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蘇廚

作者:二子從周
蘇廚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與皇后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太后與皇后

「稀罕!」梁皇后氣憤地一甩衣袖,大步走了出去。
相信到了該選擇的時候,活佛會做出對自己孩子最有利的選擇。
「一旦蘇烈和包順識破他們,掉頭從黃河北岸直攻興慶府,大相卻如何應對?」
……
梁皇后說道:「他們本來就是大夏征伐各地得到的戰俘!不殺他們,讓他們有口飯吃,便已經是恩德!」
吉多堅贊口宣了一聲佛號:「若是如此認為,那皇后今後可以不用來了。」
「在佛祖眼裡,眾生都是平等的,皇后是人,農奴們同樣是人。」
梁太后斥道:「不得無禮!吉多大師佛法高妙,有他在,諸多部落就心向興慶府。每年從千里之外趕來摩頂聽經的大小頭領有多少,你不知道?」
梁皇后這才恨恨地閉了嘴。
梁乙埋說道:「太后正在組織生丁和麻魁,興慶府尚有乙逋、嵬名阿吳和仁多保忠三部十萬守軍,城池堅固,上下一心,無懼一支偏師。」
吉多堅贊低眉順目:「諸妄不思,諸妄不作,自然平心靜氣。」
吉多堅贊還是那副平靜的樣子:「佛祖讓太后和皇后尊享大權,是為了在世間行更大的善,https://m.hetubook.com.com後世也能享更大的福報。」
吉多堅贊搖了搖頭,合什道:「就是你在黃河那邊的對手,益西威舍。這是當年他剛過完九歲生日,送別去大雪山修行的大巫之後,回來說的第一句話。」
梁太后眼中,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色。
吉多堅贊平靜地看著梁皇后:「佛祖不在廟裡,佛祖從來都只在人心之中。佛祖要的,也從來都不是大殿金身,而是眾生心靈的自由祥和。」
梁太后合什道:「侄女兒少不更事,大師莫要怪罪,她近日忙於整頓軍務,尚不熟練,加上大軍連敗與興慶府里各種流言蜚語,心中鬱悶,才衝突了大師。」
家梁急道:「可國棟年輕,拙荊計短,皆非進取之人,西路無臣主事,指望他們攻擊應理關,那是斷無可能。」
「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那裡的土地賜予他們,讓他們快樂地為自己生活,然後將賦稅收歸國家,這樣會給后族帶來最多的支持者。」
「何謂更大的善?那就是讓更多的人能夠平安喜樂,心有福田。」
「上位者應該做的,是利用前身的福報,行和-圖-書今世更大的善,保持心靈的純潔,不被世俗誘惑沾染,讓前身的福報繼續積累到來世,如此下去,便可以走到佛祖座前。而不是修建那些無用的廟宇,洞窟。」
來到西夏二十多年,大和尚已經成了佛國行走在世間的代言人,在夏國有著廣大的信眾和崇高的威望。
梁皇后大怒:「我們在曲野河南為你們建廟!宋人卻在曲野河南大拆!你不但不為我們說好話,卻還要侮辱於我?」
「那也是一千五百里,現在命信使趕緊出發,大軍抵達白馬強鎮軍司,也需要一個月。再不決斷,可就真來不及了。」
「我怎麼會怪?」吉多堅贊慈祥地搖頭:「眾生皆苦,哪怕貴為一國皇后,都莫能例外,我能理解這孩子。」
觀慶是觀慶那沃的簡稱,翻譯成漢語,應該叫大威德明王,畏怖金剛,死亡的征服者。
「不過有人曾經說過,讓一個種族,一個國家陷入水深火熱的,往往正是那些想讓它更加美好的人的努力。」
他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大宋的密諜,他一直是在虔誠地履行佛祖交給自己的使命,給夏國百姓帶去那麼一點點心靈上的和*圖*書慰藉。
從觀慶寺出來,梁皇后還扭頭看著寺內高高的磚塔,恨恨地道:「這個死和尚,姑姑也忒給他好臉色了!」
「前世造就的福報不一,才有了今世的差異,但是今世里的每一個人,卻都有權利好好活著,為自己的來世努力修行。」
「太后,和尚從祖地來到夏國,已經二十年,這裏就是和尚的第二個故鄉,我很愛這裏,所以和尚覺得,有義務給你們提一個醒。」
「當——」誦經結束,吉多堅贊敲響了銅磬,輕聲說道:「太后最近心緒似乎有些雜亂,帶著這樣的心情禮佛,卻是不如等平心靜氣之後再來。」
「這本不是他們的錯,這本來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就連大和尚都感到很驚奇,最後問他自己需要做什麼嗎?
「這樣也算是靠近京師,做到有備無患,進退有據。」
他還記得當年在二林部里遇到的那個小孩子,告訴他這裏的人們需要精神上的寄託和解救,希望他到這裏來傳播佛國的榮光。
嵬名景思咳嗽了一聲:「或者,命積石軍從休屠澤入白馬強鎮軍司?以為興慶府後路?」
自打宋夏戰起,太後來觀慶寺和圖書的次數就越來越多了。
教義當中,大威德金剛乃是西方蓮華部無量壽佛的忿怒相,威德極大,能解一切眾生的煩惱繁縛。
「但是讓太后獲得片刻的心神寧靜,和尚自問還是有能耐做到的,還請太后安坐,聽和尚與你吟誦一段經文吧……」
紅衣大和尚吉多堅贊,老態龍鍾地坐在地毯上,陪奉著梁太后吟誦經文。
這孩子總是充滿智慧,總是有那麼大氣的格局,只有自己這種自他幼小時就與之相識的人,才知道世間真有生而知之者,世間真有益西威舍。
一邊的梁皇後有些不服氣:「那別人欺負上門來,也任由他們欺負嗎?」
「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本就是錯;如果能讓別人以此為理由來『欺負』,那就更是大錯了。」
「修建曲野河南的那些廟宇,我一直就持反對的態度,也早就與太后和皇后說過,佛法,不該淪為統治民眾的工具。」
那個小孩,漸漸成長成了大宋最有權勢的大臣,二十年來,兩人也曾經通過商隊的秘密渠道,有過一些往來,但是那個孩子除了恭敬地給他問好請安,從來沒有對他有過任何非分的要求。
梁太后倏然而和-圖-書驚:「這話是誰說的?此人有大眼界,為何從未聽國師舉薦過?」
梁太后合什行禮:「大師莫怪,前來求佛,正是為了求得平心靜氣。」
興慶府,觀慶寺。
「現在同樣的事情,卻被后族的反對者們做了去,所以那些孩子的心,便倒向了他們。」
「現在宋人將他們拆了,民眾還為之歡呼雀躍,就足以說明那些寺廟,不是佛祖的殿堂,而是人心的枷鎖。」
「曲野河南地,一直是后族的俸田,我曾經一再和太后說過,不要對那些孩子們太苛刻。」
「和尚不懂軍政,所以這些話也不當事兒,聽不聽,都在太后和皇后。」
家梁說道:「臣在西路還置辦了大量的軍器,光鐵鷂子步騎具裝,便尚存三千領,要是國棟輕敗,這些東西落入蘇烈之手,可是彌天大患啊!」
而那孩子的回信是——大師是行走在人間世的活佛,宅心仁善。而夏人,不過是從華夏族群中出走,然後迷了路的孩子。
梁乙埋這下終於動搖了:「既然如此,便請家先生遣使相召,積石軍攜圖幹部和野利部眾,從谷水入休屠澤,然後在白馬強鎮軍司等候命令,守護興慶府到漠北的通道。」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