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抗戰之中國遠征軍

作者:遠徵士兵
抗戰之中國遠征軍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卷 緬甸戰事 第三十四章 戰略層面

第一卷 緬甸戰事

第三十四章 戰略層面

這樣的結果就是「勝則無功,敗則有過」……打了勝仗,功勞全歸掛著正職的人所有,打了敗仗就是杜聿明指揮不力。
但是……作為一個工兵團的排長,他又怎麼才能影響到高層改變整個戰役的戰略方針呢?
若是史迪威贏了,那200師難逃全軍覆沒的結局。
看這頭銜就知道,杜聿明是遠征軍最直接的也是實際指揮員。
要怎麼才能引起連鎖反應改變歷史呢?
張弛知道這是為什麼,是因為一個美國人……史迪威。
但問題就是:蔣介石不可能真心實意的將兵權交到史迪威手裡,而英軍對史迪威也是陰奉陽違。
另一方面,蔣介石又深知以英國人的高傲,是不可能把英軍交給中國人來指揮的,蔣介石又不願意將中國遠征軍交由英軍來指揮,於是心裏這算盤一打……讓史迪威去統一指揮吧,然後英國人方面就讓美國人去頭疼了,要知道史迪威代表的是美國,用美國人來https://www•hetubook•com.com壓你英國人看你交不交這指揮權。
至於這個史迪威吧,他就是中國戰區參謀長、中緬印戰區美軍總司令等一系列頭銜。
就比如蝴蝶扇動的翅膀,那應該是幾億支蝴蝶,扇動幾十億、幾百億甚至更多次的翅膀,只有其中一支蝴蝶扇動的一次翅膀很幸運的產生連鎖反應引起了一場風暴。
至於中國人是死是活,或者說死得值不值得,那就不在史迪威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而且蔣介石還讓他統一指揮緬甸戰役的中國、英國軍隊……這個決策表面上來看是正確的,要知道緬甸可是有中國和英國兩個不同國家的軍隊,如果不建立起一個統一的指揮體系的話,那很有可能會各自為戰被日軍各個擊破。
萬世皆有可能,但有些事「可能」的慨率卻是太少太少幾乎趨近於「不可能」了。
這時遠征軍作戰的最高指揮機www•hetubook•com•com構主要有兩個人,一個是杜聿明另一個是史迪威。
史迪威當然不是傻瓜,他也懂這些,他之所以這麼反其道而行之,是因為史迪威是美國人,他代表著美國,考慮的是美國利益。
在同古200師的撤退問題上就是這樣。
此時的美國,正處於珍珠港被偷襲,太平洋各個島嶼被日軍打個措手不及節節敗退的階段,美國最希望的,就是中國軍隊能在緬甸戰場上把日軍能拼掉一點是一點,這樣就有能消耗掉日軍進攻的動能,減緩美軍的壓力讓他們有時間緩上一口氣。
如果杜聿明贏了,200師才有活路。
想到這裏,張弛不由嘆了口氣:這種混亂的指揮機構,以及中美英三方的同床異夢,可以說是造成遠征軍敗退野人山的最根本的原因。
這時張弛不由想起了「蝴蝶效應」,這理論說的是一支蝴蝶偶爾扇動下翅膀就有可能引起一場風暴。
然而,如果改變不www.hetubook.com.com了歷史的話,張弛就只有跟著200師走進野人山。而野人山那種原始森林,對張弛這個現代人來說幾乎就是死路一條。
張弛感覺自己對於這個時空來說,就像是一個投入河水中的小石子,雖然它能在河面上激起了一道道波紋,但河水卻並沒有因此而轉向。
緬甸戰役時也是這樣,正職之前是衛立煌,之後是羅卓英,但實際上活全由杜聿明乾的。
想著想著,張弛始終也沒能得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不一會兒他就迷迷糊糊的睡著了。
此時200師的生死,還是決定於史迪威與杜聿明的爭論。
史迪威是傻瓜嗎?他不懂打仗嗎?不知道保存實力嗎?
所以杜聿明主張撤退,而史迪威卻堅決不同意,他非但不同意,反而命令兩百師要對日軍發起進攻……
張弛不確定自己能否改變這最後的結局,因為他發現……他來到這時空所做的兩件事,一是奪回機場,二是打退56師團先頭https://m•hetubook•com.com部隊搶到一批裝備,表面看起來好像是贏得了勝利,但卻沒能改變什麼。
沒有!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改變的話,那也許就是多了一個機場多了些裝備。
想了想,張弛就覺得自己影響的層面太低……他影響的不過是師以下工兵團的命運,換句話說只不過是多救幾個人或是打贏一場仗,始終都是停留在戰術層面上。
既然是實際指揮員,為什麼又不幹脆讓杜聿明擔任司令長官而要「代理司令長官」呢?其原因是杜聿明是個靠才華、靠打仗上來的,這樣的人往往只會打仗而不懂政治或是交際,於是在這種朝中無人的情況下……杜聿明往往就是擔任副職但做的卻是正職的事。
200師在同古已經彈盡糧絕,而且英軍已經撤退中國援軍又上不去,反之日軍卻多了一個師團的援軍……明眼人不用看也知道,這一場仗再打下去已經不會有任何作用了。
當然,歷史上是杜聿明贏了,他直接繞過史迪威給蔣介石發和*圖*書電報,蔣介石親自下令將200師撤出同古。
張弛改變什麼了嗎?
很明顯,張弛沒有那麼幸運,他在這時空所做的一切都沒能引起連鎖反應,歷史依舊朝著它既定的方向發展,甚至張弛還在懷疑歷史還有「自我修正」的功能——它就像是一條小河,你往河裡推進一塊巨石想要擋住它的去路,但它卻繞過巨石繼續往它原來的方向走,什麼也沒改變,要說有改變的話,那就是河中央多了一塊石頭。
對,要想改變歷史,就應該影響到高層,在戰略層面上有所不同。
於是遠征軍的指揮就出現了一個怪現像:中英兩軍名義上是由史迪威指揮,但史迪威實際上卻是誰都指揮不動。
這個理論也許是對的,但重點就在於「有可能」。
而就在史迪威和杜聿明對200師到底是撤還是不撤的問題吵翻天的時候,200師已經錯過了撤出同古的最佳時期。
杜聿明就不用多說了,中國遠征軍第五軍軍長、遠征軍副司令長官、代理司令長官。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