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重生之大科學家

作者:何事公
重生之大科學家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十六 漁父家風 三九一、又向空庭夜聽泉

卷十六 漁父家風

三九一、又向空庭夜聽泉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孫元起一邊到各省視察演講,積極拉票,一邊抽空搜集資料,思考撰寫文章的內容。數周之後,孫元起終於敲定自己的主攻方向:遺傳學。遺傳學主要是研究遺傳物質的結構與功能以及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是生命科學領域的核心學科,它既古老,又嶄新。
在感慨之餘,孫元起突然想起1910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科塞爾,他的貢獻是「通過對包括細胞核物質在內的蛋白質的研究,為了解細胞化學做出的貢獻」。在二十世紀初很長一段時間里,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主要是頒給在重大疾病和人類生理方面做出重要成就的科學家,很少關注生物技術,所以科塞爾得獎顯得非常扎眼。正因為扎眼,所以讓孫元起記住了科塞爾的名字和他的業績。
就憑盧瑟福、趙景惠兩人的研究成果,每人至少可以獲得兩次以上的諾貝爾獎。誰知瑞典科學院(頒發物理獎和化學獎的機構)和卡羅琳醫學院(頒發醫學或生理學獎的結構)居然沆瀣一氣,來個「揮淚大甩賣」、「跳樓價處理」,決定用一次獲獎將兩人之前所取得的業績全部清零。這可真是麻子不叫麻子——叫坑人啊!
比如遺傳物質是脫氧核糖核酸(DNA),而不是蛋白。——對於接受過中學生物教育的人來說,DNA是生物遺傳信息的載體,這似乎已是一種常識。然而艾弗里及其同事於1944和_圖_書年發表這一理論時,卻引起了遺傳學界的極大驚訝和懷疑。直到50年代中期,這一理論才為遺傳學界普遍接受。年邁的Avery沒能等到這一天就駕鶴西去,從而失去了榮獲諾貝爾獎的機會,成為二十世紀科學史上的一大憾事。
……
其實物理學與生物學並不遙遠,生物物理學就是物理學與生物學相結合的一門交叉學科,它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和領域之一。而且物理學家並都不是一直固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他們也喜歡幹些越界的私活,有時候甚至還幹得像模像樣。比如生物學中最基本的「cell」(細胞)一詞,就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胡克用自製的顯微鏡觀察植物組織,於1665年發現植物細胞(實際上他看到的是細胞壁)而命名的,至今仍在使用;量子物理學大拿薛定諤也曾在1944年發表《什麼是生命?》一書,使得眾多物理學家進入生命科學的研究領域,促進了遺傳學的迅猛發展。
與一地雞毛的就業慘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學術界的一片喧囂,尤其是生物技術方面,國家年年都要往裡面投入幾十億元,學者炮製的論文更是汗牛充棟。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似乎對此也情有獨鍾。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平均十年才能有一項頒給生物技術。從五十年代後期風頭開始突然轉變,幾乎每隔三四年就要頒發一次;到www.hetubook.com.com了二十一世紀之交,如果連著兩年不頒給生物技術,必定是輿論界一片嘩然。
當然,孫元起並不是要否認這些學科存在的重要價值和偉大意義,相反,他覺得在並不遙遠的將來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必然會大放異彩,影響人類的發展方向和生存方式。之所以認為生物學尤其是生物技術是個巨坑,原因在於這將耗費西方科學界的大量精力和無數資金,但研究出來的結果卻很難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也不會危害到他國的國家安全。
比如克隆(clone)技術。——這個術語是霍爾丹在1963年在題為「人類種族在未來二萬年的生物可能性」的演講上首先採用,但為全世界公眾所知,卻是因為1996年英國羅斯林研究所利用體細胞克隆成功的那隻綿羊「多利」。
說它古老,是因為人們很久以前就對遺傳非常感興趣,中國「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古老諺語,就生動體現了什麼是遺傳。而在西方,早在公元前5世紀,被西方尊為「醫學之父」的古希臘著名醫生希波克拉底就提出第一個為人所知的遺傳理論,即子代之所以具有親代的特性,是因為在精|液或胚胎里集中了來自身體各部分的微小代表元素,也就是說,後天獲得的性狀相貌是遺傳的。
比如DNA雙螺旋結構模型。——這是1953年美國科學家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和圖書,從而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使遺傳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層次。他們倆也因此榮獲了196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可是「二十一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的口號喊了幾十年,光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學生物的筒子們就像一隻趴在玻璃上的蒼蠅——前途光明,出路沒有。什麼生物技術、生物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之類的專業,每年都在失業排行榜上高居不下。以至於很多高中老師都諄諄教誨道:大學千萬別學與生物沾邊的專業,一旦名字裏面有「生物」二字,找工作的時候你就等著哭去吧!
趙景惠的業績雖然沒有盧瑟福那麼誇張,但除去呼聲頗高的黃花蒿素外,同樣包含多馬克「發現磺胺的抗菌作用」(193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錢恩、弗洛里、弗萊明「發現青霉素及其臨床效用」(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瓦克斯曼「發現鏈黴素」(195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等三四項諾貝爾獎級的成就,絕對遠遠超出儕輩,當得上是「醫藥界的孫元起」。
從二十世紀中葉,就有人大肆鼓吹二十世紀下半葉是生物學的時代。到了世紀之交,又有人高喊二十一世紀是生物學(生命科學)的世紀。在這個口號感召下,很多高分考生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生物系,生物系招生也越來越火爆,甚至各省的高考狀元許多都分佈在北大、清華的生物系(現在叫hetubook.com•com生命科學學院)或生物醫學工程系。——生物醫學工程屬於工科類,很多學校設在醫學院下面;生物學屬於理學類,兩者大為不同,可普通高中生哪分得清?
像盧瑟福的研究成果,除開他自己因「研究元素的蛻變和放射化學」而獲得的1908年諾貝爾化學獎不說,至少還包含了查德威克「發現中子」(193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費米「用中子輻射產生人工放射性元素」(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哈恩「發現重原子核的裂變」(1944年諾貝爾化學獎)、沃爾頓和科克勞夫特「加速粒子使原子核嬗變」(195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等四五個諾貝爾獎級的偉大發現。
比如基因學說。——在真實的科學史中,1926年摩爾根出版了他的皇皇巨著《基因論》,才建立了著名的基因學說。
想起科塞爾,孫元起頓時覺得靈感迸發:要說挖坑,還有比生物學更坑的么?尤其是生物技術,那才是真正的巨坑!
物理學是不是與生物學距離太遠?難免會有人產生這樣的疑惑。
說它嶄新,是因為埋沒在舊紙堆長達35年之久的孟德爾《植物雜交試驗》論文1900年才被荷蘭的狄夫瑞斯、德國的科倫斯和奧地利的切爾瑪克挖墳出來重見天日,經過一番激烈論戰,孟德爾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得到科學界廣泛認可;學科名稱genetics隨後由英國遺傳學家貝特森在和-圖-書1909年剛剛提出來的。這才標志著遺傳學作為一門新的學科終於誕生。
儘管已經打定主意在生物學方向上大展拳腳,可是生物學如此廣闊,選擇一個合適的題目無疑更為重要。而且孫元起只是穿越眾,並不是異能者,對於生物學的了解僅限於中學階段的教科書以及在瀏覽網頁、觀看電視上獲知的一鱗半爪,能寫的東西本來也不多。
而且遺傳學具有發展快、應用性強、多學科交叉融合等特點,即便孫元起那時候接觸的粗淺知識,在二十世紀初也算得上是最頂尖的理論。孫元起選擇遺傳學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遺傳學是一門推理性的學科,而不是描述性。研究遺傳學的方法很像物理學,都是根據自然現象或實驗數據推理出一種假說,然後再通過實驗加以驗證。這無疑最適合孫元起閉門造車,將來也可以省卻無數麻煩。
一旦確定了方向,孫元起迅速開始了碼字大計。
儘管在1912年的時候,美國著名生物學家摩爾根帶領著他的三大弟子根據黑腹果蠅的研究已在兩年前提出了連鎖和交換定律,這和孟德爾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合稱為「遺傳學三大定律」,標志著經典遺傳學已經初步建立,但是在孫元起看來,遺傳學還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孫元起看到電文中的頒獎詞有些哭笑不得: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是怕經世大學師生霸佔隨後二十年的諾貝爾獎嗎,所以決定一次性全部打包處理完?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