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策

作者:閃爍
國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五十七章 主動與被動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五十七章 主動與被動

事實上,直到戰後,共和國有沒有必要在戰爭初期攻佔勘察加半島的爭論都沒停止。
與美國國會聽證答辯會一樣,共和國高層會議也沒有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
要知道,如果共和國與美國開戰,除了重點打擊對方的軍事衛星系統與戰略防禦系統之外,共和國最想做的就是打垮美國海軍,為此調動上百架戰略轟炸機算不了什麼,即便投入所有戰略轟炸機也算不了什麼。
不得不說,共和國民眾承受戰爭的能力遠遠超過了美國人。在國家已經部分進入戰爭狀態、戰爭已經打了好幾天的情況下,共和國的大部分民眾仍然能夠安然入睡,沒有多少人因為戰爭失眠。
因為是視頻電話會議,所以外界並不知道共和國高層也在為對美開戰做準備。
以過來者的立場看,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關鍵是,攻打勘察加半島的作戰行動明顯是在戰爭爆發前制訂的,而共和國的領導人能夠提前預見到戰爭進程肯定不太現實,因此不能用後來的戰局變化作為攻打勘察加半島的理由。也就是說,在此之前,共和國當局憑什麼做出攻佔勘察加半島的決定的?
理性分析,共和國出兵攻打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的意義確實不大。
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與俄羅斯的戰爭才剛剛開始,離勝利還非常遙遠,甚至可以說連八字一撇都沒有,在此情況下,主動攻擊美國,只能使共和國兩線作戰,使還未得到擴充的軍事力量左右吃緊。可以說,不但像焦魃山這樣的文職領導人有所保留,就連袁晨皓也認為不應該主動攻擊美國。當然,袁晨皓不是擔心兩線作戰,而是認為這麼做只會使他重視的大陸戰場邊緣化。
問題是,當太陽離開共和國的天空時,雙方並未開戰。
當然,關鍵不是模擬分析的結論,而是美國當局的一舉一動。裴承毅把會議安排在杜奇威去國會之後,足以證明他的意圖。
按照杜奇威的說法,戰略防禦系統中的天基攔截部分也屬於軍事衛星系統。
按照裴承毅的分析,美國參戰在即,不管是否主動攻擊,都無法改變兩線作戰的艱難處境,因此有必要積極掌握主動權。裴承毅還為此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那就是通過主動攻擊打垮美國的軍事衛星系統,使美國喪失戰略打擊的基礎性力量,達到削弱美國戰略威脅的目的。只要主動攻擊得手,哪怕遭到美和*圖*書國的戰略反擊,也能化險為夷。如果能夠頂住美國的戰略反擊,還能以反擊的方式迫使美國進行戰略收縮,甚至有可能在一場規模有限的核戰爭之後讓美國繳械投降。
不管共和國出兵攻佔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有沒有道理,誰也不能改變這個事實,也沒有能力阻止共和國軍隊登陸勘察加半島。
隨後,杜奇威聯繫上了安傑洛第上將。
2058年的第一天上午,之前一直在泰國灣活動的共和國南海艦隊率先轉向東行。僅僅半個小時之後,共和國海軍印度洋艦隊就從瓜達爾南下,航線直指位於查戈斯群島南面的迪戈加西亞島。
作為依據,裴承毅讓袁晨皓拿出了計算機模擬分析的結論。
雖然閉門舉行,即不向外界開放,而且按照慣例,只有在國會進行表決之後,聽證答辯會才會結束,但是一些消息靈通的美國新聞媒體在當天上午就表示,這將是一次決定美國是否主動參戰的聽證答辯會,杜奇威將以美國總統的身份,接受國會議員對於美國參戰的所有質疑,並且給出足以讓議員感到滿意的答案,從而獲得議員支持。按照NBC的報道,杜奇威能夠住進白宮,證明他有足夠高的人氣,而美國受到的戰爭威脅已經迫在眉睫,國會議員不大可能拒絕總統的參戰請求。
對美國人來說,最值得情形的就是,美國與共和國相隔差不多12個時區。
問題是,不管是誰,都沒有搞明白一點,即有必要在戰爭爆發的第二天出兵嗎?
也就是說,共和國進入夜晚的時候,美國正迎來白晝。
客觀的講,共和國海軍陸戰隊在31日登陸勘察加半島,算不上驚人之舉。
毋庸置疑,最急的肯定不是裴承毅。
與共和國軍隊一樣,在整合天軍與空軍的時候,由天軍吞併空軍,為了照顧《斯德哥爾摩協議》而沒有取消空軍,所以安傑洛第是美國第一位身兼兩大軍種司令的將軍,也是美軍中最有影響力的上將。當然,如果算上杜奇威的話,安傑洛第只能算得上是第二有影響力的上將了。
只是,在共和國的天空亮起來之後不久,共和國海軍就率先出了調整。
早在30日下午,CNN與NBC等美國新聞媒體、法新社與德通社等歐洲新聞媒體、以及半島電視台等全球知性新聞媒體就通過報道、評論等方式,預測共和國軍隊將在近期攻https://www.hetubook.com.com打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其中美國新聞媒體還斷言共和國軍隊將登陸勘察加半島。對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共和國海軍陸戰隊在31日登上勘察加半島,無非是來得太快了一點,讓人覺得有點驚訝,連驚奇都談不上。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在主動攻擊的情況下,有一半以上的把握在己方的軍事衛星系統被徹底摧毀之前,打掉共和國的軍事衛星系統。雖然按照安傑洛第的說法,即便共和國首先動手,摧毀了美國的軍事衛星系統,也能依靠部署在地面與空中的攔截系統加以還擊,摧毀共和國的軍事衛星系統,但是安傑洛第沒有忘記交代清楚一點,那就是在喪失了軍事衛星系統之後,美軍需要很長的時間,即至少幾個月,最多好幾年,才有可能徹底癱瘓共和國的軍事衛星系統,不大可能在參戰後就得手。
可以說,到這個時候,中美開戰的氛圍已經非常濃烈了。
可以說,這是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聽證答辯會。
更加引人矚目的是,當天上午,共和國天軍的戰略轟炸機部隊並未轟炸俄羅斯。
反對者的觀點很簡單,即勘察加半島的軍事意義並不大,沒有成為戰略前進基地的基礎條件,而且在整個戰爭期間,也沒有成為共和國進軍北美大陸的平台,共和國軍隊甚至沒有在這裏部署多少作戰部隊。支持者的立場也很明確,即攻佔勘察加半島的代價並不大,卻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比如屏蔽了日本,使得美國無法利用日本,保護了朝鮮半島與共和國本土,使得共和國周邊最大的鐵礦產區沒有受到影響(朝鮮的鐵礦石儲量非常驚人),也達到了牽制美軍的目的,對戰爭進程戰勝了重大影響。
拿到這個結論之後,杜奇威在美國東部時間31日下午,也就是共和國海軍陸戰隊登上勘察加半島大約12個小時后,親自趕往國會,並且要求舉行閉門聽證答辯會。當時,美國副總統洛布林夫人已經讓國會同意通過幾項旨在援助俄羅斯的戰爭法案,正在為兌現秘密同盟條約努力,杜奇威突然趕來,而且直接面對國會的質疑,足以讓那些仍然對美國參戰持懷疑態度的議員有所保留。
按照CNN的報道,1月1日上午,共和國天軍至少取消了5次戰略轟炸任務,近百架戰略轟炸機沒有按照預期出現在戰場上,也沒有留https://www.hetubook.com.com在基地里。雖然在戰爭時期,為了確保戰略轟炸機的安全,即便沒有任務,只要不進行正常維護,轟炸機都得起飛,前往本土腹地的某一地區上空巡邏待命,不會留在基地,但是戰爭才進入第四天,就有上百架轟炸機在起飛后沒有執行作戰任務,顯然是非常反常的事情。
顯而易見,幾乎所有高層領導都有所保留。
杜奇威找安傑洛第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搞清楚美國天軍能不能在開戰之後摧毀共和國的軍事衛星系統。
31日當天,在消息得到確證之後,半島電視台就對共和國出兵攻打勘察加半島做了全面分析。按照半島電視台聘請的軍事專家的評價,僅以軍事價值而言,共和國軍隊在開戰初期攻佔勘察加半島的收穫不會比付出的代價高多少。雖然該軍事專家肯定了勘察加半島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重要性,也點明了共和國出兵的理由,即鞏固太平洋戰場上的左翼防線,防止美國從北面南下進軍日本,從而攻打朝鮮半島、對共和國本土構成威脅,同時迫使美國為保護阿拉斯加分兵北太平洋,至少在北太平洋上駐留一支艦隊,達到分散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目的。但是從根本上講,勘察加半島的利用價值非常有限,歸根結底,就是該半島上的基礎設施非常簡陋,難以支撐大規模作戰行動。
對於這個只需要回答「能」與「不能」的問題,安傑洛第給出了一個非常複雜的答案。
毫無疑問,關鍵就是美國海軍。按照杜奇威的要求,駐紮在關島的「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將向東撤退,與部署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主力會合,並且做好迎戰共和國海軍的準備工作。作為配合行動,陸戰隊也立即進入戰鬥狀態,做好隨時調動的準備。按照杜奇威的部署,只要做出了參戰決定,陸戰隊就要迅速增兵澳大利亞,鞏固澳洲的防禦,防止共和國軍隊突襲澳洲。太平洋戰區的調動工作也得加緊進行,主要就是為各參戰部隊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雖然按照美軍的指揮體系,應該由太平洋戰區司令部來調動艦隊與陸戰隊,但是總統是美軍最高統帥,在總統親自干預的情況下,斯坦因上將連發言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指揮軍隊調動了。
只有一個解釋合情合理,那就是真正價值並不是佔領勘察加半島。
當然,有人認為,可以在佔領后修建基礎設施,增和_圖_書強勘察加半島的支援能力,從而使其成為戰略進攻基地。不可否認修建基礎設施不算什麼難事,以21世紀中葉的技術與工業實力,加上共和國已經在做戰爭動員,修建一條穿越阿爾丹山原,跨過勒拿河、因迪吉爾卡河、科雷馬河、阿納德爾河等數十條河流,繞過品仁納灣,從涅留恩格里到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綿延今3000千米的鐵路也不是什麼難事,工期最多3年。問題是,3年之後,還有必要修建這樣的鐵路嗎?更重要的是,修建這麼一條鐵路的巨大投入,到底能夠帶來多少回報呢,其中對戰爭的幫助又有多大呢?綜合考慮這些問題,得出的結論很簡單,那就是將勘察加半島變成戰略進攻陣地所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了由勘察加半島作為戰略進攻陣地所帶來的好處。
問題是,從法理上講,共和國確實沒有理由攻打勘察加半島,至少沒有理由出兵佔領勘察加半島。
針對這一問題,該軍事專家做了詳細說明。按照他的說法,如果勘察加半島能夠成為進攻北美大陸的跳板,哪怕成為在北太平洋上作戰的戰略保障基地,早在100年前,前蘇聯就應該加強該地區的基礎建設,將其打造成前沿軍事要塞。事實上,直到解體、前蘇聯在勘察加半島上也只修建了一座潛艇基地與幾處防空陣地,不但軍事設施少得可憐,就連基礎設施都極端落後。歸根結底,除了受前蘇聯戰略選擇的影響之外,與該地區的實際軍事價值不無關係,即勘察加半島很難成為進軍北美大陸的跳板,甚至沒有成為艦隊的戰略基地的基本條件。
不可否認,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國際輿論肯定會兩面化。
即便從軍事角度講,共和國出兵攻打勘察加半島的意義也不是很大。
事實上,當時最受關注的,也不是勘察加半島方向上的行動,而是在硫黃島海域集結的共和國西太平洋艦隊在南下的時候,突然從美國海洋監視衛星的眼皮下面消失了。雖然共和國沒有向美國宣戰,美國當局也沒有在31日天黑之前發表任何與戰爭有關的聲明,甚至沒有譴責共和國攻打勘察加半島的作戰行動,但是誰都知道,中美決戰在所難免,關鍵就是誰來點燃這場戰火了。
杜奇威是在與考彭特上將、帕里斯上將、以及太平洋戰區司令斯坦因上將商討共和國出兵攻打勘察加半島的時候收到消息,得知擁有3艘「北京」和*圖*書級航母的西太平洋艦隊突然不知去向。雖然就連杜奇威都認為,「北京」級航母的性能非常落後,哪怕在第二次大規模改進的時候配備了幾套末段攔截系統,加強了對付高速非制導彈藥的能力,其作戰能力都非常有限,但是誰也不敢懷疑共和國海軍西太平洋艦隊的戰鬥力,特別是那幾艘新式巡洋艦的綜合作戰能力。
眾所周知,共和國向俄羅斯宣戰的理由是俄羅斯出兵入侵哈薩克,共和國作為哈薩克的盟國,有責任與義務代替哈薩克對侵略者發起反擊。雖然在宣戰聲明中,共和國國家元首裴承毅著重提到,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為遼闊的國家,所以共和國的反擊不會局限在某個方向上,而是根據消除俄羅斯戰略威脅的現實需求,選擇最恰當與最合理的作戰方式,但是誰都看得出來,在前面30多個小時的戰鬥中,俄羅斯就算對共和國構成了威脅,而且將戰火燒到了共和國境內,共和國也沒有理由去攻擊距離本土幾千千米,而且沒有部署任何戰略力量的地方發動一場登陸作戰行動。用法新社的評論來說,共和國出兵攻打勘察加半島,實質上是「反擊過當」。顯然,法新社的評價已經非常客氣了,用CNN的評論來說,共和國是以反擊的名義侵略俄羅斯。
確認消息無誤之後,杜奇威當即就給三位將軍下達了命令。
事實上,就在杜奇威到達國會後不久,也就是共和國時間2058年1月1日清晨,裴承毅在元首府下面的戰略指揮中心內召開了開戰以來的第二次視頻電話會議,並且在會議上提出了一個誰也不能迴避的問題,即要不要主動攻擊美國?
毫無疑問,安傑洛第主張積極進攻,而不是等到敵人找上門來。
正是如此,當戰爭突然到來的時候,大部分美國人都處於清醒狀態,或者說處於半清醒狀態,只有少數在夜間工作的美國人已經上床休息。
萬幸的是,這是世界大戰,不是局部戰爭。
當然,這也不見得是好事!
問題是,以當時的情況,即便是最普通的人也能想到,如果美國仍然不在戰爭問題上表明立場,即便杜奇威去國會只是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共和國也會在美國之前採取行動,將戰火燒到地球的另外一端。
這一舉措,首先就讓人想到了共和國與美國的緊張關係。
問題是,保留歸保留,談到實質性的問題時,沒人懷疑裴承毅的戰略判斷力。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