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唐末大軍閥

作者:雲霄野
唐末大軍閥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百九十五章 時局的變數,也已影響到另一個政權

第五百九十五章 時局的變數,也已影響到另一個政權

本來既然已經將侵襲至本國境內的敵軍殺退回去,王宗范、王宗播、王宗壽揮軍至大渡河北畔,也有意就此收兵。
李天衢一目十行的看閱過呈上的文書,心說就算是走正史線,前蜀與西南面的大長和國的確也爆發了大規模的戰事。而哪怕王建的蜀國,比起朱溫、李克用、楊行密所建立的政權實力上要遜色一籌,但是要對付大長和這種原本遊離于唐朝直轄統治之外的地方政權……與中原各路軍閥抗衡相較,難度似乎直接下降了一個檔次。
只不過在蜀帝王建看來,他也絲毫沒把大長和國放在眼裡,當年他奪取兩川之時,便曾應付唐廷有言「南詔小夷,不足辱詔書。臣在西南,彼必不敢犯塞」……
李天衢記得大長和國按原本軌跡應該傳了三代不過二十六年,而後便又有權臣趙善政、楊干貞弒君篡位,另立國祚。歷經大天興國、大義寧國兩代,前後也不過八九年光景,再往後便是大理段氏的開山鼻祖段思平起兵滅大義寧國,而建立起國祚延續三百多年的大理國。
可現在是什麼時節?亂世軍閥割據殺伐,真就只會滿口將講大道理的藩https://www.hetubook•com•com鎮節度、封疆大吏,現在不是投從某處勢力,就是早已被殺盡死絕了……與其講什麼聖人王化之道,諸方國主所看重的更多是赤|裸裸的利益。
可是面對王建義子王宗范、王宗播、王宗壽這個級別的對手,大長和國的軍隊尚且屢戰屢敗,如今卻又要與楊師厚這麼個五代初期的頂級名將交鋒……結果又將會如何?
去他娘的聖人教化,既然是你無端前來侵攻而招惹我在先,而且兩場大戰下來,你大長和國都是折兵數萬……朕雖然也是帝君天子,信的卻是趁你病、要你命!
尤其是楊師厚的加入,使得戰事的經過變得更為輕鬆順利。而且這段時期本來應該是王建與李茂貞反目交惡,蜀、岐兩國相大動干戈、相互殺伐……結果如今李茂貞早已為朱溫所殺,關中方面梁國經歷弒帝、清算兩場政變,眼下局勢依然十分混亂。所以王建別無後顧之憂,他那邊很快也就給出了回復,向自己三個義子與楊師厚下達旨意:
而楊師厚可不是三國演義里七擒七縱的諸葛亮,之後他更是下和*圖*書令將俘獲的將官兵卒悉數斬首,連同但凡攻破城郭、村落中有膽敢抵抗者,也一律屠城殺絕……這也震懾得周圍寨坊部族膽寒驚懼,而相繼遣使表說大長和國國主鄭買嗣屠殺先朝南詔宗室,得位不正,人心不附,如今蜀國大軍殺至,我等也情願投順……
此一戰,楊師厚設計襲破會川。又有王宗范、王宗播、王宗壽引兵協同,斬首一萬三千級、生擒大長和國諸部將官十六人,俘獲兩萬餘人,軍器甲仗更是不計其數。
然而弒君篡位的大長和國皇帝鄭買嗣,雖然是力主南詔國加強漢化,與唐朝頻繁來往,而促進西南諸族與中華漢家文明的融合交流的南詔漢臣鄭回七世孫,他也與當初的南詔國主一般,趁著唐朝覆亡之後的亂世時節,也打算對西川用兵,而盼著佔據更為富庶的中土領地。
不必收兵,繼續打!給朕往死里打!大長和國的地盤,能搶來多少,便算多少!
然而楊師厚新投未久,正要在蜀國打下根基,他力諫趁著大長和國元氣大傷,也合當趁勢殺入其治下疆土。不但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對方若養回元氣,倘若等候時機再興兵和-圖-書來犯,只有千日做賊,哪裡有千日防賊的道理?也莫不如殺得大長和國就此一蹶不振,再豪取其治下領地疆土,如此不是也能壯大我蜀國國力?
這場戰爭,倒與三國鼎立時蜀漢南征孟獲的性質有些相似。只不過大長和國國主也自稱皇帝,不肯臣服於中土諸國各藩。估計王建那邊也是尋思著「小老弟,你怎麼回事」,完全沒有把他當做與朱溫、李克用……乃至李天衢那一級別等同的對手,也勢必要狠狠教訓自討苦吃的大長和國了。
現在的大長和國,固然比不上後來的大理國那般時局相對穩定,可是它延承吞併驃國(緬人先民)的南詔國領土,疆域囊括後世雲南省全境及黔、川、藏與越南、緬甸、寮國的部份土地,邊界與後來泰國北部以孟族為主體的女王國接壤,地盤也十分遼闊。
何況王建也是屬於那種對外擴張野心比較強烈的君主,他覺得楊師厚言之有理,就算大長和國下轄疆土地貌複雜,山高谷深,而且聽聞有些去處瘴氣蔓生……可治下百萬之眾,也總有不少益於生息繁衍的領土……你膽敢來冒犯我蜀國,朕又為何不能去吞占你大長和圖書和國的疆土?
當年落雕御侍高駢屢敗南詔,殺得其國主服軟認慫,接連上表不敢再犯之後,他也只是于邛崍關、大渡河、戎州、平夷軍、沐源川……等入蜀要隘增修關隘城寨,按唐廷指示也並沒有繼續征討南詔,不但是因為次年便已爆發了王仙芝、黃巢那場足以動搖國本的大規模起義,依中原王朝對四方諸夷各國的態度,就算先來冒犯我,先以王者之師挫你銳氣,再用王道之治度化你、感化你……又怎麼會反過來搶你的地盤?
「本來依附於蜀國黎州蠻,暗通大長和國鄭買嗣協助進犯劍南諸州。蜀帝遣其義子王宗范、王宗播、王宗壽……與楊師厚興兵討伐,于漢源以北大敗大長和與三蠻叛軍,攻破武侯嶺十三寨之後,又興兵過瀘水轉而攻向大長和治下會川……」
隨後蜀軍以楊師厚為先鋒,連克大渡河以南新安、平夷、寧遠諸地。大長和國慌忙集中其餘兵力,集結于會川,力圖力抗住來勢洶洶的蜀國軍旅。
王宗范、王宗播、王宗壽三人聽了楊師厚的提議,他們雖然意見不一,但是也都同意暫且吞併把守住大渡河南、北水畔要隘,並立刻派出快馬奔往成hetubook.com.com都,由蜀帝王建來做定奪,這場仗,到底還要不要再打下去。
戰事打到現在,楊師厚所統領的軍旅,對於大長和國國都羊苴咩城(後世雲南省大理市),也已經能構成直接的威脅。
而戰事的經過,起先與史載的記述如出一轍,王宗范、王宗播、王宗壽三人,也都是王建膝下眾多義子當中相對最能打的,先後兩次大戰,大長和軍都折損了數萬兵卒,完全被按到地上摩擦,被殺得丟盔卸甲,也只得潰退逃返至屬於長江支流岷江支流,如今大概屬於蜀國、大長和國交界線的大渡河南岸。
當年南詔國趁著唐末亂世,大舉進犯西川,一度殺至東鄰成都的雅州(後世四川省雅安市),卻被當時尚還未迷信神仙方術到走火入魔的程度,所以智商還在線的大唐名將高駢殺得大敗虧輸。這也終究導致南詔「屢覆眾,國耗虛」,而引起國內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而權臣鄭買嗣趁機發動政變,殺南詔宗室八百餘人,而另立大長和國。
可是蜀國南征大軍當中,卻又多出了楊師厚這麼個五代初期論用兵打仗屈指可數的名將……所以之後的戰局演變,較之原本的軌跡也已出現了變數……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