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從白鹿原開始的諸天

作者:黑心師尊
從白鹿原開始的諸天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十六章 穩重

第六十六章 穩重

而首場也重首題,顧名思義,就是第一道題。
第二條策論,是說周朝的制度,在農業經營方面說的最詳細,近年來各國對農業的研究,多數人認為人為的管理是比氣候更重要,要點是土地、資本、勞動力。能夠正確的使用這三種資源,實在要知網知識,現在設置了新的學制,將農學列為一個獨立學科,希望能保留農業研究的學術成果。請陳述農業教育的方法。
其實這句話的西儒觀點是來源於盧梭的平等論和斯賓塞的進化論觀點提煉而出的,這時學界有兩種理論,就是一曰平權派,是尊奉盧梭的《民約論》,另外一曰是強權派,是斯賓塞的《進化論》。
看似同一張考卷,可一入場,就將人分了三六九等。
這句話的意思也很簡單,兩個平等的國家相遇,國際法就是最大的權力,但是兩個不平等國家相遇,實力就是權力!
白貴以最後一句話對這第一道策問收尾:「嗚呼,保全土和圖書地者,公法之精理也,而徒為人攘利之資,以公法所不料也。」
維新變法是一場改良運動,還不至於談虎色變,現在光緒帝和西太后都駕崩了,所以這句話寫出來也無關時局之類。
罷免不罷免,就看第一道題寫的怎麼樣。府試這近一千五百人呢,考官哪有時間和心情一個個的仔細看完,都是看一道題,有了大概的印象,就能留下。第一道題,寫的差了,就直接罷卷。
至於舉例清廷割地賠款的事情,他可不會犯忌諱。
這幾道考題,與師範學堂前些日子考試的題目有些關聯,不深,但觸類旁通,多看幾篇時文,估計也能大體估摸出來怎麼答了。
他沉思一會,內心就有了腹稿,提筆朝著卷面寫去,「西儒有言:『兩平等相遇,公法即權力,兩不平等相遇,權力即公法。』吾每誦其言而悲之,公法之誠不可恃,恃公法乃適為強大者之借口也。」
寫多了,難道https://www•hetubook•com•com是你以為朝中的大人們是蠢豬嗎?
這三道策論題一出來,白貴眼角一掃場中,發現不少考生都在暗暗叫苦,但還是有一些考生露出了自信的模樣,提筆就答。
「昔拿破崙之欲襲英也,英人以自衛故,奪丹麥之海軍,又以保全西葡,駐兵干涉其內政。當時無非者,以合於公法也。及其終英遂握海上之全權而無與抗,此一事也。」
白貴簡單分析了三道策問題,畢竟是府試,考秀才的第二難關,不是鄉試、會試、殿試這種重大考試,提不上為國排憂解難的程度,他們現在還不是童生,考過府試才算童生,沒有什麼資格為國建言獻策,這三道策問題實際上就是考的博學和記誦能力。
科舉考試,雖然改八股重策問,但是和以前的慣例是一樣的,重的是首場,只要首場過了,錄進了團案,之後的幾次考試就躺著過了。
大人們,也是要臉的。
當然和-圖-書,如果沒有八股文的練習,對一些格韻手段不熟悉的話,即使能答出來三道策問題,但文章讀起來乾巴巴的,這樣的考生,考官也不會錄取。
「這三道策問題,前兩道是不怎麼難的,第一道只要多讀一些外文史料,就能作答,而第二道分析農業,在時務齋的農學中就有講過,我也特意精修過,至於第三道題……」
再說他也將原話變了一變。
至於叫苦的人,自然是沒有門路的,只能在鄉下苦讀之輩。
這考題也算是合理的了,聽說還有就蘇伊士運河開阜等等關寫策問的……
而提煉這句話觀點的人是誰呢?
很快一條條史料列舉其上,論證嚴密。
求穩最重要。
這段話寫完之後,就是舉史料。
和後世答題一樣,只需羅列最近的關於農業的政策,最好是再以別國的方法,建言獻策一下,但這也不要多,最好提一兩點就行,多的就不要提了。
策問,最重要的就是旁引博證,以此闡述自m.hetubook.com.com己的觀點是正確的。
另外的人,則是在其他高等學堂讀書。
泰西,泰的意思是大,是極盡的意思,所以泰西一般意思就是泛指西方國家。
「且夫克里米亞之役……」
目光掃及,這些他感覺狀態好的考生,有五六人都是他在師範學堂見過的同窗,想來他們也是和自己一樣,是有門路,入了師範學堂讀書。
讀書人的抄襲,那能叫抄襲嗎?這叫借鑒梁任公的觀點!
是梁任公在1901年,七年前在《國家思想變遷異同論》中寫道:「兩平等相遇,無所謂權力,道理即權力;兩不平等相遇,無所謂道理,權力即道理。」
後面兩道題,白貴早就有了腹稿,一字字的斟酌修改過,絕對不會犯忌諱,他是案首,基本已經會決定錄取,就不要犯一些小錯誤。
這種策問題,對於普通讀書人來說,能提出什麼有效的方法?
最好的策論文就是論點闡發自先賢之口,在前世高考教育中,語文老師早就教https://www.hetubook.com.com導過了。
「維也納會議,所以保全歐洲之局也。舉拿破崙所破壞者,一一而建設之。名非不正也,而其既也,俄奧普遂分波蘭,索遜割地于普,荷蘭得萊茵河之上流,英專地中海之大勢,此又一事也。」
「記過的人考起來沒有難度,但沒記過的人,則任由發揮,難免落了下乘……」
接下來對這論點的闡述:「近百年來,泰西諸國勢均力敵,蓋無可以瘠人以自肥者,而保全土地之名以起,猝然聞之,或有所甚不得已,甚且勞師縻餉不惜……究其實罔不以義始而以利終,彼其為人乃其自為也,外交政策之巧,有如是哉。」
類似這種借鑒,數不勝數,大街上到處都是對盧梭和斯賓塞的理論闡述。
他先對一道策問定了性,也就是策問這種議論文的論點。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歐羅巴上,各國勢均力敵,打也打不死一個國家,但是耗費錢糧太大,所以只能讓別的國家賠款,這樣久而久之,就形成這樣的外交政策慣例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