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海外軍團
唐清安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起來。
「當然不是,海外司會制定詳細的章程,管控海外軍團的,怎麼說是養虎為患呢。」
羅什,徐寧,李文三名海外漢商,已經一名極為緊張的新人毛榮,拘謹的坐在椅子上。
年輕人聞言,立馬反駁道。
……
軍學堂的學生們,離開了學堂,走向了接頭,向百姓們宣講將軍的文章。
人們第一次見到將軍的憤怒。
他拒絕了官員們,但是不代表爭論就會消停,關於軍司的公告,各地的討論越演越烈。
給與了他們海外司的權利。
人們圍著告示,看著新奇的內容,紛紛交頭接耳,露出了好奇。
正是因為這批超高級專業的力量,加上國家百姓們的支持,哪怕武器不如人,照樣迎著敵人的汽油彈,飛機,炮牆,立下了震驚世界的赫赫戰功。
後世的番薯之父,雖然沒有得到清政府的認可,但是他老家的百姓,自發的為其立廟。
羅什激動的問道。
是他們看不見海外司的利益嗎?
金州的九萬老兵,以及龐大的中下級軍官,才是最難得的人才。比任何行業都難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
「你個後生懂個甚。」
出錢出物出人。
管中窺豹,大周實乃王朝末期的景象。
一股風氣形成了。
雖然年輕人穿著軍裝,老漢卻沒有畏懼,他家裡子弟也穿軍裝呢。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脫離不了科學。
可惜。
濟州島比起金州,要更容易發揮海外司的作用。無論是影響力,距離等等。
可惜很多人不認可實事,他們要講他們口中的道理,把實事和歷史,以及研究全部視而不見,極力打壓番薯和玉米的作用。
否認海外漢人,其實是居心不良的人。
「把我們的軍人,讓給別的人,豈不是養虎為患?」
越來越多的百姓,也罵了起來,怎麼會有人反對將軍呢。
所以。
但是。
只有和百姓們的利益融為一體,自己手中的權利才是最穩固,最強大的。
金州。https://m.hetubook•com.com
打壓海外漢人的名聲和功勞,製造矛盾,實在是不可言。
世界是不同的變化的,猶如古人所言,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將軍,你是我見過,胸懷最寬廣的人。」
西班牙人本來準備進行第四次屠殺當地的漢人,因為當地的漢人太多,控制了方方面面的行業,他們想要站穩腳跟,就必須要對付漢人。
番薯作用大不大,歷史已經證明,實事已經證明,後世學者已經證明。
一名軍官,可以訓練出一隊專業的隊伍。老兵可以讓隊伍穩定,細節上影響新人。
「誰知道呢。」
從金州到地方。
當然,會有很多的風險和後患。官府想的應該是,如何解決風險和難題,順利的讓海外司發展。
唐清安不顧官員們反對,把一看就知道到未來是龐然大物的海外司,放到了濟州島,而不是留在眼皮子底下。
把自己國家逃離到國外的貪污犯,轉移財產到國外的富人和家眷,與海外漢人混為一談,貼上一個標籤。
毛榮誠心的說道。
毛榮對金州有信心,不懼怕任何的挑戰。
一句話。
歷史已經證明。
「海外鞭長莫及,恐怕介時脫離我們的管控。」
「請問將軍,海外司的主要作用是?」
海外漢人不下數十萬,總體是具有開拓精神,見識多,敢拼搏的人,缺少的是國家的支持。
「老祖宗可沒說讓你只守家。」
「那我們不應該想更多的辦法去應對嗎?怎麼能因為懼怕改變,就把事物禁止呢。」
事情鬧得太大。
「啥是海外軍團啊?」
海外漢人哪怕有武器,有了他們急需的物資,但是沒有專業的人才,最後也很難敵對西班牙,英國,荷蘭人。
「你不光是為了金州立了大功,更是為百姓們立了大功,應當為你建廟。」
他們更加的激進。
唐清安確認了一遍。
「參加海外軍團?」
《是傲慢,還是躺著舒適。》
為什麼大周
www.hetubook•com•com積弊那麼多,但是官兵仍能壓著義軍打?這就是專業的區別。
就像大周。
而同樣是軍人,為什麼數百英國人,就能攪動的廣東筋疲力盡呢。
就像造船一樣,需要有經驗的船匠。軍事一樣如此,需要有經驗的老兵和武官。
跟他們講道理是講不通的,他們習慣了自己的生活,不希望出現新的事物。
金州雖然只是大周的一個軍鎮,但是已經有了虎吞山河的氣勢和實力。
氣的那老漢跳腳。
包括呂宋。
金州的官員雖然勤儉,但或多或少也沾染了舊官員們的習氣。
幾民海外漢人再也無言以對,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將軍這種人。
海外商人們本就是最具有奮鬥精神的人,缺少的是力量,以及大後方的支持。
只要能帶領國家強大,讓百姓富裕,人們不但不會傷害領路人,還會自發的保護他。
唐清安是後世紅旗下長大的人,不會畏懼百姓,更不會懼怕百姓強大了,會傷害到自己。
海外之利,有了將軍此舉,的確有養虎為患的風險,憑空為金州設立了潛在的敵人。
軍隊,其實才是一門超高度專業的行業。
加上從金州購買的船隻與武器。海外商人們手中的實力,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唐清安生氣了。
唐清安反駁道。
「你們幫忙金州,一起成立海外司。」
任何事物要從兩面性來看。金州的軍人加入到了海外,擴張了海外漢人的實力。
幾名漢人心悅誠服,再也沒有疑慮。他們留在了金州,和節度府的官員們,極其熱心的商洽,如何組建海外司。
官員們的憂慮,是因為他們畏懼競爭,畏懼破壞現狀。
否則,優勢遲早會被人追上。
很多官員不懂,為何他們的說法,實質上是保護了將軍的權利,將軍難道看不懂?
億萬人口的國家,讓十萬里之遙而來的數百人,就攪動花了半個國家的力量,才驅趕走了對方。
後世推翻清朝皇帝,革命,抗戰,包括新中國融和*圖*書入世貿,尋求海外投資,可以說數百年來國家的發展,從來沒有離開過海外漢人的鼎力支持。
所以官員們擔心,會形成一股新生的,脫離金州掌控的勢力。
將軍一笑,屋子中的氣氛立馬升溫,幾人神情輕鬆,跟著說笑烘托熱鬧。
好嘛,不愧是商人。
雖然商人們拍馬屁,但是唐清安不能不認同毛榮的功勞,作為當下他的身份,有功必賞才能鼓舞人心。
小心翼翼的海外商人們,這才敢出面,帶走了這批寶貴的人才,去海外加強漢人們的實力。
「別把自己的膽怯和無知,推到老祖宗身上去。」
金州老兵們痛罵反對將軍的人。
節度府。
不論當下還是後世。
羅什他們人人目光忐忑,不知道將軍會不會生氣。
唐清安沒有否決。
只有將軍不同。
因為這數百名英國人,很多是英國軍隊中出來的軍官,是商人們精挑細選后聘請的。
將軍的話,讓眾人動容,毛榮更是連連擺手。
海外漢人們,他們選擇不掙錢,也要從東南亞各國運送糧食,棉花等等高運載,低價值的物品,運去金州換取。
「作用嘛,就需要你們來組建了,請了各位賢者,不就是為了發揮軍司的作用,制定規章的嗎。」
更何況。
「番薯除了不挑地,抗旱,產量高,果實人能吃,藤葉牲畜可以吃,其他也沒啥太大的作用。」
因為海外司有海外漢人的加入,所以一批批的武器,一批批的軍備,甚至金州的戰船,全部向海外漢人放開。
誰也不讓誰。
但是有將軍的號召和支持,他們就不怕危險。
他們不懂。
為什麼?
謊言,只不過是謊言,是經受不住外力的泡沫,看起來肥大,其實一碰就破。
進入工業時代以前,全國各地都在輪作種植番薯,農民們自己的選擇。
唐清安認為應該如此。
唐清安笑道。
不少的退伍老兵和軍官,主動加入到了海外司,有海外司統一安排,發派到了海外。
「不敢當,不敢當。」hetubook.com•com
幾民海外漢商,重新來到了金州,向將軍請求支援。
幾名海外漢商激動的熱淚盈眶。
說來說去,就是官員們的傲慢和不想離開舒適區。
無論治下的人口,或者人心,都無與倫比。
唐清安看著手裡的薯藤,露出探究的目光,就是這玩意,活人無數啊。
「你們想要從金州招募退休的士兵和武官?」
「可以,我同意。」
自己不變,不代表別人留在原地和你一樣。
只指部分官員們,拋棄了拼搏精神,想坐著當官大人。文章的措辭很激烈。
海洋風險大。
東南亞各國,原本屬於海外商人的碼頭,基地,被西方各國人搶奪走。
很多人回到金州請見將軍,他們見到將軍后,不約而同的反對軍司的告示。
更不懂。
將軍的利益和他們不是一致的。
什麼海外軍團咯,什麼西方開發公司,新大陸公司云云。
年輕人留下這句話,徑直的離開。
人心啊。
「海外在哪裡?」
沒有功名在身的,地位低下的商人,能被百姓如此對待,可見人們對其帶回來的番薯的認可。
「這後生。」
海外司明顯是有利於發展的。
包括古人都把外來的番薯,從開始的蔬菜,提升到主糧的地位,僅次於稻麥。
可是最近以來,反對的官員越來越多,大多人要求,禁止海外司。
雖然只數百人,但是軍事素養的確很高。
金州發展的速度,加上將軍又是如此偉人,而且又年輕,只要將軍不被權利遮住雙眼。
軍司的告示,鬧得很大。
國家弱小時,在其他國家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都是海外漢人遊行抗議,為國家在國際上發出聲音。
軍司立馬站出來,支持將軍的文章,號召全體學習將軍的精神,保持拼搏向上的精神。
本身西方各國就互相敵視,加上復起的海外漢人們,越發的形勢緊張。
所以他們看上了金州的最寶貴的人才。
隨後。
唐清安沉吟一陣,抬起頭說道。
「這樣吧。」
這就是人心的力量。
有了將軍和-圖-書的支持,很快,軍司在各營,各衙門,貼出了告示。
隨著金州的舉動,加上他們回去后的宣傳,越來越多的海外漢人,匯聚到了金州。
只有杜絕保守的想法,勇於加入競爭,不斷的更正自己的錯誤,才能一往無前,保住永遠的優勢。
新中國建立,農業的國家,還沒進入工業的門檻,武器是萬國造。
他們不是沒有跟大周的官員們打過交道,知道大周官員們的傲慢和固執。
還沒等官員們反應過來。
不能發揮人心的力量,不能怪人民。猶如李氏朝鮮,金州兩萬兵,就能讓上千萬人口的李氏朝鮮疲於應對。
「下南洋。」
現在的金州,補上了他們的短板
恐怕不是。
他們是真不容易。
但是新中國有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不可計數的,從戰火中磨練出來的軍事人才。
……
正因為金州軍人的加入,同樣也擴大了金州的影響力,只要金州保持目前的態勢,何必憂慮呢?
針對這種現狀,唐清安寫了一篇文章。
「金州準備成立一個海外司,所有海外的漢人,都可以尋求海外司幫助,金州承認海外漢人為自家百姓,大家同根同源,本是一家人。」
四大軍鎮,不約而同的組織官兵們,學習將軍的文章,人人都需要學習。
專業技能超過了衛所軍。
恨不得海外司把全世界的事情都包含在其中,連新大陸沒影的事,都歸入了海外司的計劃中。
整個東南亞的局勢,立馬鬧成了一鍋粥。
海外司直接設立到了濟州島。
同樣不希望出現超過他們掌控力的事務。
「只抗旱一項,就非同尋常,多少荒地可以利用,皆是增加的收穫啊。」
「怎麼能去海外呢,老祖宗的地方,死也要死在這裏呢。」
根據後世學者的研究,番薯玉米加入替代傳統的農作物,使得清朝的人均口糧,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三分之一。
「就是那幫海外的漢人,要去海外。」
把幾百上千人組織起來,都需要各種管理體系,何況成千上萬的軍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