是美國有沒有與俄羅斯秘密結盟。由此可見,很多美國都不願意受俄羅斯牽連,更多的美國人不想為俄羅斯流血賣命。按照美國的相關法律,即便聯邦政府與俄羅斯的秘密同盟條約得到了國會支持,最高法院也可以以違憲的名義,使其成為一紙空文。總而言之,當秘密同盟條約變得不秘密的時候,也就是美國聯邦政府玩火自焚的時候。
從2015年的第四次印巴戰爭開始,共和國參与的所有戰爭都在證明,一個偉大的民族不但要有韌性,還要有血性,而且血性比韌性重要得多。韌性可以使國家壯大,如同修身養性與細心調養可以使虛弱的病人康復一樣,可是要想強大,要想把積蓄起來的力量轉化為真正的實力,就需要血性。說直接一點,一頭重200千克的豬與一頭重200千克的獅子,最大的差別就是有沒有血性。說得再直接一點,如果共和國沒有血性,沒有敢於挑戰霸權的雄心壯志,不管經濟有多麼發達,無非是第二個清王朝,在下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再次淪落為列強屠宰瓜分的對象。一個民族可以沉淪一次、可以沉淪兩次、可以沉淪多次,可是不能連續沉淪兩次。沉淪就像是腎上腺素,一針可以救命,連續兩針卻會要命。面對機遇,中華民族做出了選擇,共和國也走向了新生。
問題是,輿論宣傳的真正價值,不一定要讓當事國動蕩不堪。
可以說,如何回答這兩個問題,決定了共和國的發展方向。
隨著歐洲輿論集體轉向,俄羅斯迅速取代共和國,成為全球關注焦點。雖然美國的新聞媒體並沒見風使舵,仍然在大力宣傳共和國的民族情緒,但是美國民眾本來就對共和國有根深蒂固的成見,而且早就認為共和國是最大的潛在威脅,所以與中立媒體,也和*圖*書就是歐洲新聞媒體的宣傳比起來,美國新聞媒體的輿論攻勢不但沒有收到效果,還讓部分頭腦還算清醒的美國人開始懷疑美國新聞媒體的公正性,並且由此懷疑美國當局是不是利用了傳媒,想藉此達到不可告人的秘密。
當然,這種局面沒有持續多久,也不可能持續多久。
要知道,按照俄羅斯的傳統,應該在5月8日,也就是歐洲戰爭結束、也是衛國戰爭獲勝紀念日的那一天舉行閱兵慶典。而在8月15日,也就是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結束的那一天,只在遠東等部分地區舉行象徵性的慶祝活動,一般不在莫斯科閱兵,更不可能拿出那麼多先進武器裝備。
如果在40年前,這樣的全民討論肯定會遭到禁止,至少會受到國家媒體封殺,最終銷聲匿跡。不管怎麼說,對於需要韜光養晦的國家來說,任何擴張話題都有害無益。可是在中東戰爭之後,這樣的話題不但不會受到禁止,反而會得到官方支持,至少能得到各級權力機構的默認。不管怎麼說,中華民族復興不是幾個人的事情、也不是政府的事情,而是整個中華民族、所有炎黃子孫的事情,只有集思廣益、只有廣開言論、只有深入探討、只有群策群力,才能找到最適合中華民族復興方式,也才能在復興的道路上少犯錯誤、不犯錯誤,以最小的代價再造輝煌。
要不要清算歷史,不是由歷史決定,而是由現實利益決定。拿前面提到的兩個例子來說,藏南地區是由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嵌入恆河平原入海口的契子,也就是共和國控制南亞次大陸的關鍵切入點,而克什米爾地區的那些爭議地區不但無利可圖,還遠離核心地區,後退上百千米與前進上百千米的差別並不明顯。中南半島上的局勢更加簡單,寮國、越南獨立在外,可以為共和國提供最廉價的勞動力與資源,而共和國不需要為之承擔任何責任,如果吞併兩國,不但要按照國內法律封存川壙高原上的稀有金屬礦山,使共和國喪失最主要的貴重資源產地,還要給予近億人國民待遇,等於分散了社會財富。其他相似問題,無一例外的都以利益為衡量標準。
這也不足為奇,因為在眾多歷史遺留問題中,除了仍然流散在海灣的眾多文物國寶之外,只剩下兩個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一是蒙古回歸,二是被俄羅斯侵佔的15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和*圖*書(實際上只有《愛琿條約》與《中俄北京條約》涉及的100萬平方千米國土,而《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涉及的國土已經與俄羅斯沒有多大關係)。因為蒙古回歸也與俄羅斯有直接關係,所以兩個問題就是一個問題,即中俄關係。
相對而言,第二個問題要好回答得多,或者說,共和國當局已經給出了答案。
與之相應的還有一個問題: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具備忍辱負重、韜光養晦的韌性,那麼要不要具備以血還血、有仇必報的血性?
更重要的是,共和國大範圍調運軍事物資、積極為戰爭做準備很快傳遍了全世界,沒有任何秘密可言。發現共和國的軍事調動集中在本土西北與東北、以及東北亞地區的朝鮮半島時,國際輿論的關注焦點迅速從共和國轉到了俄羅斯,討論的主要話題也由「共和國會不會主動挑起戰爭」變成「俄羅斯能不能擋住共和國的雷霆一擊」。分析局勢的時候,一些西方新聞媒體還唯恐天下不亂,故意翻出了一些陳年老賬,其中就包括前幾年,在共和國民間傳得沸沸揚揚的、對中俄歷史糾紛的一些觀點與看法。
俄羅斯在這個時候大秀軍事實力,肯定不是為了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
不需要任何提醒,數個小時之內,國際輿論就風向大轉,由西風變成了東風。
事實上,半數以上的共和國公民都認為,沒有理由、或者沒有必要為已經成為歷史的問題而大興兵戈,甚至有不少人認為,中俄歷史遺留問題已經在共和國成立后,得到雙方中央政府承認,即共和國當局已經承認了俄羅斯控制遠東地區的合法性(也就是在此時,承認了蒙古獨立的合法性),因此共和國沒有任何理由往事從提。即便從利益角度出發,也有不少共和國公民認為,現代國家實力中,當國土面積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所發揮的作用就變得微乎其微了,就像俄羅斯為全球最大的國家,卻不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一樣,收復10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很難使共和國變得更強大。因為土地的價值在於蘊涵其中的資源,以及在上面勞作的人,而共和國並不缺乏資源,更不缺乏人口,所以收復失地,反而會帶來眾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如何安置生活在這些土地上的人?
說白了,俄羅斯是在示威,向共和國示威。
毋庸置疑,絕對不是所有共和國公民都認為應該收回當年被俄羅斯侵佔的領土。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