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紅樓從遼東開始

作者:鍵盤戰鬥家
紅樓從遼東開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一儒的改革

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一儒的改革

自己是天子,只要自己有改革的心思,又如何不能成功呢。
而勛貴不同。
他並沒有從勛貴身上獲得太多的好處,反而受到了大害。
「勛貴在地方上的勢力太多了,應該召回京城,隔絕他們的聯繫,換成官員而代之。
「遍觀歷史,每個朝代百年之後,也是弊端極厚,人心不古,因此都有改革。」
面對強盛的金江軍,只能在漫長的海岸線,布置更多的軍兵防守。
忠順王目前是真的沒有絲毫的雜心,一心為公,想的是如何解決國家之患。
勛貴同樣也會打敗仗,北鎮不就是陷落了么。
劉一儒撫須而笑。
此舉不但沒有獲得崇禎的誇獎,反而嚴懲不貸,送入了高牆之中,減少了對抗義軍的力量。
賈母的生日。
正如他的幕僚所言。
自己的女兒,現在是貴妃,自己的姑爺,又是平遼侯。
劉一儒的話,說到了皇帝的心眼裡。
前些年太上皇改變了想法,大肆重用勛貴。
因為人心生鏽了。
自己比太上皇可要賢明多了,為何國家還會如此呢。
例如負責九邊的王子騰,粵海將軍,南安郡王等,乃至最大的威脅北靜郡王。
這一回外放做官,擔任數年的具體事務,對他造成了很大的打擊,終於認清了自己的才能。
作為國家之柱石,忠順王不會允許此事發生,所以選擇了退讓,但是他要讓朝廷理解,讓皇帝理解。
皇帝終於點了點頭。
剛經歷過大戰的忠順王,心中瞭然,哪怕直面上數和-圖-書字相當,甚至還可以繼續從國內調集援兵。
無論是誰,對皇權都是很敏感的。
「皇上以邊事託付臣,管外軍機,聽以便宜從事。乃金江鎮唐清安,懸軍海外,開鎮數年。
馬上就是賈母的生日。
「重文官,委以大事,輕勛貴,分裂其中。」
他很快就得知是劉一儒的手段,強硬的反對此事。
但是文官帶領的軍隊打了勝仗,朝廷的一封奏疏,文官會第一時間奉召。
大周的勛貴有權勢,能影響官員的升遷,導致不少的官員投靠了勛貴,在劉一儒看來是背叛。
以牽製為名,逐漸壯大,剿降獻捷,索糜朝廷,器甲芻糧,巨耗國家。
忠順王退出海州,雖然留下了史鼐,但是對金江鎮統一遼東之勢,並沒有造成危險。
忠順王的奏疏,更是證明了他的想法。
皇帝聽到認真。
誰知道忠順王到底是不是忠心的呢。
五千兵駐守的海州,金江軍絲毫不犯。
軍隊打敗仗,並不能說明此策是錯的。
皇帝多年來的如履薄冰,更加的敏感。
「勛貴勢大,如何能輕易的革除呢。」
哪怕是自己的親叔叔。
所以皇帝才心情愉悅了數個月,全國各地的奏疏,大多都是好的,但是國情卻每日況下。
他感到困頓。
所有的心思,都留在了家中。
最終都要看的是皇帝信任或者不信任。
歸根結底。
一個遼西都對付不了金江鎮,竟然還遼西分成了兩部分,防內大於防外。
他是皇帝的親和*圖*書叔叔,為皇帝披荊斬棘,多年的出謀劃策,以及親自下場,才有皇帝堅持到今日的親政之局。
但是制度是人來實施的。
忠順王大怒。
劉一儒真誠的說道。
心中的希望一去,當然就志短了。
比起勛貴,重用儒生才是國家興盛之道也。」
所以需要重新募兵,忠順王見到了五萬國內援軍之精,想要留在遼西。
錦鄉侯府想要光復門楣,必須要藉助自己的勢力才能達成目的,從而投靠自己。
而儒生不同。
劉一儒多次的告誡,終於令他心中猶豫了,產生了裂縫,開始顧忌起了忠順王。
就如大周嚴格限制子錢家,不許放高利貸,並作出了嚴厲的措施,但是卻落不到實處。
劉一儒如今大權在握,他要清掃這等不利國家的局面,國家應該由官員來治理,而不是勛貴。
但是真的和金江軍開戰,他並沒有完全的必勝把握。
賈府。
例如原來時空的崇禎。
京城局面一日一變,他也一應大小事務一概亦發付于度外,只是看書,悶了便與清客們下棋吃酒,或日間在裏面母子夫妻共敘天倫庭闈之樂。
京城。
制度是好的。
「當革除勛貴。」
明明一件他看來的小事,勛貴們卻抱團,對自己陰奉陽違。
皇帝動搖了信任。
遼西雖然不如遼東的面積,但是也不算小,加上這回收攏的遼民,也才不到十萬人口。
因為勛貴大多都投向了太上皇,導致自己當木偶多年,一直都無可奈何。
https://www.hetubook.com.com且有剛愎自用,節制不受,近乃部屬多兵,來登萊索餉,咆哮跋扈,成尾大不掉之勢。
更令他痛恨的是,他抄家甄家,完全是國事,因為甄家的確很多違法之事。
「勛貴世代世襲,民間俗語富不過三代,世家子弟從小生活富裕,無視法度。
皇帝不傻,知道勛貴不還那麼好解決的,甚至逼急了對方,不定會發生不好的事。
「勛貴勢大,不可強取,當分裂和拉攏,文官可以投靠勛貴,勛貴也可以投靠我們文官。」
皇帝沉默了。
再以遼東都司,擴大朝廷之威望,拉攏人心,使其投鼠忌器。
但是人心難測。
親政之初,就查抄了甄家,以泄心頭之恨。
如今的遼東形勢,只能緩緩圖之,不可急躁,更不可逼的平遼侯造反。
不久。
朝廷准許了忠順王恢復遼西軍實力的奏疏,但是卻又完全不同。
勛貴打了勝仗,就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局。
又近因在外幾年,骨肉離異,今得晏然復聚于庭室,自覺喜幸不
忠順王身陷遼西,也是劉一儒想要的事情。
例如王子騰,可以升他的官調回京城,派新的文官去取代他在地方上的職位。
因為當初的事件,本來早就和軍中割裂,因為太上皇後來的放縱,現在的寧國府,以及榮國府大房,在軍中的關係越來越厚。
先是傳來賈探春之事,惹得賈母大怒,也讓他們幾名老爺生氣,怎麼能如此呢。
不費國家一兵一錢,解決遼東之患和-圖-書,一患絕,則眾患絕,從此四海清平,國泰平安。」
皇帝詢問道。
劉一儒肯定的說道。
賈雨村都得不到劉一儒的認可。
那名管事媳婦如何被處置不提,就連王熙鳳都被賈母責罵了一番,好生沒臉,因此稱病不敢出門。
義軍已經到了眼前,有了顛覆國家的危險,宗室中有人散家產,組織鄉兵對抗義軍。
錦鄉侯府的世子李長松,任命其為遼東節度使,重建北鎮,招募北鎮軍。
賈政歸京后,諸事完畢,得假一個月在家歇息。
劉一儒聽到皇帝的困惑,他作為皇帝的老師,向皇帝解惑,承擔大儒的責任。
八萬軍,有近五萬國內援軍,一萬余遼西軍,另外收攏的遼民,從青壯中挑選出來的兩萬新兵。
大周的勛貴階層,經過太上皇多年的打壓,實力大損,但是仍然存在。
皇帝輕輕的咀嚼道。
最後朝廷以恩寵榮之,以北鎮之例,誘以平遼侯,如此手段之下,方為上策。
而金江軍有十萬精銳之兵,統一號令。
忠順王也是勛貴,而且有更大的威脅,已經越來越多的人,投靠了忠順王。
更或者。
賈政年景漸老,差事上就疲於應對,身體也感到不好。
臣雖有八萬兵,卻不敢妄為,以促其亂。」
劉一儒試探道。
那麼整個遼東和遼西,將再也沒有朝廷之兵,甚至朝廷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聚集征繳遼東的大軍。
「前明百年而亡,我朝也到了百年,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所以需要改革。」
劉一儒得意的hetubook.com.com笑道。
換了一個新的主人,但是國家並沒有變化,管理地方的還是原來的人,還是原來的制度。
但是他又不敢領八萬並駐守海州,萬一平遼侯有不軌之心,趁著地利圍剿了他。
京城的勛貴們,都看在了眼裡。
劉一儒向自己的門生,吳文華,周世豐等人說道。
忠順王反對的聲音越大,對於恢復北鎮節度府之事,朝廷的態度越強硬。
其中挑出了兩萬兵,已經耗盡了底氣。
還有遼西的忠順王,可以恢復北鎮,以防止金江鎮之患未絕,又起新患,最後還能令勛貴之間分裂。」
「臣夜不能寐,苦絞心思,上下謀策,解局之法,唯有重建遼西守軍,以促使平遼侯不生妄想之心。
朗朗乾坤,必定迎來清平盛世。
「如何改革?」
忠順王對自己有信心。
勛貴的確是國家的蛀蟲,對於國家沒有絲毫的好處,只會危害國家,他心中一直都這麼認為的。
科舉之道,就是挑選出人才的篩子,都是從民間走出來的人,心中只有聖人的治國之才。
猶如開國兩國公的賈府,遍觀子弟都無甚功績,甚至屢次危害國家,可見勛貴之害。
大周嘗試用懂軍略的文官帶領大軍作戰,從太上皇就已經開始試行,包括薩爾滸的遼東經略就是文官。
他讀過書,當然知道改革的艱難,不過他並不畏懼。
「改革。」
盡。
以後,皇帝身邊儘是文臣。
還有賈府。
金江鎮就是很好的例子。
可見平遼侯也沒有反意。
他對勛貴從來都不信任。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