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紅樓從遼東開始

作者:鍵盤戰鬥家
紅樓從遼東開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百零一章 分田

第二百零一章 分田

因此聽到將軍的話,眾人並沒有意外。
鄭永廉所言之事,其實馮勝之,顧應時都有過顧慮,那就是隨著人口的增多,官府的能力跟不上。
唐清安問道。
如果對此人印象不好,則會認為他孤寂不合群,如果對他印象不錯,則會認為是個懷才不遇的人。
各地主官都匯聚到金州。
隨著他坐下,椅子和地面沒有發出聲音。
終於,進來一個吏員,告知張達基,將軍來傳他了。
第一遍看時,內心是升起一股憤怒的。
分田是好事。
好久。
民生各事都有官府控制,吃喝拉撒住行都要管,西窪的官吏才多少人,如何能辦好。
將軍說要每戶分田十畝,如果傳了出去,恐怕會引起慌亂。
而其餘各地遠離山東,所以額田少,隱田就多。
留了鄭永廉在將軍府辦事,讓他這段時間拿出個章程來,一邊召集各地官員。
好一會。
一些不公正的事。
這是將軍府的官員們溝通后,做出來的方法。
沒有人當著他的面,這般率性而談了。
尋常的軍戶,生活都吃不飽,服役都服不完,怎麼可能有餘力去讀書。
金州的額田最多,有此地地利的原因,但是沈遼土地肥沃並不比金州差。
「金州有的民戶,已經為我們屯田四年了,三年的也不在少數,不能再如此對待他們。」
唐清安忍不住又拿起了這份萬言書。
「分田這件事,需要慎重。」
所以。
沒有華麗的文字,只有樸素的記載了一些事。
張達基離開座椅,走到案台前方,雙手捧起萬言書,也https://www.hetubook.com.com不拿回去,就在案台上看著。
所以就視而不見了。
雖然如此。
現在因為將軍有救治之恩,百姓還能忍耐的住,再過一二年,或者二三年。
肯定是要分的。
「西窪你管得很好,不過此人所言,你認為是否屬實。」
這就是為什麼,他不喜歡在將軍府里和下屬們談事情。
每戶十畝。
但是怎麼分,一個處理不好,反而怨聲載道,引起百姓的不滿。
遼東五百萬人,算作六十余萬戶,也就是說,一戶平均十畝田,當然這是理論的數字。
人口的增長,田畝的增長,組織壯丁入山圍獵,修建水利,組織婦女織布,編網。
「那他寫給將軍府的這道萬言書你看過沒有?」
只不過他的手不著痕迹的顫抖,放到了身後。
聽到將軍的詢問,張達基沉吟了片刻。
鄭永廉是個膽大,願意冒險的人。
「分田的事情,我極為支持,但是這件事太大,一定要事先想個妥當的方法,不然好事反而變為了壞事。」
因為沒有統計,誰也無法肯定,所以又可以按照平均一戶七人算,也可以按照一戶平均八人算。
「張先生,你我相識有三年了吧。」
而各地遼民還在投奔,如此下來,豈不是也是照舊嗎。」
「此人不惑之年,只是個童生,在西窪負責文書,以及保管各地公文。
所有人都在向將軍府遞交好消息。
鄭永廉穿著一身洗的泛白的青色長衫,留著長須,個頭不高,身材瘦弱。
聽完鄭永廉的話,https://m.hetubook•com•com唐清安不在猶豫。
我按照你的思路算了一番,百姓同樣是困苦,而官府所得卻比如今要少了許多。
我只聽過報一時之恩的,從沒有見過報一世之恩的。
遼左只有軍戶,是沒有民戶的。
唐清安點了點頭。
漁戶,匠戶先不提,把大頭的民戶解決掉。」
張達基面色如常的坐下。
連馮勝之,顧應時如今當著他的面,說話時也會斟酌一二,何況和他並沒多打過太多交道的張達基。
「是的,屬下和家人逃離蠻族治下,千辛萬苦投奔到金州,得將軍賞識才有今日。」
「分田之事,需要慎重,不然一個鬧不好,反而引起騷動,憑白添亂。」
張達基回答的很慢,又努力保持語速平穩,讓人感覺不出差異。
所以隱田少,額田就多了。
長年累月下來,各個面色饑寒,生活困頓,誰家不會有怨言,而這些怨言都會指向官府。
眾人心裡有數了。
這般情況的話,那就不能按照自己剛才心裏琢磨的說。
才有了史料記載,軍戶逃往等等惡果。
話語中規中矩。
正如朱文所言。
忍不住看了第二遍,卻讓他平靜了下來。
張達基點了點頭。
西窪分巡道出了個狠人。
「此人的萬言書,屬下沒有看過,但是也聽過此人的言論,大致能猜些內容。」
不過是因為金州靠近登萊,山東運送物資到遼左,都會到金州,因此此地和其餘各地不同。
這些戶口,實際中還是歸各地衛所管理。
唐清安正看著手裡厚厚的一沓公文,和圖書上面寫滿了字,字跡比較工整,讓人看得暢心。
「如你所言,把地分給百姓,再從中收稅,壟斷鹽鐵等大額物資獲取利潤。
「坐。」
唐清安的話音落下,堂外做事的書吏們,進來一個人,把椅子挪過到前面。
半個月後。
這些隱患如果各地視而不見,不加以糾正,等後果顯現時,則為時已晚。」
屋子裡,只有翻紙張的聲音。
送走了張達基,唐清安這才召見了,早已在金州等候的鄭永廉。
遼左西北一帶的土地是精華之地,額田有兩百余萬畝,隱田只會多不會少。
而官吏又要負責這許多的事,各種矛盾積累下來,更會加劇百姓和官府的對立。
甚至可以按照一戶平均九人算。
一衛所世襲的千戶,副千戶,百戶,總旗,衛所里的倉庫大使等官,不算小旗,合計近兩百人。
不然他也不會有此舉。
遼東二十五個衛所,十一個所。
「金州為官府屯田七年以上者,每戶分田十畝,軍中服役七年以上者,其家再多分田五畝。
這是老成之言,眾人都不反對。
不多也不少。
在室外,不管是何處,談起事情來,才能讓下屬能暢所欲言,相談甚歡。
日積月累下來,日後反而容易引起更大的麻煩。
金州,新安,旅順,南關,長白山東岸十地,鎮江,到處一片欣欣向榮。
百姓們為官府屯田有的已達到四年,甚至將近五年的,而各家沒有丁點盈餘。
不過一戶只能一人。
好一會,張達基放下了手裡的文書,起身滿面笑容。
世襲的衛所,世襲的官。
和*圖*書達基連忙起身,低頭看了眼自己的身上是否乾淨,立馬露出笑容,跟著吏員走去。
遼左不同於內地。
更如他今日分的魚塊小了,明日房子漏水,後日衣服破了,種種下來,都會怨言官府分配的不好。
「此人說的事,雖有些言過其詞,但也是些存在的現象。」
唐清安把手中的萬言書放到桌面,往前一推,示意張達基看一看。
遼左一戶少則四五人,多則十餘人。
因此遼東的讀書人,不管童生,秀才,舉人還是進士,基本上都是世襲武官家族出生。
唐清安聽完鄭永廉的話,沉思了起來,一時間分不清好壞。
不提奴兒干司,整個遼東官冊上的額田就有近四百萬畝地,隱田誰也不知道有多少。
他理解張達基的謹慎。
唐清安拿起手中的冊子。
「你認為各地的分配製,已經跟不上民生的需求,為何有這種看法。」
「這個叫做鄭永廉,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而且將軍多年前,不也是提過,日後也要分田畝嗎,既然如此,為何不把此事先歸納一番。
然後把章程告訴百姓們,讓百姓們有個期望,不至於絕望。」
但也正如鄭永廉所言,矛盾不會因為視而不見就不存在。
這封萬言書,他已經看了三遍。
朱文,顧道初,戴國偉,陳恆……這些一地主官,已經事先得到通傳。
張達基從西窪趕了回來,在將軍衙門裡,面色不安。
當第三遍時,他再也按捺不住,急派人去西窪,招了分巡道張達基來金州。
大周承襲大明,軍戶也是可以科舉的。
因此大大方方的坐https://m•hetubook•com•com下,聽到將軍的問詢,不但沒有忐忑,反而暢暢而談。
而實際又會和理論有天壤之別。
「我先說個大致的意思,在座各位都勘酌一二。」
朱文首先說道。
「既如此,那更應該召集各地官員,重視此事,解決此事,視而不見絕對不是辦法,而是懶政。」
鄭永廉說完,見將軍沒有繼續問話,低下頭安靜下來。
而自己的屬下里,一個十分孤傲的人,寫了萬言書,裏面的內容和所有人反著來。
他本以為將軍會憤怒,沒想到從將軍的聲音中,反而聽出了對那人的欣賞。
分田。
實際上,遼左也有民戶,但是官面上不稱為民戶,準確的說,沒有記入戶。
「屬下提供的思路,雖然不能解決所有困難,但是可以緩解一二,至少,百姓的衣服破了,不會再埋怨官府。
「各地人口不提,只西窪就有十余萬人,在大周已經是一個縣的規模。
世襲的武官大概七千餘人,這些武官的家族開枝散葉,佔得田不知多少。
可以說,遼東的田畝,至少一半都被世襲武官佔了。
不過因為如今的模式,能獲得更多的物資。
「為張道台搬來椅子。」
在分巡道里做事,為人勤懇,不喜多言,和同僚也不十分熱情,喜歡看書。」
人們不約而同的看了眼張達基,張達基目視前方。
張達基的緊張,瞞不了唐清安。
認為這人為了出頭,危言聳聽。
「沒想到此人這般有才,是我眼拙,沒有認清人才,不然早就應該向將軍舉薦。」
因為沒有統計過。
唐清安見到此人,請了他坐下,隨後直接問道。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