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作者:肥鳥先行
再造盛唐從召喚玩家開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百四十九章 破題

第四百四十九章 破題

作為上皇時期就出仕的大臣,就算是對上皇晚年的昏聵心存怨望,但是依然對開元年間那美好的時代充滿美好回憶的。
韋應物的文采也不錯,字跡也相當不錯,考中進士應該沒有問題了。
所以我大唐應該是文過於質,繼續規勸皇帝行文治。
這也都讓李亨要活在上皇的陰影中。
這也是符合儒家傳統道德的,算是一篇主旋律的合格文章。
聖賢說的對的,自然拿起來就用。
但是最後三王都被李亨平定,永王也被砍了腦袋,從此上皇就徹底失去了對天下的掌控。
開元重文,天下能夠安定繁華,天下積攢下龐大的財富。
「夏周國祚千百年,豈能以文質之道統括之?」
接著韋應物用文質再復的理論,套用了隋和唐的文質演化,提出隋代是重治而輕文,隋煬帝窮兵黷武最終滅亡。
就在顏真卿以為王成偉要放棄的時候,突然見到王成偉奮筆疾書起來。
顏真卿嘆氣,皇帝第一次科舉出這樣的考題,那麼等到上皇迴鑾長安后,二皇相見之後,皇帝又要如何對待上皇?
從一篇進士科考試的實務策作答上,這篇文章自然是合格的。
王成偉迅速找到了立論的思路。
李白投奔的永王,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收到了上皇的任命,從江南打著平叛的旗號起事的。
本來顏真卿為王成偉惋惜,畢竟是從隴右這種文化沙漠出來的士子,雖然有詩才,對經義也背的www.hetubook.com.com不錯,但是遇上實務策就沒辦法了。
這種法統上的尷尬,一直都是皇帝心中的一根刺。
如今李亨朝廷中的大臣,基本上都是上皇時期的大臣。
對於皇帝出這道題的意思,王成偉自然是清楚的。
聖賢說的不對胃口的,就棄之不用。
皇帝和上皇這點事情,在論壇早就被扒的乾乾淨淨。
而大唐的歷代皇帝也重視科舉,不僅僅會自己閱卷,還會經常會親自出實務考題。
雖然這個王成偉也算是太原王氏的支脈,但是遷居隴右也幾代沒有人出仕了,不了解時局也是正常的。
所以顧況的文章更進一步,從開元天寶之間的教訓,勸導當今皇帝繼續重視文教,不要再犯上皇一樣的錯誤。
王成偉在接下來的文章總結,上皇執政初期,重視文治,卻不注重教導百姓,導致天下沉浸在享樂奢靡之風中。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考生們都熟讀論語,但是文質再復的概念,是出自於《禮記》中的。
顏真卿又看了幾個,看到韋應物的文章,眼睛一亮。
不過題目是皇帝出的,考生也只能硬著頭皮作答了。
顏真卿走過去,想要看看王成偉到底要寫什麼。
之前看王成偉是第一個交貼經卷子的考生,可是他遲遲沒有動筆,一開始顏真卿以為他不知道如何解這道題。
經過南北朝的亂世,現在的儒家是非常務實的,畢竟不和*圖*書務實的儒生,早就被北朝的皇帝,南朝的武將殺光了。
顏真卿點點頭,這個切入點也是進士科考試實務策正常的切入,從勸諫君王開始。
作為同考官,顏真卿是需要閱卷實務策的。
因此在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舞弊案件反而要比唐宋更多。
而下一句話更讓顏真卿驚訝,王成偉認為,至德兩年,陛下登基都是在收拾爛攤子,收復兩京說明這一階段的工作已經結束了,朝廷也要從平叛過度到恢復天下元氣的日常工作中。
顏真卿繼續巡視考場,只看到不少考生都盯著考題發獃。
所以才出了這麼一道實務策的考題。
靈武登基,到上皇下詔退位,至德元載和天寶十五載是同一年。
所以王成偉請求皇帝改元!
「以國事論,文勝質則文恬武嬉,世風好奢華。」
唐代儒生對於經典的態度,也是頗為實用主義。
《禮記》雖然也是五經之一,但是唐代對於通五經的要求主要還集中在《詩經》和《春秋》上,對於《禮記》的要求是通讀,就連考貼經都不太考《禮記》上的內容。
韋應物的這篇文章,從文和質兩個方面入手,從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規勸朝廷重視文治和武功,在全力平叛的基礎上,也要注重朝廷的文治。
聽完了方國壽對題目的解釋,這下子王成偉總算是明白這個題目的意思。
甚至李亨身邊的宦官,有些都是上皇派給他的。
文質而再和_圖_書復,不僅僅可以用在朝代之間的更替,朝代之間皇位的更迭,也可以套上這一套「文質再復」的規律。
再繼續看其他的考生,顏真卿很快看到了顧況的考卷。
顏真卿嘆了一口氣,這其中不乏有一些前面兩道試題都做得不錯的考生,在面對第三道考題卻束手無策的。
繼位的合法性,上皇這個執政了四十五年的皇帝,那可是大唐歷代皇帝中執政時期最長的。
不過李隆基也不是那麼爽快的放棄權利,李隆基在退位詔書發布的時候,封了另外三個兒子為幾個關鍵道州的大總管,又給他們授予開府建牙的權力。
看完王成偉的卷子,顏真卿吃了一驚。
這一次的科舉考試是為了國家選拔需要的人才,那麼皇帝必然是要親自閱卷的。
天寶重質,過於窮兵黷武而讓邊鎮坐大,最後導致了安祿山之禍。
皇帝就是需要這樣的文章,顧況說明上皇執政末期的問題,也就說明了當今皇帝繼位的合法合理性。
李亨靈武登基,這是趁著上皇避禍蜀中,失去中原士民之心的篡位行為。
如果不能從中選出好的考卷,那就是他們這些考官的失職。
大臣們自然不願意皇室內部出現骨肉相殘的景象了。
既然如此,王成偉決定來一把大的。
科舉考試是為了國家選拔人才,實務策的答卷是要交給皇帝看的。
這時候的科舉考試也不考策論了,為國選拔需要解決問題的人才這個目https://m•hetubook.com.com的已經失去了,科舉考試的內容就越來越脫離實際。
韋應物不愧是京兆韋氏的子弟,也曾經門蔭入官,在官場上歷練過。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隴右的士子就算是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也很難寫出對上皇帝胃口的答案。
顏真卿微微點頭,顧況不愧是李泌的弟子,他這個文章算是撓到了皇帝的心上了。
難道是不知道怎麼破題亂寫了?
事後躲在蜀中的李隆基,一方面因為自己已經老了,早也沒有當年的雄心壯志,另外朝廷大臣都支持兒子當皇帝,李隆基也只能下詔退位,承認李亨當皇帝是自己傳位的。
李亨依仗平叛的將領,也都是上皇時期提拔的將軍。
顏真卿不是驚訝于王成偉否定經學,而是他的論點。
且看這些考生如何答題,是不是能夠提出讓皇帝滿意的答案。
後期又追求霸業功績,卻不知道與民生息,南征北戰又讓邊鎮軍官士兵過於追求軍功,盲目的挑起戰爭,破壞了國家的有序發展,地方藩鎮坐大。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所以大唐雖然有行卷的陋習,但是整體考試的目的還是向上的,還是要為了國家選拔賢才。
但是到了明清的時候,科舉考試已經淪為卷王的競賽,考試的內容越來越僵化,八股文的要求越來越死板,這樣的文章皇帝自然也不願意看了。
「蓋因文質二道,需時移政遷,根www.hetubook•com.com據世風改易之。」
這文章是從根本上否定了禮記對夏周的論述,即「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
這就是所謂的文質再復的意思,將本朝定位文,上皇末期定義為質,勸諫君王不要窮兵黷武,要勤修政務重視文治。
顏真卿這時候抬起頭看向了王成偉。
顧況認為上皇的開元和天寶年間,就是一場文質再復。
畢竟皇帝和上皇之間的微妙關係,可不是普通讀書人能夠理解的。
不過顧況將文質再復的論述,用在大唐內部的皇位更迭中。
所以王成偉的觀點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變法永遠都在路上」,朝廷需要根據世風的變化,不斷的調整朝廷中的文和質的變化,這樣才能讓天下人人都成為君子,才能天下長治久安。
顧況的破題和韋應物是一樣的,都是通過孔子的語錄來論述文和質的基本概念。
不過顏真卿還是搖頭,雖然韋應物寫得不錯,卻不是皇帝想要的答案。
王成偉認為這都是上皇沒能平衡好文和質的關係,沒有及時變法革新的原因。
「質勝文則窮兵黷武,上下好大喜功。」
他已經將顧況和韋應物的名字記在心上了。
巡考的顏真卿嘆了一口氣,作為學貫古今的大儒,顏真卿自然明白這個考題的意思。
而皇帝用這個題目做考題,其實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要考生寫出新朝和上皇時代的切割,給皇位更迭尋求更具有法理性的解釋。
同時也響應了皇帝的喜好。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