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鐵骨

作者:無語的命運
大明鐵骨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北國春 第215章 青年

第三卷 北國春

第215章 青年

「其實,錫土分封也未嘗不可。」
這人倒也有幾分見識。
「別忘記了高皇帝將陳理與歸義侯明升一起遷居高麗之舉,若非是高皇帝擔心他們會受到小人的欺騙誘惑,將其遷居高麗,又豈能頤養天年?」
「正所謂鞭長莫及,設宣南州,雖是開疆拓土,可將來治理地方卻是麻煩事,弄不好又是一個交趾之亂,當年我大明為何于交趾經營二十年,卻無功而返?因為良吏無人願意去那裡為官,縱有人去了,天高皇帝遠為非作歹,自然是尋常之事,若非如此,當年朝廷又豈會撤出交趾。現在南天門、占城、平南朝廷尚還可以擇派良吏,可如果設立幾十上百個州縣,朝廷有那有那麼多好官可以派?」
不過,這並不是朱明忠需要考慮的,離開了船后,朱明忠就扮作客商,幾名侍衛等人則裝扮成隨從。悄悄地的進了城。
葉適之的話讓亭中的諸人無不是一陣沉默,對於投誠將領的後代,一般都手握重兵,留在中原便會對政權的鞏固產生威脅,更得防止將領與將領之間交往過密,造成起兵謀反的不利現象,在國內起兵平反,一則會傾其國力,二則會讓國內經濟倒退。然而這些人又殺不得,殺了會造成人心不穩,更容易造成別的將領因擔心自己的結果而起兵造反,或者百姓不服政權,而揭竿為旗。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把這些人發布邊疆,封個有權無實的爵位,在海外頤養天年,讓時光淡然個人對皇權的影響。這些人之中最有地位的便是元末定都在重慶的大夏國皇帝明升,他在高麗受封為王,娶了高麗大臣的女子做家眷。現在陛下對桂王如此,未嘗不是因為愛護。
「古往今來,除周朝、漢朝以及晉朝之外,再無分封之說,皆是因為諸臣認為分封容易引割據內亂,致使手足相殘,傷及國家之根本。若分封于化外之地則無此慮……」
李從業和*圖*書看著葉適之說道。
「不過就是賜些莊田罷了,又豈有錫土分封一說?」
「若是沒有周王封楚熊于江南,又豈會有今天湖廣江南的繁華?」
在船抵達開封碼頭的時候,看著熱鬧非常的碼頭上那些扛活的力夫,朱明忠暗自想到,也許,他們並不知道在幾年後,他們就會失業,畢竟,一旦黃河改從滎陽北入回歸宋時故道,新河堤截斷黃河之後,沒有河水的補充,滎陽以下的大多數河道就會荒廢,如開封等地已經地表齊平的河道,也許會成為良田,有些地方則會變成小湖。
作為府城的開封,自然是熱鬧非常,不過對於逛街,他倒也沒有什麼興緻,于開封城內逛了一圈后,朱明忠便對身邊的羅恩成說道。
「公子,大樑書院是兩百年前天順五年提學副使劉昌創建,建成后,即便是開封城內最好的書院,崇禎十五年,闖賊兵圍開封,為破城挖開黃河,水淹開封,書院被毀,當年忠義軍收復開封后,王府劃撥了5萬兩專款,再加上河南本地士民捐贈,書院才得已重建,其非但學風類似清河書院,就是書院也與清河書院相似,書院內外景緻極佳,住宿的話,在那裡倒是再好不過。」
「妙哉!妙哉!」
傳入耳中的話,讓朱明忠的眉頭一鎖,儘管宗室分封是皇家的家事,可聽著這句話后,仍然覺得極為刺耳。他們又豈知道朕的苦心!
朱明忠不待那人為自己辯解,便主動走過去說道。
「大樑書院?」
「大家別忘了桂王可是孝匡皇帝的太子,若是任其于中原,將來難免有投機之徒之其身邊蠱惑,若是為奸人所煽動,到時候,可就不是罪不罪那麼簡單了,所以與其如此,還不如封藩于萬里之外,遠離中原,自然無須再為此擔心了。」
封國與封藩不同,雖然明朝也施行分封制,但是明朝的分封制與先秦時www.hetubook.com.com代的分封制、漢朝的郡國并行制與晉朝的分封制有很大不同。明朝諸侯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甚至不能夠從事士農工商,世襲罔替。換句話來說,明朝的藩王是沒有實權的,所以明朝的分封不過只是徒有虛名,頂多也就是有藩名,而無封國。而現在這人所說的許藩王臨民治事,無異於先秦時期的分封制。
「玉輔,太陽已經下山,也該打尖吃飯了,今天晚上住的地方準備好了嗎?」
「今日藩無罪,可是十年後呢?」
這不正是正常人的常理嘛!
朱明忠的眉頭微微一跳,然後看著眼前這年青的學子,目光中略帶著些許疑惑。
其實將桂王封于宣南的時候,朱明忠就已經打好了算盤。他的算盤非常簡單,就是把東印度公司的公司財產——種植園、水田以及奴隸,一併交給桂王,而相應的,朝廷從此之後,就再也不需要負擔桂藩的俸祿。
「難道現在就不花錢了?現在是朝廷發俸祿、祿米給他們,這花費也少不了多少。」
「爾等所想不過只是異想天開罷了!」
這既是事實,同樣也是辯解畢竟,現在活下的宗室並不多,而且明朝的宗室待遇,也是存在嚴重的兩極分化的。郡王以上,過得是富可敵國的生活。至於郡王以下,跟老百姓相比較,也只能算是差強人意。
「難道封于海外就不需負擔宗室俸祿?」
「分封而不錫土,這是我皇明舊例,而現在朝廷欲封桂王于宣南,賜當地田產十萬余頃,如此,朝廷自然無須負擔其俸祿。」
這是《史記·楚世家》楚國的記載,然後說道。
「不若恢復分封呢?」
朱明忠略點下頭,原本難看的臉色也稍微發生些變化,甚至就連雙腿也不由自主的朝著他們走去。
「與其派過去一群貪官污吏,最後讓朝廷幾十年經營毀於一旦,還不如hetubook.com.com把那裡封給藩王,至少,他們不是一任就走的貪官污吏,至少不會禍害自家的東西!」
至於現在,每年萬兩、萬石,看似不少,可是能夠得到這等俸祿的不過只有區區幾人罷了。
「既然藩無罪,那今上何故將其流於萬里之外?」
不會禍害自家的東西!
李從業是絕不會讓其它人來搶他的風頭的。
葉適之的話落在李從業的耳中,卻讓他的腦中靈光一現――便在這一瞬間他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念頭來。
「如果當年成祖下西洋時,能夠分藩王于南洋,甲申天變之時,各藩自會興王師入中原,扶我大明帝室,如此……」
「如此,這豈就是封國於宣南?」
葉適之朝瞥見來的這人聽到他這麼說時,目中還有疑惑之色。便笑說道。
作為陛下的侍從官,羅恩成在來開封之前,自然做了一些文章。
眾人一時間都沒有明白李從業所謂的「分封」是什麼,但片刻后,所有的人都反應過來。
葉適之的反問讓周圍的人無不是一愣,但凡為官的,自然不願意被派到萬里之外的異域,去那種地方的自然不是什麼賢吏,當年交趾之所以糜爛,不正是因為一群貪官污吏毀了大明二十年的苦心經營。
在眾人的驚愕中,葉適之注意到那個剛才走來的公子,雖然看似驚訝,但他的眼神卻與其他人截然不同――他似乎並不吃驚。
「十年之後,恐怕就是舟船不能入開封了!」
「封國?又有何不可。」
「公子,您看是住在城內,還是住城外,城內倒有幾家不錯的客棧,不過若是論起環境的的話,還是大樑書院的環境更好一些。」
無不是一副驚愕狀!
「當年高皇帝分封諸子,之所以會定下『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的規矩,不過是因為避免漢代八王之亂。可現在封桂王于海外,距離中國豈止萬里之遙,『分封而不錫土和-圖-書,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的規矩反倒顯得有些不符今時之需了,畢竟,桂王以親藩出鎮海外,若是列爵而不臨民,朝廷豈不是在再派官員往宣南任職?如此相隔重洋,豈不是要事事請教朝廷?如此,還不行令桂藩屬宣南事,如此與朝廷、桂王而言皆是件好事……」
好事?
對於黃河北岸的中都而言,並沒有太多的影響,不過只是河名的變化,淮河會沿著故道入海,沒有河沙沖積,郁州島不會大陸相連。海州港也不復淤積的威脅,甚至就連同蘇北海岸的淤積沙岸也會迅速塌陷,慢慢的恢復舊時的海岸線。
「此議斷不可行,藩何罪而流萬里,單就是一個桂王,爾等尚有些議,若是將我大明宗藩皆遣于南洋那種瘴癘之地,今上苛刻宗藩之名恐怕也就坐實了,如此,罪君之事,誰人敢言?」
「明達說得不錯。」
「去年,曾有人言,朝廷設府縣于南洋屯軍、流民,每年糜費不下百余萬,如此,絕非長久之計,若是再有貪官污吏,毀朝廷拓殖大業,令數十年之功前功盡棄,既然如此……」
稱讚之餘,葉適之看著著眾人說道。「昔我先王熊繹辟在荊山,篳路藍蔞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
所謂的借宿,其實倒也談不上借,因為書院內就有對外營業的客棧,一行人住下之後,和過去的習慣一樣,朱明忠在吃完飯之後,便來到了書院的校園中散布,與舊時的書院不同,現在的大樑書院整體風格類似於後世的大學,佔地有兩千余畝的書院,除了校舍外,自然少不了公園、操場,景緻倒是頗為不錯,行走于校園中,雖說天色已晚,那路燈里的油燈只是照亮附近丈許遠的距離,雖說光線昏暗,但卻也讓這書院之中,不至於完全陷入黑暗之中,昏暗的燈光下,總能看到有三五成群的學生,在那裡或是閑聊,或是討論著時和圖書事。
葉適之也跟著稱讚道。
微服私訪,在後世,這往往只存在於影視劇之中,而現在身為大明皇帝的朱明忠卻很喜歡微服出訪。身為皇帝總要接點地氣。雖說現在的報紙可以讓他不至於像過去的皇帝一樣消息閉塞,只能告奏摺了解外界,但他卻更喜歡通過微服出巡,親自去了解一些事情。
「行,那就到書院借宿吧。」
不顧眾人的驚訝,葉適之反問道。
「我大明諸藩分封不過只是徒于形式,正所謂『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也就是說宗室是不準幹活的,完全是由國家養活。我大明為奉養宗室每年祿米開支不下一百五十萬石,非但是朝廷負擔,更是天下百姓的負擔。此等負擔自然不是朝廷所能負擔得起的,即便是現在,朝廷發給俸祿,于朝廷來說,仍然是筆不小的開支。」
「依你這麼說來,今上是愛護桂藩了?」
「賜田十萬余傾?這豈不等於錫土分封?」
「所以,才要將他們的封藩于海外!」
朱明忠笑著說道。
「再則,今上之所以不願分封諸藩於國內,完全是愛護天下百姓之舉,舊時不說其它地方,我河南有多少藩王宗親?為奉養宗室,天下糜費又豈止百萬……」
朱明忠微微愣了下。
原本離開的的朱明忠,聽到那邊學生的辯解,不由止住了腳。
總算還是有人知道朕的本意!
「自古以來,就有朝廷將鞭長不及的地方分封諸侯為國家藩籬之慣例,不說其它,就是雲南,若是沒有沐國公世代坐鎮,那雲南又豈會併入我大明……」
當然,對於開封來說,這是一場災難,沒有了便利的黃河水運,這座河南府城的未來又會如何發展?
吳從龍沒料到他話音剛落,那邊就有人把頭一盆涼水當頭給他澆了下來,澆這盆涼水的不是其它人,正是朱明忠,從他們談論著所謂的「分封」時,他知道他們會說什麼,於是立即反駁道。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