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崛起之華夏

作者:銀刀駙馬
崛起之華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卷 左右逢源搏一戰 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了坦克也「絞肉」

第六卷 左右逢源搏一戰

第一百五十四章 有了坦克也「絞肉」

接下來的幾個月是單調枯燥的相互殺戮,乏味殘酷的戰鬥似乎永無休止,直到上天悲憫地降下了瓢潑大雨。
退一步說,即便不能按計劃一舉結束整個戰爭,但無論如何,協約國在西線的壓力將會被大大減輕,趁德國被這場強襲進攻沖亂了陣腳之際,法軍以及在西線的英國遠征軍可以挽回頹勢,大舉進攻,飲馬萊茵河畔。再退一步說,萬一登陸部隊受到重創,甚至遭到潰滅,反正登陸部隊也不是英軍而是俄軍,損失的別人,混亂的是敵人,無論如何都不會妨害協約國從西線的進擊。
後人經過研究后認為,在日德蘭大海戰結束后,如果費希爾的這個波羅的海強襲登陸作戰計劃能夠順利實施,德國公海艦隊的主力必然會經過基爾運河馳援波羅的海的危局。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英國主力艦隊便可以全力殺出斯卡帕弗洛灣,一舉將德國公海艦隊的主力封殺在波羅的海內,同時一掃北海殘存的劣勢德國艦隊,從此皇家海軍的艦艇便可以自由航行於北海的各個角落,隨心所欲地對西線的各個海岸實施海上支援,一旦德國艦隊再敢出來進行挑戰,勢必將在比日德蘭大海戰更為不利的態勢下與英國主力艦隊決戰,那麼最終的結果就很好想了。
為了打破這種對峙消耗的僵局,費希爾勛爵很早便提出了賭注極高的「波羅的海強襲登陸作戰計劃」。據稱這個強襲登陸計劃早在他1909年去職以前就已經想定,主要內容即讓俄國方面投入經過苦心經營已經開始在華俄戰爭的噩夢后復甦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再輔之以強有力的英國皇家海軍特遣分艦隊,一舉將大量的俄國精銳部隊運送到波默恩地區,在那裡強行登陸。
將近80萬協約國士兵在這場戰役中陣亡,德軍則損失了54萬人。這是比凡爾登更大的一台絞肉機。
進攻中的英國紳士們被指揮他們的將軍們的胡說八道所迷惑。他們滿心歡喜的以為德軍已經全部被炮火炸死,因此信心十足地向前挺進。看上去到了晚上,英國紳士們就可以在德國陣地上稱心如意的使用餐具和肥皂了。但是德軍士兵偏偏不肯湊趣地就這麼死光。他們從地下掩體里爬出來,用機關槍把隊列整齊的英國紳士們一排排地打死。整個陣地上,到處都布滿了英國青年被打成篩子一樣的屍體——和他們的肥皂餐具在一起。
這在英國陸軍戰史上,稱和圖書得上是絕無僅有的一天!
無論這場爭論以何種方式進行。一個重要的事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西方列強的衰落和中國的崛起都已經是不可阻擋了。
對那時的中國來說,是否擁有那些「非人道武器」(後世稱之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不會對這一結果產生太大的影響。
而想要打破僵局的「波羅的海強襲登陸作戰」計劃,最早是由大名鼎鼎的英國第一海軍大臣費希爾勛爵提出來的。
倒霉的英國遠征軍士兵碰上了這樣的司令官,只能在付出更大的傷亡后自嘆命苦了。
但和電影上的鬧劇不同的是,英國人為此付出的,是真正的血的代價。
只要這個僵局不早日打破,對西方國家來說,勝利和失敗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從這件事上看,丘吉爾確實是一個智力極為超群的不凡人物,具有罕見的洞察力(以及稍嫌豐富的想像力),其思維往往走在當時人們的前頭,以至於眾多平庸的同僚都很難理解他腦子裡的那些奇怪的想法。指揮英國遠征軍的黑格爵士就對機器既充滿了幻想,又充滿了鄙視。英國國防大臣基欽納在沒有碰響那顆著名的水雷之前,也拒絕接受「用機器來打破僵局」的想法。直到「機槍破壞器」的構想提出來之後,他還堅持認為那是「一個美妙的機械化玩具。但價值非常有限!」
可惜,基欽納和黑格們寧願選擇更為愚蠢和笨拙的作戰方式。
這一點很早就已經有人意識到了,已經去職的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就是這些人當中的一個。
在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的那幾聲槍響把生活在歐洲的人們從溫馨的美夢中拖入了血腥的荒野之後,一開始這場戰爭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依然像是一首浪漫的詩歌。人們期待著自己穿著威風凜凜的軍服,去戰場上建立前人未競的偉業(和後世沐浴在和平陽光下的「憤青」在心理上沒有什麼本質區別),贏得榮譽、功勛、威望、地位、金錢以及愛情。在隆隆的炮聲中,交戰各國的軍人們便是抱著這樣的心情,胸前佩帶著姑娘們贈送的鮮花。徒步向敵人發起進攻的。然而,誰也沒想到,曠日持久的僵持狀態,會像永遠無法醒來的惡夢一樣的可怕。
泥濘和陰雨結束了「歐洲文明人」相互之間的大屠殺。像兩頭撕咬得筋疲力盡的野獸,雙方都各自縮回到了自己的巢穴里,開和_圖_書始舔著自己血跡斑斑的皮毛和傷痕纍纍的軀體。
事實上,對協約國來說,打破僵局的機會並不是沒有。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典型的雙方傷亡都極為慘重的陣地戰。以交戰雙方所投入的兵力、兵器看,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雙方都損失巨大而一無所成。無論是從戰略還是從戰術上講,索姆河戰役都缺少實際的意義。如果硬要找一點意義的話,那就是英法聯軍並未達到突破德軍防線的目的,但勉強鉗制了德軍對凡爾登的進攻,進一步削弱了德軍的實力;而德軍雖然失去了大約240平方公里的塹壕陣地,卻成功地阻止了協約國想要突破的戰略目標的實現。而除此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出這場戰役帶給人們更多的東西了。
為了支援凡爾登的法軍,協約國決定在索姆河發動一場大規模的進攻。讓後人吃驚和不解的是,他們精心選擇了一個德軍最為堅固的防禦陣地做攻擊目標!
後人曾經設想,如果在索姆河戰役結束之後,英國能夠把它所掌握的龐大資源投向坦克的生產和改進,把成千上萬輛坦克集中起來使用,那麼第一次世界大戰很可能在1917年就已經結束了。
丘吉爾當時是這樣說的:「想要擺脫困境,只能依靠機器。」
這種反差到底是說明了德軍的運氣,還是證明了霞飛將軍和黑格爵士的無能愚蠢,後人已經很難作出置評了。
而在消滅了德國公海艦隊主力之後,英國說不定就能夠打通波羅的海通往俄國的交通線,而得到了支援的俄國很可能將不會崩潰,甚至能夠繼續以它特有的方式壓迫德國,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終結局,很可能就會是另外一個結果。
在上任僅6個月後,黑格爵士就獲得了「屠夫」的「雅號」。
在索姆河會戰中,英國人第一次使用了坦克。可惜只用了幾十輛,其中只有9輛坦克發揮了真正的作用,還有1輛坦克的駕駛人員攻佔了一個村莊,另外1輛坦克奪取了一條塹壕和俘虜了300多名德國官兵。
由於法國軍隊的主力被困在了凡爾登。黑格爵士麾下的英軍成為了這次進攻的主力。和德國的總參謀長一樣,他也選擇先用大炮做戰鬥的序曲,英軍炮火的猛烈程度毫不遜於凡爾登德軍的進攻。無數噸的鋼鐵和炸藥被傾瀉到德軍的陣地上。但和凡爾登不https://m•hetubook•com.com同的是,深深的掩體保護了德軍。在猛烈的炮擊中,德國士兵只有很少的傷亡!
可惜,協約國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當中的慘敗使英國對強襲登陸作戰產生了巨大的「心理障礙」,不願意對類似的登陸作戰計劃再做出任何嘗試。而加里波利戰役結束后,隨著費希爾的離職、丘吉爾的垮台和英國內閣的整個換班交崗,這一計劃最終胎死腹中。
但讓所有的參戰的西方國家都意想不到的是,索姆河戰役帶給歐洲以外國家的,卻遠遠的多於他們自己所得到的。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到這個時候,已經陷入了可怕的僵局之中。
更糟糕的是,英國紳士們滿以為德軍只有兩條防線。但是他們錯了。
而這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遠在大洋另一頭的中國了。
儘管如此,最初誕生的這些坦克性能很不完善。而且特別容易出現機器故障。更糟糕的一點是:英國的將軍們竟然不知道該怎麼使用這種新武器。
索姆河的鬧劇式大進攻只不過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場大悲劇的一個縮影。
此時,想要打破僵局,或許只能依賴於技術上的革新和突破了(德國人使用毒氣也可以看做是在這方面的另外一種嘗試)。
在那裡,德國人精心構築的防禦陣地幾乎是堅不可摧的:到處都是兩層樓深的地下掩體、錯綜複雜的鐵絲網、密密麻麻的碉堡。三道防線形成了巨大的縱深,使這裏成為了世界上最堅固的工事。
6萬人的鮮血,僅僅在戰鬥的第一天。
那是在噩夢一樣的1916年之夏。
在戰爭中,這樣零散的使用坦克是根本不行的。可是英國的將軍們就是不肯理解這一點。
不管前景如何的悲涼,可戰鬥還是依舊要進行下去。
在黑格爵士的英明領導下,英國紳士們扛著差不多有60斤重的裝備(裏面不僅包括各種槍支和手榴彈,甚至還有餐具和肥皂,足以證明細心縝密、滴水不漏的黑格爵士最適合去乾的是沃爾瑪採購部經理,就像明朝的天啟皇帝最適合去干木匠一樣。),呼呼直喘步履蹣跚地向德國人的陣地沖了上去。而即使這樣,黑格爵士似乎還深恐德軍不便於向自己人瞄準,因此還特意讓這些紳士們肩並肩地排成了整齊的隊列,雄赳赳氣昂昂地沖向戰場。
這簡直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
而法國的霞飛將軍和英國的黑格爵士卻非常「聰明」和富有「hetubook.com.com遠見」地選擇在這裏「下刀」。
左翼的進攻部隊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狽不堪地退回了原地。右翼的進攻部隊比較有「血性」,拚死前行,掙扎著佔領了兩條德軍的防線之後,卻赫然發現前面還有完好無損的第三道防線。此時英國紳士們的沮喪可想而知。這些情況是指揮他們進攻的黑格爵士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他想到了手榴彈,想到了肥皂,想到了餐具,但就是沒想德軍到底有幾道防線。
在日德蘭大海戰結束之後,後人在回顧這段歷史時曾經評論說,德國人足足花了6個月才把公海艦隊在日德蘭大海戰當中受損的所有主力艦都修好,而在這段時間里,如果英國人能夠果斷的實施波羅的海強襲登陸計劃,說不定就能夠就此打破僵局。
由於德國公海艦隊在北海與英國主力艦隊對峙,在波羅的海只剩下了一些為數不多的老式艦艇,肯定無力對抗處於優勢的英俄聯合艦隊,而波默恩地區距離柏林僅有82英里之遙,稱其為咽喉之地也不為過,倘若英國海軍幫助俄軍在此地插上一把尖刀。必將使德國人大為驚恐,從而對整個戰局產生動搖,可以說大有「一錘定音」的味道。
早在1915年,丘吉爾就曾接受了斯溫頓上校的一個「新武器」的設計方案,秘密資助他建立了一個「陸地戰艦委員會」。這個非法的委員會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在1915年9月6日,「陸地巡洋艦」進行了首次試驗,獲得了成功,並取了個「小遊民」的雅號。為了保密起見,這種像鐵箱子水車一樣的傢伙就被稱為「坦克」。這種「小遊民」坦克戰鬥全重為18289公斤,裝甲厚度為6毫米,配有1挺7.7毫米口徑馬克沁機槍和幾挺7.7毫米劉易斯機槍,發動機功率為105馬力,最大時速3.2公里,能越過寬1.2米的壕溝,並能通過0.3米高的障礙物。到了1916年,英國人對坦克又進行了改進,生產出了「大遊民」坦克,分為「雄性」和「雌性」兩種。「雄性」裝有2門口徑57毫米的火炮和4挺機槍,「雌性」僅裝德5挺機槍,兩種「性別」不同的坦克均達到了英國軍方提出的能越過寬2.44米的塹壕和通過高1.37米的垂直障礙物等性能要求。
在得知了消息之後,丘吉爾曾經惱火地向英國政府報告說:「……黑格爵士以這樣小的規模把這一重要的秘密暴露給了敵和*圖*書人的行為讓我感到震驚,……在坦克的機械還不完善,數量上還不充分和還沒有適當訓練的駕駛員的情況下,就過早的使用它們,不僅危及坦克在未來的有效使用。還坐失了在敵人還沒有準備任何對策之前就發動突然襲擊的機會……黑格爵士這樣做的後果是延長了戰爭的苦難和加重了戰爭造成的損失……」
平心而論,「波羅的海強襲登陸作戰計劃」和「加里波利登陸作戰計劃」在某種程度上有「異曲同工」之妙,戰略設想無疑是對路的。
在陰暗的壕溝里和冰冷的曠野中,經過多少個日夜的殘酷撕殺之後,交戰雙方的士兵們這才明白,戰爭不再是意味著那些充滿誘惑光芒的東西,而是無休無止的塹壕、電網、炮火、彈雨、毒氣和死亡!威風凜凜的軍服上滲滿了泥漿和血跡,激|情早已經被磨滅,建立什麼偉業的念頭早已從腦中消散殆盡,那些遙不可及的東西現在已經無關緊要,人們關心的是還能否活到第二天,看到那初升的曙光。這種地獄般的消耗戰僅僅過了幾個月,就讓交戰雙方几百萬的年輕人消失得無影無蹤,而更可怕的是,這種消耗還在無情的繼續著。
偉大的發明本來應該有偉大的成果。但是英國軍方的高層決策者們卻毫不遲疑的浪費了它。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人在機械方面的研究和發明方面走到了世界的最前沿。英國的技術人員發明了一種偉大的陸戰武器——坦克(也有研究表明最早的坦克是中國人發明的,在華俄戰爭期間就曾經投入對俄軍的作戰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出於保密起見中國政府沒有對外公開)。
多少風華正茂的英國青年的生命就這樣被指揮他們的將軍們的愚蠢所白白葬送!據不完全統計,1914年參戰的劍橋、牛津大學的學生,差不多全都戰死在了沙場之上。在這些人裏面,也許會有另外一個凱恩斯,另外一個羅素,另外一個盧瑟福。可這一切現在都已經不存在了。他們戰死在法國,而且往往屍骨無存。
在時間到了1916年之後,黑格爵士對協約國的傷亡情況表示「滿意」,他認為德國人很快將會承受不住壓力而崩潰。為了進一步證明自己的愚蠢,黑格還不止一次的在公開場合說道:「機槍是一種多餘的武器!」對黑格爵士來說,騎兵才是他最心愛的東西。在很多人看來,「黑格爵士更適合去指揮成吉思汗的騎兵部隊,而不是英國遠征軍。」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