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晚唐浮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作品相關 關於古代的騎兵

作品相關

關於古代的騎兵

中原騎兵,從西漢時實質上的騎馬步兵開始,就一直沒有脫離過步兵的影子,裝甲槍騎兵的發展便是明證。
⑹胡騎校尉掌池陽胡騎,不常置;
但打著打著,胡人越打越少,各個政權不得不大量啟用漢人當兵,甚至以他們為主力,因此步兵越來越受到重視,軍隊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戰鬥力越來越強。
可能很多人對騎兵的印象就是蒙古人的騎射,但那真的不是中原騎兵的傳統。
越騎,最早是指降漢后遷居河內、弘農、三輔的越人部落出身的騎兵,後來也加入了匈奴人。
東漢騎兵里騎射手也有,主要來自幽州突騎里的胡人,但裝備鐵甲、長槍進行近戰肉搏的騎兵已成為主流。
步兵的優勢是戰鬥力強橫,人是雙腿直立動物,雙腳踏地時所能使用的兵器,所能展現出的武藝,遠遠不是騎在馬上的人能比的。
南北朝戰爭頻繁,從北朝來說,因為草原遺風,騎兵最被看重。步兵多為漢人,並不受重視。而且很多時候以饑民為主,訓練不足,戰鬥力很差,屢屢被騎兵衝垮。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尚未發明雙馬鐙,騎兵的戰鬥力還是有所低下。一直到北魏時期,實用的雙馬鐙普遍裝備,同時降低了高橋馬鞍的后鞍橋,抬高前鞍橋和鞍面,騎兵的雙腿可以前後、左右借力,使得騎乘戰馬近戰的能力獲得本質的提高。
屯騎是指關東郡國騎士,主要來源是燕、代之地的騎兵,後期主要是燕地,也就是唐代的幽州,民族成分複雜,有漢人,也有被匈奴所滅的東胡部眾。
⑻虎賁校尉掌輕車。
這樣就形成了以燕人及內附胡人部落為主的幽州突騎,以及在劉秀建國過程中南遷至南陽、潁川的幽州突騎後裔為主的潁川突騎www•hetubook.com.com兩大集團並存的局面,前者規模較大,後者規模較小。
⑵附庸兵,成分是投靠過來的東胡部落兵,如烏桓;
為什麼如此呢?不外乎袁紹是與烏桓聯手滅掉公孫瓚的,在此過程中烏桓騎兵聲名大噪,被曹操注意到了。又或者公孫瓚的勢力實在損失慘重,幽州漢人突騎沒剩多少了。
騎兵的優勢是機動性,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走。
長水宣曲胡騎是義渠羌人,西漢時名將公孫賀、公孫敖祖上就出身義渠羌人部落。
⑴中壘校尉掌北軍壘門內,外掌西域;
正如晁錯所說,西漢騎兵——
⑸長水校尉掌長水宣曲胡騎;
東西魏邙山之戰,西魏賀拔勝追擊高歡,手裡的馬槊槊刃幾次差點夠到高歡,最終還是沒能打到他,讓高歡跑了。事後賀拔勝很後悔,說有弓箭就乾死高歡了,可見一斑。
一般而言,與中原交往越密切的胡人,走中原裝甲槍騎兵路子的騎兵越多,走傳統草原輕甲騎射路子的越少。
曹操收編的這些騎兵,其實就是東漢年間幽州突騎里的內附部落兵,但他們受東漢幽州突騎影響,裝甲槍騎兵的比重已經大為提升,不是傳統的草原騎射手了。至於幽州漢人里的槍騎兵,原本是公孫瓚的勢力,敗亡于袁紹之手后,漸漸湮沒,聲名不顯,遠不如東漢時名聲大。
⑵屯騎校尉掌騎士;
初平二年,公孫瓚遣劉備領偏師南下,援助田楷拒袁紹,趙雲率騎兵跟隨。
(四)隋唐
此為八校尉,其中屯騎、越騎、胡騎、長水四校尉所領之兵為騎兵。
漢武帝時期,設八校尉:
西漢時的騎兵戰術其實就是步兵的戰術,更準確說是騎馬步兵。因為沒有雙馬鐙,馬鞍也https://m•hetubook•com•com不完善,騎術還不如匈奴人,因此主要戰術是「下馬地斗」,他們背負輕型弓弩,攜帶步戰兵器,進攻時快速騎馬機動至敵人側翼或背後,下馬發射弩箭。
這一時期,出現了減重版的虎斑突騎。這種減重版的具裝騎兵在對付完全版的具裝甲騎時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因為它機動性更強,在對付笨重的鐵罐頭時有優勢。
司馬氏不像曹魏那樣對東漢的軍隊編製避之如虎,他們很大方地恢復了幽州突騎這支劉秀賴以稱雄的光榮部隊的番號。
具裝甲騎確實對步兵產生了強大的衝擊,一開始屢屢得勝。
(三)魏晉南北朝
匈奴騎兵騎術好,射術佳,但裝備較差,肉搏能力較弱。
漢武帝時,騎射的匈奴騎兵其實是被西漢的騎馬步兵滅亡的。
而東漢騎兵也秉承中原肉搏能力強的傳統,大量使用長槍近戰肉搏。
趙雲的這支騎兵部隊,應該就是幽州突騎。劉備十分眼熱,「每結納雲」,著意拉攏。趙雲後來投奔劉備,劉備「密遣雲合募得數百人」。
為了對付這些越來越難纏的步兵,北朝政權不得不走上了一條騎兵重裝化的病態路子。具裝甲騎的大量列裝,可以說是中國史上之最,南北朝都有龐大的具裝甲騎編製,鎧甲越來越厚重,長槍變成了粗大的馬槊,且馬槊的直徑、長度也越來越離譜。
(1)中央軍:
同樣正規訓練的騎兵和步兵,騎兵正面戰鬥能力是不如步兵的,打不過。
這時候的幽州突騎,仍然是兩部分,和東漢一樣。邊郡漢人突騎成員選入中央禁軍,邊地也有內附部落兵,東漢時是烏桓,西晉時是鮮卑。
西漢騎兵騎術相對不行,但裝備好,肉搏能力強。
⑺射聲校尉https://www•hetubook•com•com掌待詔射聲士;
東漢年間董卓臂力過人,可以左右開弓,「為羌胡所畏」。其實這個騎射水平在後面朝代騎兵看來不過如此,很多人都會,但你要考慮時代的局限性,董卓確實天賦異稟。
但總體而言,這時期無論草原還是中原騎兵,其戰鬥力比後面朝代的騎兵都要弱。主要是因為雙馬鐙之類的裝備還未出現,左右開弓、扭身回射、卧射、背射等高級技能很難施展,非天賦絕佳者不能為之。
〖上下山坂,出入溪澗,險道傾仄,且馳且射。〗
這種草原、中原騎兵的天生差異,一直延續到了後來,並漸行漸遠,發展為兩個騎兵流派,即騎射騎兵和衝擊騎兵。
幽州突騎,無論是曹操的烏桓騎兵,還是西晉重建的幽州突騎督,還是南北朝的鮮卑騎兵,其裝甲槍騎兵的屬性非常濃,走的是正統中原騎兵的近戰肉搏的路子。
這一時期,北朝步兵的戰鬥力達到了巔峰,讓性價比太低的具裝甲騎徹底退出了戰場——因為沒用,對付不了步兵,還非常耗費資源。
(2)地方軍:
趙雲招募的這幾百個人,劉備千叮嚀萬囑咐不能讓袁紹知道底細,「皆稱劉左將軍部曲」,使「紹不能知」。
(二)東漢
同時期匈奴人因為騎術較好,能比西漢騎兵更好地完成馬上動作,因此他們的主要戰術就是騎射。
南北朝之時,戰亂頻繁,幽州突騎主要歸於南燕和北魏,南朝則以東漢時潁川突騎後裔為基礎組建了淮潁突騎。
在這個年代,中原騎兵愈發往「槍騎兵」的路子上走,因為高橋馬鞍等新裝備的發明,使得騎兵可以在馬上做出更多、更複雜的技術動作,不用再「下馬地斗」了。
東漢建國后,劉秀又在幽州突騎之外,建潁川突騎https://m.hetubook.com.com
(一)西漢:
其實說幽州突騎完全消失也不對。
⑷越騎校尉掌越騎;
痛定思痛之下,各政權開始給具裝甲騎減重,提高機動性,同時探討是否可以讓槍騎兵重拾弓箭——使用大馬槊的南北朝騎兵是用不了弓箭的,因為馬槊太重了,必須雙手持著。
不得不說,歷史是個輪迴。
到了唐代,騎兵輕量化已經成了主流,中原騎兵的路子也開始分化,有堅持傳統的槍騎兵,也有開始使用短兵器以及弓箭的騎射騎兵,但槍騎兵比重更大一些。這可能和中原騎兵需要協助步兵作戰有關,騎射騎兵對付步兵的能力太弱雞了,騎弓威力、射程都比不上步兵的步弓,使用短兵器衝擊步兵大陣時也很沒有威懾力。
東漢騎兵曰「突騎」。
突騎,言其驍銳可用衝突敵人也,主要來自幽州,胡漢皆有,比如吳漢攻成都時有烏桓突騎三千餘人。這可能與劉秀開國時得到了河北土豪的大力贊助有關。
騎射手也有,一般是新進入中原的遊牧部落,還是草原的傳統打法。
但被虐的時間長了,步兵也變得越來越專業,各政權在步兵訓練、裝備、戰術上的投資越來越大,重甲步兵大量出現,結果打得具裝甲騎找不著北。
池陽胡騎的來源主要是降漢匈奴人。
南北朝時,敢正面沖步兵的騎兵基本沒好果子吃,甚至騎兵人數超過步兵時,上頭了正面硬來,也打不過,這種戰例很多。
但怎麼說呢,西晉禁軍突騎的員額只有一千人,而且幽州邊郡漢人突騎在三國時兵源大損,人才嚴重匱乏,西晉不得不大量挑選鮮卑兵源進入中央禁軍。這些鮮卑人到中原當兵后,讓司馬家的皇子們認識到了鮮卑騎兵的厲害,以至於後來八王之亂時,紛紛派人去幽州招募鮮卑人到中www•hetubook•com.com原來當雇傭兵打仗。
(3)裝備和戰法
西晉時期,重建幽州突騎:「幽州突騎督」。
⑴邊郡兵,成分是幽州燕人;
聊一聊中國古代的騎兵吧,從西漢開始說起。
曹操征服烏桓,將其餘眾一萬余落(二十多萬口)遷入中原,精選烏桓騎兵編為隊伍,仍以烏桓大人率領,征戰各方,「三郡烏丸為天下名騎」。
⑶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門屯兵;
騎兵的披甲率很高,比步兵高多了,完全是把他們當做步兵來用的,騎馬是為了機動。
基本就這麼多了。
〖下馬地斗,劍戟相接,去就相薄,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
反觀使用馬槊的槍騎兵,雖然不能使用弓箭,但馬槊勢大力沉,沖入步兵大陣內時有橫掃千軍的效果,對己方步兵的幫助非常大——嚴格來說,馬槊騎兵也不是完全不能使用弓箭,就是射箭時需要你停下馬來,頓槊于地,然後射箭,當然沒有且馳且射的使用輕便短兵器的騎兵方便了。
有什麼不能讓袁紹知道的呢?大概就是這幾百個人都是公孫瓚的幽州突騎(白馬義從)餘眾吧。
這一發現掀起了騎兵輕量化的浪潮,虎斑突騎一開始是鐵甲,後來變成了皮甲,再後來有部分人放棄了大馬槊,改用短兵器騎戰,以便能夠攜帶弓箭騎射。
匈奴騎兵則是——
寫這個,主要還是發現很多讀者對騎兵的認識仍然太籠統,太標籤化。不太清楚我國古代騎兵發展歷史和流派,騎兵裝備、戰術的傳統。
裝甲槍騎兵,至此發展到了巔峰,可以說後世金朝賴以成名的重騎兵、具裝甲騎在南北朝病態的同行面前完全不夠瞧,正面對打,估計要被南北朝的具裝甲騎打爆。甲沒人家厚,槍沒人家粗,人家還玩了幾百年的具裝甲騎戰術,堪稱專家級,完顏家的金兵真不好和人家比。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