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崛起之華夏

作者:銀刀駙馬
崛起之華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卷 左右逢源搏一戰 第二百一十九章 戰爭的意志

第六卷 左右逢源搏一戰

第二百一十九章 戰爭的意志

對美國來說,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也不是全無收穫,在這場戰爭中,美國不但大發橫財,成了英國的債主,海軍也一躍發展為世界排名第二。美國軍事和經濟實力的膨脹使美國建立全球範圍內的超級海洋霸權有了可能,但美國的當權者們也清醒的意識到,日薄西山的大英帝國是不會就這樣心甘情願的退出歷史舞台的,而太平洋另一端那個強大的華夏共和國,更是美利堅合眾國潛在的有力競爭對手。
孫綱笑著點了點頭,他嘴上沒有說的是,那個「西北移民開發計劃」,其實也是藉著這個機會才得以實施的。
「我華夏自共和以來,工業、農業、商業及民生髮展一日千里,此次歐戰又得對外貿易之利,民殷富實,府庫充盈,而泰西各國久戰兵疲,民生困窘,彼西國向來崇尚『弱肉強食』之社會達爾文法則,慣以強力掠奪他國財富,故歐戰結束,即有圖我華夏之意,其狼子野心和強盜嘴臉昭然若揭。歐戰結束,彼即唆使波蘭攻蘇俄,希臘侵奧斯曼土耳其,即昔年印度之故事也。」
北京,居仁堂,華夏共和國政務院。
華夏共和國咨政院,執政孫綱關於「面對強加的戰爭」的演講:
「他們可以三心二意,但咱們不能。」孫綱說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我們還是照常準備,看他們想要幹什麼。」
「你算計得倒是清楚。」孫綱滿意的看著自己的總參謀長,呵呵笑道:「英國的那位丘吉爾先生,和你王聘卿比,可是差得太遠了。」
1921年3月,哈定在自己的總統就職典禮上聲稱:「美國願意與世界上其它國家一起研討和磋商,提出裁減軍備和減輕陸海軍部門難以承受的負擔的方法。」博拉參議員為此提出了海軍法修正案,授權總統「邀請英國政府和中國政府代表參加一個旨在迅速達成某種諒解和協議的會議,使參加這個會議的英國、美國、中國等主要海軍國家的海軍造艦計劃在此後5年裡減少到協議所規定的程度。」1921年5月26日和6月29日,美國參眾兩院分別投票通過了這項提案。
「執政一會兒去咨政院,就是這個目的吧?」王士珍笑著說道。
「如果協約國集團真的想要聯合起來進攻我國,即使美國不參与,英法意三國海軍的上百艘戰列艦也夠咱們喝一壺的了和圖書,何況美國一般是不會拒絕一場能夠分一杯羹的戰爭的,所以咱們絕對不能坐以待斃。」王士珍說道:「總參謀部計劃海軍首先主動出擊,把東南亞和菲律賓打個稀巴爛,使協約國海軍不能利用那裡的港口設施,然後再節節後退,逐次阻擊,將戰爭拖進持久戰。另外在印度及越南等地開闢戰場,進行牽製作戰。協約國在歐洲已經打了6年,再來一場長時間的戰爭的話肯定吃不消,在東方的殖民地又處處受我軍攻擊,最後的結果,肯定是會以同我們和談收場。」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我華夏民族自古即酷愛和平,我華夏政府的外交政策,向來主張對內求自強,對外求共存。歐戰前我政府之『和平中立宣言』,於此更有明確的宣示。近年來的外交,一秉此旨,海內共見。我常常覺得,我華夏要應付外難,首先要認清自己國家的地位。我們現在是比以前強大,但我們應該對自己國家的力量要有忠實正確的估計。國家要進行建設,民眾生活水準要得到提高,絕對的需要和平。但如果敵人非要將戰爭加到我們頭上,臨到最後關頭,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國家生存,那時節再不容許我們有任何中途妥協。須知中途妥協的條件,便是整個投降,整個滅亡的條件。因此凡我華夏民眾,最要認清這一層意義。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唯有犧牲到底的決心,才能博得最後的勝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會陷我華夏民族于萬劫不復之地。」
在這場世界大戰中,遠離戰場的中國和美國一樣發了一筆很大的戰爭財,中國國內的工商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傳統農業因此邁進了機械化時代,金融業也完成了新時代的轉變。而且和美國不同的是,除了經濟方面的巨大收益。中國還從海陸兩個方面極大的擴張了自己的版圖,儘管美國目前還不清楚中國和蘇維埃俄國關於邊界「調整」的協議的具體內容,但僅從中國軍隊的實際控制區就可以猜到中國已經開始試圖將整個西伯利亞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而中國從德國手中「購買」的太平洋殖民地更是使中國人把手伸到了南太平洋英國和美國的後院當中。目前的太平洋已經成為了英國、美國和中國三個海軍強國的博弈場。中國如m.hetubook.com.com此大規模的迅速擴張已經引起了英國和美國的深深憂慮,但不管是威爾遜還是哈定,蘭辛還是休斯,他們都明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付出了160萬人的巨大傷亡代價之後,美國民心思定,未必會支持美國政府因為西伯利亞問題和太平洋德屬殖民地問題而同中國開戰。另外,美國國會大概也不會為此作巨額的戰爭撥款。更何況美國是中國最主要的商品(如生絲、茶葉和瓷器等)出口市場之一,中國進口的機械設備總數的四分之一又來自於美國,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經濟聯繫一直十分緊密。美國想要和中國開戰,目前國內外的形勢可以說都不允許。
「此次協約國出兵進攻蘇俄,兵力比我們預想的要少得多,他們主要是想依靠鄧尼金和波蘭軍隊。」華夏共和國參謀總長王士珍對孫綱說道:「這樣三心二意的軍事行動,其實還不如沒有。」
「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我們知道,想要從全世界的圍攻下倖存,並不能寄托在武器裝備的先進上,還在於精神和意志。一旦協約國欲全面進攻我國,全國抗戰打響,以後之局勢,就只有犧牲到底,無絲毫僥倖求免之理。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所以,政府必特別謹慎,以臨此大事,我華夏全體國民亦必須嚴肅沉著,準備自衛。在此安危絕續之交,唯賴舉國一致,服從紀律,嚴守秩序。以統一堅定之抗戰意志,面臨國難,勇於抗爭,明知不可而為之,為我華夏保留一絲毫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為了緩和因為日本和德屬太平洋殖民地問題而變得有些緊張的美華關係,以及通過締結和平條約束縛中國和英國的手腳,美國參議員威廉。博拉於1920年12月14日在美國國會提出來一項建議,主張「英國、美國和中國在今後5年的時間里把各自的海軍造艦計劃削減一半,從而避免無限止的海軍軍備競賽引發更為可怕的惡性結果」。博拉還就美國捲入世界海軍軍備競賽提出了警告:「我們如果不幸的被卷進了一個大規模的海軍造艦競賽裏面,再加上對中國可能出現的威脅和非議,我們很可能在今後的www.hetubook.com•com25年裡同中國發生一場慘烈的戰爭。」博拉的建議引起了美國朝野的關注。並最終被哈定所採納。
孫綱在演講中把中國現在所面臨的形勢和1840年鴉片戰爭時的形勢做了對比,指出了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危險和應該以什麼樣的精神去面對「全世界的進攻」。他的演講激發了由民間精英人士組成的咨政院代表們樸素的愛國心和民族精神,贏得了大家衷心的支持。在演講結束之時,咨政院全體代表起立,對孫綱的演講報以熱烈的掌聲,在場的中外記者很快將演講的全文發在了報紙上,在很多外國記者看來,這篇演講無異於一份戰爭動員令。
「真要打起來,這一仗不同於以往。必須得有長期抗戰的準備,戰事一起,凡我華夏之民,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孫綱長嘆一聲,目光望向窗外的遠方,「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惟有犧牲的決心,才能博得最後的勝利。這一點,是必須要讓民眾清楚的。」
「面對歐洲列強的聯合圍攻,我們當然只有犧牲,只有抗戰,但我們的態度只是應戰,而不是求戰。戰是應付最後關頭必不得已的辦法,我華夏之民必能信任政府已在整個的準備中,我們固然愛好和平,但不能不保持我們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負起祖宗先民所遺留給我們歷史上的責任,所以到了迫不得已時,我們不能不應戰。至於戰爭既開之後,因我國在彼白種人國家眼裡,為黃種低劣民族,因而再沒有妥協的機會,今天我們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華夏民族的千古罪人,那時候便只有拼我華夏民族的生命,求我們最後的勝利。」
「英國之所以能征服印度,即在於印度未能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莫卧兒馬拉特孟加拉等各民族及土邦矛盾甚深,面對前所未有之強敵,沒有統一抗敵陣線及意志,遂為英國所蠶食征服。西哲馬克思有言:『大莫卧兒皇帝的無限權力被他的總督們打倒,總督們的權力被馬拉特人打倒,馬拉特人的權力被阿富汗人打倒,而大家在這樣混戰的時候,不列顛人闖了進來,把所有的人都征服了。』可謂至哉斯言。」
「執政說的不錯,據咱們的情報人員發回來的消息,英國確實存在針對我國的戰爭計劃,而且似乎法國和_圖_書和義大利皆為英國馬首是瞻,而美國的態度曖昧不明。」王士珍說道:「現在我還是懷疑他們能否真的實現這樣的計劃。」
「那是因為他們打蘇俄得不到什麼東西。」孫綱點了點頭,「要是換成了對咱們動手,可能就不會三心二意了。」
而美國人同樣不會忘記,英國人在鴉片戰爭撈取到的利益,美國人一樣也沒落下。
這也是為什麼丘吉爾高呼「解決中國問題」掠奪中國財富的計劃一經提出就有人積極響應的原因。甚至美國國內也有人贊同丘吉爾對中國用兵的主張。
對英國來說,他們防止新一輪海軍軍備競賽的出現的願望比美國還要強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海軍一直維持著「兩強標準」,不許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與其並駕齊驅,而現在,英國人已經開始考慮放棄這個標準,以更靈活的策略來維護自己的海上霸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如果說最大的贏家是美國的話,那麼第二大贏家,就是中國了。
自進入20世紀以來,美國銳意經營太平洋,對於海軍擴張不遺餘力,因而後來居上,漸有超過英國之勢,但現在的美國,想要真正的取代大英帝國的位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打仗么,很大程度上打的是一個氣勢。」孫綱微微一笑,說道:「老百姓的心裏,不能沒有底氣。」
「如果真打起來,你們準備怎麼辦?」孫綱問道。
熟知歷史的美國人當然不會忘記,在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候,英國以一支很小的海軍兵力,就打敗了龐大的滿清帝國。攫取了令人驚嘆的財富和利益。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講,正是由於德國海軍的擴張引起了英國的警惕和忌恨,才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但恰恰是這場大戰的爆發,使「日不落帝國」從輝煌的巔峰上跌落了下來。戰後的英國滿目瘡痍,長達6年的戰爭總支出達169.55億英鎊,相當於同時期國家總財富的百分之六十,在戰爭結束時,英國失去了一半的海外投資,欠美國的外債高達11億英鎊,海外市場幾乎全部被美國和中國的商品佔領,國內的鋼鐵、紡織、機械等行業全面萎縮,被英國視為經濟生命線的海外貿易也由1913年的出超1.34億英鎊變成了1921年的入超9.16億英鎊。英國政府的一些要員已經意識到若https://www.hetubook.com•com再從事耗費巨資的海軍軍備競賽,勢必會引起英國經濟的總崩潰。因此擺在英國人面前的主要任務不是繼續花費大量的金錢去維持搖搖欲墜的海上霸權,而是如何儘快的恢復經濟。
第一次世界大戰也給英國人上了極為重要的一課。
「如果英國真的同中國發生了戰爭,我們的態度,應該和1840年英國人對滿清帝國的那場戰爭一樣。」哈定點了點頭,「我們也許可以幫英國人壯壯聲勢,但絕對不能夠卷進去。」他說著,嘆息了一聲,「威爾遜先生犯的錯誤,必須在我們的手裡得到改正。」
「……1840年6月,17艘英國軍艦,4艘武裝汽船,載有4000名英軍士兵的28艘運兵船進入了我國海域,那場英國人為了掠奪我們的財富推銷毒品而發動的『鴉片戰爭』開始了,這場戰爭以持久戰的方式展開,到了1842年8月,以滿清政府戰敗割地賠款求和而告終。這場戰爭我們為什麼會輸,相信大家已經看過不少的論著,我在這裏就不重複了。我想要指出的一點是,這場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除了眾所周知的那些以外,還有當時我們缺少堅定的抗敵意志。我這裡有一份當年英國馬格爾尼爵士給英國政府的關於我國情形的調查報告,裏面談到了這樣一些內容:『中國的3億人口被一個僅有30萬人口的靼韃貴族集團所統治,整個帝國的統治主要依靠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漢族文官,靼韃人和漢人之間的矛盾很深,很難團結一致。這一點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利的,這不禁讓我想起西班牙人在墨西哥、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是如何利用當地的民族、種族、部落和土邦的矛盾,分化瓦解他們的抵抗,最終征服他們的。』面對一場強加于身上的不義戰爭。滿漢矛盾使滿清朝廷無法有效發動全國軍民抵擋英軍入侵,因而沒有持久抗戰之意志,遂有南京江面割地之約,教訓不可謂不慘痛。」
「我們可以先就削減海軍造艦計劃問題同中國政府進行試探性的接觸。」休斯國務卿對哈定說道。
「總參謀部已經制定出了戰時應對預案,因為如果真要打起來,可就是一場大仗了。」王士珍說道:「大的戰略方針必須要制定出來。」
「執政也不差。」王士珍也笑道:「您制定的戰時沿海工業遷往內地以民眾疏散計劃,不也是為這一仗而準備的嗎?」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