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海魂

作者:閃爍
海魂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三卷 前進跳板 第七十六章 巨艦的反擊

第二十三卷 前進跳板

第七十六章 巨艦的反擊

而且在前三分鐘內,「俄亥俄」號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鋪天蓋地般的打擊很快就讓這艘戰列艦陷入了癱瘓狀態,也就難以威脅到「新省會」了。
到此時,已經是六點三十三分。
戰後,第三特混艦隊六艘戰列艦統計的結果是,至少命中了敵艦169枚炮彈,誤差大概有一成左右,可瞭望員觀察到的爆炸次數卻僅僅只有30多次,加上在艦體內部發射的爆炸,也不會超過50次。
通過帝國海軍的測試,26式穿甲彈的最佳打擊距離應該是15000碼到20000碼之間,在這個距離上,穿甲彈幾乎是垂直落下的,而且有很大的存速,能夠保證擊穿敵艦的水平裝甲。
也正是如此,當時擊中了「俄亥俄」號的炮彈中,大概有兩成,成了「跳彈」沒有威脅到戰艦。
如果當時雙方勢均力敵,四艘「蒙大拿」與六艘「新省會」擺開架勢打的話,這兩個問題就足夠讓常薦新吃大苦頭了。
與帝國海軍以往使用的輕型穿甲彈的區別是,重型穿甲彈的初速較低,存速能力好,而且彈道彎曲度大,更加適合遠距離交戰。
破壞最大的應該是打中了艦首左舷的那枚穿甲彈。
在這兩分鐘內,B炮塔也失去了戰鬥力,最終只有相對低矮,難以被直接瞄準的A炮塔還可以使用。
美軍的反擊並沒有多少威脅,當時「俄亥俄」號首部二號炮塔的三門主炮已經全部損壞,雖然沒有一發穿甲彈打穿了主炮炮塔的正面裝甲,但是在被四發26式穿甲彈連續命中后,就算主炮炮塔的正面裝甲再厚實,穿甲彈撞擊時的巨大衝擊力也足以震壞炮塔內的所有設備,並且震死,震傷炮手。
「俄亥俄」號的犧牲不是沒有價值的,正是因為這艘戰艦纏住了敵人,同時為後面的三艘戰列艦擋住了敵人的炮彈,贏得了衝出港口的機會,所以,在「俄亥俄」號被擊毀的時候,緊跟在其後面的「https://m.hetubook•com•com蒙大拿」號,「緬因」號,以及「新罕布希爾」號沖了出來,並且有能力向南面的六艘「新省會」級進行有效的還擊。
在接下來的四輪炮擊中,「俄亥俄」號的A炮塔至少挨了六枚炮彈,而且附近的部位也挨了好幾枚穿甲彈。
相反,在20000碼以上,炮彈的速度降低了很多,穿甲能力也就減弱了不好,而在15000碼以內,因為炮彈落下的角度不大,而且打擊的多為戰艦的側面主裝甲,其效果反而不好。
三發炮彈全都從位於六艘「新省會」級戰列艦編隊中間的三號艦,也就是「貴陽」號的頭頂上飛過的,然後落在了戰艦南面數百米外的海面上。
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變相的提高裝甲的垂直厚度,還能夠提高跳彈的比例,從而提高抗打擊能力。
前面兩座炮塔里的官兵是在兩分鐘后才知道司令艦橋已經被炸毀,艦長等戰艦上的高級軍官幾乎全部陣亡。
在數分鐘的交戰過程中,「俄亥俄」號僅僅只進行了三次還擊,打出了不到十發巨彈,而且沒有對南面的戰艦構成任何威脅。
當初,設計師為了提高「蒙大拿」級的防禦能力,減少被彈面積,A炮塔被設計得相對低矮,可也因此而影響到了A炮塔的視界,結果,炮手根本就無法精確瞄準,打出的炮彈就更不可能威脅到對面的戰艦。
最終,該艦在六點四十四分的時候沉沒,因為沉沒處水深不到30米,戰艦又是尾部向下沉沒的,結果艦首的很大一部分還翹在海面上呢。
這個偏差距離也確實有點嚇人。
六點三十六分,又有數發穿甲彈在艦面上爆炸,就在「新省會」級上的炮手感嘆敵艦竟然如此頑強,被這麼多炮彈擊中后還不爆炸,也不沉沒,而且跟在後面那艘敵艦已經快要駛出港灣的時候,「俄亥俄」號發生了一連串的大爆炸。
https://m.hetubook.com.com同時,戰列艦已經衝出了狹窄的港灣出口。
這個決策似乎沒有什麼錯誤,可正是這個決策,最終讓「俄亥俄」號成為了第一個犧牲品。
其中八枚穿甲彈在艦面上爆炸,爆炸點都集中在了戰艦左舷的中部,因為爆炸過於密集,瞭望員沒有判斷出每一發穿甲彈的準確命中位置。
「俄亥俄」號的還擊把「貴陽」號的艦長嚇了一跳,可是很快他就發現,敵艦的還擊根本就沒有準頭,那就完全沒有必要擔心了。
另外,肯定有更多的穿甲彈在艦體內爆炸,此時的交戰距離在6000碼以內,而且戰艦側面的主裝甲厚度肯定比炮塔的正面裝甲厚度薄得多,在這個距離上26式穿甲彈的穿甲能力超過了600毫米,而當時沒有任何一艘戰列艦的側甲厚度在600毫米以上。
「蒙大拿」記的主裝甲帶到A炮塔下方的彈藥庫外側就終止了,在採用重點防護的原則下,艦首並不屬於重點防護區域,當時也沒有任何一艘戰列艦會在艦首設置厚實的裝甲。
在第一輪炮擊中,「俄亥俄」號的司令艦橋就被打掉了,這就如同一個人的大腦已經被打殘,身體就無法得到控制,空有強健的四肢,也沒有多少威脅。
緊接著,戰艦的艦橋下方發生了一次猛烈的爆炸。
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在C炮塔的彈藥艙爆炸之後,「俄亥俄」號已經被炸成了兩截,沒有任何辦法可以讓這艘戰艦繼續浮在海面上。
在前三分鐘之內,「俄亥俄」號根本就沒有進行「抵抗」而且在這三分鐘之內,南面的六艘戰列艦分別打出了五到六輪齊射,也就是說,僅僅三分鐘,六艘「新省會」級戰列艦就在「俄亥俄」號上用掉了近300發炮彈。
在無法用艦首方向上的主炮還擊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接替了指揮的輪機長下令戰艦向右側轉向,準備把屁股甩過來,用艦尾方向上和*圖*書的兩座主炮進行還擊,同時避免在港口外擱淺,好讓後面的戰艦也跟出來。
而在挨了好幾發穿甲彈之後,A炮塔也失去了戰鬥力,裏面的官兵全部被震死,或者震傷。
也就是說,如果真有170發左右的炮彈命中了「俄亥俄」號,那麼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炮彈爆炸,其他的全是啞彈!毫無疑問,這個啞彈比例確實是太高了,高得有點離譜!後來,在「俄亥俄」號被打撈起來之後,這一統計結果得到了證實,當時承擔打撈工作的部隊在這艘戰艦上一共找到了86枚沒有爆炸的炮彈,另外,還有很多炮彈在命中戰艦后被彈了出去,也沒有發生爆炸。
前三分鐘的炮戰中,六艘「新省會」級打擊的都是「俄亥俄」號的正面,而「蒙大拿」級戰列艦在設計的時候吸取了很多的實戰教訓與經驗,其艦橋的體積相對較小,而且主炮炮塔的正面裝甲,以及大部分主裝甲都有很大的傾斜角。
另外,在這個距離上,26式穿甲彈應該有足夠的把握穿透「俄亥俄」號的主裝甲板,因為設置了很大的傾斜角,結果有很大一批炮彈沒有能夠打穿裝甲,進入艦體內部。
從後來統計的結果看,這三分鐘內的炮擊命中率超過了五成,可問題是,真正爆炸的炮彈卻遠沒有那麼多。
當時,守在南面的六艘「新省會」級的上的艦長都在等待著這個機會。
同時,戰列艦不是驅逐艦,不是說想轉向就能迅速轉過來的。
就算「俄亥俄」號皮堅肉厚,也不可能承受住這麼多的炮彈!
這可以說是當時所有重型穿甲彈的一個共同特點,而根據這一特點,26式穿甲彈的引信在設計的時候也更為重視垂直打擊時的可靠性,而沒有考慮到,在近距離交戰中對付敵人的傾斜裝甲板的時候,炮彈的著點角度並不是垂直的,其撞擊速度與角度肯定有所差別。
結果,26式穿甲彈不但難以在7000碼的距離上m.hetubook.com.com擊穿「俄亥俄」號主裝甲帶上最厚的部位,比如炮塔的正面裝甲,而且就算是穿透了裝甲,也因為引信設計不合理,大部分炮彈都沒有爆炸!
致命的爆炸發生在戰艦的C炮塔下面,肯定是在鍋爐爆炸后,損管搶修人員傷亡慘重,無法控制住向主炮彈藥艙蔓延的大火,也沒有及時打開彈藥艙的通海閥,結果導致主炮彈藥艙爆炸。
三分鐘之內,至少有八發穿甲彈打中了司令艦橋,其中有四發跳開,只有兩發穿透了裝甲,這已經足夠了,只要有一發穿甲彈擊穿,就算不爆炸,司令艦橋里的官兵也將無法倖免,更別說是兩發,而且還都發生了爆炸。
隨後,戰艦上還發生了幾次規模不一的爆炸。
這些水蒸汽有數百攝氏度,而在密閉的空間內,是不可能迅速的散發的,也就是說,水蒸氣所過之處,絕對不會有人能夠生存下來!
26式穿甲彈是帝國海軍的第三種400毫米口徑的重型穿甲彈。
很快,戰艦中部再次發生爆炸,並且竄起了橘黃色的火苗,這應該是戰艦上的航空汽油被引爆了。
他們都判斷,美軍戰艦必須轉向,不然在港灣出口處擱淺或者沉沒的話,後面的戰艦就出不來了。
要知道,戰艦的側面投影要比正面投影大十幾倍,這不但更容易中彈,而且也給了對方炮手更多的選擇。
「俄亥俄」號艦首方向上的主炮全部失去了戰鬥力。
另外,該炮塔後面的司令艦橋也是重點打擊對象。
在更為容易瞄準的情況下,開火的速度更是提高了不少,很多炮手甚至將火炮固定在一個角度上,然後就是不斷的把炮彈打出去,以提高開火的速度。
因此,在戰鬥開始后三分鐘,A炮塔的炮手利用輔助瞄準儀打出了第一輪還擊。
與「依阿華」一樣,「蒙大拿」級司令艦橋的裝甲厚度比主炮炮塔的正面裝甲要薄一點,大概少了50毫米的厚度,而這50毫米的厚度就足夠讓美國https://www.hetubook.com.com人感到後悔了。
26式穿甲彈的設計也有一定的問題。
到此,六艘「新省會」轉移了目標。
這枚26式穿甲彈將「俄亥俄」號的艦首炸出了一個達到了30多平方米的大缺口。
當「俄亥俄」號開始轉向的時候,炮擊的頻率瞬間提高了不少。
六點三十四分,「俄亥俄」號被至少六枚穿甲彈命中,其中有兩枚打在了左舷中部的副炮群里,將左側的五座副炮炮塔全部炸毀,另外一枚打在了艦橋後方煙囪的根部,炸斷了煙囪,還有一枚打中了艦橋上方的桅杆,炸斷了桅杆。
而且,正是這次還擊,讓六艘「新省會」級戰列艦的艦長都發現敵人還有還手的力量,結果,在接下來的幾輪炮擊中,六艘戰列艦上的54門主炮全都瞄準了「俄亥俄」號的A炮塔,打掉敵人的還手能力,這是戰列艦炮戰中的不二原則!
爆炸首先是從戰艦中部開始的,大概是鍋爐艙的壓力過高,導致鍋爐爆炸吧,從當時觀察到的情況來看,在爆炸發生的時候,戰艦並沒有猛烈的震動,只是白色的水蒸氣從戰艦的體內迅速的沖了出來,這是鍋爐爆炸所產生的主要現象。
萬幸的是,六艘「新省會」對付的是一艘,準確的說是半艘「蒙大拿」因為「俄亥俄」號只有正面的兩座炮塔可以還擊。
六點三十五分,「俄亥俄」號最慘烈的一分鐘,在這一分鐘內,六艘「新省會」打出了122發炮彈,當時沒有辦法統計出有多少發穿甲彈命中,瞭望員只統計出了在戰艦上爆炸的穿甲彈。
造成啞彈率與跳彈率高達七成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當時的炮擊角度,二是26式穿甲彈在設計上的一些缺陷。
從爆炸點來看,應該是左側前面兩座副炮的彈藥庫發生了爆炸,因為這兩座彈藥庫就設在艦橋下面。
在速度不到十節的情況下,戰列艦要轉向90度,至少需要幾分鐘的時間,而在這幾分鐘里,足夠對方的戰列艦打出數百發穿甲彈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