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蘇廚

作者:二子從周
蘇廚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絕仕

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 絕仕

「抵京之後,又數遭彈劾,如非陛下曲意保全,以臣之罪,雖新宋、大西,不足為掩骨之所矣。」
自惟衰邁之軀,得就安閑之地。闓今傳后,更有望于殘年;行道致君,甘息心於聖世。
各路、州、縣、軍檢察司、折衝司,善行監督,不得有侵吞國用的事情發生,一旦彈劾,必罹重懲。
前日朝廷不知其不肖,使之勸學人主,不用則亦已矣,若復無恥以苟祿位,孟子所謂是為壟斷也。儒者進退,當如是乎?
臣非敢自重,實懼上累聖明,使天下後世謂朝廷特起之士,乃貪利苟得之人,甚可羞也。
夏,四月,癸丑朔,出詔放免天下欠逋。
臣按頤起自草澤,勸講經筵,狂淺迂疏,妄自尊大。
應當說,這篇謝表裡邊,充滿了抱怨之意,監察御史董敦逸立即彈劾:
志既乖于仕道,義當致於為臣,屢懇請而未從,俄遭憂而罷去。
他能夠做到的,蘇軾能夠做到;蘇軾以自身仕途斷絕為代價,為天下貧民請命,最後得以施行,這樣的舉動,卻不是他想得到的,更不是他做得到的。
同時要求天下州縣衙門,皆需張榜告示,如此德政,必使周聞。
今頤猶不自揆,肆為狂言,至引孔、孟、伊尹以為比,又自謂得儒者進退之義。
和圖書當時有所建白,人皆以為笑談,而又奔走權門,動搖言路。
「朝臣每言盛世,然尤有良政不及之民。」
陛下詔起臣于草野之中,面授臣以講說之職。臣竊思之,得以講學侍人主,苟能致人主以堯、舜、禹、湯之道,則天下享唐、虞、夏、商之治,儒者逢時,孰過於此?
頤近因喪服除,朝廷以職名加之,輿議沸騰,皆雲虛授。
怨躁輕狂,不可縷數。
大蘇雄文,蓋世無雙,一篇《告天下臣民放免積欠詔》,做得花團錦簇,感人肺腑。
忠戀之誠雖至,不得已也。去就之義當然。
臣尚羞之,況朝廷乎!臣無可受之理,敢冒萬死,上還恩命。」
不能取信於上,而欲為繼古之事,成希世之功,人皆知其難也。
高滔滔和趙煦的聲望,因為此事被再度推向新的高峰,民間無數貧民赤戶,為太皇太后和趙煦設立長生牌位,四時供奉。
「唯有一心,敢傾竭誠。故人臣有所不言者,臣敢昧死為陛下言之;天下有所當正者,臣敢昧死為陛下諫之。」
「竊見左通直郎、直秘閣程頤辭免職名表,辭雲『不用則已,獲罪明時,不能取信於上』,又有『道大難容,名高毀甚』之語。
實覬不傳之學,復明於今日;作m.hetubook.com.com聖之效,遠繼于先王。
等到蘇軾所擬的《放免天下積欠詔》傳至洛陽,程頤讀罷,終於徹底息了爭競之心,絕了入朝之念。
惑眾慢上,無甚於此。伏乞朝廷追寢新命,以協公論。」
昨蒙擢任,既以人言而被黜,為朝廷羞矣;今復授以職任,適足重為朝廷羞,無所益於明時,徒取笑於後世。
呂大防諭旨,進范祖禹龍圖閣待制,范祖禹乃不敢復請。
蘇軾再次躬身:「臣生之辰,月宿直年,磨蝎入宮,主得謗譽。」
「非卿孤直,誰為言之?」
簾內沉默了半晌,高滔滔終於開口:「官家。」
「至於官身祿位,以臣之駑蠢,雖制翰亦為忝祿,敢望其餘?!」
始蒙招致之禮,旋為黜逐之人,將胡顏以立朝,當自劾而引去。
趙煦這萬年撲克臉也不禁紅了眼圈:「侍講章奏有言:『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前賢有教,敢作不聞?」
陛下謹擇經筵之官,如頤之賢,乃足以輔導聖學,至如臣輩叨輔講職,實非敢望頤也。
「伏念臣力學有年,以身任道,惟知耕養以求志,不希聞達以干時。
傒交發意之孚,方進沃心之論。
「是故屢升而屢黜,反傷先帝之明,愧何如之。」
之前,范祖禹https://m.hetubook•com.com曾經上奏推薦趙煦再用程頤:「程頤經術、行義,天下共知,司馬光、呂公著與相知二十餘年,然後舉之。
銜恤既終於喪制,退休合遂于初心,豈舍王哉!
「今朕意已決,天下諸般逋負,不問舊新、有無官本,一體罷除。著戶部尚書蔡京提舉此事,天下檢察司監督以聞。如有官吏阻擾其事,造作奸偽者,嚴懲不貸!」
未終喪制,已降除書,上體眷恩,內深愧懼。
伏望聖慈矜察愚誠,追寢恩命,特降指揮,許回田裡。」
「此議由內翰所起,即由卿擬詔,必符朕意。」
程頤只得承領敕牒,但是稱疾不拜,「假滿百日,亟尋醫,終不就職」。
至於五請而未聽,豈可力辨而求伸,遂且從容,以須替罷。
戶部尚書蔡京果然厲害,估計方案其實早就悄悄做下了,詔書下達只用了五天,就得出天下州縣合免數目,計一千三百余萬貫,細化到了縣一級,命各地按章施行。
「皇宋於今,威加四海,朝野清平,歲入增漢唐十倍,疆域亦齊之。」
「先帝不以臣鄙陋,數蒙拔擢,然終矯頑劣抗,不堪使任。」
詔書一出,天下歡悅,其實根本不用張榜,以大蘇的影響力,轉眼就流布天涯海角。
「臣昨被責命,出為和圖書外官,夙夜靡皇,惟是內省。
如果因蘇軾力請而得行之,那今後天家就再不敢用其為相。
蘇軾再拜:「太皇太后、陛下心系萬民,隆德感天,必邀後福。明主在上,臣蘇軾,為天下拜賀!」
這一次,是真正絕意于仕途了。
幸陛下聖明,察其疏繆,止令罷職,示朝廷之寬恩也。
太皇太后召呂大防曰:「皇帝未欲令去,且為皇帝留之。」
對天家來說,就算有千萬分之一的可能,也不能冒這個險。
程頤上書辭謝: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對天下來說可能是好事兒,但只要是周公,那就具備翻為王莽的能力。
伏念臣志存守道,識昧隨時,俗所忌憎,動招謗毀。
「未至都下,已歷五遷。自古人臣,罕有恩遇如斯者。」
於是再次上書辭謝,這一次的態度就非常老實了:
頤草茅之人,未習朝廷事體,迂疏則固有之,人謂頤欲以故舊傾大臣,以意氣役台諫,其言皆誣罔非實。
在職歲余,凡夙夜畢精竭慮,蓋非徒為辨辭解釋文義,惟欲積其誠意,感通聖心。
「臣愧怍於心,中夜慚徨,常思愚昧,未有可報聖恩于萬一。」
臣何狂簡,敢爾覬幸,宜其獲罪明時,見羞公論。
高滔滔其實是非常想實現仁宗「三宰相」這個Flag的,蘇軾和*圖*書的連續幾道奏章沒有聲息,也不能說沒有這方面的考慮。
豈期矜貸,尚俾甄升;恩雖甚隆,義則難處。
如臣至愚,豈免眾口?
說得亮堂,不如做得亮堂。
「朕雖陋暗,亦有思齊之心,先帝曾曰:『此固非安圖逸樂之時也』。」
這是當然之理,罷免天下積欠,加恩兆民,只能恩出於上。
因此只要蘇軾不相,他就不可能再有入仕的機會,否則必然被士林所不齒。
臣於是幡然有許國之心。
蘇軾是真正的光風霽月,而程頤,始終擺脫不了「偽君子」的嫌疑。
今臣已乞去職,若復召頤勸講,必有補聖明,臣雖終老在外,無所憾矣。」
不思道大則難容,跡孤者易躓。入朝見嫉,世俗之常態;名高毀甚,史冊之明言。
高滔滔給足了程頤體面,詔不許。
自二年春后,每當臣進說,陛下嘗首肯應臣。臣知陛下聖資樂學,誠自以為千年之遇也。
「陛下新極,聖慈臨制,不顧眾毀,恩旨屢加。」
「君恩如此,豈容不報?而臣才鈍拙,非如小幺叔變化施為,可生死人而肉白骨者。」
未至任滿,遽丁家艱,思無忝于所生,惟堅持于素節。
丙戌,詔程頤許辭免直秘閣、權判西京國子監,差管勾崇福宮。
此事之後,他再也沒有和蘇軾競爭士林領袖的資格。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