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春秋我為王

作者:七月新番
春秋我為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列為諸侯 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

第四卷 列為諸侯

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

孫武拍案而起:「不錯,進專諸于公子,獻要離於君前,王僚、慶忌,一擊斃命。從此國中易幟,天下色變,而霸王之業成,用最簡單的方法,做最有用的事,這不是子胥擅長的么?」
孫武將酒一飲而盡,這位「提三萬之眾而天下莫當」的兵家豪邁地笑道:「子胥,做你覺得正確的事即可,若事後吳王怪罪起來,我自然會擔下這一罪名。反正我這把老骨頭已受不了江南的卑熱潮濕,這吳國,我也不打算再呆下去了!」
於是在伍子胥的大力舉薦下,闔閭收留了伯嚭,任伯嚭為大夫,讓他與伍子胥一起圖謀國事,一起對楚國復讎,一步步爬到了今天的位置,搖身一變,成了伍子胥最大的政敵。
表明己志后,伍子胥正色道:「長卿,我今日來見你,不是聽你說喪氣話的,而是想問你可有辦法。」
「此一時,彼一時。」孫武朝他拱手賠罪,說道:「我其實還是更樂意見到那個初入吳國時,奇謀百出,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的伍子胥!」
「豺不可憐,狼不可親,勾踐有豺狼之心,日後必為吳國大患!」
他也放不下這個在他窘迫無助時接納他,讓他成就功名的大吳之國。放不下和吳王闔閭、孫武、被離等人一起創建的赫赫霸業,若是吳國衰亡,那一切心血不是都白費了么。
伍子胥遺憾地嘆了口氣:「這之後,長卿你說了這一番話來勸誡我,我謹記於心,從此以後無論為政和圖書或是領兵,凡事都三思而後行。今日汝卻一改前言,轉而嗤笑於我,是何道理?」
「十五年前,你我率軍攻楚,舍舟于淮汭,出大別、小別,五戰及郢。楚軍大敗,子常身死,勝利指日可待。但我為了一己私仇,一心只想抓獲楚王,便不聽你勸誡,盤桓于楚國不歸。以至於吳軍在外敗於秦、楚,在內有夫概叛亂,越國允常入寇,兵士死傷近半,導致你苦心創造的大勝前功盡棄……」
「族叔當年還不是以為杵臼是齊桓公一般的明君,結果又如何?世事難料,最薄君王恩,子胥還是小心為妙。」
孫武知道多說無益,慢慢品著酒,半響后卻笑了。
「我看到的,與此恰恰相反!」
助公子光奪取王位,分吳兵為三路日夜襲擾楚國,讓楚人疲於奔命……伍子胥當年的手段,孫武也不由讚歎,被逼到牆角的弱者,在仇恨的驅使下,真的會爆發出驚人的潛力。
伍子胥沉吟,「奇謀,長卿的意思是……」
……
暮氣?你還好意思說我暮氣?
伍子胥面上露出一絲慍色,也有一絲對往事的沉痛,他閉目誦道:「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伍子胥將這月余間發生的事,對隱居在自己府邸內,不聞朝政的孫武說了一遍,說到憤慨時,還重重地錘了一和_圖_書下案幾,可見對吳王的糊塗他痛心疾首。
孫武遺憾地說道:「當年的你失之於太奇,如今的你卻失之於太正,面對奸佞小人,陰謀詭計,不但需要堂堂正道,也需要奇謀啊……」
被離,是吳王闔閭時期的大夫,當時伯嚭從楚國逃來,伍子胥與伯嚭雖無私交,但是因為遭遇相似,同病相憐,就將他舉薦給吳王闔閭。被離卻對伯嚭很不放心,輕聲對伍子胥說:「吾觀伯嚭為人,鷹視虎步,本性貪佞,專功而擅殺,倘若重用他,恐怕您日後定會受到牽累。」
孫武嘖嘖稱奇:「嘗糞品溲,如此作踐自己的事,也虧勾踐做得出來,不過按常人看來,都會以為這是勾踐屈從的象徵罷。」
和伍員自持對夫差有恩不同,孫武和吳王算得上有仇。雖然他曾教導夫差用兵之法,有師徒之義,但當年孫武初入吳宮,在闔閭面前教吳宮美人演練軍陣時,斬的那幾顆美女頭顱里,就有夫差之母……
孫武用兵精妙,為人也謹慎,在助夫差破越,為闔閭報仇后,他立刻辭去了軍中一切職務,歸隱山林,以免整日在夫差面前晃,讓他想起殺母之仇。但孫武也未離開儼然是他第二祖國的吳國,時常在伍子胥府邸里做上賓,在清凈安全的環境里寫他的《兵法》。
「兵者,詭道也,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但他又猶豫道:「只不過如此一來,就和圖書有些違背大王的心意,也會讓外人恥笑吳國無信了。」
「子胥可知道,我看到了什麼?」孫武心有所感,起身望著亭外再度陰沉的天空,慨然而嘆。
伍子胥一震:「長卿的意思是,派人殺了勾踐……」
司馬穰苴的事情給孫武很大影響,於是孫武此人行事,也如用兵一樣,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絲毫不貪戀權勢、名祿。能被重用就將他鬼才般的兵勢運用到極致,不被重用就悄然離開,省得被人主忌憚殘殺。
伍子胥恨恨地說道:「猛虎壓低了姿勢,是要撲殺路人,狸貓壓低了身子,是將攻擊獵物。勾踐到吳國來做奴僕,是他謀划深遠,掏空了府庫奉獻給吳國而面無怨色,這是在欺騙大王。此番嘗糞品溲的時候,他心中只怕恨不得生食大王的心肝!做出如此卑微屈從的舉動,實則是想要報復吳國,此人如此隱忍,太可怕了,此時不殺他,等到社稷化為丘墟,宗廟長滿荊棘的時候,就追悔莫及了!」
孫武笑道:「當年被離的話果然沒說錯啊,伯嚭,還真成了你的阻礙。」
但優越的生活,處於強盛的國力,往日的虛名,高崇的地位,卻成了束縛他思維的繩索。
他一展空空如也的兩袖,對伍子胥說道:「子胥為吳國付出何其多也,如今年已六旬,也到為自己考慮的時候了。與其整日都勞累于案牘,惹吳王氣惱,何不急流勇退,與我一樣歸隱?你比我強,有妻有子,還有和-圖-書大片風光秀麗的封地,早上撫弄琴瑟,午時攜妻子登姑胥之台舒嘯,傍晚觀倦鳥歸於山林,豈不美哉?」
身為相邦,上輔君王,下安黎庶,必要為君上掃清身邊的奸佞小人,還吳國朝堂一個朗朗乾坤!吳國雖然有隱患,但總體上形勢大好,只要穩紮穩打,奪陳蔡,滅越翦楚,或能與趙氏一南一北,並霸天下。
但伍子胥不同,他放不下家仇,放不下義子,自然也放不其他事,他要做的事情如此之多,怎能輕易引退呢?
「然。」伍子胥頗有些頹唐地承認道:「大王只是說,『相邦勿復言矣,寡人不忍復聞』。然後便不聽我說話,轉而聽信伯嚭之言,獎賞勾踐,讓他列為上賓,大王還在宴會上承諾說下月初一,就會放勾踐歸國。」
他放不下吳王夫差,先王臨終前將夫差拜託給了他,伍子胥受命以來,夙夜憂嘆,唯恐託付不效,讓闔閭失望。
但剛暴自負,一心想著復讎的伍子胥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同病相憐,同憂相救」,就好比驚飛的鳥兒,追逐著聚集到一塊……
「今日之事,和我的族叔司馬穰苴的遭遇如出一轍!君主不敏,奸佞得勢,忠貞之臣立下大功,最終卻含冤而亡……」
那個奇謀百出的伍子胥彷彿又回來了,他心念急轉,壓低聲音飛快地制定計劃:「雖然專諸、要離那樣的無雙死士無從尋覓,但我封地之內,尚有挾劍舍人數十,人人可以為我效死。而勾踐歸國,大www.hetubook.com.com王護送他的人過了五湖就會折返,越國那邊接應他的衛隊要到浙江才會出現,這中間百余里路途漫漫,地形複雜,也指不定會有什麼事發生。」
亭內突然沉默了,只能聽到細雨打著芭蕉的聲音,過了半響,伍子胥才說道:「我放不下。」
他心情激動,孫武卻不以為然,說道:「子胥當著吳王的面說這些,只怕沒什麼用處罷……」
說到往事伍子胥長嘆一聲:「被離所言,字字璣珠,可惜他早逝,否則有此人相助,朝政不至於成這般模樣。但俗言道,胡馬望北風而立,越燕向南日而熙,誰能不愛其所近,而不悲其所思呢?當日的事,我不後悔,只是伯嚭為了與我爭權,屢屢迎合大王,想要赦免勾踐,為私而忘國,著實可恨!」
「子胥,你可知道,自從破楚歸來后,你變了,若要形容你,兩字即可,那就是……暮氣!」
……
到那時候,伍子胥才能放心地卸任,告老。
是的,他放不下。
沒錯,只要勾踐一死,越國無人,縱然不滅,也掀不起大浪了。
孫武這話有些不吉利,伍子胥沉下臉:「我為吳國立功甚多,且大王是我從小看著長大的,當年太子波早死,諸公子爭立,大王並不佔優勢,我以死相爭才讓他得到嗣君之位。先君戰歿后又一手扶持他上去,大王心懷感激,甚至想分吳國江北之地授予我,雖然對滅越還是存越有些爭執,但他不至於像齊平公(齊景公)一樣昏聵,自毀堅城。」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