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1255再鑄鼎

作者:修改兩次
1255再鑄鼎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八卷 大爭之世 第581章 黑龍江上 八 補給

第八卷 大爭之世

第581章 黑龍江上 八 補給

除了補給品,史方和還隨船給劉恆信帶來了一個連的海軍陸戰隊,劉恆信又跟他要了八門鯊炮,裝到了哈州城牆上。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在城中安裝了一台自產的無線電設備,內部仍然使用了傳統的氧化亞銅檢波器,靈敏度不盡如人意,但在區域內通信是足夠了。
劉恆信看了看右邊的黑龍江號,哈哈一笑:「打回來?他們憑什麼打回來?還是等著我們打過去吧!」
史方和與劉恆信差不多是同期入伍的戰友,這一路上帶領兩艘海船乘風溯流來到哈州,可真是扭扭捏捏提心弔膽的。不過現在正是夏季盛水期,黑龍江水深足夠,通行能力不錯,總體來說還是有驚無險。
在兩艘新船卸貨的同時,黑龍江號和松花江號也在把煤補充到自己的煤艙中。她們的裝載過程要輕鬆一些,江級雖沒有中桅,但對應的位置安裝了一具支撐到兩側鋼肋上的人字桅,即使因煤煙的干擾無法掛帆,也可以作為起重機的支架安裝上弔臂,能直接從碼頭上把煤吊運到煤艙里,省了不少人工。
之前潘學忠已經用無線電發來了最新指示,也就是給了劉恆信兩個任務,一是在哈州大興屯田,把這裏建設成北疆支隊的堅固基地。二是探索任務也不能停下,等兩艘江級補滿煤炭后,就繼續向上游前進,直到消耗2/3燃料再返航。回程時是順流,即使不用煤也能漂回來,所以冗餘不用留太多。這麼一來,劉恆信就只能在兩個任務之間選一個了,而他選擇了繼續帶隊探索,於是在他返回之前https://m.hetubook.com.com,就只能換個人來坐鎮哈州了。
這次北疆開拓特遣支隊帶了不少作物過來,其中土豆產量大、易種植,也適合濕冷的氣候,自然是重中之重。除此之外,也有小麥、粟、大豆、水稻等傳統作物,尤其是水稻——雖然一般人印象中水稻是高溫的南方才種植的作物,但其實東亞地區夏季普遍高溫,在大多數地方都是能種的。只不過在淮河以北的傳統中原農耕區,水稻生長期過長,會妨礙與冬小麥的輪作,同時耗水量大,所以一般不會種。而在更北邊的黑龍江地區,由於氣候過冷,本來冬天也種不了小麥,一年只能種一季,無輪|操作,同時水量充沛得很,所以水稻反而成了一種不錯的選擇。歷史上的19世紀後期,正是由於水稻在亞寒帶地區的種植,才使得東亞地區農耕文明普遍向北擴展——清朝移民大量出現在了東北地區,而日本也向北擴張到了千年來不曾顧及的北海道。當然,也不是什麼稻都能種,這次他們帶來了從印度、龍牙半島、占城、安南、廣南、江南、高麗、日本各地搜集來的二十多種不同稻種,希望能碰碰運氣,找到一種最適合當地環境的吧。
……
劉恆信看著佃戶們切塊,不時指點一下。在他身邊,王雷准尉帶著幾個兵,看似在樹蔭下懶洋洋地乘涼,實際上眼睛卻一直盯著少校身邊的前軍戶們,以防裏面有想不開的或者對前主子特別忠心的突然暴起發難。不過情況似乎還好,這些和*圖*書人看上去挺憨厚又唯唯諾諾的,被劉恆信這麼一指導,一個個都受寵若驚,並沒有什麼別的動作。
東海軍把專業士兵們打死了大半,剩下的俘虜控制起來,對軍戶們威脅了一番,又施以懷柔之道,許諾保證他們的安全,讓他們繼續種田謀生,局勢也就穩定了下來。到了今天,劉恆信閑著無事,甚至有餘裕出城來指導農事——發展農業是這次北上探險的重要任務,只有農業發達了,補給充足了,東海人才能在黑龍江流域站穩腳跟。現在他們在哈州控制了這麼多會種田的軍戶,正好讓他們來負責具體的實施。
哈州簡陋的碼頭上,一下子擠進了烈焰級「摘星」和順風級「運52」兩艘大船,頓時就有些擁擠的感覺了。
之後,他整理了一下,在城中留下了一個山地步兵排和兩個海軍陸戰隊排防守,由李佳兒上尉率領,自己帶著剩餘的一個山地步兵連和四個海軍陸戰隊排,繼續踏上了西去的征途。
全體大會派北疆支隊過來,自然不會只是打打殺殺這麼簡單,也安排了相應的移民計劃,使得文化擴張跟上軍事擴張的腳步。同時移民也可以從事工農業生產,就地為軍隊提供補給——縱使東海軍的火力已經如此強大,佔據了補給品大頭的仍然是食品而非彈藥。
史方和搖了搖頭:「那你還真有時間了……不過電報收到了吧?出門這段時間你找誰在這邊坐鎮?」
江級的鍋爐經過了一段時間的預熱,煙囪中冒出的煙已經由黑轉淡,蒸汽壓力也達到了一個大氣和-圖-書壓以上的適宜值,一被側櫓推離碼頭,主軸離合器便閉合起來,螺旋槳開始轉動,推動尖銳的傾斜式艏部激起一點點浪花,向西行駛過去。
「看到沒有?這個就是芽眼。切的時候從上面開始,轉著切,每塊都要有這麼一個芽眼……刀子不能連用,切完一個之後得入火烤上一陣子再切下一個,這是為了消毒,不然病毒會在土豆間傳染……」
劉恆信拍了拍手上的土,說道:「哈,補給終於來了。你們就這麼切著,切完之後先晾起來,然後準備點草木灰灑上去,這既能消毒,又能補充鉀肥,我明天再來看!」
不過移民數量不會很多,一來人口庫的庫存就那麼多,各地都要,不可能全分來黑龍江,二來新移民只有消耗沒有產出,一次來太多也撐不起。
所謂「人口庫」,指的是勞工部搞的「移民集體培訓基地」,也就是把天南地北搜羅來的移民事先集中到一起,集訓生活一段時間,使得他們提前適應東海風格的生活,避免移民后再次形成族群隔閡。
史方和嘆了口氣:「你安排吧,別好不容易打下來,一走又丟了。不過問題也不大,差不多再過十天,望月和運51也就過來了,說不定提督自己也會過來。這天南地北的地方,等蒙古人知道我們來了還不知道要幾個月呢,打回來更不知道是哪年了。」
這樣的碼頭自然不會有什麼卸貨機械,劉恆信從城中征了一批民夫過來,人拉肩扛把船上一箱箱用標準箱裝好的煤搬到岸上。黑龍江現在的氣溫也有二十多度,對和*圖*書於夏季來說不算難受,但干起活來依然累得汗如雨下。
哈州的權力結構不算複雜,最頂端是朝廷派來的領主,中層是大約六七十個專業士兵,下層則是從漢地遷移來的三四百個軍戶,平時種地提供糧食,戰時還要每戶出人充當步卒。雖然人不多,但是周邊也沒什麼威脅,也就是去向土人收收貢品、調節一下爭端,這點人也夠用了。因此軍戶們實際上出戰的機會並不多,大部分時間都在種地或者砍樹、做工,總體來看更像是包身工。
幾天前,東海郡大顯神威,先是艦炮轟擊,然後重甲步兵翻牆,輕易奪取了哈州這座重鎮,之後就一邊整頓城中的事務,一邊等待後續的補給船到來。
佃戶們聽了將信將疑,學著他的樣子開始對土豆進行切塊。他們之前並未見過這種作物,聽這位「將軍」之前說的,種這東西不用種子,只要把它切塊發芽種下去就行了?可真神奇啊。
劉恆信摸了摸鼻子:「淋就淋唄,就當洗煤了……開玩笑的,這幾天我在忙屯田的事,等過陣子就想辦法在這裏搭個庫區出來。這邊什麼都缺,就是木材不缺。說起來,倒是可以搞個木材加工廠出來。」
史方和趕緊擺了擺手:「哪裡,我只是給你把煤和物資送來,等卸完了貨,我就得趕緊出海,去日本人口庫提人呢!」
江級的煤艙最多可搭載25噸煤,在經濟工況下以5節速度巡航,可續航1800km。探險要為回程保留1/3的煤炭,也足夠前進1200km,以「舊地圖」估算,這就能前進到上游的大興安和-圖-書嶺地區了。不過往西去是逆水,這個航程要打個折扣,但是這季節可藉助風力加速,又是個有利因素,具體能前進到哪裡還不知道。但不管能到哪,只要走上一趟,測量沿途的經緯度和大致的風土人情,他們對黑龍江的掌握就能遠超曾經控制過這裏的所有政權,今年的任務也就達成了。
劉恆信驚奇地看了看他:「提督派你來難道不是替我的么?」
「就這麼堆在這?」摘星號的艦長史方和少校皺著眉頭看了看岸上的「堆貨場」,「被雨淋了怎麼辦?」
劉恆信撓了撓頭:「居然是這樣?那我就得安排一下了……算了,讓李佳兒帶著王雷他們留守就行了,反正他們也會騎馬,正好留著練練。說起來,這邊放牧的條件是真不錯,下次真的可以搞些牲畜什麼的過來養。」
1269年,7月8日,哈州。
過了一會兒,城中新架起來的望塔上突然發出了「噹噹」的鐘聲,人群不自覺地往那邊看去——王雷反而更警惕地盯緊了他們——原來是西邊的江上出現了兩艘大船的帆影!
他家裡是種田大戶,父親劉大春承包了兩個一平方公里的農場經營著,耳聞目染身體力行下,他對於農業方面也頗有見解,現在來做這事也是對口。實際上,也正是因為他家的這個背景,才使得當年他能讀得起書,參軍之後才能一路升遷到少校的位置上。這次他能當上黑龍江號的艦長派遣過來,也與之有一定的關係。
城外的一處墾好的農田中,劉恆信少校親自上陣,把一枚土豆切成小塊,給一幫佃農教導它的種植方法。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