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國姓竊明

作者:浙東匹夫
國姓竊明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百七十七章 藉著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

第四百七十七章 藉著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

此前跟滿清相持的那些年裡,還有不少朝中文官對於江寧鎮這邊的科技和工程研究機構建設,提過一些微詞。他們倒也不是反對搞這些建設,只是純粹覺得「要害部門應該造在南京的城牆之內,哪能在郊野小鎮如此大興土木」。
反正只有他清楚,隨著炮兵火力已經發展到如今這個時代,未來的國防必須要靠拒敵於國門之外,至少也是依託一道道邊境防線和機動兵力彈性防禦。
第一個七年就盯著一塊改,攻克之後下一個七年再改一部,如此二十年內可以完成三個大方面的變法。期間每次變法成功后,面對人心質疑,還能靠對外取得一些軍事勝利,來證明「變法確實富國強兵」了,從而鞏固改革的政治正確性。
畢竟當初為了滅清,為了平定流賊,朝廷從崇禎十四年開始在南方全面試點厘金,至今已有二十二年。這二十二年裡,財政一直是比較寬裕的,靠著工商稅的支持,把養兵養官打造軍械維持補給,都撐了下來。
但是厘金畢竟不是常法,我們這一代人用即可,給後人留的財政法度,還是要持重為好。」
只可惜此法雖有百般好處,卻有一樣嚴重弊端,那就是需要分省設卡,所收錢財分省截留,也都承諾給本省使用。當初有強敵來襲,各省為了自身的利益,為了保護自己最切身的安全,勉強踴躍。
因此科學院下面各級單位的待遇也水漲船高一律升半級,博物院的負責人也就不再是工部的主事,而是一個員外郎。
而只有朱樹人知道,以當時南京城發展繁榮了數百年的現狀,城內都擁堵成啥樣了,一堆的達官顯貴置業。如果非要在南京城裡造,那攤子肯定鋪不開,還處處掣肘,環境也不適合搞「大學城」。
後面兩個七年計劃,只是朱樹人張煌言這些中樞重臣,以及李定國鄭成功那一代武將操心的事兒。
只是如今新君改元不過數月,和圖書不宜妄動刀兵。而且我大明如今的製藥、化學,也還不足以徹底對付熱帶山區雨林,這幾年還需努力。故而孤打算定一個為期三到四年的內政計劃,一切以到時候對南疆用兵、徹底讓緬越重新臣服大明、認清形勢為目的。」
他首先提了新君繼位后的內政變法部分。
自己心裏有了數之後,朱樹人於1663年四月底,一個初夏農閑時節,在南京城外、江寧博物院里,召開了他的「未來七年計劃會議」。
朱樹人當然是直接慷慨疏財,尤其他知道史可法的脾氣,還是比較清廉的。他也就不說送,只是對方晚年無限期借住而已,直接堵住了對方的推辭。
既然朱樹人心中已經定下了未來整整二十年的對外反擊時間表,那麼後續這些年裡的大明內政建設、種田攀科技規劃,自然也都要為這個時間表服務。
變法這事兒,嚴格來說跟未來對緬、越的行動沒什麼強關係,或者說無論要不要對外用兵,都是該變法的。
事實上,說得難聽點兒,朱樹人、張煌言自己,就是當初厘金制度養肥出來的藩鎮。所以沒人比他們更懂這條路的潛在危險、以及要如何預防。
至於張居正的財政法部分,已經人亡政息了,後來經過幾十年三餉、厘金、工商稅,財稅來源繁複,要回到一條鞭法也不可能。所以只能是略微借鑒,然後重新制定。
朱樹人很清楚,改革要一步一步來,吏治和財政也要分開來弄,這樣才好時時刻刻聯合大多數,打擊一小撮,把支持變法的統一戰線最大化。
年老多病的史可法,已經好幾年深居簡出了,連南京城牆都很少出。此番朱樹人召集會議,他才被人抬著來散散心。
「憲公喜歡,隨便找一所療養院佔下便是,這有什麼——放心,不是國之公器,都是沈家的產業,借住而已。」
也就眼下第一個七年周期內,對緬、www•hetubook.com.com越動手的計劃,勉強可以拿出來,跟史可法、張煌言他們透露一下。畢竟這個第一階段,明眼人現在就能看出來。
當初分別建設的各種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統統被合併到一起。由工部下屬的大明科學院,再派出一個機構統一管理。
所以,為了儘可能圈地,肆意發展,朱樹人寧可在城外。
江寧博物院這地方,如今也算是大明的科學聖地了,自從隆武三年開始建設,如今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五年。
「此番集議,是想討論一下,我大明未來七年的計劃。此番孤已經把寧宇(李定國的字)從雲南前線召回。有些事情諸公有疑問的,也好當面向他了解,機會難得。
朱樹人把會議目的說了一下后,眾人也都沒有異議,然後朱樹人就分了一下討論議題,從內政改革、新佔領土建設、科研攻關,三個方向,分別開始划重點。
如果變法期間,西軍對西夏出現了重大失利,那麼王安石的集團就得引咎辭職、貶官幾個人,推進力度也要暫緩。而如果西軍大勝,往往內政改革上也能乘勝追擊。
因為史可法已經六十多歲,他未必能活到這個七年計劃執行結束。就算逆天高壽,到時候肯定也已經告老致仕,離開權力中心了。
一旦我們這輩人將來……可不能把這種問題遺留給子孫後代,那絕對是會導致藩鎮趨勢的。」
一看到江寧鎮上的博物院和一堆科研機構、工業工廠的景象,就讓他生出恍如隔世之感。他甚至覺得,以後要是可以不用上朝,不如就在城外這兒找個療養院養老了。
李定國彙報回來的緬、越不恭之狀,侵吞雲南那些搖擺土司,都是實打實的罪證。連史可法也理解,只有敲打一次,他們才能徹底認清現實,讓中南半島上那些政權知道大明這次是徹底中興了,跟以前不一樣。
朱樹人覺得,當初張居正變法中、在張和圖書居正死後被廢除的那部分當中,有很多還能拿回來繼續用,最多稍稍修補一下就行,或者還能與時俱進優化推進。
經過十五年的建設,江寧鎮周邊儼然已經又成了一座南京新城,繁榮程度完全不亞於南京城內。博物院的園區也比一開始又擴大了好幾倍,還有無數的療養院和會務場所開在這片鳥語花香的土地上。
大伙兒閑扯了一會兒,很快朱樹人就引入了會議的正題。
它的工作也不僅僅是進行這些實物展品的研究和展示,還涵蓋了編寫出版各種科普讀物,搞搞面向大眾的科學掃盲。因為這種著作需要的繪圖印刷非常複雜,大明還特地在印刷科技方面做了些優化,近年來甚至能印刷彩圖的博物學圖志了。
這要是將來南京城再遇到外敵,有蠻夷打過來,城內還能靠城牆和守軍維持,城外的設施不都白給了么?
除了這個辦法之外,我實在無法想象,怎麼統計民間的工商稅生產環節稅源。」
所以,特殊時期財權下放是可以的,南征北戰中興的這一代人之後,再下放,後面的皇帝和內閣、戶部就未必壓制得住地方了。
「所以,孤計劃在未來七年內,逐步試點取消厘金,取而代之的是朝廷統一徵收的新工商稅,不再在流通環節徵收,而是在生產環節徵收。
當然了,朱樹人內心的想法,是無法直接對內閣成員披露的。
張煌言誠懇地指出:「可是,生產環節如何全面徵稅呢?難道要跟當初江南的織造稅一樣,每台織機每年繳納四錢稅銀?直接數機器的台數?
朱樹人多了那麼幾百年的眼界和見識,自然把這個道理想得非常透徹。
……
……
「孤欲實施的第一階段變法,主要涉及財政,孤想把張居正之法,與本朝三餉、厘金以來諸法結合,讓朝廷財政從戰時制度漸漸回歸到和平年代的徵收常法上來。
自古各種改革,終究是需要靠富國強兵來和-圖-書交出答卷的,當初宋朝王安石變法,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變法實施之後,大宋對西夏的用兵勝敗到底是變強了還是變弱了」。
未來南京城的城牆,只會漸漸演變為一種文物的存在。說不定將來還要靠類似於歷史上林徽因提出的「可以把北京城城牆的頂部改造成人民公園」設計方案,才能讓城牆免於被工業化進程拆毀。
但如今我大明又重新恢復全盛故土,這種各省自繳自用的商稅,已然有些不合時宜。如今只是我輩有中興大功的文武尚在,所以能強行壓制住厘金的實際用途。
張煌言反應快,他平時也知道厘金的種種問題,現在表弟提出,他立刻把自己一貫的擔憂說了出來:
就好比沒人能比趙匡胤更懂如何杯酒釋兵權、如何防止殿前都點檢造反,誰讓他自己就是這麼造反上來的呢。
既然如此,朱樹人提前在江寧鎮上搞科技和工程研究,將來漸漸弄成南京新城,反而可以變相保住南京的城牆,讓統治者不用擔心「不拆南京城牆就沒法在南京搞工業化」。讓有城牆保護的舊城區,將來就只承擔政治職能,其他職能都可以交給城牆外的新城區。
但如今是新君剛剛改元,也確實適合推一把變法,當初張居正也是從萬曆元年開始搞的。
然後就可以跟田賦一樣,由朝廷統一徵收,而非各省地方截留。或者最多只是給地方提留一小部分,比如,八二開,朝廷拿八成,地方留兩成。稍微留一點,也不至於改革過於激進,徹底打擊了地方上的徵稅積極性。」
張煌言非常清楚,唐朝形成藩鎮割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事權和財權兵權全部下放給各個節度使,那能不割據么?
從他奏表來看,緬、越對去年被滅的西南叛賊餘孽,還是多有收留的,更是對雲南部分尚未完成徹底改土歸流的土司,有一定的侵奪。
傳統的城牆,價值只會越來越低,所以有沒有城牆保護,www•hetubook.com•com根本不重要了。
周遭奇花異草珍禽異獸那麼多,一看就鳥語花香心曠神怡,說不定還能多活幾年。
朱樹人說到這裏,先停頓了一下,看看別人是否能理解他的苦心。
而朱樹人覺得,史可法也只要理解到這一步,就夠了。
……
「數年沒來江寧,沒想到此地繁榮,已不亞於京城之內了。殿下真是高瞻遠矚,澤及後人吶。」
工部是部級的,大明科學院就是司級,主官理論上應該是郎中級別,不過因為朱樹人對科學工作的重視,事實上會額外給加侍郎頭銜,分管科學院工作。這就好比後世的「副部直接領導司局工作」。
張居正之法中的吏治部分,是保留得最好的,他給官員績效定的那些考核內容,有一些並沒有在他本人之後完全被廢,所以這部分直接留下。
朱樹人說完后,史可法和張煌言都有些無法理解,倒不是覺得這樣不好,而是覺得,這根本沒法執行,沒有可操作性。
「厘金收錢確實快,而且收的是富商的錢,涉及的財貨也少有赤貧百姓之必須,所以對赤貧百姓的壓力很小,也容易收。
緬、越,準噶爾,羅剎,這些如今都不足以為大明的心腹之患,但該對付還是要對付,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只是犯的時候不能光想著犯,還要四兩撥千斤,把內政利益一起捎帶著最大化。
朱樹人見內閣都支持他的想法,也意識到了痛點,便繼續往下細說他的設想:
因為這裏面的很多決策依據,尤其是他對準噶爾部等衛拉特蒙古未來對中原王朝的威脅、羅剎人對中原王朝的威脅,都只是來自朱樹人前世的歷史知識,這是沒法對外人鐵口直斷報答案的。
而且如今大明人口銳減,比張居正時一半人口都不到,所以人地矛盾並不是很尖銳,還能把好幾百萬人往東北新屯墾區移,還能多種玉米土豆,所以耕地的佔有制度,暫時沒必要動,以免一下子動的東西太多,惹來反彈。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