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策

作者:閃爍
國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二十四章 風暴來臨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二十四章 風暴來臨

再次面對強敵,波蘭軍民並沒喪失勇氣與血性。
10月5日,裴承毅到達華沙,對波蘭進行正式訪問。
從這個角度來看待裴承毅訪歐,也就不難明白種種不俗之舉隱含的重大意義,也就不難理解美國當局為什麼遲遲不肯表態的原因了。
作為最了解裴承毅的美國人,杜奇威早就知道,這個數次率領共和國軍隊在戰場上建立不世功勛的領導人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說狠一點,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考慮到裴承毅的個人能力、以及共和國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邁向戰爭的步伐。
站在美國的立場上,在共和國與歐洲集體安全組織簽署安全協議之後,確實很難用一個明確的立場來表達自身觀點。說直接一點,如果美國表達抗議或者擔憂,肯定會讓歐洲民眾認識到,美國在歐洲有利可圖。更重要的是,這份安全條約並不是貨真價實的軍事政治同盟條約,不但沒有做細則約束,還沒有多少強制性,要是美國當局拿這份沒有直接針對第三方的准同盟條約做文章,自然會讓人懷疑美國的動機,從而越摸越黑。換個角度,美國當局肯定不能公開接受這種明顯對美國不利,而且帶有明顯排美性質的條約。如此一來,對美國當局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保持沉默,等事態冷卻下來之後,再發表意見,表明美國在此事上的立場。
次日,一家德國電視台就對外宣稱,那2架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正在執行戰略巡邏任務,也就是說,2架轟炸機肯定攜帶了核武器。沒等德國當局做出反應,另外一家德國電視台也在報道中提到,部署在加里寧格勒的俄軍戰術彈道導彈很有可能配備了核彈頭,而且瞄準了柏林等德國大中城市。該電視台在報道中還提到,從技術角度講,俄羅斯完全有能力為其電磁炮提供核彈頭,而9S52的最大射程高達750千米,所以漢堡-漢諾威-愛爾福特-開姆尼茨以東的德國東北部地區均在俄軍遠程炮兵的戰略威脅之下。攔截彈道導彈容易,攔截成百上千的炮彈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說直接點,共和國需要一個開戰的理由!
這時候,再回過頭來看這幾天發生的事情就不難發現,從共和國與歐洲集體安全組織締結條約,到俄羅斯的過激反應,再到德國電視台推波助瀾,最後在https://m.hetubook.com.com波蘭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反俄示威遊行,完全就是一部早就編排好了的鬧劇。當然,在這場鬧劇中,主角就是共和國與法德意等國,波蘭只算得上是配角,而俄羅斯則是客串演員,其他有份的國家則是群眾演員,而整場鬧劇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波蘭議會支持安全條約。
10月2日,也就是德國電視台大肆宣揚「俄羅斯威脅論」的第二天,也是裴承毅到訪華沙前的第三天,波蘭各地民眾自發舉行了抗議示威行動,在強烈譴責俄羅斯當局赤|裸裸的武力威脅的同時,強烈要求波蘭當局以切實行動保護國家與民眾安全。示威活動中,一些情緒激動的年輕人還衝擊了華沙等地的俄羅斯使領館,並且向使領館內投擲了雞蛋、石頭,導致數名俄羅斯外交人員負傷。
正是如此,在裴承毅乘坐的專機到達馬德里之前,國際輿論就悄然轉向。
同樣的,裴承毅的馬德里之行為期3天,而不是之前訪問雅典與華沙等地的2天。
不管是共和國的新聞媒體、歐洲的新聞媒體,還是俄羅斯與美國的新聞媒體,都在10月10日這天全面報道了《羅馬條約》的重大意義,以及對國際局勢產生的巨大影響,有意淡化了裴承毅的馬德里之行。
可以說,在歐洲集體安全組織中,最有可能否決該條約的就是波蘭。
如果這麼做的不是裴承毅,而是其他共和國領導人,也許杜奇威還不會如此小心謹慎。
問題是,在非此即彼的2057年,在和平幾成幻想的2057年,維護和平與穩定肯定與共和國的利益沒有多大關係。
出於習慣,杜奇威做出了后發制人的決定,即看清楚情況后再採取行動。
可以說,對俄羅斯當局的愚蠢舉措,杜奇威顯得無能為力。
《中歐安全事務合作條約》(因為在羅馬簽署,所以又被稱為《羅馬條約》)充其量只算得上是一份准同盟條約,並不具備軍事政治同盟的基礎性條款,即沒有對締約雙方在共同安全中所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做明確規定。
問題是,美國當局的決定,對俄羅斯沒有任何約束力。
正是如此,裴承毅才在離開歐洲前訪問西班牙。
不管波蘭人是否記得這些歷史,也不會不把數萬俄軍當回事。
要知道,在裴承毅此次歐洲之行中,西班牙是唯一一個歐和圖書洲集體安全組織之外的國家。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在杜奇威的控制範圍之外。
在共和國元首府新聞發言人宣布裴承毅將訪問法德意等歐洲國家之後,杜奇威就做出了準確判斷,即裴承毅要借訪歐來激怒俄羅斯,讓俄羅斯做出最愚蠢的舉動,從而為共和國發動戰爭提供理由。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為順利開啟裴承毅的馬德里之行提供了幫助,更為輿論造勢提供了便利條件。
萬幸的是,讓戰略轟炸機到歐洲家門口轉一圈,在歐洲的軟肋處部署幾支部隊,威脅使用先進武器等等舉措,最多只算得上是埋下了禍根,還沒有達到引發戰爭的程度。如此一來,裴承毅歐洲執行的後半段也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可以說,到10月11日,也就是裴承毅到達馬德里,開始歐洲之行的最後一站之前,都沒有什麼好關注的,而他在西班牙首都的活動卻意義非凡。
由此可見,這不是陰謀,而是陽謀。
當然,結果有一些諷刺意味。
要知道,二戰後的波蘭與二戰前的波蘭幾乎完全不同。
對於一個國土面積僅有31萬平方千米,人口不到5000萬、綜合國力在全球50名之外的國家來說,敢於挑戰國土面積大出近60倍、人口多了3倍、綜合國國力更是排名全球前十的強大鄰國,絕對需要了不起的勇氣。
要知道,就在1年多前,武裝到牙齒的俄軍裝甲部隊就開進阿斯塔納,推翻了哈薩克的合法政權。雖然波蘭是歐盟成員國、北約成員國、還是歐洲集體安全組織成員國,受到多個安全組織保護,法德意等國也早就承諾捍衛波蘭,就連美國也做出過保證,但是沒有哪個波蘭人會忘記,就在100多年前,同樣口口聲聲要保護與捍衛波蘭的英法就在靜坐中看著波蘭淪陷。
100多年前,悍勇無畏的波蘭人為保衛家園流盡了鮮血。
等到9月27日,即共和國與歐洲集體安全組織形成准同盟關係的時候,已經沒有時間讓美國採取行動了。
與條約本身的意義相比,由條約引申而來的意義更為重大。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裴承毅能夠在馬德里有所收穫,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收穫,也會對歐洲局勢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從NBC的評論來說,如果西班牙在中歐安全條約上持贊同態度,肯定能使該條約儘快生效,如果相反的話和*圖*書,這份註定要改變歐洲歷史的條約很有可能成為一紙空文。
可惜的是,面對如此粗淺的陽謀,美國當局卻束手無策。
如果在10年前,保持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更加符合共和國的利益。
當然,這還沒有完結。3天之後,克里姆林宮新聞發言人正式對外宣布,受嚴峻的戰略安全形勢影響,俄羅斯將加強戰略部隊的巡邏強度。當天稍晚些時候,2架俄羅斯空軍的戰略轟炸機越過冰島東部的警戒線,從設得蘭群島東面進入北海上空,在進入德國本土防空識別區、與前來跟蹤監視的德國空軍戰鬥機糾纏了近2個小時之後才轉向離去,並且在返航途中進入英國本土防空識別區,搞得英國皇家空軍也跟著流了一身冷汗。
那麼,什麼國際環境對共和國更加有利呢?
只不過,這次最先炸鍋的不是德國,而是波蘭。
如果說俄羅斯當局看不透這個局,那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管怎麼說,契力亞科夫是個頭腦精明、鬥爭經驗豐富的政治家,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厲害關係。問題是,在如此緊要的問題上,如果契力亞科夫保持沉默,受損的就只有他的政治聲望。說直接一點,以俄羅斯的基本國情,面對中歐同盟的巨大威脅,不管誰住在克里姆林宮,都得立即站出來表明強硬立場,而且得拿出點實際行動來,不然憤怒的選民、失望的杜馬議員與居心叵測的反對派領導人就會聯手將總統拉下馬,讓俄羅斯政局改頭換面。真要走到這一步,俄羅斯的國內局勢肯定會失去控制,從而做出更加愚蠢的事情來。
如果說德國暫時只需要擔心俄羅斯的戰略威脅,那麼波蘭就得重點盯住部署在加里寧格勒地區的俄軍地面部隊。
當然,再把目光放長遠一點就能發現,9月27日之後發生的事情,肯定早就在共和國與法德意等歐洲強國的計劃之中了。甚至可以說,裴承毅訪歐的真正目的不是與歐洲集體安全組織締結一份沒有實質約束力的安全條約,而是要藉此機會,創造一個對共和國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
暫且不說波蘭政治形態的變遷,僅從國土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波蘭的疆土東起普里皮亞季河上游,西到普羅斯納河,而二戰後的波蘭國境線整體向西移動了數十到上百千米。也就是說,現在波蘭西部地區是二戰前的德國東部地區,而白俄羅斯與烏克https://m.hetubook.com.com蘭西部的部分地區以前屬於波蘭。很明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前蘇聯通過侵吞波蘭領土、再將責任轉嫁給德國的方式,又獲得了大片土地。事實上,俄羅斯的飛地,即加里寧格勒地區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東普魯士的一部分。
事實上,美國當局確實是這麼做的。
消息發布當天的當天下午,俄羅斯總統契力亞科夫就在克里姆林宮對外宣布,鑒於日益惡化的西部戰略環境,俄羅斯將向加里寧格勒地區增派1個裝甲師與1個步兵師,並且部署更多配備了新式彈頭的「伊斯德林」型戰術彈道導彈。隨後,俄羅斯陸軍司令切爾溫斯基上將公開表示,將為駐紮在加里寧格勒地區的俄軍配備剛剛研製成功的9S52型重型電磁炮系統,以加強俄軍的遠程打擊能力。
由此可見,西班牙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法德意之外的其他幾個西歐國家與美國的關係更為密切,比如荷蘭與比利時就一直是美國的堅定盟國,而且長期將國家安全建立在與美同盟的基礎之上,所以這兩個國家最有可能否決歐洲集體安全組織與共和國簽訂的安全條約,但是客觀的講,荷蘭與比利時當局不會笨到捨近求遠的地步,因為不管怎麼講,德國與法國對其國家安全產生的影響都要比美國大得多。更重要的是,在歐洲大一統的背景下,能夠對荷蘭與比利時構成威脅的國家都在萬里之外,而且任何歐洲以外的國家都要首先打垮法國與德國,才有可能對荷蘭與比利時構成威脅,所以法國與德國才是荷比兩國的安全基石。由此可見,只要法德意堅決支持與共和國的安全條約,荷蘭與比利時就不會拖後腿。
正如前面提到的,俄羅斯只是個客串演員。
即便不考慮共和國的影響,法德意也一直在爭取西班牙,甚至一度想讓西班牙加入歐洲集體安全組織,並且給予三架馬車同等的話語權。同樣的,美國也在積極拉攏西班牙,或者說在相近辦法穩住西班牙,不讓西班牙加入法德意同盟。正是如此,數十年來,西班牙一直沒有在向左走與向右走的問題上做出決策,而是扮演了老好人的角色,並且利用歐美鬥爭獲取利益。
這是很不正常的現象,這也意味著,從2049年開始醞釀的超強風暴終於要到來了。
也就是說,通過延長訪問時間,共和國當局表達了將西班牙和*圖*書視為與法德意同等重要的歐洲友好國家的基本態度。
可以說,以杜奇威的戰略眼光,以及對裴承毅的認識,不可能不知道裴承毅想做什麼。
當天,波蘭政府在勸解民眾不要做出損害國家利益的過激行為時就明確提到,支持歐洲集體安全組織與共和國簽訂的安全條約是捍衛國家安全、維護國家利益、保護民眾的有效手段,更是必要手段。
在政府的勸解下,波蘭民眾漸漸恢復理性,並且在2天之後結束了示威遊行。
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東歐劇變之後,波蘭成為第一批加入北約集團的前華約成員國,因此波蘭將國家安全建立在了與美同盟的基礎之上。雖然進入21世紀、特別是在大蕭條爆發之後,北約集團迅速淪喪,最終名存實亡,波蘭不得不改變國家戰略,將安全寄托在歐盟與後來成立的歐洲集體安全組織身上,但是在「三架馬車」還不具備為整個歐洲提供堅實安全保障的情況下,美國在波蘭的安全戰略中仍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比如美國仍然承諾為波蘭提供戰略安全保障,並且在波蘭部署了彈道導彈攔截系統。如此一來,除非法德意能夠證明能夠為波蘭提供同樣的戰略安全保障,不然就得在別的方面想辦法,才能讓波蘭死心塌地的支持集體安全組織的戰略選擇。暫且不說法德意有沒有這個能力,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就演算法德意三國做出承諾,也很難讓波蘭議會的議員相信。如此一來,法德意三國就只能另尋他策,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抹黑美國。因為美國與俄羅斯締結秘密同盟條約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所以利用俄羅斯來抹黑美國,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西班牙不是歐洲集體安全組織成員國,卻是歐洲大陸上舉足輕重的國家。如果算上歐洲地區之外的影響力,特別是與拉美國家的傳統關係,西班牙的國際影響力甚至超過了義大利。即便不把這種軟實力算進去,西班牙的綜合國力也在歐盟五強之列,在歐洲大陸國家中名列第四。更重要的是,在歐洲何去何從的問題上,西班牙一直在法德意等大陸強國與英國之間斡旋,是歐盟中不可或缺的紐帶國家。用一些美國新聞媒體的評價來說,如果沒有西班牙在一些重大決策上起到的平衡作用,恐怕英國早就與法德意等國分道揚鑣,歐盟也煙消雲散了。
與之相比,波蘭的情況就要複雜得多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