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重生之大科學家

作者:何事公
重生之大科學家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三 霜天曉角 五十五、去留肝膽兩崑崙

卷三 霜天曉角

五十五、去留肝膽兩崑崙

「研究文字、歷史、詞章、教育,也算科學?」這個觀點,讓在座的都有些疑惑。
師生說笑一番,又回答了學習中的幾個問題,孫元起才說出讓大家來的原因:「各位同學,今天找大家來,是有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是京師大學堂開學在即,可是缺乏數學、物理、化學的老師。他們張大人找到我,希望我能予以解決。按說,他找到我,自然是我去。可是我這個人平日就瞎忙,隔三差五的還要出國幾個月。如果去京師大學堂當老師,自然是不合格。我就推薦了幾位同學,希望你們能擔起這份重任!」
別的人還好,那潘咸在座位上早就扭成了一股麻花。孫元起話音剛落,就迫不及待跳出來:「先生,先生,能換個人么?我不願去呢。」
「如何追趕?我認為必須面向廣大中小學堂學生,從兩個方面積極入手:一是普及時下正確的基礎科學技術知識,讓他們對於事物的認識與世界同步。現在我們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教科書,大體上可以做到這一點。二是介紹世界最新科技發展成果,刊登中國學者的研究成績,並指出現今學界存在的疑點難點,激發學生對於科學的興趣,讓他們帶著問題學習、學習中試圖解決問題,進而投身科學技術研究。這個方面,就需要『學報』來推動了。
「那我也不想去!」潘咸不滿地說,「我還想跟著先生讀完大學,再讀研究生,最後研究那電子計算機呢!教書?我不去!」
「我國的文化,有數千年歷史,由大批傑出的仁人志士和無數優秀的人民大眾熔鑄而成,形成一個最具特色的社會價值體系。無論世界上的哪個國家,也難以與之匹敵。尤其在個人的素質教育和品德修養方面,更是有很多獨到之處。
這活兒是幕後英雄,屬於吃力不討好類型,孫元起還怕沒人報名,結果潘咸、李國秉同聲喊道:「先生,我報名!」
「為什麼呀?」孫元起還好奇呢。
韓蘧、陳驥德、周宗武、曾廣錫、左功先、劉斌等在座都紛紛舉手報名。孫元起拍拍腦袋:看來,剛才那份工作真的不討人喜歡!
孫元起拍拍腦袋:「怪我沒說清楚!」
「你們有毛遂自薦的么?」到全國最高學府去做老師,擱在後世,這可要搶破頭的!少不得要送禮、拉關係、走後門。孫元起還怕會會有無數人舉手,讓自己難以抉擇呢。https://www.hetubook.com.com結果大家聲色不動,鴉雀無聲,一片靜寂。
「現今中國與世界的差距,正在科學技術。但是現在中國的科學技術教育,還非常落後。很多中小學堂的教科書,是由教會傳教士編寫,以宣傳基督教義為目的,內容落後陳腐,所據不過是傳教士的一知半解。眼下科學發展,一日千里,我們學生接觸的還是人家數十年前、乃至數百年前的皮毛。長此以往,中外差距將越來越大,又何談追趕上呢?
擺平了潘咸,孫元起才繼續說第二件事:「第二件事,是學校想編《經世大學學報》,需要組建一個理科編輯部,負責審稿。希望你們在座的,都積極地參与進來。」
這些學生,對於孫元起來說都是老面孔,比如韓蘧、陳驥德他們,跟著自己已經四年;就是那些五湖四海考入經世大學的,也課上課下見了不知多少回。這就是小班的好處,攏共就這幾個人,怎麼也認識了。不像後世,本科班動輒上百人,老師自然不認識幾個學生。就是研究生,一屆多的也有數十人,到畢業,導師還認不全。
毫無疑問,自己是所有人中見過學報最多的。孫元起也不推讓,應聲答道:「首先,我們要組建一個學報編輯部,裏面分為文、理兩部分,負責各類稿件的審查。理科的負責人,敝人毛遂自薦。至於文科的負責人,還請大家商量著選出一位。」
孫元起怕他誤解,連忙解釋道:「你去京師大學堂教書,和跟著我讀書,沒什麼衝突啊!平日你還在校學習,每周需要去城裡上課只有兩回的。」
這個歷史內,張元濟沒有投身出版界。而羅振玉數年前就在上海組織農學社,開辦農報館,出版雜誌,可謂經驗豐富。故而張元濟向他詢問。
「沒有么?去當教習,可是一個月五十兩銀子!」孫元起拋出「誘餌」。
「以前的學者治學,都各有門徑。用湖南的俗話說,叫殺豬殺屁股——各有各的刀路。」皮錫瑞接過話,「究竟怎麼治?治什麼?不過是憑自己的興趣。普通學者朝秦暮楚,總是失之浮泛,不能深入。惺老的兩個弟子在編好《歷史地理學教科書》之後,都有所悟。那熊會貞專註于河道變革,盧弼則用心於秦漢魏晉政區,不過一年時間,就時有新見。惺老大喜過望,見面總說這學校果然是來對了。https://m•hetubook.com•com
這些學者,對於學術研究都大有造詣,只是常常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寫詩文、練書法、背經書、讀歷史、玩古董,樣樣都來,很少能把全力集中用於某一個問題上的。拿這屋裡最年輕的王國維來說,研究領域就涉及到叔本華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紅樓夢》研究、詞學、戲曲學、歷史學、古文字學、簡牘學、甲骨學、金石學等等。何況其他人?
「好!」張元濟首先表示贊成,「中華衰敗,首先是因為民智未開。假使國人也有志於科學研究,又何患其落後?」
崔述在一廂說道:「敝人讀了楊惺老主編的《歷史地理學教科書》,也深有同感。這歷史地理學,自《禹貢》、《山海經》以來,就是顯學,比如《水經注》、《洛陽伽藍記》、《元和郡縣誌》、《太平寰宇記》、《元豐九域志》、《方輿勝覽》、《天下郡國利病書》、《讀史方輿紀要》等,皆是其中犖犖大者。然長期以來,一直在史部中作為一類而存在,從沒有人想到這是一門獨立的學問,而且裏面還有這麼多道理。讀完之後,覺得耳目一新。」
下面依然沒有什麼動靜。
「中華文化,固然是非常優秀。但不是沒有缺點,除了在科技發明方面落後西方多多,在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學科的科學性、系統性、理論性方面,還是有很多缺憾。我們現在提出『人文社會科學』這個理念,就是號召廣大文科學者,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以歐美學界的學術成果為參考對象,科學地整理研究我國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構建起一套中國話語的學科體系。而不是機械地套用西方的理論,遺忘本國、本民族的思維方式和實際情況。」
然後解釋道:「科學,通常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然科學,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科學技術,具體科目包括大家熟悉的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生物學、醫學等等;另一類是人文社會科學,則較少使用,內容有哲學、宗教學、語言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考古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教育學、民族學等。先生你的論著,就是屬於人文社會科學中的語言學。」
見有人開頭,韓蘧、陳驥德、劉斌幾個也按捺不住,紛紛要求換人。
「學報一律採用教科書中的那種標點符號!如果有些老和*圖*書先生不習慣用標點,就讓學生們辛苦些,幫忙給加上。鑒於理科的公式和字母比較多,理科學報將採用橫排。」孫元起平日看《申報》、《字林西報》,裏面繁體豎排沒有標點,可把他坑苦了。所以此次特別指出這一點。「現在是十月份,第一期文科學報就安排在明年二、三月份出版吧。這裏已經有了仲容先生的書稿,先登部分,以後每期連載。再請學校的老師學生寫一寫,嗯,刊登的文章可以給予一定的稿酬。熊、盧二位先生不是有新見解么,請他們寫出來嘛!」
在座諸人也紛紛同意,王國維更是舉他在日本留學見聞以為佐證:「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組建了數所帝國大學,學報也隨之創立。在校學生,莫不以文章登上學報為榮。相互競爭,銳意創新,全國學風為之一新!他們日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即使是東方人,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出不遜色于西方人的成果。』我們炎黃子孫,更不會遜色于任何人!」
孫元起說:「我看泰西諸國,各個大學和學會,通常都會編輯出版一份或數份雜誌,名為『學報』。學報的宗旨,是發表學者研究成果,報告學術發展動態,推廣普及科學知識。而我縱觀中國,學會在維新變法之前便已出現,也有類似學報的圖書出版,不過內容都是有關政治文化的,而非科學知識。如今大學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卻未見編輯『學報』的。即便有,也不過是彙集師生的一些詩文罷了,于科學發展卻沒有多少益處。
潘咸依舊不情不願。孫元起只好擺出師道尊嚴:「那你自己想辦法吧!如果別的同學樂意替你過去,你自然可以不去。如果沒有,那就是你去!」
「這個結論,前人沒有發現、沒有說過的,那就是最新研究成果。學報刊登您老的大作,就是向莘莘學子介紹最新的科研方向,從而讓他們對中國歷史的認識有所提升,激發他們整理研究甲骨、乃至重新認識中國古代歷史的興趣。比如《史記》中有《殷本紀》,現在我們有了殷商的文字材料,兩下對照,看看《史記》究竟說得對不對?對了多少?怎麼錯的?……這樣的科學研究,不是很有價值、很有必要麼?
眾人聞聽孫元起有個好主意,齊聲道:「你說!你說!」
說動手,就動手。
大家都笑道:「那自然是叔言先生,畢竟是行家裡手!」
剛才hetubook.com.com的對話,對大家的治學方法,都是一番很大的衝擊。少不了也要思忖:到底自己興趣在哪裡?喜歡的是什麼學問?這個學問是個什麼樣子?所謂的「科學地整理研究」,應該怎麼去做?
「我想跟著先生讀書!人家才大二呢。」潘咸理直氣壯地說道。
「好,就按你說的辦。」孫元起點點頭,「如果是我們自己印刷,那學報就先免費贈送,主要給各大、中、小學堂,算是助學勸學。」
這就要怪孫元起不懂行情了:這個時代,能上學到大學水準的,家庭一般都是非常寬裕的。學生既然來讀大學,自是興趣使然。這五十兩銀子,人人都不當回事,也就根本不會為此動心。
「嗯!」孫元起很篤定地點點頭,「所謂科學,就要用科學合理、可以重複驗證的手段,研究各學科中的現象和規律,從而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人文社會科學,是研究與人類的教養、文化、智慧、德行有關的科學。先生的《契文舉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您使用出土的殷商文物,與現存文字資料相對比,通過很多確鑿的例子,得出甲骨文字是漢字源頭的正確結論。
說話的時候,孫元起不由想起從前,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歷史課本中充滿了「生產力」「生產關係」「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萌芽」等馬氏術語。而今聽了這些大學者講述中國歷史,才發現我們民族的過去,是有血有肉、鮮活動人的,有悲壯也有精美,更多時候是農耕士讀的和平年代,而不是課本上所說的階級矛盾不可調和,更不是只有做穩奴隸和做不穩奴隸兩種情況。
「近數十年來,堅船利炮挾帶著歐風美雨,席捲而來。一些守舊陳腐之人,把西洋的科學技術視為雕蟲小技、奇技淫巧,固執地認為我中華文化是世界最完美、最先進的。這固然不對。另一些有為之士,在效法西方、匡救時弊的同時,則對於我國固有的文化不屑一顧、嗤之以鼻,乃至全盤否定。我認為,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更不對。
羅振玉摸摸嘴唇上的鬍髭:「卻要先請教百熙校長!」
四周的學生一片靜寂,不知他們心裏在想什麼。
「我們經世大學師生要開風氣之先,勇於承擔重任,在教學之餘群策群力,編輯《經世大學學報》,向全國乃至世界,傳播我們的聲音!」孫元起話語鏗鏘,意氣風發地說道。和-圖-書
孫元起沒有辦法,只好點將:數學系張純、顧之麟,物理系韓蘧、陳驥德,化學系胡勛、劉斌,電子學系潘咸、李國秉。每系兩人,雙保險,防止一人有事兒,把課耽擱了。
「好好,編輯部的人手是多多益善!」人多了,總是好事兒。「如果你們日常學習中,有什麼新見解、新發現,也歡迎你們投稿。比如周達你做出的那幾道數學題,非常巧妙,就可以寫出來發表嗎。對了,同學們,投稿發表有稿酬哦!」
看學生挺不願意的,孫元起也不好逼迫,只好誘導:「潘咸,這電子計算機的研究,絕對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至少需要一個數十乃至上百人的研究團體,齊心協力,花費大量時間才能出成果。你看我們經世大學電子系,每年只招幾個人,要組建這個團體就得一二十年功夫。至於研究,那就需要更久了!你去京師大學堂教會他們,他們又可以去教別人。不出十年,就能輕鬆湊齊一批有志於電子學的人才。在座諸位呵,你們是火種!火種的意義,在於點燃更多的火堆,而不是僅僅燃燒自己。」
又道:「因為這個學報每個季度都要出版,這事兒我給夏先生寫封信,就不要麻煩他們商務印書館啦。在北京找一家質量好的就行,以後修改、調換什麼的,也比較方便。」
一時間,大家都陷入沉思。
只是孫詒讓有些疑惑,試探著問:「百熙,這學報乃是刊登科學的雜誌,老朽的書稿,恐怕與之不相干吧?」
「因為開頭幾期,稿件來源只有我們學校的師生,所以可以少出幾期。初步估計,一個季度一期應該比較合適。春、秋兩季是文科,夏、冬兩季是理科。每冊大小、厚薄要盡量統一。具體尺寸到時候再商量。等以後稿件多了,可以變成兩月一期。如果以後文、理學報能分開,那就再好不過了。」
孫元起趁著下午休息時間,把數學、物理、化學、電子四個系的大二學生全部召集到一塊兒。
過了半晌,張元濟才輕聲地問道:「叔言先生,你覺得這學報應該怎麼辦呢?」
很顯然,最後一句被學生無情地忽視了。
張元濟放下茶盞,說道:「百熙校長,不如我們自己辦一家印書館好了。我之前問過叔言先生,這石印和鉛印都不是很複雜,不過是前期的投入大些罷了。如果我們打算每季度都印書,倒不如自己開辦一個。畢竟以後印考試試卷、隨堂講義,也方便許多。」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