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崛起之華夏

作者:銀刀駙馬
崛起之華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鐵血拒俄復故疆 第二百六十二章 發展的奇迹

第五卷 鐵血拒俄復故疆

第二百六十二章 發展的奇迹

《建議書》還規定了從1906年到1910年的五年內國家建設所要達到的主要指標是:工業產值比上一個五年計劃增長一倍左右,農業總產值增長四分之一,鋼產量由1905年的120萬噸增長到260萬噸,煤產量由1905年的6600萬噸增長到12000萬噸,根據這個計劃,基礎建設的投資佔到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將由上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百分之二十增長到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基本建設投資的總額比上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增長一倍左右,力爭讓工人和農民的平均收入增長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二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法德俄等西方國家。忙於戰爭,生產受到了極大的破壞,致使外國進入中國的商品和資本輸入的總額顯著減少,而中國的商品出口總額則大量增加,從而有力地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進一步發展。以輕工業和日用品製造業發展最快,其中又以紡織業和麵粉業最為突出。從1915年至1922年,中國私人的棉紡織廠由一百二十二個增至二百六十四個,紗錠由9000000枚增至96620000枚,織布機由72520台增至844820台,即廠數、紗錠、布機等都增長十倍以上。國內的棉紡織業地無分南北,廠無論大小,全都獲得了豐厚的盈利。繅絲工業也有較快的發展,全國的繅絲廠從1913年至1918年由37和_圖_書00餘家增至九9330家,絲車總數達到126560台。像麵粉業戰前每年入超2000萬石以上,從1915年起連續六年為出超,平均每年出超千余萬石,價值6000餘萬銀元。在戰前,中國全國麵粉廠約有900多家,到1921年增至3200多家。此外,火柴、造紙、捲煙、水泥、榨油、製糖等輕工業也都有較大的發展。
(六)在工商業和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加快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四)努力培養各方面的建設型人才,並加強基礎科學的研究工作,以適應國家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
1906年11月,華夏共和國政務院正式通過了《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建議書》。這個《建議書》中明確規定了華夏共和國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基本建設方針:
在1906年至1917年的這段時間里,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及。戰爭開始稍後一段時期,中國的民族工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由於推翻了滿清王朝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兩次對俄國作戰的勝利給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加上華俄戰爭的戰場遠離中國的經濟重心,而中國軍方的訂貨大大促進了中國國內工業的發展,很多學者認為,中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其實就是在華俄戰爭期間。華俄戰爭結束后,中國的兩https://m.hetubook.com.com個最大的外部威脅俄國和日本已經不復存在,因此中國政府可以相對不受干擾的集中全國的力量發展國內的經濟建設,而由於華俄戰爭的結束導致全世界政治格局的巨大變化,形成了「協約國」和「同盟國」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局面,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身處其中的國家無一例外的全都走上了擴軍備戰的道路,甚至於連一貫中立的美國都未能置身事外,和西方國家一樣將巨額資金用於了「造艦競賽」當中,而中國卻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國內建設上,當然,專註于經濟方面並不意味著中國從此「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忽視了國防建設,後來的事實發展證明,中國的海陸軍建設並沒有因經濟原因而停滯,中國的「造艦計劃」經濟而實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中國的海陸軍仍然是亞洲最為強大的武裝力量。
(二)繼續加快國內的鐵路建設,鞏固和完善原來的鐵路相關配套設施,以現有的鐵路網為骨架,發展新的幹線和支線,爭取在五年時間內建成橫貫中國東西的「京秦鐵路」(從北京到西安)和縱貫中國南北的「京九鐵路」,以及將西南地區和內地連接起來的「西南鐵路網」;
對於中國來說,這段和平發展時期所創造出的經濟奇迹,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代。
(三)在發展基本建設和繼續完成重工業建設的hetubook.com.com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輕工業、農業和傳統手工業的生產,相應發展運輸業、海運業和商業,同時建立起全國性的金融體系;
在這期間,中國工業的發展之所以如此快速,各方面原因很多,這當中各種偶然因素也可以說不少,因為這一時期和中國近代的任何時期都有所不同。由於西方列強全部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血腥泥潭,使外國貨物進入中國的總量大大縮小,對中國國貨的壓力可以說大大減輕,這可以說是主要的原因。同時,全世界發生了「金貴銀賤」的現象,而當時中國採用的是「銀本位制」的貨幣制度,銀價的下跌無形當中起到了促進中國商品出口的作用。1920年以後世界銀價開始回升,但國外市場上的物價高漲,間接的帶動了中國國內的物價,仍然有利於中國國內的工業生產。在這期間,中國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快,出口商品價格上升慢,也就是所謂的「剪刀差」擴大,從1913年到1920年間擴大了百分之十五。這對整個中國尤其是對農業來說是有些不利的,因為中國要多輸出百分之十五的農產品,才能夠換回和戰前同等數量的外國工業品。但這對國內的資本家來說是有利的,因為畢竟出口增加了,並且帶動了中國工業品的出口,1920年比之1910年,機制產品在中國出口商品當中所佔的比重由百分之四十九點二增為百分之六十四。更重要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是,這種價格結構反映到國內市場,造成商品價格的上升快于工資的增長,例如1915年到1920年,布價上升了百分之十六,工資增長百分之十五。並且造成製成品價格的上升快于原料品,特別是農產品的原料相對地跌價,因而中國國內的紡織和麵粉加工等輕工業利潤相對較大。而這兩者也恰恰是中國國內發展最大的行業之一。
(一)繼續在國內進行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建設,推進國內現有工業企業的技術改造,爭取在五年內完成包括鋼鐵、電力、化工等400多個大中型工業項目,建立中國工業化的鞏固基礎;
中國的第二個五年計劃一經提出,朝野上下很多人都表示了擔心,認為在目前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想要完成這麼宏偉的建設目標將是相當困難的,但由於華俄戰爭的勝利結束,中國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和平發展時期,可以不受戰爭和動亂的影響來發展經濟,因此很多官員都對此抱有極大的信心。一些外國學者認為,中國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在制定和執行中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冒進傾向,因為許多計劃指標後來還經過了修正和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後來的事實發展證明,這些發展目標出於政治上和國際上的原因,制定得其實還是比較低的。中國在這第二個五年計劃結束之後,經濟總量已經上升到了真正的西方工業強國的標準。
(五)在工農業生產發展的基。礎上,繼續增和圖書強國防力量,建造新式戰艦,更新海陸軍原有的部分武器裝備;
從1914年到1920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中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進一步發展時期。而在1914到1919年的六年間,中國民間投入的資本就達到了185800萬銀元,平均每年開設新廠1200餘家,新投資本3097600萬銀元,都比前期的十九年間超過十倍不止。在這一時期,外國資本增長有限,而中國的民族資本則有了迅速的增長。
重工業方面,由。于中國也和美國一樣,成為了歐洲國家的「加工廠」,因此採煤、石油、鋼鐵、金、銀、銅、錫、鉛、銻、鎢等重工業行業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例如,中國的煤產量1913年為27779660噸,1920年增至41618626噸;鋼產量1913年為4275120噸,1920年增至6495280噸,外國資本和本國資本的比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外國資本佔中國投資總額的比重在1913年為百分之三十二,1920年則降至百分之十七,本國資本占投資總額的比重在1913年為百分之六十八,1920年則上升至百分之八十三。從1914年到1919年,民族資本共設新廠礦7690家,新投入資本近31000萬銀元。中國民族工業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工人隊伍的發展壯大,到1919年為止,中國的產業工人的總人數已經達到六千萬人左右。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