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一儒的改革
自己是天子,只要自己有改革的心思,又如何不能成功呢。
而勛貴不同。
他並沒有從勛貴身上獲得太多的好處,反而受到了大害。
「勛貴在地方上的勢力太多了,應該召回京城,隔絕他們的聯繫,換成官員而代之。
「遍觀歷史,每個朝代百年之後,也是弊端極厚,人心不古,因此都有改革。」
面對強盛的金江軍,只能在漫長的海岸線,布置更多的軍兵防守。
忠順王目前是真的沒有絲毫的雜心,一心為公,想的是如何解決國家之患。
勛貴同樣也會打敗仗,北鎮不就是陷落了么。
劉一儒撫須而笑。
此舉不但沒有獲得崇禎的誇獎,反而嚴懲不貸,送入了高牆之中,減少了對抗義軍的力量。
賈母的生日。
正如他的幕僚所言。
自己的女兒,現在是貴妃,自己的姑爺,又是平遼侯。
劉一儒的話,說到了皇帝的心眼裡。
前些年太上皇改變了想法,大肆重用勛貴。
因為人心生鏽了。
自己比太上皇可要賢明多了,為何國家還會如此呢。
例如負責九邊的王子騰,粵海將軍,南安郡王等,乃至最大的威脅北靜郡王。
這一回外放做官,擔任數年的具體事務,對他造成了很大的打擊,終於認清了自己的才能。
作為國家之柱石,忠順王不會允許此事發生,所以選擇了退讓,但是他要讓朝廷理解,讓皇帝理解。
皇帝終於點了點頭。
剛經歷過大戰的忠順王,心中瞭然,哪怕直面上數
m.hetubook.com.com字相當,甚至還可以繼續從國內調集援兵。
無論是誰,對皇權都是很敏感的。
「皇上以邊事託付臣,管外軍機,聽以便宜從事。乃金江鎮唐清安,懸軍海外,開鎮數年。
馬上就是賈母的生日。
「重文官,委以大事,輕勛貴,分裂其中。」
他很快就得知是劉一儒的手段,強硬的反對此事。
但是文官帶領的軍隊打了勝仗,朝廷的一封奏疏,文官會第一時間奉召。
大周的勛貴有權勢,能影響官員的升遷,導致不少的官員投靠了勛貴,在劉一儒看來是背叛。
以牽製為名,逐漸壯大,剿降獻捷,索糜朝廷,器甲芻糧,巨耗國家。
忠順王退出海州,雖然留下了史鼐,但是對金江鎮統一遼東之勢,並沒有造成危險。
忠順王的奏疏,更是證明了他的想法。
皇帝聽到認真。
誰知道忠順王到底是不是忠心的呢。
五千兵駐守的海州,金江軍絲毫不犯。
軍隊打敗仗,並不能說明此策是錯的。
皇帝多年來的如履薄冰,更加的敏感。
「勛貴勢大,如何能輕易的革除呢。」
哪怕是自己的親叔叔。
所以皇帝才心情愉悅了數個月,全國各地的奏疏,大多都是好的,但是國情卻每日況下。
他感到困頓。
所有的心思,都留在了家中。
最終都要看的是皇帝信任或者不信任。
歸根結底。
一個遼西都對付不了金江鎮,竟然還遼西分成了兩部分,防內大於防和_圖_書外。
他是皇帝的親叔叔,為皇帝披荊斬棘,多年的出謀劃策,以及親自下場,才有皇帝堅持到今日的親政之局。
但是制度是人來實施的。
忠順王大怒。
劉一儒真誠的說道。
心中的希望一去,當然就志短了。
比起勛貴,重用儒生才是國家興盛之道也。」
所以需要重新募兵,忠順王見到了五萬國內援軍之精,想要留在遼西。
錦鄉侯府想要光復門楣,必須要藉助自己的勢力才能達成目的,從而投靠自己。
而儒生不同。
劉一儒多次的告誡,終於令他心中猶豫了,產生了裂縫,開始顧忌起了忠順王。
就如大周嚴格限制子錢家,不許放高利貸,並作出了嚴厲的措施,但是卻落不到實處。
劉一儒如今大權在握,他要清掃這等不利國家的局面,國家應該由官員來治理,而不是勛貴。
但是真的和金江軍開戰,他並沒有完全的必勝把握。
賈府。
例如原來時空的崇禎。
京城局面一日一變,他也一應大小事務一概亦發付于度外,只是看書,悶了便與清客們下棋吃酒,或日間在裏面母子夫妻共敘天倫庭闈之樂。
京城。
制度是好的。
「當革除勛貴。」
明明一件他看來的小事,勛貴們卻抱團,對自己陰奉陽違。
皇帝動搖了信任。
遼西雖然不如遼東的面積,但是也不算小,加上這回收攏的遼民,也才不到十萬人口。
因為勛貴大多都投向了太上皇,導致自己當木偶多年,一https://www.hetubook.com.com直都無可奈何。
且有剛愎自用,節制不受,近乃部屬多兵,來登萊索餉,咆哮跋扈,成尾大不掉之勢。
更令他痛恨的是,他抄家甄家,完全是國事,因為甄家的確很多違法之事。
「勛貴世代世襲,民間俗語富不過三代,世家子弟從小生活富裕,無視法度。
皇帝不傻,知道勛貴不還那麼好解決的,甚至逼急了對方,不定會發生不好的事。
「勛貴勢大,不可強取,當分裂和拉攏,文官可以投靠勛貴,勛貴也可以投靠我們文官。」
皇帝沉默了。
再以遼東都司,擴大朝廷之威望,拉攏人心,使其投鼠忌器。
但是人心難測。
親政之初,就查抄了甄家,以泄心頭之恨。
如今的遼東形勢,只能緩緩圖之,不可急躁,更不可逼的平遼侯造反。
不久。
朝廷准許了忠順王恢復遼西軍實力的奏疏,但是卻又完全不同。
勛貴打了勝仗,就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局。
又近因在外幾年,骨肉離異,今得晏然復聚于庭室,自覺喜幸不
忠順王身陷遼西,也是劉一儒想要的事情。
例如王子騰,可以升他的官調回京城,派新的文官去取代他在地方上的職位。
因為當初的事件,本來早就和軍中割裂,因為太上皇後來的放縱,現在的寧國府,以及榮國府大房,在軍中的關係越來越厚。
先是傳來賈探春之事,惹得賈母大怒,也讓他們幾名老爺生氣,怎麼能如此呢。
不費國家一兵一錢,
m•hetubook•com.com解決遼東之患,一患絕,則眾患絕,從此四海清平,國泰平安。」
皇帝詢問道。
劉一儒肯定的說道。
賈雨村都得不到劉一儒的認可。
那名管事媳婦如何被處置不提,就連王熙鳳都被賈母責罵了一番,好生沒臉,因此稱病不敢出門。
義軍已經到了眼前,有了顛覆國家的危險,宗室中有人散家產,組織鄉兵對抗義軍。
錦鄉侯府的世子李長松,任命其為遼東節度使,重建北鎮,招募北鎮軍。
賈政歸京后,諸事完畢,得假一個月在家歇息。
劉一儒聽到皇帝的困惑,他作為皇帝的老師,向皇帝解惑,承擔大儒的責任。
八萬軍,有近五萬國內援軍,一萬余遼西軍,另外收攏的遼民,從青壯中挑選出來的兩萬新兵。
大周的勛貴階層,經過太上皇多年的打壓,實力大損,但是仍然存在。
皇帝輕輕的咀嚼道。
最後朝廷以恩寵榮之,以北鎮之例,誘以平遼侯,如此手段之下,方為上策。
而金江軍有十萬精銳之兵,統一號令。
忠順王也是勛貴,而且有更大的威脅,已經越來越多的人,投靠了忠順王。
更或者。
賈政年景漸老,差事上就疲於應對,身體也感到不好。
臣雖有八萬兵,卻不敢妄為,以促其亂。」
劉一儒試探道。
那麼整個遼東和遼西,將再也沒有朝廷之兵,甚至朝廷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聚集征繳遼東的大軍。
「前明百年而亡,我朝也到了百年,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所以需要改革。」
劉
https://m.hetubook•com•com一儒得意的笑道。換了一個新的主人,但是國家並沒有變化,管理地方的還是原來的人,還是原來的制度。
但是他又不敢領八萬並駐守海州,萬一平遼侯有不軌之心,趁著地利圍剿了他。
京城的勛貴們,都看在了眼裡。
劉一儒向自己的門生,吳文華,周世豐等人說道。
忠順王反對的聲音越大,對於恢復北鎮節度府之事,朝廷的態度越強硬。
其中挑出了兩萬兵,已經耗盡了底氣。
還有遼西的忠順王,可以恢復北鎮,以防止金江鎮之患未絕,又起新患,最後還能令勛貴之間分裂。」
「臣夜不能寐,苦絞心思,上下謀策,解局之法,唯有重建遼西守軍,以促使平遼侯不生妄想之心。
朗朗乾坤,必定迎來清平盛世。
「如何改革?」
忠順王對自己有信心。
勛貴的確是國家的蛀蟲,對於國家沒有絲毫的好處,只會危害國家,他心中一直都這麼認為的。
科舉之道,就是挑選出人才的篩子,都是從民間走出來的人,心中只有聖人的治國之才。
猶如開國兩國公的賈府,遍觀子弟都無甚功績,甚至屢次危害國家,可見勛貴之害。
大周嘗試用懂軍略的文官帶領大軍作戰,從太上皇就已經開始試行,包括薩爾滸的遼東經略就是文官。
他讀過書,當然知道改革的艱難,不過他並不畏懼。
「改革。」
盡。
以後,皇帝身邊儘是文臣。
還有賈府。
金江鎮就是很好的例子。
可見平遼侯也沒有反意。
他對勛貴從來都不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