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策

作者:閃爍
國策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章 僵局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章 僵局

提到這個問題,別說美國海軍高層頭痛不已,就連美國總統杜奇威都犯了糊塗。
受此種種因素影響,張雪峰在7月6日就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讓已經回到中途島西北方向上的作戰艦隊轉移到了中途島西南方向上,即威克島方向上,並且讓部署在中途島西面的海上基地群出動偵察機,嚴密搜索中途島以東1500千米的海域。從這一部署來看,張雪峰的意圖非常明顯,那就是在攻打中途島的行動上做文章,將進攻中途島的陸戰隊當做誘餌,必要的時候,甚至會讓作戰艦隊再次前去炮擊瓦胡島。說直接點,張雪峰已經做好了承受損失的思想準備,而且為了取勝可以付出更大的代價。
這裏就涉及到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戰術問題,即艦隊會合的目的是什麼?
因為第53主力艦隊繞道加拉帕戈斯群島與克利珀頓島是早就確定了,所需航行時間也不會有太大的出入,所以第51主力艦隊與第52航空艦隊從聖迭戈出發之後,也沒有直接前往雷維亞希赫多群島,而是向西航行,離開共和國海軍攻擊潛艇頻繁出沒的近海海域(聖迭戈在洛杉磯南面,所以處在那些執行破交任務的攻擊潛艇的巡邏覆蓋範圍之內)之後,再繞道南下,最終從西面駛向雷維亞希赫多群島。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等到美國海軍的3支作戰艦隊在7月7日會合、組成了規模龐大的第五艦隊時,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艦隊已經離開夏威夷群島東部海域,不但沒有繼續炮擊群島上的美軍基地,甚至沒有進入美軍潛艇與巡邏機的搜索海域。更重要的是,在這3天之內,美國海軍派出去的遠程偵察機與海上巡邏機甚至沒有遇到共和國海軍的戰鬥機,至少沒有在群島東部海域遇到。
美軍並不知道,第53主力艦隊進入太平洋之後,就引起了共和國海軍的高度關注。
顯然,在共和國海軍艦隊向西撤退的時候,更加急於決戰的是美國海軍。
問題是,美國海軍將艦隊會合海域選在雷維亞希赫多群島,根本算不上隱秘。
調整部署后,共和國海軍艦隊也選擇了伏擊。
從整個戰局來看,張雪峰的這一決策非常及時,也非常準確。
如果說張雪峰急於在攻打中途島的戰役行動中取得制海權,那麼美國海軍更加希望在瓦胡島遭到攻擊前扭轉局面。
當然,更加不應該忽視,攻打瓦胡島比攻打中途島重要得多。
到了當天傍晚,美軍再次提高了轟炸強度。按照美軍的作戰記錄,在當天傍晚的攻擊行動中就投入了300多架轟炸機,消耗重型反艦導彈7000多枚。雖然這一攻擊結果與美軍的預料相差甚遠,但是如此頻繁、而且高強度的轟炸行動,已經迫使共和國陸戰隊不得不讓登陸艦隊撤退到海上基地群所在海域,暫時終止了攻打中途島的作戰行動。
在部分海軍將領看來,共和國海軍艦隊在7月4日的炮擊之後,就向南航行,並且趕在美國海軍對遠程偵察力量做出調整、重新部署偵察行動之前,就從夏威夷島與萊恩群島之間穿過,進入了東太平洋。因為共和國海軍艦隊的最大航行速度高達70節,而美國海軍花了10多個小時才調整好偵察部署,所以共和國海軍艦隊有足夠的時間離開美軍偵察機的搜索區域。問題是,共和國海軍不可能提前知道美國海軍需要用10多個小時才能調整好偵察部署,也不可能知道美國海軍會如何使用遠程偵察力量,那麼在向東穿插的時候,就不會選擇如此冒險的航線。更重要的是,夏威夷島與聖誕島的直線距離僅僅2000千米,在共和國艦隊炮擊夏威夷群島的時候,部署在聖誕島上的美軍偵察機也參与了搜索行動,所以共和國艦隊要從夏威夷島南面進入東太平洋,還得考慮部署在聖誕島上的偵察機。當然,還有一點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沿著這條航線,最快在7月6日,最遲在7月7日,共和國海軍艦隊就應該到達雷維亞希赫多群島附近海域,而這個時候美軍艦隊也在這一海域,因此決戰將在所難免。實際情況是,美軍艦隊沒有遭到突然襲擊,而且美國海軍安排的偵察機也沒有在群島附近1500千米內發現共和國海軍艦隊。
對美國海軍來說,失去中途島與丟掉瓦胡島的意義相差不大。
為了配合偵察行動,美軍還在當天中午攻擊了海上基地群,迫使共和國海軍將戰鬥機用來攔截美軍的轟炸機,而不是那些前去執行搜索任務的偵察機。
從前面的分析就看得出來,正是考慮到共和國海軍求戰心切,所以美國海軍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充分利用了這一點。從戰後獲得的一些資料來看,當時美國海軍的如意算盤是和_圖_書引誘共和國海軍艦隊到東太平洋決戰,美軍艦隊可以背靠北美大陸,在岸基航空兵的支持與掩護下作戰,共和國海軍艦隊則只能得到艦載航空兵的有限支援,還得應付美軍航空兵的威脅,自然無法全力投入制海作戰。可以說,這也是美國海軍要想在這場海戰中取勝的唯一機會。受此影響,美國海軍的所有作戰部署都與該計劃有關,即作戰艦隊集中部署在夏威夷群島以東海域,而且主要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範圍內活動,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會提前向艦隊活動海域部署攻擊潛艇。總而言之,美國海軍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竭盡全力保護好自己的艦隊,在時機成熟的情況下再抓住機會消滅共和國海軍艦隊。
雖然在2060年中期,共和國海軍沒有制訂任何對夏威夷群島東部主要島嶼進行戰略打擊的作戰計劃,而且按照共和國的整體戰略計劃,只有在最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用對付澳大利亞的方式來對付夏威夷群島,但是站在美國海軍的角度,問題就沒有這麼簡單了。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美國海軍首先需要擔心的就是共和國利用中途島作為跳板,以戰略轟炸的方式讓瓦胡島喪失軍事價值。事實上,共和國海軍將「女媧」號海上基地部署到前線,加上西南太平洋上的戰略轟炸行動,美國海軍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如果攻打瓦胡島的代價過於巨大,共和國海軍就不會佔領這座關鍵島嶼。總而言之,站在美國海軍的立場上,丟掉中途島就等於丟掉了瓦胡島。
不可否認,在策劃這場海戰的時候,共和國海軍確實將奪取制海權放在首位,即優先考慮殲滅美軍艦隊,而不是攻佔中途島。從戰後公布的一些資料來看,共和國海軍當時甚至想過要在必要的情況下,以攻打中途島為誘餌,獲取有利的海戰局面。也就是說,共和國海軍甚至做好了以犧牲陸戰隊的方式來殲滅美軍艦隊的準備。
換個角度看,如果不能在這場海戰中奪取制海權,即便能夠順利攻佔中途島,也得在進軍瓦胡島之前,設法殲滅美軍艦隊,不然攻打瓦胡島的作戰行動得不到保證。問題就在這裏,海上決戰總有個大的環境,即為什麼決戰,不可能為了決戰而決戰。事實上,在兵力不佔任何優勢、而且以穩定戰線為目的的情況下,美國海軍也會盡量避免決戰。也就是說,共和國海軍要想通過一次決戰來獲得整個太平洋的制海權,就得在海戰之外做文章,這也是共和國海軍為什麼要在攻打中途島的時候與美國海軍決戰,因為只有攻打中途島,能夠讓美國海軍前來決戰。由此可見,在攻佔了中途島之後,共和國海軍再想與美國海軍決戰,就得等到下一場登陸戰役,也就是攻打瓦胡島了。
這次,美國海軍面對的就是這麼一種情況。除了無法肯定共和國海軍艦隊的具體行蹤之外,美國海軍甚至無法準確掌握第53主力艦隊到達會合海域的時間。這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雷維亞希赫多群島位於從巴拿馬運河到美國西海岸地區的航線之間,共和國海軍在進軍夏威夷群島之前就向東太平洋派遣了數十艘攻擊潛艇(根據共和國海軍的記載,到2060年7月初,在東太平洋活動的攻擊潛艇多達120艘,其中半數都在巴拿馬運河到美國西海岸的航線上尋找機會),雖然美國海軍早就在墨西哥南部的特萬特佩克地區部署了數百架反潛巡邏機,並且在這條僅有5500千米(從巴拿馬城到洛杉磯)的航線上部署了12支區域性護航艦隊,專門負責各海域的反潛搜索與攻擊任務(區域性護航艦隊不伴隨船隊活動,而是專門執行搜潛與獵潛任務),但是這些防禦性部署的意義仍然非常有限,並未阻止共和國海軍的攻擊潛艇在這條航線上獵殺成百上千的美國艦船(到2060年6月30日,在這條航線上被擊沉的商船超過1200艘,總噸位高達7000萬噸),也無法阻止共和國海軍的潛艇監視從大西洋增援太平洋的美軍艦隊。
不管張雪峰這麼做承擔了多大的風險,首先得承認,美國海軍指揮官的壓力不比他小。
雖然從兵力與戰鬥力上看,共和國海軍擁有明顯優勢,特別是在主力艦隊方面,三比二是兵力比、以及將近二比一的戰力比,讓共和國海軍掌握著戰場主動權,但是雙方都擁有一擊必殺的攻擊力量,能夠在一次佔據戰術優勢的攻擊中打垮對方、甚至殲滅對方,因此任何性質是失誤與錯誤都有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受此影響,還未接觸,雙方的艦隊指揮官就顯得格外小心謹慎,不但沒有冒險突進,還離開了對方偵察力量的監視範圍,消失和*圖*書在了茫茫大海之中。
問題是,這麼簡單的戰術思想,共和國海軍會搞不明白嗎?
從美軍艦隊的行動還可以看出一點,即美軍指揮官仍然擔心在戰鬥中與共和國海軍艦隊遭遇,特別是在襲擊中途島登陸場的時候遭到共和國海軍艦隊的突然打擊。正是如此,美軍艦隊才繞到夏威夷群島北面,這樣一來,就能呆在瓦胡島西北1000千米的海域內,不需要過於靠近中途島,還能得到來自本土西海岸的空中掩護。更重要的是,如果共和國海軍艦隊要想發起偷襲,就得進入美軍戰略轟炸機的打擊範圍。也就是說,就算共和國海軍艦隊偷襲成功,也會遭到上千架戰略轟炸機的輪番進攻。因為往北3000多千米就是阿拉斯加,所以在必要的情況下,甚至能夠動員部署在阿拉斯加的轟炸機(該地區的轟炸機長期執行轟炸共和國本土的作戰任務),將轟炸力量提高1倍。毫無疑問,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支艦隊能夠頂住2000架轟炸機的輪番攻擊。
也許有人會問,艦隊一定要在島嶼附近會合嗎?
排除了這兩種可能之後,剩下的只有一種可能了,那就是共和國海軍艦隊在7月4日結束炮擊之後,向西返回群島西部海域,並且在7月5日或者6日,從中途島西面進入北太平洋(夏威夷群島為北太平洋與中太平洋的自然界線)。
毫無疑問,在攻打瓦胡島的時候與美國海軍決戰,壓力與難度都要大得多。
要知道,如果共和國海軍艦隊在7月4日就退回夏威夷群島西部海域的話,那麼共和國海軍在這前後的作戰行動就是南轅北轍,連戰役目的都變了樣。別說有經驗的將軍,就算是最普通的參謀都知道,在戰役實施到一半的時候,改變戰役目的等於自取敗亡。說得直接一點,在7月4日之前,共和國海軍的所有作戰行動都是在逼迫美國海軍前來決戰,以奪取制海權為主要目的。如果前面的分析成立,即共和國海軍艦隊放棄了突擊東太平洋,與美軍艦隊決戰的機會,那就等於放棄了這個戰役目的,將攻打中途島放在了首要位置上。雖然攻佔中途島也很重要,甚至可以說關係到能否順利攻佔夏威夷群島,但是比起制海權,在這個時候攻佔中途島的意義就不明顯了,至少可以說,在取得制海權之前,共和國海軍沒有必要把眼光局限在一座島嶼之上。
按照美國海軍的計劃,3支作戰艦隊會合之後,再考慮具體的作戰行動,畢竟以當時的情況,美國海軍也無法預測7月初的戰場情況,更加無法預測在第53主力艦隊進入太平洋之後,共和國海軍會怎麼應對。
隨著夜幕降臨,戰場上的氣氛顯得更加緊張。
再來看張雪峰的部署,就不難發現,他已經預料到了美國海軍的這一行動。
7月8日上午,美國海軍調整了偵察部署,出動大量戰略偵察機與遠程海上巡邏機,重點搜索中途島西面海域,特別是西北與西南海域,並且將偵察與搜索範圍由1000千米延伸到了1500千米。
問題就是,在進入北太平洋之後,共和國海軍艦隊去哪了?
共和國艦隊沒有南下,就有可能北上。當時也確實有不少美國海軍將領認為,實力強大的共和國海軍艦隊有可能在7月4日夜間從夏威夷群島中部海域北上,在美軍的眼皮子底下進入了北太平洋。按照這部分將領的說法,共和國海軍艦隊有足夠強大的實力,而且共和國海軍的前線指揮官更具冒險精神。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共和國艦隊已經用炮火襲擊了附近所有島嶼上的美軍基地,包括瓦胡島西面幾座小島上的美軍水上飛機中心,所以共和國海軍艦隊有可能在夜色的掩護下從群島中部海域北上。如此一來,共和國海軍艦隊在進入北太平洋之後,就應該向東航行,直撲美國西海岸地區(檀香山的緯度要比洛杉磯低10度左右,即洛杉磯在檀香山的東北方向上,而不是在正東方向上)。雖然共和國海軍艦隊的主要認為是與美軍艦隊決戰,奪取制海權,但是在決戰無果、特別是美軍艦隊主動避戰時,共和國海軍艦隊肯定會趁機襲擊美國本土西海岸地區。受此影響,這部分海軍將領建議加強本土西海岸的防禦力度。當然,這些將領也忽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即共和國海軍真要襲擊美國本土西海岸地區的話,炮擊在7月7日之前就將到來,而不會拖到7月7日之後。更重要的是,在美軍艦隊去向不明的情況下,共和國海軍艦隊沒有理由在彈藥補給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用寶貴的炮彈來對付地面目標。更何況,在以制海作戰為主要任務時,主力艦攜帶的彈藥應該以集束子母www.hetubook.com.com彈與穿甲彈為主,而這兩種炮彈都不適合攻擊地面目標。
受此影響,美國海軍的3支作戰艦隊在7月7日夜間就離開了雷維亞希赫多群島,只不過,在共和國海軍艦隊去向不明的情況下,美軍艦隊沒有直接奔向夏威夷群島,而是先向西北方向航行,即千萬夏威夷群島北面的北印度洋海域。由此可見,在無法確定能夠與共和國海軍艦隊決戰的情況下,美國海軍也調整了戰役計劃,把主要目標改為守住中途島,即讓艦隊前去偷襲中途島附近的共和國海軍兩棲艦隊、以及中途島西面的海上基地,爭取在共和國海軍陸戰隊登上中途島之前扭轉局面。
受此影響,共和國海軍的戰役目的自然轉變為攻佔中途島。
事實上,這種有特定目的的情況在海戰中非常少見。
不管怎麼說,在7月7日的時候,戰場局勢已經發生轉變。
也就是函索,之前還做出要將夏威夷群島轟成廢墟的共和國艦隊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打了一個白天,共和國海軍艦隊沒有露面,美國海軍艦隊也沒有露面,雙方似乎都沒有出現在戰場上,那麼夜間的戰鬥會不會有什麼變化呢?
在有特定目的的情況下,艦隊就不需要在島嶼附近海域會合,甚至沒有必要在參戰之前會合,完全可以通過制訂嚴格的作戰計劃,讓參戰艦隊在同一時間到達戰場,同時投入戰鬥,即在戰場上會合。比如在突襲某一固定目標的時候,就可以將參戰艦隊分散部署在不同的港口與海軍基地,以免引起敵人注意,然後以嚴格的作戰計劃來約束艦隊的行動,使參戰艦隊同時發起進攻,具有典型意義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與攻打中途島。從兩場典型海戰就看得出來,這種有特定目的的作戰行動在海洋戰場上非常少見,而且要承擔很大的風險,作戰結果受關鍵因素影響,更加傾向於兩個極端,即勝則大勝、敗則完敗。
不得不承認,張雪峰在戰術決策上很有一手,至少在判斷對手的戰術意圖時,擁有非常強烈的直覺。以當時的情況,就算美國海軍求戰心切,而且迫切希望在中途島淪陷之前取得海上勝利,可是在實力明顯不如共和國海軍的情況下,美軍艦隊肯定不會到共和國海軍選擇的戰場上決戰,而會在發現共和國海軍艦隊之後,想方設法的拖延共和國陸戰隊登陸中途島的作戰行動,爭取獲得更好的決戰機會,從而使戰場局勢變得更加複雜。更重要的是,在美軍艦隊逼近,共和國海軍艦隊又不能一舉殲敵的情況下,共和國陸戰隊肯定得重新衡量登陸中途島的作戰行動,調整作戰計劃,甚至會撤走登陸艦隊。也就是說,只要美軍艦隊能夠在戰場上製造出緊張氛圍,就能在不與共和國海軍交戰的情況下守住中途島。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才是美軍艦隊主動趕往中途島海域的根本目的。
戰後,有人用計算機做了模擬分析,即當時張雪峰沒有下達撤退命令,仍然按照原先制訂的作戰計劃,讓已經從群島中部海域到達北太平洋的4支戰鬥艦隊東進,然後向東南方向搜索前進,最終在夏威夷群島與雷維亞希赫多群島之間的某一海域與美軍艦隊決戰。雖然美軍也不大可能料到共和國海軍艦隊會從北面繞過夏威夷群島餓,而不是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從南面穿插過來,因此在戰術部署上肯定會有所欠缺,難以將戰略優勢完全發揮出來,但是在這一海域,美國海軍除了能夠投入3支作戰艦隊之外,還能動員上千架戰略轟炸機(當時美國部署在西海岸地區的轟炸機多達3000架,其中大半具備對海攻擊能力)、上千架戰術戰鬥機,甚至能夠投入數十艘攻擊潛艇,而共和國海軍艦隊就像前面分析的那樣,只能孤軍作戰,幾乎得不到支援與掩護。即便按照共和國海軍在戰後做的模擬分析,就算在海戰開始的時候,3支主力艦隊利用「漢」級主力艦與「興凱湖」級巡洋艦、「長白山」級驅逐艦所擁有的性能優勢,特別是在投射「偵察炮彈」時的射程優勢,掌握了戰術主動權,並且提前發起攻擊,在接下來的戰鬥中,3支主力艦隊外加1支航空艦隊都會在美軍的空中、海面與水下力量的聯合圍剿下全軍覆沒。暫且不說這一模擬分析的結果是否有誇大成分,畢竟這有故意抬高張雪峰地位的嫌疑,只是從當時的局面來看,共和國海軍艦隊在孤軍深入的情況下確實沒有多少勝算。
海戰的主要目的是奪取制海權,而奪取制海權的主要力量是艦隊,所以海戰往往是雙方艦隊之間的戰鬥,而艦隊又是活動目標、且戰術機動性與戰略機動性都非www.hetubook•com•com常出色,因此艦隊間的戰鬥基本上沒有特定目的,也就不可能用一份戰術計劃來約束艦隊行動,讓艦隊在戰場上會合。
受此影響,艦隊往往要在戰場外會合。因為無法確定會合的具體時間,也無法確定各艦隊的具體情況,所以會合地點往往選擇在島嶼附近,而且大都選擇能夠讓艦隊臨時錨泊的珊瑚環礁、或者大型島嶼的天然海灣。
當然,必須承認,美國海軍指揮官也非常謹慎。
那麼,共和國海軍艦隊到底在哪個方向上?
當然,會合只是第一步,會合之後該如何行動,才最為關鍵。
第53主力艦隊進入太平洋之後,美國海軍沒有按照以往的方法,即讓各戰鬥艦隊在珍珠港會合,再開赴戰場,也沒有讓第53主力艦隊前往聖迭戈,畢竟這座美國西海岸地區規模最大的海軍基地過於醒目,外面肯定有不少共和國海軍的攻擊潛艇。從安全出發,美國海軍將艦隊會合地點選在了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南面600千米處的雷維亞希赫多群島,並且提前向該海域部署了執行偵察與監視任務的攻擊潛艇。
發生在夏威夷群島海域的這場海戰,從一開始就扣人心弦。
總而言之,當時就連杜奇威都不相信,共和國海軍會放棄決戰。
從時間上推算,就算共和國海軍艦隊繞道群島西部海域,從中途島以西北上,以共和國海軍艦隊的航行速度,到7月7日的時候,也有可能到達瓦胡島北面,而且很有可能正在搜尋美軍作戰艦隊。
更重要的是,在7月4日夜間,也就是第53主力艦隊到達科科島,並且轉向南下前往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時候,1艘共和國海軍的攻擊潛艇正好在科科島附近海域活動,並且截獲了第53主力艦隊發出的噪音。更加重要的是,這艘潛艇原本在該海域修理出了故障的魚雷發射系統,即關閉主動力,坐沉海底,由電池供電。換句話說,在這種情況下,該潛艇幾乎不會發出任何噪音,也就很難被美軍艦隊里的反潛戰艦發現。不得不說,共和國海軍在這個時候的運氣好到家了。第53主力艦隊從科科島南下后數個小時,該潛艇就將最新發現發了出去。憑此情報,共和國海軍當即斷定美軍並沒有立即決戰的意圖,由此推測出美軍將設法引誘共和國艦隊前往東太平洋。雖然當時共和國海軍仍然有人主張前去決戰,但是在敵情不太明朗(沒有掌握第51主力艦隊與第52航空艦隊的活動情況),而且戰場局勢與作戰計劃出入過於明顯的情況下,已經提升為艦隊總司令的張雪峰當機立斷,讓準備東進的艦隊向西撤退,返回中途島海域。
受此影響,美國海軍在策劃這次作戰行動的時候,不得不讓艦隊在雷維亞希赫多群島會合,並且在制訂戰術計劃的時候非常小心謹慎。
拿第53主力艦隊的行動來說,在經過巴拿馬運河、進入巴拿馬灣之後,沒有直接駛向雷維亞希赫多群島,而是在到達科科島之後折向南下,在加拉帕戈斯群島(達爾文跟隨「小獵犬」號進行環球航行的時候,曾經在這座群島逗留了好幾個月,並且根據島上的海雀想到了環境對生物演變的影響,這就是後來的「進化論」)稍做停留之後,再向西航行,最終繞道克利珀頓島北上,最終到達雷維亞希赫多群島,用了3天才走完這段只需要24小時就能到達的航程。
即便如此,南下的2支作戰艦隊只用了2天就趕到雷維亞希赫多群島,所以在第53主力艦隊到達之前,這2支艦隊已經在會合地點等了1天。由此可見,正是因為計劃的不確定性,所以美國海軍才將艦隊會合海域選在島嶼附近。不管怎麼說,進入島嶼附近淺海區的艦隊要比留在大洋深處的艦隊更不容易遭到潛艇攻擊。事實上,對那些排水量數千噸、甚至上萬噸的攻擊潛艇來說,到環境惡劣的淺海活動都是件比較危險的事情。一般情況下,除非有絕對必要,不然沒有任何潛艇艇長願意指揮型深10多米的潛艇到水深不到20米的海域去執行獵殺任務。
相對而言,實力稍弱的美國海軍更加謹慎。
當然,共和國海軍艦隊到底在哪,這得由共和國海軍的戰役目的決定。
可以說,這才是美國海軍最為關心的問題。
在7月6日之前,共和國海軍作戰艦隊在中途島西北,即在登陸場的左後方,因此美軍艦隊在夏威夷群島北面海域攻擊登陸場的話,肯定會進入共和國海軍艦隊的攻擊範圍,如果美國艦隊攻擊海上基地群,則會主動撞上共和國海軍艦隊的炮口。當然,這一部署的最大問題就是讓艦隊暴露在前。不管怎麼說,美軍艦隊趕過來之前,肯定會調動一切偵察力量搜尋前方海域,而部署https://m.hetubook.com.com在阿留申群島的美軍戰略偵察機只需要調整巡邏方式,即將固定區域警戒巡邏轉變為全程偵察,就能將偵察半徑提高到5000千米以上,從而發現南面4000千米處的共和國海軍艦隊。同樣的道理,共和國海軍艦隊也能依託部署在「女媧」號上的戰略偵察機,將偵察範圍向東延伸5000千米,從而確保能夠及時發現進入交戰海域的美軍艦隊。由此可見,這一部署的基本戰術思想就是在信息享有權基本相等的情況下,與同樣希望用一場海上決戰來決定太平洋制海權的美軍打一場堂堂正正的海戰。當然,這也是一場以實力決定勝負的海戰。
說直接一點,就是更加趨於保守。
與美國海軍相比,共和國海軍制訂作戰計劃時的最大不同就是沒把計劃訂得太死,而是留下了很大的調整空間,這其中就包括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改變戰役目的,將攻佔中途島當成首要任務。
眾所周知,太平洋上的島嶼分佈情況是西密東疏,尤其在西南與東北兩個方向上呈顯著反差,即西南太平洋上島嶼密集、東北太平洋上則沒有幾座島嶼。從島嶼分佈來看,以波利尼西亞(主要包括夏威夷群島、萊恩群島、土阿莫土群島、土布艾群島、以及部分零星分佈的島嶼)為界,西面島嶼密集、東面島嶼則屈指可數。由此可見,在夏威夷群島與北美大陸之間,也就只有那麼幾座島嶼,其中瓜達盧佩島距離聖迭戈太近,不太適合供艦隊臨時錨泊,只有雷維亞希赫多群島距離合適,即沒有在共和國海軍潛艇的監視範圍之內,又離北美大陸比較近,在美軍的控制之中。
由此可見,就算將艦隊撤走,等於把陸戰隊頂到了前面去,甚至把海上基地群暴露在了敵人面前。正是如此,很多人在評價張雪峰的時候,都認為他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海軍將領」,即像林嘯雷那樣,只考慮海軍利益的將軍。張雪峰到底是哪種類型的將領,不但要看他的決策,還要看決策產生的影響。就拿這次決策來說,表面上看,張雪峰把陸戰隊與海上基地群都當做了可以犧牲的誘餌,但是從整體目標來看,即陸戰隊的任務是攻佔中途島,如果能夠藉此機會消滅美軍艦隊,就算陸戰隊遭到慘重損失,也能打下中途島,因為決定中途島歸屬權的不是誰的地面部隊多,而是誰掌握了制海權。
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海軍與美國高層不願意相信,還是出於現實因素。
如果說共和國艦隊怕了趕來的美軍艦隊,肯定不會有人相信。
前面已經提到,為了奪取制海權,張雪峰甚至做出了犧牲攻打中途島的作戰部隊。問題是,在攻打瓦胡島的時候,就算張雪峰仍然希望以奪取制海權為主要目的,共和國高層也不會讓他這麼做,畢竟佔領瓦胡島是進軍美國本土的主要一步,關係到了今後的作戰行動與戰略部署,絕對不能有任何閃失。
問題是,指揮這場海戰的是張雪峰,而這位已經被公認為大戰期間頭號艦隊司令的海軍上將並不甘心接受這樣的戰果。
從戰後獲取的資料來看,這不但是美國海軍面臨的最關鍵的問題,也是當時美國海軍內部爭論最大的問題。
雖然從兵力上看,到年底時共和國海軍能夠將主力艦的數量優勢增加到16艘,而且將多出8艘第二代主力艦(「唐」級是第一代主力艦),戰鬥力明顯超過美國海軍,但是在瓦胡島附近,美國海軍有更多的支承點。更重要的是,瓦胡島在夏威夷群島東部,距離美國本土還不到3000千米,在該海域作戰的美軍艦隊能夠得到來自本土的空中支援與空中掩護(美國海軍投資研製的F-3肯定能在2060年下半年量產服役,而這是一種完全根據戰時要求進行設計、在主要性能上能與J-22媲美的先進戰鬥機。更重要的是,F-3的設計工作全部完成之前,美軍已經輸掉了塞班島攻防戰,出於守衛夏威夷群島的戰略考慮,美國海軍要求將最大作戰半徑由之前針對J-22確定的2500千米提高到3500千米,並且要求在最大作戰半徑上擁有15分鐘的空戰時間,所以這種戰鬥機能夠從美國本土起飛,到瓦胡島上空執行將近20分鐘的空戰任務)。如此一來,到時候就算共和國海軍擁有兵力優勢,也很難在美國海軍的海空優勢面前獲得絕對主動權。
所有跡象都表明,共和國海軍在陸戰隊還沒有登上中途島的時候就主動東進,襲擊了瓦胡島等群島東部的大型島嶼,主要目的就是逼迫美軍艦隊前來決戰,在正式進軍瓦胡島之前獲得絕對制海權。由此可以大致斷定,共和國海軍艦隊沒有離開戰場,只是離開了美軍的偵察與搜索範圍,而且正在尋找決戰機會。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