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海魂

作者:閃爍
海魂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三卷 前進跳板 第七十三章 混亂戰場

第二十三卷 前進跳板

第七十三章 混亂戰場

可以說,這完全是盲目的轟炸。
結果,領隊長機直接就在這些氣球上方投下了炸彈,另外31架轟炸機也迅速的投下了炸彈。
正是因為有了雷達瞄準儀,第一批到達的32架轟炸機才能夠在沒有照明的情況下進行轟炸。
當時,「俄亥俄」號戰列艦已經起錨,正在轉向,想逃出港口,另外幾艘巡洋艦與驅逐艦也在做同樣的工作,而且動作最快的還是那三艘驅逐艦。
也就是說,這次大規模轟炸所取得的實際戰果並不怎麼樣。
當然,飛行員一般還是喜歡目視轟炸,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用前導轟炸機投下燃燒彈為後繼轟炸機照明目標這種比較老套的戰術並沒有被淘汰。
雷達瞄準儀的出現對戰略轟炸的影響非常巨大,這不但解決了夜間轟炸的難題,而且可以讓轟炸機飛得更高,從而避開地面的小口徑高射炮,甚至可以避開敵人的攔截戰鬥機,從超高空投彈,減少轟炸機的損失。
另外8架轟炸機在第二輪進入的時候,發現了一艘正在起錨,桅杆上的導航燈已經亮了起來,結果這8架轟炸機全都把炸彈投向了這艘倒霉的巡洋艦。
因為準備不充分,這次轟炸行動的效果也就好不到哪裡去。
轟炸行動直到六點過十分左右才結束。
同時,「俄亥俄」號也挨了三枚250公斤的航空穿甲彈,幸虧戰列艦的水平裝甲相當厚實,這三枚炸彈只是震壞了一些暴露在外面的設備,炸飛了幾部高射炮,並沒有對戰列艦構成多大的威脅。
隨著研究深入,科研人員很快發現,不同性質的物體所發射的雜撥的信號是不一樣的,同時不同波段的電磁波所受到的干擾強度也是不一樣的,結合這兩點,能不能製造出可以減少地面(海面)雜撥干擾,或者是利用干擾來探測目標的雷達呢?
相對而言,這個損失實際上並不是很大,至少第21特混艦隊並沒有因此而失去戰鬥力,四艘戰列艦都可以繼續作戰,還和_圖_書有五艘巡洋艦可以作戰,驅逐艦也剩了十二艘,第21特混艦隊仍然是一支比較完整的強大艦隊。
這輪轟炸最大的好處就是,當時還在港口內的第21特混艦隊的戰艦被迫起錨,不敢繼續停著不動了。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中,其他的轟炸機群也陸續到達。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有人提出用雷達來探測地面目標,然後引導轟炸機投彈。
如果在以往的情況下,肯定需要由前導轟炸機先投下燃燒彈為後面的轟炸機照明,當時也確實安排了兩架轟炸機攜帶燃燒彈首先進入,可這兩架轟炸機沒有跟上第一批轟炸機,反而落在了後方,也就是說,第一批轟炸機只能夠摸黑投彈了。
頭21架轟炸機投下炸彈的時候,就有一艘驅逐艦挨炸,另外還有一艘巡洋艦挨了三枚近失彈。
在撤出的時候,最後面的一架轟炸機在規避高射炮的時候拉起太早,一頭撞上了阻塞氣球,導致右側的兩台發動機全部停車,最終勉強飛到了外海迫降。
遭到轟炸的四艘「邁阿密」級重巡洋艦就要悲慘得多了。
可問題是,當時對雷達的研究還不是很深入,而且地面雜撥的干擾相當嚴重,又沒有合適的解決辦法,研製雷達瞄準儀的難度可想而知。
「俄亥俄」號,「蒙大拿」號,「新罕布希爾」號先後中彈。
其中「新罕布希爾」號中了一枚500公斤的航空穿甲彈,艦尾被炸出了一個缺口,導致左側的舵機出了故障,戰艦的轉向靈活性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另外還有兩艘巡洋艦衝上淺灘擱淺,雖然沒有沉沒,但是也失去了活動能力。
五分鐘后,第二批18架轟炸機到達。
而當時被炸中的那艘驅逐艦正好擋在了航道上,跟在後面的兩艘驅逐艦隻能轉向規避。
沒有一枚炸彈命中戰艦,反而有不少的炸彈落到了附近的碼頭上,以及堆積在海灘上的物資中間。
當時,唐帝國海軍的「城市」級大型hetubook•com.com驅逐艦都難以承受住250公斤炸彈的直接打擊,就更別說美國海軍那些小得多的驅逐艦了。
這批轟炸機是從另外一個機場起飛的,全都攜帶了8枚500公斤航空穿甲彈。
按照一般的原則,速度快,相對靈活的驅逐艦應該首先出港,然後是巡洋艦,最後是戰列艦。
至於這些炸彈有沒有命中目標,恐怕也沒有哪個飛行員願意飛回去確認戰果。
導致的結果是,這330架轟炸機最終竟然分成了大大小小十個批次,在前後近兩個小時之內陸續到達了聖地亞哥上空。
從六個機場上分頭起飛的轟炸機群根本就沒有能夠在預定空域會合,甚至連那些從一個機場上起飛的轟炸機都沒有能夠一起行動。
第一輪進入的時候,正因為受到了氣球的干擾,領隊長機的投彈手沒有能夠辨認出港口的位置,在第二輪進入的時候,投彈手才發現空中漂浮著不少的氣球,猛的明白了過來,美軍不會把氣球部署在荒地上空吧,那麼阻塞氣球下面肯定有高價值的目標,也就是戰艦。
這也是第三輪轟炸的最大收穫。
「蒙大拿」級戰列艦採用兩層水平裝甲甲板的設計經受住了轟炸的考驗。
到此時,帝國陸海兩軍已經裝備了五種不同型號的雷達瞄準儀,幾乎每一架重型轟炸機上都裝上了一套。
到此時,第21特混艦隊已經徹底的亂套了。
當時,談仁皓也沒有指望轟炸能夠取得多大的戰果,而他只需要通過轟炸讓大西洋艦隊無法立即離開聖地亞哥。
可正是通過對日戰略轟炸後期使用雷達瞄準儀總結出來的經驗,帝國的電子工程師找到了一些提高性能的竅門。
第四批轟炸機群一共有64架轟炸機,這是當天晚上到達的規模最大的一支轟炸機群。
其中向左轉向的那艘驅逐艦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後面的巡洋艦已經跟了上來。
戰艦上的美軍官兵立即慌亂了起來。
慌亂之中,兩艘戰艦都和-圖-書做出了錯誤的規避動作,結果巡洋艦一頭裝到了戰列艦的中部,「俄亥俄」號皮堅肉厚,屁事沒有,反而是那艘巡洋艦的艦首被完全撞斷,頭部下沉栽到了港口裡。
這下,飛行員不需要冒險低飛,也不需要使用雷達瞄準儀。
雖然斯普魯恩斯已經帶著兩支航母特混艦隊逃走了,但是在轟炸結束的時候,第21特混艦隊仍然留在了港口之內。
當時,海灘上的物資,以及碼頭已經燃燒了起來,而且爆炸與燃燒產生的熱氣流吹開了附近的阻塞氣球,燃燒的火光也正好照亮了附近幾艘戰艦的輪廓。
這兩艘驅逐艦上有300多名官兵傷亡。
地面雜撥干擾是個讓所有雷達設計人員都頭痛的問題,可以說,任何一部雷達都要遇到這樣的麻煩。
當時出現的幾套帶有嚴重實驗性質的雷達瞄準儀在戰場上的表現也都不怎麼樣。
另外,將雷達瞄準儀與自動駕駛儀結合起來,還可以提高轟炸精度,使轟炸的威力更為明顯。
只有一艘巡洋艦的傷勢比較輕,250公斤炸彈炸掉了水上飛機彈射器,沒有在艦體內爆炸,也沒有讓巡洋艦失去活動能力,甚至還可以繼續作戰。
兩艘遭到轟炸的驅逐艦全部沉沒,對於驅逐艦這類小型戰艦而言,250公斤航空穿甲彈都有足夠的威脅。
這22架轟炸機是從最遠的機場上起飛的,因為沒有等待500公斤的航空穿甲彈,全都掛的是250公斤的穿甲彈,所以反而來得比較快。
這批轟炸機的飛行員也遇到了棘手的問題,其中有一半的轟炸機已經找不到港口內的戰艦,把炸彈投到了岸邊的高射炮陣地上,另外9架轟炸機的飛行員壯著膽子超低空進入,準備從氣球下方投彈,可在第一次進入的時候仍然沒有發現目標,還有一架轟炸機被炮彈擊傷,被迫提前投彈返航。
64架轟炸機分成了兩個梯隊,21架攜帶500公斤炸彈的在前,43架攜帶250公斤炸彈的在後,和圖書在五分鐘之內全都飛到了那幾艘戰艦上空投下了炸彈。
結果,後面那艘巡洋艦也不得不同時左轉,避免與驅逐艦相撞。
正是通過這幾台樣機,最終,帝國的工程師開發出了一種能夠從空中探測到地面目標,為飛行員指示目標的雷達瞄準儀。
這些轟炸機分別從三個機場起飛,在會合點會合之後一起殺了過來,其中有21架攜帶的是500公斤炸彈,其他的都是250公斤的炸彈。
阻塞氣球不但能夠干擾雷達,擋住飛行員的視線,可同樣的,也擋住了地面與戰艦上人員的視線,擋住了高射炮的射界。
首先到達聖地亞哥的機群有32架轟炸機,這算是一支規模比較大的機群了,這些轟炸機都是從距離最近的機場起飛的,其中有12架轟炸機攜帶了8枚500公斤航空穿甲彈,因為沒有足夠的大型航空穿甲彈,另外20架轟炸機各攜帶20枚250公斤級航空穿甲彈。
雷達瞄準儀的出現即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就在艦長準備衝到淺灘區,同時讓戰艦上的官兵準備逃生的時候,四點二十五分,第三批的22架轟炸機到來了。
首先挨炸彈的是一艘「邁阿密」級重巡洋艦,64枚炸彈只炸中了2枚,可對於一艘重巡洋艦來說,2枚500公斤航空穿甲彈的威力已經足夠巨大了。
早在對日戰略轟炸的時候,就暴露出了轟炸機在夜間難以瞄準目標的問題,當時能夠找到的解決辦法並不多。
與「俄亥俄」號相撞的那艘巡洋艦艦首完全脫落,最終只能在港口裡坐沉,至少有200多名官兵來不及逃生。
當時,一共有三艘戰列艦,四艘巡洋艦,以及兩艘驅逐艦挨了炸彈。
比如,在馬里亞納群島,以及西南太平洋上的夜間海戰中,正是因為雜撥的干擾,導致艦載雷達無法及時的發現敵人的戰艦,從而出現了很多不應該出現的損失。
巡洋艦上燃起的大火成為了投彈手的最佳瞄準點,結果這22架轟炸機全和圖書都在這艘巡洋艦附近投下了炸彈,而且都是高空投彈。
如果沒有當時已經大規模配備給重型轟炸機的雷達瞄準儀的話,恐怕這32架轟炸機根本就無法將炸彈投到港口裡去。
結果,首先到達會合地點的轟炸機沒有等到後面到達的,而後到達的又在這邊耽擱了一點時間。
可有一點,是當時設計雷達瞄準儀的工程師沒有考慮到的,那就是,此時聖地亞哥港上空漂浮著成百上千的阻攔氣球,而這些氣球回干擾雷達,也就將影響到轟炸的結果!
遭到轟炸的是「俄亥俄」號戰列艦,以及在其附近的兩艘巡洋艦與三艘驅逐艦。
當時,港口裡的情況是相當混亂的,美軍都在忙著搶救傷員,以及受損的戰艦,誰也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危險正在逼近!
也正因為如此,第一批進入的32架轟炸機幾乎沒有受到威脅,全都順利投下了炸彈,然後揚長而去。
另外,這六個機場中,距離聖地亞哥最近的有1200公里,最遠的達到了1400公里,考慮到航程中可能出現意外情況,攜帶了3到5噸炸彈的轟炸機也不能在中途浪費太多的燃料。
機群到達聖地亞哥的時間是凌晨四點過十分,此時斯普魯恩斯率領的兩支特混艦隊已經離開聖地亞哥港一個多小時,而且天色還沒有亮,港口內又實施了嚴格的燈火管制,空中一片漆黑,飛行員幾乎無法看到港口裡的戰艦,甚至很難分辨出海面與陸地的差別。
結果,這一轉向,巡洋艦就直接朝著最後面的「俄亥俄」號而去,而戰列艦的轉向速度與靈活性都差了很多,等到巡洋艦與「俄亥俄」號上的官兵意識到兩艦要相撞的時候,緊接著進入的轟炸機投下了炸彈。
研製工作在25年初的時候就取得了進展,隨即南京電子設備廠就製造出了幾台樣機,先由驗證機進行測試,另外還在戰艦上進行了測試。
除此之外,三艘戰列艦都只是損失了一些外部設備,以及高射炮,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