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6章 倭寇的老巢
「你們可是倭寇的姦細?」
但是這些不是他眼下需要考慮的問題,他現在的當務之急是抓緊時間趕快把小浪嶼倭寇掃滅。
這位真的是行家啊,漁民雖然很辛苦,但一般要麼趕在天黑之前回來,要麼就索性出遠海晚幾日回來。確實沒有深更半夜回來的道理。
畢竟他們跟倭寇一起生活了足足幾個月,萬一這位大人因此斷定他們就是倭寇的姦細,他們就是跳進大海也洗不清了。
「大人明察,大人明察啊,我們都是本地本本分分的漁民,怎麼會是倭寇的姦細呢。」
「回世子爺的話,確是如此。」
「世子殿下所言極是。下官一定竭盡全力配合殿下,犁庭掃穴,立下奇功。」
但是其他的島嶼呢,其他的倭寇呢?
鄭經和梅知府隨後出了大牢。
只是他們把自己被倭寇擄掠去小浪嶼的事情隱瞞,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路喊冤。
好不容易抵達泉州港,他們前腳剛一上岸,後腳就被巡
https://m.hetubook.com.com查的明軍士兵捉住。鄭經心中暗暗思量,福建一帶的倭患應該都是這樣的。
梅知府上前一步呵斥道。
他們面上寫滿了驚恐,跪在地上把頭埋起端是大氣都不敢出。
鄭經抬了抬手,示意梅知府不必大驚小怪。
「大人明鑒啊,我們都是本本分分的漁民,不可能是倭寇姦細啊。」
這兩個人未免也太慫了吧。
不管是當地百姓還是商船遇到倭寇基本上都跑不了,只能淪為任人宰割的魚肉。
二人雖然路上一直喊冤,但官兵們根本不聽。
鄭經是一個很現實的人,他在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之後就會立即根據情況作出針對性的布置。
「提人犯!」
鄭經一聽不由得眼前一亮。
世子殿下親臨府衙大牢,這是梅知府之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倭寇人數雖多,但基本都是幾百一夥,他們佔據一個小島作為老巢,在周邊海域肆意劫掠。https://www.hetubook.com.com
這二人不是旁人,正是鐵柱和二牛。
二人邊走邊聊。
如果官軍想要跟治倭患,就需要犁庭掃穴,把這些倭寇的老巢連根拔除。
「多謝世子爺恩典,多謝世子爺恩典。」
這個梅知府表現的就很老道。
他就說嘛,他感覺二人的身份不一般,不僅僅是漁民那麼簡單,但又說不出哪裡不對。
早有人給鄭經搬了一把椅子,鄭經也不客氣,撩起袍衫下擺就直接坐定。
「梅知府,看來此地倭寇多半是像小浪嶼上的那批一樣有自己的據點,所以我們還得多多偵查,把他們的老巢端掉。」
唯有第一戰打的漂漂亮亮,接下來的戰鬥才會令人鼓足幹勁。
說罷二柱把袍衫撩起,只見一條條猩紅色的血檁子十分的顯眼,就像是蚯蚓一般。
二柱嘆了一口氣道:「我們都是當地本本分分的漁民,誰料突然鬧了倭患。我們都是被擄掠到島上的。倭寇真的不是人啊。他們把和_圖_書我們當牛做馬,對我們百般呵斥刁難。稍有不合他們心意的他們就用鞭子抽打我們。小人身上如今滿是血痕。」
二柱見情況有些不妙,為了證實自己的清白,心下一狠就把事情的經過原委竹筒倒豆子一般的悉數說了。
「回世子爺的話,幾百人是應該有的,但不超過千人。」
他們從小浪嶼逃出生天後,直接划船前往泉州港。
梅知府原本想要提醒一下鄭經注意安全,但一想這兩名姦細肯定被上著鐐銬,鄭經身邊又有這麼多的護衛,應該安全不會有問題,遂作罷。
鄭經在一眾親衛的簇擁下進入了牢房。
「罷了,本世子且來問你們,你們說自己是漁民。可哪有漁民深更半夜的趕海回來的?」
由他們二人引路,官軍可以輕而易舉的掃除小浪嶼上的倭寇。
鄭經被他舔的很是舒服,拍馬屁這種東西看似簡單,但要拍的恰到好處其實就很是考驗功力。
鄭經不由得皺眉。
鄭經咽下一口吐沫,強自使得自
和圖書己保持鎮靜。
別的不說,這個梅知府的嘴巴是真的甜。
官兵斷定他們就是倭寇姦細,不由分說的把他們綁了押送到府衙大牢里。
鄭經此刻對梅知府愈發看好了,有這樣一個人在身邊打下手,別提有多舒服了。
果不其然,他們二人跟倭寇是有關係的,只是不是倭寇的姦細,而是被倭寇擄走的百姓。
梅知府上前呵斥道。
「大人明鑒,世子爺明鑒啊。我們真的是本地漁民。」
「說不出來了吧,說不出來就證實了你們就是倭寇姦細。」
……
這話一出口,二人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鄭經不能指望每次都能恰巧碰到逃出來的漁民吧。
那兩名「倭寇姦細」是鄭經的人關押進府衙大牢的,自然也是他們前去提人。
這種人怎麼會願意去到陰森潮濕昏暗的牢房的?
鄭經不怒自威,嚇得二人哭爹喊娘。
鄭經的聲音裡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信,二人遂顫顫巍巍的把頭抬了起來。
「這個,這個……」
「把和圖書二人帶下去好好洗刷一下,給他們些吃的喝的。」
「照你們這麼說,如今這小浪嶼上還有不少被倭寇擄走的百姓。」
「放肆,這位乃是忠王世子,你們該稱呼世子殿下。」
「把頭抬起來。」
梅知府當即跟在後面。
在他看來二柱和鐵牛是很有用的,畢竟他們知道小浪嶼的準確位置,也清楚島上的具體情況。
至於所謂的能力,鄭經又不需要梅知府做什麼,只要保證好後勤即可。
鐵柱和二牛一起喊冤道。
「你方才說這小浪嶼上有倭寇駐紮,共有多少人?」
片刻之後兩個衣衫襤褸的犯人便被帶了出來。
可是他卻親眼看到了,由不得他不信。
可他們話都已經說出口了,總不能再收回來吧,這樣也太過分了。
在他的印象中,像鄭經這種整日鐘鳴鼎食之輩,應該是前呼後擁,過著奢靡無比的生活的。
鄭經吩咐了一句,二柱和鐵牛聞言一陣狂喜。
他們沒想到這位貴人如此的好說話,這真的是他們的福氣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