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我能升級避難所

作者:十七箏
我能升級避難所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百九十五章 生態大棚的意義

第四百九十五章 生態大棚的意義

不僅採用了無土栽培、立體種植、生態農業養殖等多種技術,讓原本平面的種植面積升級成立體的種植體系,還讓各種作物之間構成了循環,能夠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生態大棚所使用的動物的種苗更是藉助了陳新用來培育基因改造狼犬的設備,對傳統的家畜種苗進行了優化,培育出來的優良品種。
按照陳新和李教授的計算,這樣一座大棚,可以做到一畝地養活至少3-5個人。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李教授和他所帶領的團隊對所有的作物種子都進行了精心的挑選。
事實上現在科研中心這裏的生態大棚也確實是全自動的,只需要設定好種植模式和生態體系,提供原始的作物種子和動物種苗,保證光照、溫度和水的供給,整個生態大棚就能夠自己運轉。
但現在這些都已經不太可能了。
機械採收、機械播種、機械灌溉、機械投喂……整個生態農業體系內,需要人力勞動的部分在陳新和圖書的意志下已經全部用機械化作業所替代,一切都成了自動化。
畢竟末世之下,人力很不值錢,但糧食很值錢。
而傾注了李教授和陳新兩個人大量心血的生態大棚也沒讓兩人失望,不僅可以一直自我維持下去,還能夠每個月源源不斷的產出瓜果蔬菜,以及大量的糧食作物和蛋奶肉食等農副產品。
只是動物到底和植物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它們需要有專人來照顧。
他們並不是選擇那些過去人為培育出來的高產卻不能持久將性狀遺傳的種子,而是選擇那些性狀穩定,可以一直播種,並不會出現明顯減產的種子。
傳統的大棚大多採用透明的薄膜建造,成本低維護簡便,採用草苫或者保溫被來保持溫度,在過去那種環境下確實已經夠用,且足夠保溫了。
包括國家新修建的大棚,這些在災難之後所新修建的大棚和過去的大棚最本質的區別還是在牆壁上。
而李教授所帶和_圖_書領的研究團隊所預期的目標是五十年內不會出現循環問題,保證生態大棚在除開機械維修之外不用更換作物依舊可以正常運轉。
因為對於現在的炎國來說,維護一個生態大棚運轉所需要消耗的人力是次要的,獲得更多的糧食產出才是主要的。
而除了建築結構上的不同之外,更大的不同在於內部。
但生態大棚的話,如果沒有陳新提供的全自動機械,完全靠人力來維護的話,可能三五個人都未必能夠維持一畝地面積的生態大棚運轉,而這些人還必須有足夠的知識,讓他們能夠應對各種問題。
首先能夠進行立體種植和生態農業養殖的生態大棚完全可以將原本的一畝地變成好幾畝地,將農作物的產量大幅提升。
所以單從一畝地能夠養活多少人來說的話,當然是生態大棚完勝。
不要覺得這個數字很低,如果按照傳統農業模式來的話,一畝地只種水稻的話,一年兩季,和圖書一季一千斤稻穀,出五六百斤米,一年一千斤米,是可以勉強做到滿足兩到三個人對大米的需求。
不過相應的,生態大棚的維護成本也被提高了許多。
傳統意義上的大棚,主要是用來提升溫度,人為的改變作物的生長環境的。
因為外面根本沒有陽光,所以現在的生態溫室也就不考慮透光度的問題了,反而為了節約而需要儘可能的減少逸散。
至於說生態大棚的維護,則已經在陳新的幫助下實現了全機械化。
不僅如此,生態大棚內構建的生態體系可以出產種類繁多的蔬菜水果以及通過飼養家禽家畜所獲得的蛋、奶和肉食,以及其他農副產品。
陳新記得按照自己找到的資料甚至有那種自帶太陽能電池板的生態大棚,通過太陽能發電來為大棚提供能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來提高大棚內農作物的產量。
而且還對作物之間的生態依存關係進行了細緻的研究,這才能夠搭建起現在科研中心的這座全https://m.hetubook.com.com自動化的生態大棚。
傳統農業的耕種方式,一畝地一個人就能夠完成所有工作。
不得不說,這已經很有科幻小說里那種自動化農業的味道了。
而現在這種生態大棚所能夠提供的就完全不一樣了。
科研中心的生態大棚和傳統的大棚並不一樣,也和災難之前的生態大棚有不少區別。
只是雖然投入的成本高了,生態大棚對於現在炎國的情況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
但人是不可能只吃米,不吃菜和其他肉食的。
然而想要在零下幾十度的環境下還能夠保持溫度,這就不是傳統的大棚所能夠做得到的了,就算是過去的生態大棚在建築材料上也最多是使用有機玻璃、透明塑料之類的材料,保溫性能並未超出太多。
科研中心這裏的溫室,四壁全都是用高性能保溫材料作為夾層,外層則是耐低溫的金屬材料,而內層是複合材料,三層結構既可以抵禦外部嚴寒的侵襲,也可以阻止內部溫度和水m•hetubook•com.com汽的散失。
而災難之前的生態大棚雖然說有所區別,但本質上也確實是拿來做這個用的,只不過相對而言功能上會更全面一些。
在有光、溫和水三種必要條件的不斷補充下,現在科研中心的生態大棚雖然不敢說能夠無限耕作下去,但至少十年二十年之內是不會出問題的。
所以理論上來說,想要養活一個人,滿足他在飲食上的需求,單靠傳統種植方式的一畝地是根本不夠的。
李教授他們所追求的五十年不出問題,就是指除了機械故障之外,整個生態大棚可以自己運轉五十年,而不會出現問題。
而豐富的食物種類,尤其是肉食的存在是可以大大減少人對單一糧食的需求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炎國的高層才會對生態大棚格外的重視,在各地都打算採用這一模式來建造新的生態大棚,用以產出更多的食物。
雖然生態大棚的自動機械可以為它們提供生存所必須的水和食物,但如果發生疾病等情況,還是要由人類處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