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唐末大軍閥

作者:雲霄野
唐末大軍閥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皇帝認證的,遼國第一名將?

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皇帝認證的,遼國第一名將?

鴨淥府方面收容了那員渤海族將領,以及數千同胞族民,經傳報聲息,這一樁子事讓駐紮于瀋州的魏朝軍旅知曉之後,便又寫成公文,轉呈上報至汴京,而要讓魏朝帝君知曉……
「啟稟陛下,渤海族高模翰,本來於亡國之時南投泰封。如今他則帶領數千族民背反歸投,已由鴨淥府予以安置……」
起碼由於渤海國最後一任國主大諲撰的勸告,本來意圖復國的渤海遺眾有七成上下改變心意,願意歸順於魏朝。而先前由泰封國收容的數萬渤海族民當中,聽聞他們留在故地的同胞,以後大多很有可能成為中原王朝治下子民之時,也都難免心生漣漪……
何況渤海開國君王大祚榮,也是受過前朝唐廷正式冊封的,那麼如今渤海人歸順於中原王朝統治下,這倒也說得過去……可泰封國國主王建,如若正是將大光顯看做扶植起來的傀儡,那麼他早晚也必然會有侵吞渤海故土的野心……我們渤海人臣服於中原王朝,這倒也罷了,可是南面的三韓人又算是什麼東西,難不成以後還要矮他們一頭?
但聽到高模翰這個名頭,李天衢也不由心思一動……心說按此人正史線的軌跡https://m.hetubook.com•com,的確是于渤海亡國之後,南逃投奔了偽高麗……而這高模翰還深得王建的器重,甚至將自己的女兒許配於他。只是後來不知何故,高模翰又潛逃回契丹治下,而成了遼國初期的名將。
要對付的是歷經與魏朝的國戰後元氣大傷,如今半死不活的契丹,才更有把握復興國祚。可是真要轉而對抗強盛勢大的魏朝,當初已經歷過一次亡國的渤海遺眾,只怕更經不起折騰禍害……所以不少人的立場已經不算十分堅定,又有當年的君王大諲撰推波助瀾,奉勸歸順於魏朝,自然也更大程度的動搖了渤海遺眾意圖復國的決心。
然而本來以為即便有所顧慮,到了該打的時候,也勢必還是要打……鴨淥府的渤海遺眾卻突然爆發內亂,由權臣烈周道、烏濟顯帶領親信發動兵變,宣稱全面掌控鴨淥府,也願意聽從先主的勸告歸順於魏朝,這也與大光顯的主張出現了嚴重的分歧,他們經過密謀,也決議要將先前所效力的主公推翻下台了……
自己願意動身前去,為兄長大諲撰踐行。而天朝王師兵抵龍泉府之時,由他統領的渤https://www.hetubook•com.com海遺眾恭謹迎候,也會將當地州府交接于魏朝。
烈周道與烏濟顯佔據鴨淥府之後,又立刻向瀋州派出使者,對魏朝表態願意臣服;而位於鴨綠江以南的南海府,由於先前王建已派兵介入,則仍由大光顯與泰封國聯手佔據。
當大玄震、烈周道、烏濟顯據龍泉、鴨淥二府,宣布願意歸順魏朝。過後不久,便有先前本來投從泰封國,並接受王建冊封的渤海族大將叛逃出走,帶領數千渤海族民一路往北,奔至鴨淥府稟說如今這般形勢,已經不似當初那般由契丹掌控渤海故土全境,所以我們不願在泰封國定居,情願能夠重返家園故地。
甚至在耶律德光帳下聽命期間,更是倍受那遼朝太宗皇帝讚譽稱「朕自起兵,百余戰,卿功第一,雖古名將無以加」、「此國之勇將,朕統一天下,斯人之力也」、「愛卿之計,諸將莫及此」、「朕憑高觀兩軍之勢,顧卿英銳無敵,如鷹逐雉兔。當圖形麟閣,爵貤後裔」……這般說法又何止是君主誇獎臣子,倒更有股小迷弟推崇偶像的意味。
即便大諲撰是個失了勢的亡國之君,可好歹他的話對於渤海族https://m.hetubook.com•com民而言,還是很有分量的……所以大諲撰為魏朝派出奇兵搭救,已脫離契丹的掌控,並且奉勸佔據龍泉、鴨淥、南海三府故地的渤海軍歸順中原王朝的消息一經傳開,也登時引得兩地遺胄遺民一片嘩然。
畢竟大光顯按史載軌跡接受王建的賜封,入籍偽高麗,後世子孫也完全被三韓人同化。如今的他還是認為自己是將復興渤海國祚的君王,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越來越像是逐步受泰封國王建掌控的傀儡……所以按大光顯想來,自己父親當初于亡國之時,什麼雄心壯志都已煙消雲散,他如今又被魏朝嚇怕了……那麼復國大業,便將由我來實現!
你小子執意對抗魏朝,連先王的勸也聽不進去……也別連累得我們與你一併冒險招禍!
畢竟渤海族民有過先前被契丹亡國的凄慘經歷,也都能意識到老百姓生活得是否穩定,能夠免受外敵入侵,也完全取決於這個國家是否強大。那麼是留在泰封做個小國寡民,還是得以重返故土做魏朝治下的百姓……這也並不是一個難以取捨的抉擇。
佔據龍泉府的大玄震經過前思後想,注意屬下關於是否應該遵從大諲撰的奉勸,而接受魏https://www.hetubook.com.com朝任命的反應……最終他也喟嘆著做出了決定:
察覺到大光顯消極應對,明顯是被泰封國王建給忽悠瘸了,就是不願聽從他老子的勸告……身處於遼西錦州的大諲撰唉聲嘆氣,大罵孽子不肖。魏軍方面則是顧慮到如果真要出兵攻打佔據鴨淥、南海二府的大光顯,那麼在其他願意順從於魏朝的渤海遺眾看來,眼見與他們本來共同矢志要復國的同胞遭受魏軍鎮壓,那麼也難保不會再生出什麼亂子……
當大光顯驚然意識到烈周道、烏濟顯發動兵變,鴨淥府府治(位於後世吉林省白山市代管的臨江縣級市)已經被對方全面控制……他好歹未被擒獲,卻也只得與數十親信往南面連夜奔逃,至鴨綠江畔尋得船隻渡水,而投奔泰封國王建去了。
所以就算確認過大諲撰由魏朝派兵解救,並且奉勸渤海遺眾歸順魏朝,大光顯這邊裝傻充愣、不理不睬,看來真要是到了不得不與魏朝兵戎相見的時候,也將會與泰封國聯手共同對抗魏軍。
而烈周道、烏濟顯大概也能意識到,就算魏朝意圖吞併渤海故地,可是鼎力支持大光顯的泰封國王建同樣沒安得什麼好心……以後若是形成魏朝、泰封兩方對立的局面,https://m.hetubook.com.com選邊站當然是哪個更為強大,便投靠哪一方,這筆賬都算不清楚么?
大玄震率先表態,宣稱他要對付的只是契丹,而願意接受魏朝的收編……由他統領的渤海遺眾大致也意見相同,不想同中原王朝開戰;然而佔據鴨淥、南海二府的大光顯遲遲未做回應,看來對他親爹的奉勸消極應對,也屬於置若罔聞的態度。
按遼史中記載,高模翰其人「有膂力,善騎射,好談兵」……所以即便於渤海國亡之後,還能陸續深受王建、耶律阿保機等雄主賞識。而他本來作為遼朝將領,于討滅後唐、後晉的戰事中屢建戰功。
一想到正史中耶律德光對高模翰的讚譽之詞,李天衢聽到這個名頭,心裏也不住泛起嘀咕:這貨……當真就那麼能打么?
按說遼國本來也多有能征善戰的將才,然而耶律德光卻對高模翰這個渤海人不吝溢美之詞,還要凌駕于眾多契丹開國功勛之上,簡直要把他誇成遼國第一名將……而按其戰績,于契丹攻討後晉之時,也曾殺得「晉人震怖,不敢接戰」,直到遼朝第三代世宗、第四代穆宗繼位時,高模翰仍是倍受推崇,家世代襲重祿、家累余貲,他作為渤海高氏的先人,後世子孫便是依附於遼朝的世家大族。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