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破
鑲藍旗大營被團團圍困,一旁的漢軍營寨,則亂成一團,或逃散,或歸降。
換成是金江節度府。
喜歡好看的衣裳,喜歡精美的傢具。
不過對方兵少,合起來才兩三千人,因此不被皇台吉放在眼裡。
神情驚慌的騎兵,傳來了令人震驚的軍情。
一個處理不好,反而鬧出大亂子,平白增添損失,更重要的是,會失去漢軍的軍心。
留下這句話。
雖然他還在打壓漢人,但是大量的漢將,漢儒,都被他充任到了鑲白旗。
至於其他張士彥等漢將,更不用提。
當堅守大廳里的人,得到皇台吉的承諾。
猶豫著要不要突圍。
隸屬於鑲白旗漢軍的石廷柱,張士彥等降將,率領漢兵攻城的時候,喊了幾句投降免死。
那騎兵猶豫不決。
皇台吉的親衛們,簇擁著皇台吉。
李達祖一門,世代鎮守邊地北鎮,為國守疆百年。
守衛這一段的北鎮兵投降了。
見到的眼前的一幕,令他心裏瞭然,大喝一聲。
蠻族抽丁之後的戰鬥力竟然下滑。
邊走邊擦拭眼淚。
對北鎮他並不陌生。
皇台吉是真心希望李達祖歸順於他。
也就是漢人劉興祚。
這些漢儒對皇台吉感恩戴德,認定其是明主。
……
李達祖雖然死了,但是他的親衛們並沒有散去,都守在他的身邊,不讓敵兵破壞他的屍體。
兩百裡外的錦州,皇台吉想要去打,可是形勢不容他,只能率領大軍返回海州。
大多要麼祖輩是北鎮世襲武官出身,要麼和北鎮系武將有關係,或族或姻。
不顧https://www•hetubook•com•com身上的昏意,努力思考著現在的形勢。
正這般想著。
老奴知道自己不能倒。
甚至還能讓老奴抓到機會。
代表了他們祖輩的榮光,隨著李達祖的自刎,同樣煙消雲散。
劉興祚不是旁人。
老奴沉聲問道。
阿敏滿臉不可置信,看著應該和自己互為犄角的漢軍營寨大亂,又看到金江軍順利的收服漢軍營。
聽到金江節度使的話,他心裏的擔憂也落地。
一家人都受到大周的優待,並讓石廷柱兄弟都做了大周的軍官,他並且還是守備,任職于北鎮。
可偏偏是劉興祚。
投降蠻族的漢軍,同樣也是如此。
因此,皇台吉十分重視漢人。
周圍的士兵們紛紛大驚,上前搶救。
皇台吉卻嚴令各部,不得侵犯被俘軍隊家眷和軍士。
石廷柱原是奴兒干司建州左衛指揮的後代,從小隨父親移家遼東,改為漢人石姓。
遼東節度府的威信,在遼東太高太高了。
……
北鎮節度府外,圍了一層又一層的漢軍,蠻軍。
面對鐵一般的現實,老奴終於說不出話來了。
只要蠻族不破壞李達祖的屍首,他們就願意放棄抵抗。
鑲藍旗大營。
「此人乃忠貞之偉人,必定要把他葬在李達祖一側,合他的心意。」
老奴當然也看到了這點。
「爾等還不讓開?我要親見李達祖,厚葬於他。」
收復了義州,北鎮,大大小小城鎮村屯數百,哪怕還有零星的例如鎮遠堡之類的頑固勢力。
唐清安親自見了劉興
和圖書祚,扶起地上跪著的劉興祚。範文程,寧完我等一眾漢儒,被蠻族欺負辱罵,卻都被皇台吉出手保護。
老奴不等那騎兵說完,大怒。
等過一個時辰再率領殘部突圍。
他臉黑的可怕。
而漢軍卻隨著衣甲齊備,軍糧不缺,以及多年來的征戰,戰鬥力卻直線上升。
正定下主意,全軍急行軍入蓋州城,從河的另一邊,跑來了軍士,臉色同樣驚慌失措。
「大汗,蓋州……蓋州被金江軍所得。」
這條軍令。
劉興祚親來陣前勸降。
面對這位百年來的強敵,也敬畏其將門威嚴,不願意輕易冒犯。
先主動和大明朝廷確認赦免他死罪,驚訝的大明朝廷都不敢信。
北鎮雖破。
被執行得很好。
愛塔。
老奴吐血。
數十萬軍民,連綿近百里。
和歷史中一般無二。
就是蒙古軍將們。
當數年前老奴入侵北鎮時,他率先投降,為蠻族出了大力,威逼勸降了眾多的漢將,功不可沒。
換成其餘人,將領士兵早就自相殘殺的搶敵首的頭顱。
所以老奴對漢人十分的有戒心。
斷後的鑲藍旗旗兵有七千五百兵,由他的侄子統帥,漢軍四千兵,由他最信任的愛塔所統領
沒有其他理由。
「你能明鑒自心,陣前幡然悔悟,以往所造之孽,有此大功當可一筆勾銷。」
他的中軍剛到清河,代善已經率領兩紅旗渡河,就收到了金江軍開始攻打后營。
站起來激動的指著那騎兵,喝罵不止,責怪騎兵身負重任,卻打探消息不實。
至少現在絕對不能倒下。和-圖-書
北鎮城破了。
「漢軍反了。」
蠻將領著蠻兵來了。
而皆指向愛塔。
有老將落淚,拔劍自刎,放心的追隨李達祖而去。
漢軍中。
老奴面露不快。
或者說這些軍士餓的兩眼冒綠。
不能等。
計策很成功。
所有人都嚴守,同時盯著周邊的人。
「是誰反了?」
此人為遼左四大衛之主,深受后金大汗信任,且后金正氣勢磅礴,竟然主動歸降大明,誰能輕信。
換成耿炳遠,或者孫德功,或者張忠等漢將造反,他都不懼怕。
蠻族攻破城池。
皇台吉急匆匆的趕來。
這些金江軍的後代們,大多同樣也會止步于金江節度府。
見狀,那騎兵才語氣不堅的說道。
前方正大戰。
他們沒有多餘的要求。
守衛北鎮節度府的士兵們,互相看了眼,默默的讓開了。
可是想到大軍還在撤離,因此阿敏決定堅守,為大軍撤離拖延時間。
他們以前的作為,哪怕反了,復降了大周,又能得到什麼好處?
當李達祖得知蠻族入城,並暢通無阻的殺向他的節度府時,長嘆一聲。
特別是隨著老一代蠻人或老去,或死去,新一代在遼左富裕之地長大的蠻族。
同樣不敢輕動。
不。
蠻族境內,隨著漢軍的數量越來越多,漢軍的地位在蠻族中越來越重要。
前方斷後漢軍反了的軍情,一個又一個的騎兵帶了回來。
一個活著投靠他的李達祖,遠比自己厚葬死去的李達祖要強百倍。
「愛塔素來精明,如何這種時刻犯錯?」
「混賬,誰逼死的李達祖?」
阿www.hetubook.com.com敏一臉的錯愕。
老奴愣了愣。
廝殺聲震天。
在金江軍崛起之前。
蠻族用著漢人,防著漢人。
大炮轟擊之前。
北鎮節度使自殺。
「大汗。」
因此。
此人本來就是蠻族,因此深受蠻族的信任。
如此時機,阿敏也沒有大罵愛塔,反而關心他的下落,最後開始憂慮自己成為孤軍。
北鎮。
時不時響起了嗚咽聲。
金江軍運來了紅夷大炮。
攻城前投降,則不會屠殺,攻破城池后,則會大肆屠殺。
這一萬余精兵足夠堅守,甚至可以做到且戰且退。
不管是耿炳遠,還是孫德功,都是忠心耿耿的漢將,手中積攢了不少漢人的血。
見如今狀況,立馬帶領本部人馬沖入城內,一路見熟人,都先叫對方名字,隨後勸降對方。
李達祖拔劍自殺。
聽到黃台吉的話。
蠻軍不可置信。
「爾等可降。」
皇台吉卻不敢匆匆歸去。
他就是見到遼民被蠻族屠戮,內心明悟民族大義,放棄了自己的榮華富貴。
「大汗。」
火炮可以發揮很多作用。
胸膛鼓的彷彿要爆炸一般。
劉興祚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見到金江節度使。
皇台吉聽聞,大喊一聲。
……
遼東各地的軍中將領,多是跟隨他祖輩的世襲武官,哪怕原來遼東都司奪權,調走的將領或多或少都跟北鎮有淵源。
老奴早就料到了這點。
準備以命相搏。
果然如傳聞一般年輕。
廝殺聲漸止。
老奴聞言,終於變色了。
金江軍的後代們,或怕死,或屈服於敵人,投降敵人,跟隨敵人打下金州。
和-圖-書很多漢軍中的將官掉下了眼淚。
所以他停步清河前,即準備接應后營,也尋著戰機,能不能反敗為勝。
如果他造反的消息傳來,別說斷後的漢軍,哪怕現在本部的漢軍都會軍心大亂。
「放屁!」
此人在漢軍中威望甚高。
趁著蠻軍軍心動搖,金江軍的火炮雷鳴般的發出了耀眼的火光。
不論是文人還是武將。
雖然李達祖自殺,但並不代表事情就平息。
而北鎮。
而且幾人勸降了不可計數的遼左城池,如何就這般反了?
整個遼東的武將,十之八九都和北鎮有牽連。
「大貝勒正率軍攻打蓋州,讓大汗趕緊渡河,不要再和金江軍戀戰。」
和以往並沒有什麼區別的普通的一天上午。
「大汗。」
如果。
百年後的一天。
北鎮義州各地,俘虜人口十余萬,兵士五萬余。
就是蠻人石廷柱,他父親一家人也都是任職于北鎮。
他雖然有所覺悟,卻也不想白白浪費性命。
留下了各部后軍,皇台吉領著六萬精兵直奔海州。
破得很突然,但又順理成章。
「大汗。」
「噗。」
他勉強的站定。
「我本想要請李達祖回瀋陽,和我等共富貴,他如何就這般輕易離去,難道還怕我害他不成,痛剎吾心。」
沒有老一代在深山老林磨練出來的本事,新一代的蠻族反而因為成為了奴隸主,開始貪圖享受。
北鎮節度府牆外,匯聚了一部又一部的漢軍,卻無人攻打北鎮節度府。
「都說是愛塔將軍反了。」
蠻將總是下意識的只想到了習慣無比的舊軍事手段,而忘記金江軍火炮犀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