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崇禎十五年

作者:韭菜東南生
崇禎十五年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0672章 崇禎的決斷

第0672章 崇禎的決斷

黃昏,兩道聖旨從內閣發了出來。
換俘之事,最大的關鍵是大明要派出正式的使者,出使遼東,和建虜談判換俘之事。而崇禎帝怕的也就是這個,他擔心一旦派出使者,會激怒那些不理解朝廷苦心的士子文人,說不得會在各地煽風點火,聚眾議事,擾亂朝廷,甚至是給他冠上一個昏君懦弱的名號。
朱慈烺小心翼翼,但又非常清楚的將自己的一番機心向崇禎帝表明,這些話,他並非沒有在奏疏裏面說過,只不過遠沒有當面這麼直接和詳細。
而崇禎帝並非沒有被欺過,當年袁崇煥殺毛文龍就是先斬後奏,崇禎帝事後雖然大怒,但想想遼東局勢,他還是摸摸鼻子認了,這也種下了袁崇煥日後被凌遲的種子。
「侍郎……會不會有點高了?言官們怕是不會同意……」崇禎卻猶豫。
周后,張皇太后坐在上位,太子坐右邊,定王坐左邊,坤興公主雖然有座位,但卻不甘於被束縛,一直跑來跑去,每個人都是笑,尤其是張皇太后,幾乎是笑個不停,張皇太后是天啟的遺孀,雖然是皇太后,但歲數比周后大不了多少,為人和善,沒有為天啟誕下一個子嗣,一直都把周后的幾個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太子出征,他對周后更關心前線的動態,若非大明祖制後宮不得干政,她說不得會派太監到兵部到蹲守,她好時時刻刻都能了解到太子的消息。
如果沒有第二道,只有第一道,在御史言官都已經回京,特別是六科給事中有五科回京,清流們對「換俘」之事正議論紛紛之時,即便是有內閣票擬,內廷硃批,在群情激憤之下,給事中們也有可能會腦子一熱,將聖旨給封駁回去。
崇禎帝深深望著兒子,直到兒子的身影在暖閣門口消息,腳步遠去,他才收回了目光,頭向椅後仰過去,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不過很快的他就重新直起腰,臉色也變的凝重,對王承恩道:「叫周延儒和hetubook.com.com馮元飆來!」
其實崇禎最生氣的並非是換俘,而是太子沒有經過他同意就大肆聲張,還放了祖澤潤回去,這已然是在挑戰他的權威,如果不是太子而是一般督撫,早就被他革職下獄了,但對太子,對自己兒子,他還是有容忍的。
……
「是。兒臣謹遵父皇教誨。」
最後他暗暗吸口氣,更加小心翼翼地說道:「固然建虜是蠻夷,黃太吉是僭號,但兒臣以為,時至今日,我大明必須拋棄那種對建虜憤怒、不切實際、不屑交往的態度,脫虛務實,嚴肅認真的面對這個敵人,而用阿巴泰換回洪承疇和祖大壽就是其中的一步,阿巴泰對我大明沒有益處,洪承疇和祖大壽卻是建虜的寶,如果能將兩人換回,實在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是。」朱慈烺心中叫苦,抄三遍《皇明祖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慈烺拱手謝恩。
坤寧宮。
袁樞,字伯應,號環中,別號石。工書畫,精鑒賞,家富收藏。據記載袁樞貌俊偉,多大略。善騎射,有邊才。弘光元年,清兵渡江陷金陵,袁樞絕食數日,憂憤而死。
朱慈烺眼含熱淚,表情沉痛,連連說起前線將士的辛苦,甲胄不全,棉服沒有的慘況,說的周后落了淚,終於同意他遣散一些宮女,不過數量控制在二十人之內,多了一個也不行。東宮女官和宮女將近二百人,二十人等於是十分之一,這已經是周后最大的容忍了。
「父皇……」看出了崇禎帝眼中的猶豫,朱慈烺抬起頭,小聲說道:「我松山將士的屍骨,還在松山的山野間,沒有被收斂呢,或許可用收斂松山戰死將士屍骨的名義……向遼東派使。人死為大,入土為安,那些言官御史應該也沒有什麼好反對的。」
崇禎帝眼睛一亮。
第一道,遣兵部職方司郎中馬紹愉出使遼東,和建虜商討收斂遼東陣亡將士屍骨之事。副使為原兵https://www.hetubook.com.com部尚書袁可立之子,現戶部郎中袁樞,調回京師,隨馬紹愉一起前往遼東。
對福王如此,對自己的骨肉,就更是愛護。也正是這份愛護,才讓朱慈烺篤定相信,就算自己放了祖澤潤,也不會受到太大的責罰。
「是,兒臣知罪,兒臣會自省。」朱慈烺急忙再叩首,知道自己過關了,心中暗暗鬆口氣,崇禎帝雖然急躁易怒,但骨子裡卻是一個愛犢的誠誠之人,連當年和他父皇爭奪帝位的福王一系,都十分關愛,福王被李自成烹殺之後,崇禎帝坐在御座前的台階上哭:朕居然連一個叔父都保不住。
在朱慈烺跪求的同時,坤興在一邊偷笑,聰明如斯的她已經明白太子哥哥的用意了。
換俘雖然不是議和,但在清流士子們看來,放回虜酋的哥哥,有明顯的向建虜示好,繼而議和的意思,因此都是強烈反對——只有剮了阿巴泰,為遼東百姓報仇,才能表明我大明和建虜勢不兩立的決心。
張皇太后問起戰事的經過,朱慈烺輕描淡寫,盡量說的輕鬆,即便如此,也把張皇太后和周后嚇的出了一身冷汗,坤興興奮,好奇的不停的詢問,定王朱慈炯卻興緻不高,一直都沉默,好像有什麼心事。
如果他不是太子,他是斷不敢這樣做的。
朱慈烺低頭想了一下,拱手道:「兒臣聽聞,現戶部郎中,蘇州滸墅關稅官、前兵部尚書袁可立之子袁樞有其父之才,通騎射,有邊才,善雄辯,又曾以戶部郎中的身份督餉于遼左軍前,解朝廷庚癸之憂,對遼東邊務十分熟悉。其父袁可立當年對洪承疇有提攜之恩,對祖大壽也曾有庇佑,兒臣以為,他或可為此次的副使……」
對兒子,崇禎帝沒有對外臣那麼多的猜忌和顧慮,不隱忍,有火就發。
現在太子歸來,而且是攜著擊退建虜入塞的輝煌大勝,立下了那些三榜進士出身的督撫們都無法完成的功績,張皇太和*圖*書后如何能不喜?
對自己的兒子,他還是相信的,另外他也知道兒子絕不是一個輕易能被擺弄的人,從開封之戰、潮白河之戰、到出居庸關,都可以看齣兒子獨斷果決的性格——如果是兒子自己決定,那就沒有佞臣,剩下需要「改正」的就是兒子冒進的脾氣。
朱慈烺心中一驚,知道父皇在懷疑吳牲,急忙道:「是兒臣自己!」
朱慈烺起身謝恩。
「起來吧。」
幸運的是,父皇聽從了他的建議,起用了袁可立之子袁樞。就歷史記載來說,袁樞不但對大明忠心耿耿,而且有一定能力,是一個可用之人,且當年其父袁可立在登萊巡撫的任上,就曾經有過精彩的離間之策,策反了努爾哈赤的姻婿劉愛塔,是遼東戰爭史上明朝誘降滿清級別最高的將領。
但沒辦法了,聖旨以下,他只能遵從。
朱慈烺繼續道:「不過人選要慎重,一定找一個外圓內方,曲張有度,熟稔建虜事務的人。」
崇禎臉上雖怒,但心裏對太子的話,卻是贊同的,思謀了一下,絕得這樣處置還是可以的,既能向遼東派使,又不至於掀起軒然大|波。嗯,我兒睿智,掃了一眼太子,臉色忽然又一沉:「派使之事先不說了,現在說說你的罪責。彈劾你的奏疏你也看了。越權逾矩,染指大政!雖然那幾個監生都是不學無術、昏昧狂悖之輩,已經被朕重罰,但你做的事也實在是有點出格了。以後再不能有此等事,不然朕也不能容你。」
第二道,是崇禎帝獎勵抵禦建虜入塞有功諸將,並在聖旨的最後寫上了絕不和建虜議和的豪言。
……
黃昏。當張皇后離開后,朱慈烺跪下來,很鄭重其事的向周后提出,前線將士困難,父皇和母后也都在節儉,東宮也當為表率,勤儉節約,因此他打算遣散一些宮女,周后聽罷大驚,這怎麼可以?雖然每年宮中都會遣散一些宮女,但都是一些年老力衰,難以繼續在宮中生存之人,https://www•hetubook.com.com東宮的宮女都是年輕,怎麼可以遣散?
言罷,朱慈烺深深叩拜:「兒臣這番機心,不能和朝中的言官御史們明言,明言必定失敗。同時也不宜拖延,每拖延一分,洪承疇和祖大壽就多一分對建虜歸心的可能,說不得就會對我大明造成傷害。因此兒臣就自作主張,將祖澤潤放了回去。一切都是兒臣的錯,兒臣願意領罪。」
酉時末(晚上七點)。紫禁城的宮門緩緩合上,朱慈烺在這之前離開皇宮,返回東宮。崇禎帝連發兩道聖旨的消息,他已經知道了,欣慰之餘卻也有點擔心,不是擔心言官們死不甘休,而是擔心馬紹愉能不能勝任使者這個角色?馬紹愉只是一個郎中,和朱慈烺理想中的侍郎差很大一截,一個郎中和一個侍郎到建虜瀋陽的影響,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朱慈烺趕緊叩拜。
崇禎帝的臉色這才和緩下來。
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不過因為有第二道,給事中們一看,陛下並沒有和建虜議和的意思,收斂遼東陣亡將士的遺骸,也是朝廷應做的事情。於是兩道聖旨很順利的就發了出去,只有一些明眼人知道,這兩道聖旨一左一右,分明是兩手策略,雖然聖旨說不議和,但並沒有說不換俘,怕是用不了多久,洪承疇和祖大壽這兩個狗賊就會歸來了。
……
朱慈烺欣然同意。
「胡說。」崇禎帝輕叱:「我朝言官乃是太祖所立,掌規諫、補闕、稽察之責,到你嘴裏,怎麼變成了無關緊要?」
遣散那一名叫「綠蘿」的宮女,找地方安置,然後再找機會送入宮中,就算是圓了定王朱慈炯的心事,也實現了對坤興的承諾。
「你以為誰合適?」崇禎聽出了兒子話中的意思。
「罰你抄三遍皇明祖訓,三天後交給朕。」崇禎帝威嚴的道。
見太子認錯,且原本白皙的臉因為風吹日晒,有點乾澀褪皮,這一切都是帶軍出征的辛苦啊,又想和_圖_書到擊退建虜的大功,崇禎帝臉色稍緩,但目光依然嚴厲,深深望著太子:「知罪就行了嗎?朕問你,私放祖大壽之子,是你自己,還是他人建議的?」
不要說二十人,就是十人也足夠。
消息一出。群臣嘩然。怎麼的,是要假借收斂遼東陣亡將士屍骨,和建虜換俘,繼而議和嗎?
「嗯?」崇禎帝似有懷疑。
「兒臣絕不敢欺瞞君父。」朱慈烺深深一拜。
「遼東正使,地位不宜太高,免得中外矚目,但也不能太低,兒臣以為,侍郎一類的最為合適。至於具體人選,兒臣就想不出了。」朱慈烺道。
「太子哥哥,你答應我的那件事情,可不要忘記啊……」抽著空隙,坤興小聲沖朱慈烺說。
崇禎帝的臉上終於是露出一絲父親的微笑,等朱慈烺起身,他臉色又嚴肅,望著朱慈烺,目光嚴厲:「雖然你打退了建虜,血我大明十幾年的恥辱,立下了大功,但切不可自滿任性,肆意妄為,朕再說一便,你是國本,事事都需要自制自重,三思而後行。」
朱慈烺忍了一下,終於沒忍住:「父皇,兒臣以為,個別言官的風言風語,不必太在意,想說就讓他們說去吧,反正也沒什麼要緊。」
這些天,反覆來回思索其間的利弊,崇禎帝對換俘之策漸漸偏向贊同,不過卻始終難以下定最後的決心,原因就是兩個字:輿論,或者說是面子。就像太子所說的那樣,這些陽謀機心不能在朝堂上明說,可如果不能明說,又如何能說服天下人的悠悠眾口呢?
朱慈烺知道她說的什麼,看一眼滿腹心事的弟弟朱慈炯,笑道:「放心,不會忘。」
崇禎帝點頭:「正使呢?」
沒有和親,沒有結盟,自然也就不能有議和,這也是歷史上,崇禎帝想要和建虜議和,但卻始終不能成功,最後還搭上了一個兵部尚書的原因。
「是。」王承恩躬身。
這是成祖文皇帝當年的原話。
崇禎帝笑一下:「好了,你母后估計等久了,去坤寧宮吧。」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