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新順1730

作者:望舒慕羲和
新順1730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岔路之前、同路之末 第180章 也就那麼回事

第二卷 岔路之前、同路之末

第180章 也就那麼回事

日本此時,工業革命的影兒還看不到的,也正因為工業革命沒影,所以糧價太低,也所以本土的地主和貴族們,認為出口糧食是好事,以保證糧價,從而保證他們的利益。
「不是說他的想法不好,公子不也有想法嗎?」
當時拿回威海給康不怠看了看,都是漢文寫的,康不怠也就贊了贊《產語》的文筆,說頗有古風。
因為之前為了應對通貨緊縮的鑄幣改革,含銀量從正德錢的含銀量80%降到了45%左右。
太宰春台也是有心解釋清楚,遂道:「米貴之好處,惠及士農工商,非只于士、農。」
但劉鈺儒學底子太薄,想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太宰春台既然是儒生,或許一些「暴論」可以作為儒學改革的方向。
「劉君,請問貴國松江、寧波等地的稻米,多少錢一石?」
太宰春台也是滿腔憤懣,如今年近六十,一腔政治抱負無處施展。日本連個常平倉和平糶法都沒有,米價漲的時候嚇人、落的時候驚人。
「難的是,他既披著儒皮,大儒便要以儒骨去審視、駁斥。你說他是法家、農家或者其餘諸子的學問,都沒問題。但你說他是儒學,沒人會認的。」
雖然他有一定的經濟思想,但仍舊在封建制的框框下思索,仍舊認可武士和農民的穩定是第一位的。不反對經商買賣,但認為農業仍舊為萬物之本。
兩邊的貨幣單位不同,太宰春台對此有所了解,內心算了一下,不管是用銀的關西還是用金的關東,除了享保飢荒之前的通貨緊縮期,這米價還是比大順那邊要低。
即便一些經濟理論想法有些局限,但也比只能修修補補的那群人強。
這肯定是比大順這邊的米價便宜的,固然要考慮松江hetubook.com.com等地物價較高的緣故,但太宰春台估摸著應該也不會浮動太大,只要不是災年,當在1.5兩到2兩之間浮動。
劉鈺可以理解他們的屁股,卻對那句「米貴物賤」有些不解,便追問了一下。
基本上就這個時代而言,在經濟學的見解上,此人亦算是當今日本的第一人。
但這個時代,哪怕六十年後英國圍繞《穀物法》的大辯論,這種想法依舊是主流想法。
開戰之前,下關米交易所里,一石米的價格約為50戔。
看過之後,覺得也就那麼回事,局限性還是太重。
奔走數年,沒有一個人聽他的「常平倉」、「平糶法」、「市易法」、「青苗法」之類的嘮叨,都覺得聽起來很好,但是自己一藩之內搞又有什麼用?
「春台先生對開埠一事,是看好的方向多?還是看差的方向多呢?」
而且就日本的儒學界而言,當初和他爭論、互噴過的大佬,基本上都死了。後生們還沒成長起來,如今在日本這邊嘴炮最能打的就是這位了。
形式上,英國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導致糧價飛升,所以本土地主和貴族們,施壓要求不能進口,以保證他們的利益。
「這難道不是仁政嗎?」
「而稻米,大國米價貴約一倍,正可帶動日本米價上漲。米價上漲,則士、農余錢便多。這是好事。」
「米貴物賤,方為日本之未來。」
既然常平、平糶之類的辦法沒得用,太宰春台在詢問了大順的物價之後,就認為開關開埠是一件好事了。
問題是他認為,始皇帝焚書坑儒,書是燒不絕的,還有後人記誦留下了許多。但宋儒胡亂解讀儒家經典,違背孔孟之義,卻是在挖儒家的根。和_圖_書始皇帝就像是砍伐樹枝、朱熹則是刨根斷干,哪個危害大,不言自明。這大帽子扣的就有些實在太大。
這算下來,1戔是3.75克,50戔再折算一下新錢的含銀量,按照大順的石米重量和庫平銀來算,大約是折算9錢庫平銀一天朝石米。
「只是我欲效仿王荊公有常平、平糶、市易、青苗諸法,奈何人微言輕,又有狷狂之名,無人肯用。」
這一點劉鈺也頗認同,日本終究少了個中間商,不需要考慮中間商的盤剝。武士法理上有地權,但實際上其實沒有,而下農兵分離住在城下町,和地主還不是一回事。
等劉鈺提出是不是可以作為儒學變革論點的時候,康不怠直接笑的前仰後合。
「大國貨物,想來價不高。若大國產、日本也產,必要價低方可能入港售賣。如今,日本的物價也會降低。」
但此時面對這些學術上的問題,他卻不甚太在意,而是轉向了劉鈺,問了一個有些和儒學八竿子打不著的問題。
劉鈺之前看過他之前寫的書,覺得雖然局限性很大,但此時能有經濟的眼光亦算是難得了。
大致的邏輯,是說以金銀作為世界貨幣,糧價越高,意味著雇傭的人就必須開更多的工資,以摺合和之前相同的糧食。如此,鄰國因為糧價低,所以生產的商品的成本也低,金銀也就能買更多的鄰國低價商品,有助於改善底層的生活?
「凡治國之道,務要使米貴而物賤。米貴,則士、農方有餘錢,購買貨物;物賤,士、農購買的貨物就越多,也就越能夠促進工商的發展。」
「若米貴,不知士農餘利頗多,商人的僱工,為了保證他們可以買得起米生活,以金銀論,是不是給他們的薪水https://m.hetubook.com.com就高了呢?」
算清楚了這個賬目,太宰春台給劉鈺鞠了一躬道:「若如此,劉君實又救了日本一次。上一次甘薯救荒之事,雖是將軍推廣,但若無劉君送來數船甘薯為種、又有《甘薯救荒書》為術,則飢荒要恐波及百萬人。」
劉鈺費勁吧啦地理解了一陣,恍然大悟,心道原來是這麼個邏輯?怪不得自己一直不能理解東邊也喊「米貴物賤有利百姓」、西邊也論「米貴物賤有利貧民」,原來在這呢……
日本若能出口大米,作為壓艙石,至少可以逐漸拉平到和大順近似的米價。從9錢庫平銀漲到一兩四五,武士和農民的生活都會大為改善。
各藩的大米都是商品化的,要拿到下關、大阪等大米交易所里賣掉以補貼財政的,這事兒得幕府出面。
理順了這裏面的邏輯,劉鈺開心極了,連連點頭,心道妥了,我寫封推薦信,保准你和阿部正福相見恨晚。
況且,康不怠受劉鈺的影響,對經濟基礎一詞看的極重。認為太宰春台和荻生徂徠的爭端,源於日本的經濟基礎,放在大順這邊,並不適用。
「正如公子當年武德宮考試,以『西域』破題。公子想要借儒學之皮,就要找對破題的地方。奈何我想了這麼久,也沒有想到破題的點,公子的水平,那就更別想了。」
可以說是腦子問題。
雖然形式上和幾十年後英國《穀物法》不同,但本質上區別不大。
「米賤傷農,此事不可不察。米過貴,也更傷百姓。需得讓米價達成一個均衡的值,那才最好。」
「王荊公搞得那一套,你說那是儒學,真儒認嗎?可即便如此,王荊公不還是高舉《周禮》,行申不害、商鞅、管仲之法術?他敢不舉《周禮和*圖*書》嗎?」
太宰春台是反宋儒反魔怔了,號稱儒家有兩次大的毀滅,一次是始皇帝焚書坑儒,另一次就是宋儒胡亂解讀儒家經典,搞出了程朱理學這一套根本不是儒家正統的體系。
「呃……約莫一兩七八一石?大約一兩四五以上浮動,若荒年二兩三兩五兩,若豐年一兩二三?天朝的石和日本的石不太一樣,大約五石折日本兩石?但松江那邊的米價,是以精米算的。同樣按照你們這裏一石的容量,精米是320斤,糙米的話,也就只有280到300斤了。天朝那邊一石,精米120斤,糙米110斤多一些吧?」
也可以說是屁股問題。
否則的話,本藩建了常平倉,又擋不住其餘藩的米入場,根本沒用。
如果這個人對經濟的看法都基本符合劉鈺壓榨日本的預期,看不出其中的大問題,那麼基本上也就穩了。
有心看看他對開埠之後經濟的看法,便笑道:「我亦有此意。兩國互為常平倉之說,正是天朝日後宗藩體系的仁政之舉。」
自那之後,劉鈺也就再沒關注過太宰春台,沒想到今日在這個場合見到了,而且還是在這種氣氛之下,劉鈺也是真沒想到這個老頭就是他。
劉鈺本來正準備和自己這邊的軍官們、日本那邊儒學造詣不深的幕府臣僚們自己組個圈子喝酒呢。
裏面隨便拿出幾條,康不怠這個其實心慕黃老莊的,都能引經據典地駁斥乾淨,更何況大順那些真正的儒學大家了。
而且康不怠覺得,劉鈺說的一些東西,比這個說的清楚的多。但劉鈺為什麼不敢拿出來用?因為劉鈺自己知道那不是儒學。
太宰春台早就考慮過此事,亦道:「總的來說,我覺得開埠還是好的。」
「這也就是在儒學不興、見朝鮮尚https://www.hetubook.com.com且自卑文華的日本。放在咱們天朝,能噴的他連門都出不了。不值一提、不值一辯。」
這話如果放在後世,肯定會被人罵一通,覺得完全狗屁不通,怎麼可能糧食價格暴漲反而是好事?怎麼可能會出現糧價高、而其餘物價低的情況?
「我曾想過中華常平倉、平糶法,以此穩定日本之米價。穀賤傷農,傷士,士、農,日本之本也,不可傷及。」
康不怠對裏面的一些見解很是認同,但覺得劉鈺借來「篡改」儒學的想法,一點都不可行。裏面的東西,放在大順,若說不是儒學,說不定還會有人當成雜書看看。要說這是儒學,非要被人打死不可。
大順這邊科舉出身的官員,也想著趁這個機會,和太宰春台探討下程朱理學的問題。
可是這個太宰春台的一些言論,他自以為是儒學,可實際上分明是管仲、李悝等法家之學,在日本可能還能忽悠一些人,在大順就是禿頭上的虱子。
若完全不考慮工業的發展,完全不考慮同行業鄰國進出口的激烈競爭,這似乎……確實有些道理。
「如今開埠,兩國之間互通有無。這常平倉建不起來,兩國倒是可以互為常平倉,均衡米價,不使士、農因米賤而傷。」
但幕府的官方儒學意識形態,是朱子學,幕府將軍倒是聽說過太宰春台的名頭,這一次也徵召了他,但之前可並不想用這個非朱子學的儒生。
「而開埠之後,貨物湧入,大國貨物便宜。伴隨米價上漲,士農自不必提,而為商人勞作者,因為金銀薪水提升了,刨除掉買米的錢,就算和以前剩餘的錢一樣。但因為大國貨物湧入,米糧之外的物價降低,同樣的錢,他們不也一樣可以買更多的東西嗎?」
被太宰春台這麼一問,他倒是先懵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