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春秋我為王

作者:七月新番
春秋我為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卷 趙氏庶子 第121章 義利之辨

第一卷 趙氏庶子

第121章 義利之辨

趙無恤不以為意,他心裏暗道,這些算得了什麼,真正的好東西,都集中在新建的匠作區呢。
治一千室之邑,或許可以靠道德和人格魅力維持,但若執掌一千乘大國,不出漏子才怪。
夫子聽說此事後高興地說:「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而其中最熱鬧的,當屬圍在燒窯邊忙碌的那些魯國陶工,子貢猜想,方才他所用的精美陶盞,就是在這裏燒制出來的。
子貢將此事原原本本說了出來后,又稱讚了一通趙無恤與夫子不謀而合,真是賢者必有通惠。
原來,他贖人自由,以為是自損財物做了一件好事。然而魯國這條法律的用意,本是為了鼓勵每一個出國的人只要有機會,就贖買同胞,事後可以得到等價補償,不會損失任何東西。
就在那幾天里,他的師兄子路經過汶水時,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便收下了。
他覺得自己贖人而不取其抵償之金,是道德高尚的行為,為何趙m.hetubook.com.com氏君子和夫子都反對這種做法?
當時的情形,子貢記憶猶新,在中都的廳堂中,他和夫子也是對坐席上,討教此事。
而子路救人,既有義,又能得利,必然會得到眾多的魯人效仿。
說到這,子貢就更加驚異了,他覺得夫子和趙無恤最吻合的地方,就是在對此事的看法上。
「竟能如此!君子之領邑,真是叫賜眼界大寬。」子貢一向估價極准,今日卻謬之千里,心中不由得微微震驚。
他關心的,是上次那件事情。
「現在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若是你贖人而取官府抵償之金,則無損於義;不取其金,其餘魯國人就不會再像從前那樣熱衷於贖人了。」
出鄉寺后,走了沒多會,只見靠近溪水下游的地方,已經建設成了一個小小的匠作區。
這趙氏君子,居然能知道夫子前不久對弟子們私下說過的「有朋自遠方來」這句話,莫非是哪位師兄弟記述吐露,傳到https://m•hetubook•com•com了晉國?
他又指了指那光滑的瓷盞:「雖然看似光滑無比,扣之有金玉之聲,其實卻不貴,僅僅能當兩個白陶盞的價錢。」
趙氏君子所說的買賣,究竟是什麼呢?
子貢不笨,雖然比不上顏回師兄的「聞一而知十」,但也是「聞一而知二」,夫子的話,一點就透。
真的有這麼快么?
想到這種可能,子貢不由得精神一振。
否則,他會尋遍諸夏,拜了無數個老師,將他們的思想兼容並包?否則,他會半推半就地接受死對頭陽虎的邀請,作為陽虎之黨出仕中都宰?能教出行業各不相同,思想成就也偏差極大的孔門弟子們來?
今後誰若贖回魯人,再去領取贖金,就會被認為是不如子貢,是好利而不義的。然而魯國富者少貧者多,沒有幾個人和子貢一樣,有足夠的財力可以保證,損失這筆贖金不至於影響自己的生計。
子貢便將夫子出任中都宰的事情告知趙無恤m•hetubook•com.com,本意是想抬高下夫子的地位,比起原先的一個無職下士,一邑之宰顯然更拿得出手些。
所以夫子才和趙氏君子一樣,認為「賜失之矣」!
子貢恍然大悟。
雖然,此人時不時還是會理想主義一把,比如在得到放手治理一邑的機會時,依然是將仁愛和禮樂作為一招鮮的法寶。
不過,趙無恤也不由得感慨,孔丘已經不同於年輕時候罵季氏「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憤青了。他在齊魯跌打滾爬二十多年後,已經看透了人心,義和利,並非是絕對的對立。
但以他的想法,若是以此物販賣給國人,或許能掙些小利。但終歸是薄利多銷,瞧這些燒窯和人手,每月也僅能供應幾次,利益不大。
卻見趙無恤先起身道:「子貢,可願意隨我去新建的匠作區一觀?你我日後的買賣,可全在那裡。」
子貢大惑不解,他問道:「夫子不是教導我,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么?賜棄利而取利,有何不妥?」
此處麻雀和*圖*書雖小,卻五臟俱全,有下宮來來的少數織工、弓人、輪人等。趙無恤說,自此以後,一些簡單的工具和器物,成鄉自己就能造出,不必再去新絳、下宮購買。
趙無恤則心中竊笑不止,託了前世漫山遍野的國學熱,他是聽說過這故事的,要不然,怎麼敢那麼篤定孔子的反應?
在鄉寺中的石案前鋪席對坐,子貢一邊飲著加了蜂蜜的甜豆漿,一邊思索。
夫子撫著長須,微笑著搖了搖頭道:「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吾輩的追求是以身作則,將教導施於國人,讓他們學到仁愛之心,而不是自己獨自去實行過分拔高的道德。」
「對子貢贖人而不取贖金之事,孔子是如何評價的?」
子貢卻不知道無恤心中所想,他覺得時機已經到了,正要摸出懷中的簡冊,向趙無恤推銷夫子的理念。
當然,在談生意之前,他覺得還是將兩人關係再拉近一些為好,便裝作好奇地問道:「子貢此次回魯國,可見到你的夫子了?」
不過,雖然鄉寺居所簡https://m•hetubook•com.com陋,但這所飲的豆汁,還有這光滑的陶盞,價格可不低吧,難道趙氏君子是朴于外而奢于內的虛偽之人?
然而,對面的趙無恤卻彷彿看穿了他想法般,笑盈盈地說道:「子貢所飲之物,在成邑幾乎每個國人都能喝到,種了你帶來的戎菽之後,希望明年能讓野人氓隸們也受此澤惠。」
子貢的錯誤,在於自以為「取義棄利」的行為,把原本人人都能輕鬆達到的道德標準,超拔到了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誰說他食古不化?誰說他迂腐?這明明也是個現實主義者!
夫子是這樣說的:「賜呀,趙氏君子說得對,你這件事情,做的有失妥當。」
不過趙無恤對此卻不是很關注,沒記錯的話,之後幾年孔丘還會一路走高,最終和陽虎一樣,宰執魯國,一個千室邑宰,只是起步而已。
他只得又縮回了手,默默地起身,垂手跟隨在趙無恤身後。
而且,這是不是說明,就如同他在半年前就開始關注趙無恤一樣,趙無恤也在默默關注著遠在魯國的夫子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