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鐵骨

作者:無語的命運
大明鐵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定江北 第150章 工廠

第二卷 定江北

第150章 工廠

「經略,這是何物?」
看著圖上的圖樣,聽著經略的解釋,顧炎武甚至不由自主的數起了其有多少個紗錠。
「寧人,還記得前幾天我說過的話嗎?」
驚訝於它的效率之餘,顧炎武更驚訝於它精巧的設計。
指著紙上的圖樣,朱明忠的神情略顯得意,自從那天說出了鼓勵民間辦廠的話語之後,他就令人買來一台紡車,對於稍加以研究之後,然後回憶著曾經看過的「珍妮紡紗機」的圖樣,設計出了一台「多錠紗機」。
「降低成本?」
正因為了解其弊病,所以朱明忠才會借鑒後世的用工模式——自由用工,當然工人大都聚居於工廠附近,在工廠附近形成了新的市集。
這才是建立工廠的根本前提,這同樣也是工業革命繞不開珍妮紡紗機的根本原因,正是因為它的出現使得工業化生產有了與家庭作坊生產競爭的本錢——足夠廉價。
降低成本的核心是什麼?是提高生產效率,在顧炎武的不解中,朱明忠拿出了一張紙,與普通宣紙的綿軟不同,這種借鑒了藏經紙、麻紙製作工藝的「清河紙」,更接近後世的紙張——質地厚硬且堅韌,不像中國傳統紙張那般綿軟。也正因如此,其非常適合硬筆書寫以及製圖以及印刷。當然,現在朱明忠大都是拿它製圖。
「寧人,你看這台新式紡機!」
作為蘇州崑山人的顧炎武對於松江並不陌生,儘管在清虜治下松江已經不見和-圖-書昨日織布之盛,但他自然曾目睹過當年松江興盛時的模樣。
「寧人,最多半個月後,兵器廠就會制出第一台紗機,到開春化凍的時候,這紗機至少可以制出了百台出來,到時候,我準備在清河投資辦立紗廠,怎麼樣?有沒有興趣入股這家紗廠?」
「……以松江布為例,弘光之前,松江布行銷萬里,而其所用紗、布大都來自鄉間,鄰縣數十萬戶為其紡紗,再則紗商交予織戶織布,再由染商染色,雖城間鄉間亦有工場少則雇有織女數十人多則雇有織女數百,日夜織布,但其布匹大都來自鄉間千家萬戶……」
「可現在問題來了,一方面是百姓與家中紡紗、織布幾乎不需要成本,用的也是自家的棉花,而且售予紗商的時候,亦不需繳稅,而於工場之中紡紗,卻需繳以稅銀,雖是不多,但卻也是負擔,再加上工人薪酬,成本本就超出百姓自紡。若是加稅,必定會激起紡工不滿,激起民變自然不可避免。」
「經略,你是說這台紗機一台可頂三十台紡車?」
對於清代于蘇州織造推行的所謂的「圈坊」——就是將織造工人困於街坊中,除年節、事假外皆不得外出,並且要十人具保作結等禁錮人身自由的方式,朱明忠當然不會採用,甚至在他看來,這正是打斷的中國工坊演變成工廠的關鍵所在,儘管有清一代,所謂的「工坊」有織工、染工hetubook.com.com成千上萬,卻從未曾演變成工廠的關鍵正在於此,這種奴隸式的生產從源頭上制約了其成為工廠的可能,甚至就連十人具保作結,也導致了普通農民無法進入作工——因為其需要保人,這一弊病甚至直到20世紀,仍然影響著中國的許多工廠用工,無保人擔保不得雇傭。
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就像這紡紗一樣,其本就是百姓之副業,除自用之外還有些許貼補家用,所得極為有限,高皇帝許之以免稅,又有何錯?若是百姓養只雞,拿到市集上售賣,也要繳上幾文稅錢,縱是當年蒙元色目稅吏亦不過如此。」
不解的看著經略,顧炎武的目光顯得有些詫異。
「30個紗錠!」
「這是以『輥』,通過這裏喂入棉條,既可以紡紗……」
「若是一個工人乾的活,相當於幾個甚至十幾個、幾十個工人呢?」
在顧炎武詫異之餘,朱明忠繼續說道。
鼓勵民間辦廠?
終於,朱明忠一語道出了問題的關鍵。
「所以,想要徵稅,就非得想辦法降低工場的成本!」
這才是工業革命的核心!
在顧炎武提及萬曆年間的蘇州「織佣之變」時,朱明忠只略點下頭,對此,他自然有所了解,甚至在擴大兵器廠、船廠的時候,也曾有人提醒過他,甚至建議他仿滿清,將工人「圈」于坊巷,令其十人具保作結,一人犯法,十人皆罪,從而避免「傭工hetubook.com.com罷事」。
面帶微笑朱明忠笑道。
「首先要先繁榮關市,如此才能多繳稅,就像百姓每畝收成只有一百余斤,所賣不過一兩多銀子,收起一錢田賦已令百姓不堪重負,或是再加五厘,百姓焉能不反?可若是先將百姓每畝所出增加至200斤,再加五厘田斌,百姓又豈會拒絕?」
「沒準,到時候寧人你會率先辦廠也不一定!」
「過去的紡紗,一個紡輪只帶一個紗錠,如此,其生產效率自然非常低下,工場中的工人生產效率與鄉間民婦並沒有多少區別,可是如果把幾個紗錠都豎著排列,用一個紡輪帶動,不就可以一下子紡出更多的紗了嗎?」
所謂的「輥」也就是「羅拉」,解釋著它的作用之餘,朱明忠看著顧炎武笑道。
顧炎武的提醒讓朱明忠笑道。
「工坊所用之紗、布大都來自鄉間,而按大明律,百姓自紡布紗皆不得課稅,清律亦是如此,若是意欲課稅,恐只能按織機台數、按布匹數額課稅,如此,勢必激起民變,從萬曆直至先皇,蘇州、松江民變徒起,大都因為織戶抗稅,如萬曆二十九年六月,蘇州織造太監孫隆掌稅事,而其參隨黃建節等,擅加徵稅,甚至及於織戶小民,『妄議每機一張,稅銀三錢』,並趁機要機匠按匹納稅後才可發賣,以致『百物騰貴,民不堪命。又機戶牙行,廣派稅額,相率改業,傭工無所趁食。』,如此激起『織佣之變』。m•hetubook•com.com
「欲想鼓勵民間辦廠,就必須得先辦示範工廠,只有通過工廠掙到了錢,才會有人跟風辦廠,而官府自然可以按紗斤徵稅,從而充實官府的財力,達到開源的目的……」
與後世人想象的儒家弟子排斥技術不同,至少在這個時代,這些明朝的士人並沒有沉迷於「考據學」之中,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許多事物仍然保持著濃濃的好奇心,並且能夠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去看待許多事務。而翻看著那些圖紙,顧炎武整個人完全被這台紡紗機輕巧的結構和奇妙的設計而吸引,以至於完全沉浸其中,更是不時的讚歎著其中的奇思妙想。
朱明忠之所以會提議讓顧炎武入股其中,不僅是因為他的家業已毀,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以紗廠為契機,將整個清河集團進一步聯繫在一起,讓其結成一個緊密的「利益資本集團」,只有如此,將來他們才能夠為這個「工業萌芽」保駕護航,當然,利益上的一致性,也可以保證這個「利益資本集團」的凝聚力。
看著顧炎武,朱明忠笑道,
而對那種農民自產自銷的「土產」免稅,更是千百年來的習慣,即便是21世紀的菜市場,農民自產「土產」同樣也是免稅,甚至政府還要千方百計的為其開拓銷路。
舉著這個再簡單不過的例子,朱明忠繼續說道。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非常困難,作為一個工科的學生,朱明忠曾看過一篇關於中國古代水轉大紡車無法引爆工和*圖*書業革命的原因分析的論文,在論文中,除了指出其技術上的落後,不適用於棉紡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棉紡從其開始取代麻時,就一直作為農村的副業而存在,正是因為這種家庭手工生產制度,使得其不可能演變成為手工工場。
「男耕女織」這一中國傳統式的生活,正是阻止中國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之一,作為副業的棉紡織業,本就是利用了家中的剩餘勞動力,不存在所謂的成本,也使得棉紡機械沒有進一步發展的動力。而在植棉區,農村家家戶戶幾乎都從事紡織生產,如此自然也就不會再有棉織市場,自然不可能出現像絲織業那樣的大規模的工場。
「也許達不到三十台紡車的效率,但是二十五六台是沒有問題的,並且它還有進一步改進的餘地,比如在中間再增加一排紗錠,再增加三十個,這樣的話,一台紗機一名工人,每天紡紗就等於至少五十人,如此一來,這紡紗成本自然可以大幅度降低,以此機建立工廠,工廠出紗自然也就能夠與鄉間民紗競爭……」
相比于發明,民間的工業生產由作坊向工廠的變化,是工業革命發展的根本,沒有由坊至廠的變化,就不會有工廠。
「辦廠?入股?」
驚訝的看著經略,顧炎武反問道,
「這成本又如何降低?這工人傭金若是降低,勢必會激起民變,若是……」
在紗機的一端上下兩排紗錠,足足多達30個紗錠!
見顧炎武指著紡車上的一個部件問道。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