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清末梟雄

作者:雨天下雨
清末梟雄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681章 冊封太子(一)

第681章 冊封太子(一)

上午九時三十分,隨著秘書處處長進來高唱:「皇上駕到!」
林哲需要的是他們自身的決定!
其中最讓人矚目的就是原第十二軍第一騎兵支隊的指揮官蘇晉瑥,其在西伯利亞戰爭里因為戰功顯赫,戰爭還沒結束的時候,就被授予男爵頭銜,戰爭結束后,就被晉陞為陸軍中將,並擔任騎兵總監一職。
郭龍雲不信!
這種考核持續了兩個多月後,今天終於是要見分曉了。
除蘇晉瑥外,還有原第五軍軍長司先功,他原本乃是陸軍資深中將,男爵。因為攻克尼布楚,最後一路殺到了赤塔,為帝國拿下西伯利亞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戰後被晉陞為陸軍上將,並調任參謀部作戰次長一職。
平衡乃是目前帝國的政治基礎,也是林哲掌控整個帝國權力的核心要素。
比如西伯利亞戰爭的時候,如果林哲願意的話,他完全可以早就決定給陸軍撥付臨時戰費,但是他沒有,反而是讓陸軍自行解決,為此陸軍是付出了不菲的代價,而陸軍付出的這種代價能夠稍微平衡西伯利亞戰爭后陸軍的強勢。
授爵大典的進行,引起了諸多人的關注,有人歡喜有人哭,不過這些人都知道,這一次的授爵大典只是一個開始而已,因為林哲並沒有在授爵大典后就讓這些臣子們離開南京。
但是明白又能如何,他們照例得乖乖按照林哲的安排去做,因為他們非常清楚,林哲是皇帝,他們只是臣子。
私底下里,林哲幾乎是每天都會拿著具體的事務讓他們提出建議甚至做出決定,為了避免外界的干擾,林哲甚至是暫停了平仁堂的課程,免的那些皇子教習們或者外界的大臣甚至後宮的嬪妃們對皇子的決定做出干擾。
授爵大典后的第三天,林哲召開了很少召開的大朝https://www.hetubook•com.com會,這種和明清時代類似的大朝會,往往是一年也召開不一次,而每一次都是有著濃厚的象徵意義。
不少消息靈通的人已經是探知,這一次新晉的貴族就至少有三十人,另外有相當多一部分的貴族將會獲得更高的爵位。
這四位皇子都已經知道,今天是決定他們一生命運的時候到了。
當這些年內閣強勢起來,軍方反而弱勢了后,他又是刻意扶持軍方的聲音。
難道說只會滿足一個有著傳統仁德的儒家君主?
和外臣只是猜測不同,這四個皇子可是幾個月前就知道父皇已經開始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考核,除了讓他們頻繁參加御前會議,併發言外。
平常時候,林哲都是在自己的辦公室里辦公。
這份詔書的字數其實並不短,但是諸多人一聽到這份詔書的開頭幾個字,卻是已經是猜到了,這是一份封王侯的詔書,因為其開頭用的似乎敕曰而不是召曰,如果是封王侯,加官進爵等,因此通常是用敕曰,但是如果是立太子的詔書,這可不是什麼普通的加官進爵的聖旨了,而是國家大事,是需要昭告天下的,因此一般會用召曰。
第一份聖旨完了后,則是第二份聖旨,開頭又是奉天承運皇帝,敕曰這八個字,毫無疑問,這依舊是一份封王的聖旨。
一場規模龐大的西伯利亞戰爭,林哲說大就大了,而他前後做出的決定頂多隻有幾天時間而已,甚至郭龍雲都懷疑自己的這位陛下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前後因果,而是看到俄土戰爭的機會後,就是毫不猶豫的準備發動戰爭,然後狠狠的咬下了俄羅斯的一大塊肉下來。
這種氣勢是絕大部分人都沒有的。
如果縱觀林哲這些年在國內事務上的處www.hetubook•com•com理方法和手段,那麼就會發現他從始至終遵循著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平衡』。
當年中華帝國初立,偏安蘇南和浙北的時候,林哲就是親自率領大軍傾巢而出西征,然後一路殺到南京,從而徹底奠定了帝國的龐大基礎。
果然,聽到自己的被封為晉郡王后,四皇子林煊的臉上是露出了無奈何落幕之色,雖然他也知道自己成為太子的希望不大,但是身為皇子,基本每一個人都做過成為太子,成為皇帝的夢,而今天,他的夢已經破碎了。
只是大皇子林碃、二皇子林抲、三皇子林曄這三人中,他們誰會緊接著四皇子被封王?換句話說,這三位皇子,哪一位皇子會在太子之位的爭奪中失敗呢?
不過這是安放在新華殿一樓大廳上,而這個大廳一般都是舉行大規模朝會、典禮等活動才用到,所以林哲也是一年到頭也才坐那麼一兩次而已。
不少有心人也是在猜測,興許陛下會趁著這個機會正式立儲!
而他們對各種軍政事務的看法和決定,將會直接影響到林哲對他們是否能夠成為儲君的判定。
而這一次,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為立太子而召開的大朝會!
而武將那邊,雖然通過統帥部委員會的名義,收掉了軍方最為權重的幾位大佬們的軍權,也通過轉為預備役等方式對大量高級將領進行更新換代,但是林哲到底是沒有和很多開國君主那樣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他雖然收攏了軍方高級將領的軍權,但是也沒有說挨個清洗殺一遍,在這方面,林哲和朱棣的做法比較類似。
也就是說,在西伯利亞戰爭剛開始的時候,林哲就考慮到戰爭勝利后陸軍會太過強勢,所以想要進行壓制了,不然就難以保持以往的平衡。
這第和_圖_書一份詔書,封的乃是四皇子林煊,被封為晉郡王。
一時間,南京城內甚至整個帝國內部都市議論紛紛,不少膽大的人已經是迫不及待的站出來,開始上書請求立太子,穩固國本。
文武相互爭鬥,並達成一種平衡的態勢,這是林哲這二十年來一直努力的結果,當早年軍方太強勢的時候,他就打壓軍方,扶持內閣。
而這一次的授爵,其被授予西伯侯,成為帝國最近數年來唯一晉陞的侯爵。
而這些人的猜測也沒有錯,八月中旬,林哲宣布將會對近年來對帝國有著重大貢獻的臣子進行封爵,而這一次封爵的規模將會是六十年代的大封功臣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
這個時候,幾乎所有權貴都已經知道,這一次陛下是真的要立太子了。
沒有!
林哲的性格,從多個方面來分析,都是相當複雜的,不能簡單的用好或者壞去形容,但是有一點郭龍雲卻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自己的這位陛下,從來都不是什麼猶豫不決的人,遇事果斷堅決,一旦決定去做了,就直到成功為之。
他讓軍方和內閣保持平衡,他讓軍方的諸多大佬保持平衡,讓海陸兩軍保持平衡,讓內閣的多個大佬保持平衡。
八月二十二號,皇宮新華殿內,諸多有資格上朝的臣子們是根據各自的職務、爵位高低各自列隊而立,而且這些人不僅僅有正在任職的軍政要員,一些預備役的軍方將領、致仕的前文官大佬,比如薛煥、江道泉等都以貴族的名義前來出席。
這種大朝會,一般都是不討論事務的,更多是用來頒布一些重大法典事項,所以一番禮儀性的奏報后,很快就有秘書處的官員出列,然後手捧一份詔書大聲讀了起來:「奉天承運皇帝,敕曰:茅土分頒,作藩屏于帝室……」
帝國的和*圖*書崛起,不就是靠著一次次陛下的果斷堅決嘛!
當即這些群臣們,包括六位皇子都是先後跪拜,口呼萬歲萬歲萬萬歲,這種跪拜大禮,也只能出現在這種大朝會之上了,平常時候可看不見。
在今天這個場合里,被封王的話,基本上就是可以確定和太子之位無緣了,因為看站在林哲身邊的那幾個秘書處官員手裡頭捧著的甚至數量來看,剛好是四份,不多不少,一個皇子一人一份,這裏頭肯定就會有份封為太子的聖旨。
不過郭龍雲對此沒有什麼反感,反而還很慶幸自己為之效忠的陛下不是一個滿嘴仁義道德的偽君子,而是一個手段凌厲的梟雄,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率領自己等一群中華軍將士、幕僚們開創出帝國這等偉大的基業。
而讓很多人意外的是,這些請求立太子的大臣們沒有受到革職、貶職之類的懲罰,這些摺子都是被留中不發。
要分析林哲的性格,不用天天待在林哲身邊,去看他的喜怒或者是說了什麼話,甚至他具體做一些什麼事都是不用去看。
不僅僅郭龍雲猜測著誰會是太子,其他人大多也如此,不過受限於前二十年來林哲對立儲問題的高壓政策,一時間還是沒有人敢公開上書討論立儲問題,不過他們都已經能夠猜測得到,現在陛下已經是決定要立儲,而且太子的人選恐怕短時間內就要見分曉了。
而且林哲雖然對待外敵心狠手辣,不過對待開國功臣們卻是還算不錯,文官這邊不說,除了畢余同早年犯了林哲的忌諱外,其他的基本都在仕途上得到了圓滿,就連江道泉這個老頑固,都能夠以協理大臣的位置上干到七十六歲高齡致仕。
等群臣們再抬頭,就已經是看見林哲已經穩坐在那張巨大的龍椅之上,話說這龍椅還是被北平紫禁城裡搬和_圖_書來的,明清兩朝數十位皇帝都坐過,現在則是被搬到了南京,成為了中華帝國的皇帝寶座。
上午九時許,六位皇子也是從進入大殿之內,然後站在群臣的前面,這六個皇子兩個年級小的還茫然不知,而四個年級比較大的皇子則是臉色中帶著忐忑和期待。
八月十九號,大量臣子開始入宮參加授爵大典,這一天里,林哲一口氣新封了三十五名貴族,另外有不少原本的低階貴族獲得了加爵,從男爵提升到子爵,或從子爵提升到伯爵的,又或者是從普通伯爵提升到封號伯爵,侯爵等。
入座后,又聽秘書處處長高唱『平身』,諸多大臣們才是緩緩站起來。
而這一次的授爵大典里,他被特地晉陞為北海伯爵,這個北海乃是貝爾加湖的古稱,因為蘇晉瑥在貝爾加湖畔的連續作戰,所以特此以此地作為其封號。
那就是林哲有把握壓住這些軍方將領,同時也想要把這些軍事貴族階層保留下來,和文官系統形成一種平衡。
這個時候,大量在外地的重要軍政要員也是陸續返回南京。
林哲所做的這些,郭龍雲自然是能夠看得出來的,能夠當上總理大臣的人自然不是笨蛋,甚至某種程度上而言郭龍雲、薛煥、江道泉這種人玩弄權術的手段比林哲還要高明,不至於看不出來林哲的這些心思。
只需要看看帝國的崛起歷史,基本上就可以把林哲的性格給完整的分析出來了,1853年到1878年,這二十五年裡從餘姚縣勇營再到如今已經躋身列強之一的中華帝國,帝國的崛起歷史,就是林哲最好的寫照。
而這樣的一個皇帝,一個開國之君,他對繼承人的要求會是什麼樣的呢?
如果說1857年的西征失敗了,恐怕造成的後果絕對是災難性的,但是當年陛下畏懼了嗎?猶豫了嗎?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