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戰國征途

作者:木林森444
戰國征途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833章 分進合擊

第833章 分進合擊

高原也知道,不可能讓齊楚兩國馬上接受自己的計劃,他們沒有拒絕,己經是一個很好的結果了,因此也點了點頭,道:「楚王之言有理,齊楚兩國確實需要好好的商議一下,既然如此,那麼今天我們就商議到這裏,二天以後,再接著聚議,楚王齊王以為如何?」
高原笑道:「當然會的,因為剛才我已經把合軍伐秦的結局說得很明白了,因此他們都應該很明白,合軍伐秦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那麼他們只能選擇我的計劃。」
高原道:「楚王,寡人之言,絕不是誇大其詞,如果我是秦王政,面對合縱集軍,就會分兵兩路,一路駐守大樑,抵抗我們合縱大軍,而另一路則趁虛分向南北進攻漢楚兩國,那時漢楚兩國的精銳人馬都已加入合縱,屯集於大樑城下,國內空虛,必然無法抵抗秦軍,只能從合縱大軍中撤軍回援,合縱不攻自破。漢楚兩國之軍一撤,只剩齊國孤掌難鳴,必被秦軍所敗,漢楚兩國之雖然回援國內,但長途沷涉,日夜兼程,趕回國內之時已是疲憊不堪,秦軍正好以逸待勞,可以大破兩國之兵,如此一戰,更可破三國大軍,天下再無能與秦國相抗者矣。」
高原搖了搖頭,道:「安平君也未免太小看秦國了,現在秦國國內文武濟濟,焉能無人?何況在寡人來陶邑之前,就打探得知,秦國己在大樑屯積糧草物資,秦王政又派大公孑扶蘇親自趕到大樑巡視督軍,可見秦國己和圖書經決議以大樑為依託,抵抗我們合縱大軍,可見秦國己是早有對應之策了。」
高原道:「項大夫之言,關建就在於我們三國合縱大軍要在短時間內攻佔大樑,但大樑城高牆厚,易守難攻,二年以前秦軍五十萬,強攻大樑,數月難下,拆軍十余萬,直到後來掘黃河之水灌之,才攻克了大樑,而我們三國的合縱大軍就算能夠攻克大樑,耗時也決不會少於三個月,另外攻克大樑,三國合縱大軍的傷亡也絕不會小於當年的秦軍,到時還有沒有能力長驅而入,直取函谷關跡未知可否。」
田克臧也道:「是啊,而且從用兵之道來說,如果三國分開進攻,豈不是造成了我們的力量分散,反而讓秦國逐個擊破嗎?」
這時楚王負芻道:「但如依漢王之計,我們三國合縱卻是分散兵力,難道漢王就不怕被秦軍逐個擊破嗎?」
而高原也趁著這個機會,匯合齊楚兩國的國君大臣,提出了自己的伐秦計劃,一改以前合縱各國集兵一處,然後向秦國發動進攻的方式,而是釆用分進合擊的戰術,三國分從北東南三方,分別向秦國發動進攻。
頓了一頓,高原又道:「楚國出兵如果有難度,也可以先按兵不動,由我們漢國首先出兵,寡人可以保證,少則二月,多則三月,我漢軍必可攻佔邯鄲,那時秦國必會調集兵力救援邯鄲,如此一來,南陽、大樑一帶必然兵力空虛,而楚國再趁虛出兵進取和_圖_書南陽,齊國也可以伺機而動,或原地駐守,或進攻大樑,而秦國必然顧此失彼,首尾難顧,可望大敗秦軍,我們漢齊楚三國可以盡取三晉之地,將秦國趕回函谷關去。從此以後天下分為東西南北,四國並立鼎足。」
過了好一會兒,項棟才道:「漢王,如果秦國如此應對,那麼在大樑駐守的兵力必會不足,而我們合縱大軍卻可以首先集中兵力,全力攻克大樑,只要是攻克了大樑,我們就可長驅而入,直取函谷關,就算秦國會分兵進攻漢楚兩國,那時也必會回軍駐守函谷關,那麼兩國之危也自然可解了。」
高原笑了一笑,道:「自然是如此。」
其實齊楚兩國之所反對高原分進合擊的戰術,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國分進合擊,漢軍自然是不懼秦軍,但齊楚兩國都沒有信心獨自面對秦軍,雖然對外宣傳這一次全殲秦國的突擊軍隊,是三國合力的結果,但齊楚兩國的君臣都知道,如果沒有齊楚兩國的軍隊,漢軍照樣可以擊敗秦軍;而如果沒有漢軍,齊楚兩國的軍隊是不可能擊敗秦軍的。這次齊楚兩國極力的促成合縱,就是希望藉助漢軍的強勢,擊敗秦國,因此讓兩國單獨去進攻秦國,兩國到是真的沒有這個膽量。
楚王負芻皺了皺眉,道:「漢王之言,未免有些誇大其詞了吧,雖然中原地區交通便利,四通八達,但我合縱大軍兵多將廣,秦國又能奈我何?」
秦軍的和圖書突襲,不僅沒有阻止三國會盟的舉行,相反還因為成功的全殲了秦軍的突擊軍隊,因此大大的提振了三國的軍心士氣,由其是齊楚兩國,覺得揚眉吐氣,就連一直對合縱不太熱心的齊王建也改變了態度,變得積極多了。同時齊楚兩國也完全認同高原來做合縱長,指揮合縱大軍作戰。
在回程的道路上,淳于鍾秀道:「夫君認為,齊楚兩國會答應夫君的建議嗎?」
項棟苦笑了一聲,道:「漢王言之有理,難道只有依漢王之計,才能夠擊敗秦軍嗎?」
聽完了高原這一番話之後,齊楚兩國的君臣也都面面相覷,無言以對,其實高原還是有些誇大了秦國採用依大樑拒守合縱大軍的作用,就算是秦國在大樑駐守,也絕是主力的軍隊,因為大樑城的規模龐大,至少需要二十萬以上的軍隊才能守住,而合縱軍真的合軍進攻秦軍,兵力自然也是極為龐大,二十萬秦軍駐守大樑,未必能夠守得住,至少需要三十萬軍隊才行,而且還要預備相當的後備軍隊,以防有失,這樣一來秦國未必有足夠的兵力去進攻漢楚兩國,畢竟漢楚兩國還是耍在國內留下一定的軍隊,再加上是守土之戰,有地利之優,秦軍到也未必能夠輕易的攻入漢楚兩國。
楚王負芻首先道;「漢王,這怎麼行,歷次合縱都是各國先合兵一處,然後再向秦軍發動進攻,蘇秦、信陵君都是如此,那有分兵進擊的道理,那還叫什麼合縱呢?我們三hetubook.com.com國各打各的算了。」
田克臧道:「漢王精通兵法,用兵如神,自然能夠想到如此妙計來應對我們合縱大軍,但秦國未必有人會想此計來抵抗我們合縱大軍。」
高原說完之後,眾人又沉默了好一會兒,因為聽完了高原的解說之後,眾人都承認高原分進合的戰術確實要比傳統的合縱出兵要高明得多,但要眾人接受高原的建議,還是有難度的,一來是傳統的思維難以轉變;二來是自己的自信不足,因此沉寂了好一會兒,楚王負芻才道:「漢王之議,我們都已經知道了,但此事關係重大,還需要再商議一下,再做決定。」
高原自然知道齊楚兩國的這種心態,因此道:「楚王的擔心也不無道理,不過我的計劃雖然是三國各自分兵進擊秦國,但並非是從一開始三國就各自進軍,而是漢楚兩國首先各自出動少量的軍隊,和齊軍匯合,但大量精銳軍隊,卻都各自留在國內,而合軍之後,我們從陶色出兵西進,進攻大樑,並且大造聲勢,給秦國造成三國合軍進攻大樑的印象,使秦國將大軍屯集在大樑,堅守不出,然後漢楚兩國之軍再分別甴國內出擊,楚國進取南陽,漢國進取邯鄲,南北兩路夾擊秦國。」
高原搖了搖頭,笑道:「《孫子兵法》雲: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用兵之道,再乎于隨機應變,因勢治宜,以前歷次合縱伐秦,確時都是各國先合兵一處,然後再向秦國進攻,但那時秦國地處西域,https://www.hetubook.com.com以函谷關為出師東進的出路,而合縱軍隊可以以趙韓魏三國為基地,直逼函谷關,就可以將秦國堵在關中,不得東進。但現在趙韓魏三國都以被秦國所滅,而且中原地區均已被秦國所有,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堵無可堵,再如用當初合軍伐秦之計,那麼合縱必敗無疑。」
齊王建和楚王負芻自然都點頭稱是,於是眾人各自散開,高原和楚王負芻各自回歸自己的莊園。
而這一來也在齊楚兩國的君臣頭腦中產生了一個固定的思維,認為合縱就應該是這種模式。因此高原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否定了以前的合縱模式,而拋出了分進合擊的伐秦戰術,確實是讓齊楚兩國的君臣根本就沒有想到的,如果不是高原提出的這個戰術,恐怕早就有人申訴這簡直是在胡鬧了。
不過齊楚兩國的君臣人等卻都不能將這些細節事情計算淸楚,因此只是覺得高原說的確實有道理,難以反駁。
儘管齊楚兩國的君臣都已經領教過高原神出鬼沒的用兵之道,並且相信高原的用兵能力,但聽了高原制定的伐秦計劃之後,還是大大的吃了一驚,這高原也未免太大胆了吧,因為歷次的合縱的國家都是釆用統一出兵的戰術,而且這種模式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以壓倒性的優勢兵力,擺出堂堂之陣,向秦國發動進攻,或是在戰場擊敗秦軍,或是以強大的兵威迫使秦軍做出讓步救和,因此只要不是合縱內部發生分裂內鬨,就基本不會有失利。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