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紅樓從遼東開始

作者:鍵盤戰鬥家
紅樓從遼東開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百二十五章 留的一條後路

第四百二十五章 留的一條後路

幾人又開始收錄,朝廷是如何應對的。
不聞者不以為然,聞著落淚。
了解目前收集的事物,結合自己心中的借鑒,加上自己的想法,唐清安不認為大周能平復民亂。
……
「臣自正月離家北上,出境二十里,見道旁刮吃肉者如屠豬狗,不少避人,人視之亦不為怪。
所以李長松不希望平遼侯造反。
李長松帶著親信們,悄然的踏上南下的行程。
「夠了。」
「最可憫者,如安塞城西有糞場一處,每晨必棄二、三嬰兒于其中,有涕泣者,有叫號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糞土者。
官司束于功令之嚴,不得不嚴為催科。如一戶止有一二人,勢必令此一二人而賠一戶之錢糧;
一直到了一處院落,唐清安帶著謝友成等人,親自在院落中迎接對方。
但是北鎮肯定是保不住的。
說實話。
幾十年的災情,直到今年,地方官府才有了措施,朝廷也只發遣了十萬兩銀子賑災。
況當九死一生之際,即不蠲不減,民亦有呼之而不應者。
是兵家必占之地。
臣來之時,已滿三坑有餘,而數里以外不及掩者又不知其幾矣。小縣如此,大縣可知;一處如此,他處可知。……
既然政不興,則必定國窮。
楊春同意了張工的話。
聽到李長松的試探,唐清安不以為意。
沒有了戰事的借口,于情于理,他都得去朝廷一趟。
幾十年積攢下來的民怨和民亂,哪裡是那麼好平的。和*圖*書
他不想和朝廷撕破臉,朝廷現在有沒有底氣和他撕破臉,他相信暫時還是沒有的。
至少。
殆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山中石塊而食。其石名青葉,味腥而膩,少食輒飽,不數日則腹脹下墜而死。
而吃人之人亦不數日面目赤腫,內發燥熱而死矣。
唐清安笑道。
有司亦不能禁治。
北鎮城破,至今未修葺完整,兵也不足,才八千人,還有朝廷新派的三千軍,被忠順王扣住了,連防禦都辦不到。
背靠山海關,北邊是山,右邊是海。
民亂會不會推翻大周,他不敢妄下結論,但是趁這三五年的時光,至少接觸到德川忠長。
一甲止有一二戶,勢必令此一二戶而賠一甲之錢糧。
只是國內宵小太多,敵視我的人也很多,就連遼西不也有個忠順王,哈哈哈。」
如果金江軍造反,北鎮首當其衝,必然無法對抗。
提拔為侯爵的時候,因為蠻族勢強,無法輕易離開,又有太上皇和皇上的鬥爭,他還能找到算是理由的理由。
唐清安知道李長松的來意。
又行半日,見老嫗持一死兒,且烹且哭。
使者的話,他無法放心,必須要親自見平遼侯。
以寧遠城扼守遼西走廊,背靠山海關,對抗如果造反的金江軍。
接著。
望著西寧堡的牆垛,李長松神色複雜。
相信不光自己很苦惱,朝廷也很苦惱。
更何況他的妹妹,嫁給了平遼侯的結拜二弟和_圖_書,金江軍總兵劉承敏,有這層的關係在,他更希望金江鎮保持現狀。
一行人抵達了西寧堡。
忠順王有遼西走廊的地利,手中有四萬余兵,加上岳託和碩託兩位蠻族貝勒,以及他們的數千蠻兵。
因問曰:『既欲食之,何必哭?』嫗曰:『此吾兒,棄之且為人食,故寧自充腹耳。』
李長松卻笑不出來。
此處逃亡于彼,彼處復逃之於此,轉相逃則轉相為盜。此盜之所以遍秦中也。」
朝廷賞他公爵,他卻不入京面聖,朝廷的威嚴放在哪裡?又置皇帝的臉面於何地?
他那句話可不是隨意說的。
他就是唐清安等的客人。
西寧堡早已有人等候,接到了李長松一行人,親自帶去海州。
三五年內是不可能的。
如果大周有餘糧,也不會有蠻族的叛亂,也不會有陝西的民亂。
至次晨則所棄之子已無一生,而又有棄之者矣。
只是。
朝廷也知道他定然不會去京城。
「來年開春,民自散去。」
所以他才要開拓海外,如果萬一打不敗大周,就是跟自己留了條後路。
這也是他為何先試探布局日本的原因。
他去過陝西多次,見多了那裡的地獄場景,最能磨人性。
乃欲九天之上、萬里之遙,以從來未見之情形,冀其不告而知、無
如果大周真的政興人和,富強了起來,那肯定不是自己能打敗的對手,徒然入關只會糜爛國家局面。
當前,自己是不會離開和-圖-書遼東去京城的。
政興必然人和。
至十月以後而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
「國內民亂已平,注意力必定會更多的放在遼東上面,平遼侯以後面對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心裏可有準備?」
「臣鄉延安府,自去歲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其粒類糠皮,其味苦而澀,食之僅可延以不死。
哪怕。
這也是兩人悄然見面的原因。
李長松從馬車上下來,主動的上前笑道。
則見在之民止有抱恨而逃,飄流異地,棲泊無依,恆產既亡,懷資易盡,夢斷鄉關之路,魂消溝壑之填,又安得不相率而為盜者乎!
此事如果處置的不好,就是逼著朝廷撕破臉了,可惜又無法解決。
有張居正的改革,為大明續命,大周沒有張居正,沒有改革,如何政興?
當初的事情,雖然讓遼民們遭受了大劫,但隨著將軍光復遼東,終究已經過去。
可見忠順王的想法。
這是太上皇當政時期的奏疏。
間有獲者亦恬不知畏,且曰:『死於飢與死於盜等耳,與其坐而飢死,何若為盜而死,猶得為飽鬼也。」
朝廷必定要賞,而賞之後,他必定要入京。
無論是遼東還是遼西,誰佔了西寧堡,誰就佔了有利的地勢,進可攻退可守。
「那就送去給將軍過目吧,將軍如沒有異議,那我們就下發學堂,所有軍學生都需要學習。」
張工滿眼通紅,背過身擦拭起了淚水,楊春冷hetubook•com.com著臉,桂勇更是一臉的黯然。
「李節度一路辛苦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目前雙方的僵局,平遼侯的態度,以及他會採取什麼手段,都是眾人猜測的事情。
「祝賀平遼侯立下不世之功業,收復全遼,相信朝廷的獎勵,不日就會下達。」
至於自己。
在院中。
等而上之,一里一縣無不皆然。
西寧堡北控雙檯子河,下攜大寧河,遏制了遼東和遼西兩地之間的走廊。
既而聲歌誘耳,繁華奪目,昨日之痛心酸鼻者,竟漠然不相關矣。嗚呼,臣飢人也,飢之情、飢之味皆其習見而親嘗者,猶且以漸遠漸隔而忘之。
這裏原來本屬於北鎮的管轄,但是李長松讓給了金江鎮。
臣因此數日飲食不能甘,此時苟有濟于死亡,直不顧頂踵矣。
諸樹惟榆樹差善,雜他樹皮以為食,亦可稍緩其死。
他不會去。
他雖然打敗了蠻族,收復了遼東,可也讓自己很為難,相信朝廷也很為難。
到了這一步。
「加征三餉。」
「更可異者,童穉輩及獨行者一出城外,更無蹤影……
於是,死者枕藉,臭氣薰天。縣城外掘數坑,每坑可容數百人,用以掩其遺骸。
這是皇帝當政時,地方官員的奏疏。
歷史上的大明。
因而痛,不其難乎?」
這篇記載了流民軍為何起義的文章,他看來已經足夠了。
太多太多此類的記載,三人只能從中挑選幾篇而已,收錄了起來。
所以進入海州城時,李長和圖書松坐在馬車中,極其的低調,不引外人的主意。
可是。
唐清安一臉的笑意。
~~~~~~
他已經是侯爵,以如今的功績,世襲不世襲先不提,怎麼也得升為公爵。
李長松隨平遼侯入大廳,落座后,暗自觀察平遼侯的神色。
還有從澳門購買的十余門紅夷大炮,皆布置在寧遠城,連錦州都沒有大動干戈。
勝負未知。
然臣猶有說焉。國初每十戶編為一甲,十甲編為一里。今之里甲寥落,戶口蕭條,已不復如其初矣。
越二三日,朋儔相聚,杯酌相呼,前事若憶若忘。
而陝西的民亂,卻是眼前的事。
張工放下了筆。
乃入京之初,惡狀猶橫胸臆間。
他當然不願意讓出西寧堡,可是形式不由人,面對忠順王的欺壓,只能選擇聯手金江鎮。
隨著金江鎮大敗了蠻族,虎踞遼東,作為北鎮節度使,李長松當然更為關心鄰居的想法。
唐清安當然是惜命的。
國富必然政興。
「朝廷的獎賞如何,我始終是大周的平遼侯,金江鎮也是高舉大周的旗幟。
「在苦百姓一年矣。」
支持他自保,對抗他的二哥,不讓日本幕府權勢穩定。
北鎮。
李長松是北鎮節度使,如果傳出去他悄悄見了金江節度使,必定引發朝廷的軒然大|波。
平遼侯有底氣應對朝廷的發難,錦鄉侯府可沒有這份底氣。
於是毛骨懍懍。
民有不甘於食石以死者始相聚為盜,而一、二稍有積貯之民遂為所劫,而搶掠無遺矣。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