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災難藝術家

作者:七七家d貓貓
災難藝術家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0969章 養兵千日

第0969章 養兵千日

那麼,如此拍攝的意義到底在哪裡呢?
大決戰的拍攝難度,到底在哪裡呢?
但與此同時,鋼力士和音波彈頭也在畫面的角落裡,他們作為背景的一部分出現,完成畫面的補充。
描述起來,就已經非常複雜;實際拍攝起來,更加複雜——
同一個場景,拍攝三次。
死侍從起點開始往前沖,一路廝殺,殺到廢墟樓下,準備登上樓,拯救莎莎,整個鏡頭一氣呵成。
這場戲,怎麼拍?
在「突襲」里,陸潛拍攝孤膽英雄,單線敘事,所有鏡頭全部圍繞阿泰展開,哪怕視角短暫切換到敵人位置也始終以阿泰為圓心,自然而然,所有鏡頭畫面的布局也就簡單許多,因為圓心是始終不變的。
畢竟,如果不這樣的話,就不是陸潛了,不是嗎?
這也使得高潮精彩不起來。
在拍攝之前,陸潛就和整個洪家班深入探討多次會議:
最後,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個「車輪戰」的觀感效果,哪怕剪輯眼花繚亂,也無法掩蓋整個場景的蒼白無力。
另外,和_圖_書後期剪輯工作不僅僅扮演視角轉換的工作,同時如同一個節拍器,讓打鬥場面開始呼氣起來,從死侍到鋼力士到音波彈頭再回到死侍,乃至於穿插莎莎和阿賈的鏡頭,三百六十度地不斷旋轉跳躍。
這也意味著,死侍、鋼力士和音波彈頭三個人的站位,需要稍稍拉開一些,彼此成為對方的背景板,但同時又不會搶走對方打鬥場面的主要視覺效果,降低拍攝工作的難度,同時也能夠節省一部分經費。
死侍、鋼力士和音波彈頭三位人物,如何深入敵營,敵營又是如何分散開來對付他們,整個戰場是什麼局面?
爆米花電影,如果高潮不精彩的話,那麼應該看什麼呢?
三個人,三條線,同時發生,那麼,剪輯應該如何組合、調度應該如何配合、場面應該如何構圖,那些流水線作品全然沒有深入考量,動作戲和動作戲之間沒有任何火花碰撞,調度更是死板得毫無生機。
如此一來,三個人物三條線,保持獨立的同時,互相又和圖書能夠成為彼此戰場的一部分,最後——
一般來說,流水線工業電影的拍攝方式,三個人的打鬥路線全部分開,拍攝自然也分開,彼此獨立,沒有任何聯繫。
那麼,陸潛就給雄獅影業一個多線交織的全面混戰。
這也意味著,沒有空間感,沒有時間性,也沒有生命力。
然後,通過後期剪輯來完成拼接,製造出一種三個人的戰鬥同時發生的錯覺,但鏡頭裡往往看不到另外兩個戰場。
觀眾內心都清楚地知道,甲乙丙的戰鬥是同時發生的,全部在同一個戰場,但問題就在於,一個是構圖、一個是調度,鏡頭的呈現完全沒有想象力、沒有空間感、沒有時間性,無法將這種聯動激活。
簡單舉例,就好像現在,陸潛準備拍攝大決戰的第一場戲,也就是「死侍VS小嘍啰」,拉開戰鬥的序幕。
「電影感的魅力」,在這裏也就暗淡無光。
總不能只看你情我濃的狗糧和幽默段子的腦補吧?
陸潛想要拍攝孤膽英雄單刀赴會,但雄獅影和_圖_書業不讓,他們需要加入變異人戰隊宇宙,於是大決戰就演變成為混戰。
也正是因為如此,陸潛和整個劇組不同部門的工作團隊,一直在反反覆復綵排演練,每天都是挑戰。
那麼,應該如何呈現呢?
其實,在陸潛看來,商業電影的高潮場面,恰恰是呈現電影感魅力的最佳平台,光影交織、畫面構圖所碰撞出來的火花足以令人熱血沸騰,電腦特效與實際拍攝雜糅在一起的化學反應更是宛若魔法。
所以,有人會主動迎戰,有人會受傷倒地,有人會腹背受敵,正方和反方都是如此,整個戰鬥需要完全交織在一起。
聚焦死侍的時候,鋼力士和音波彈頭的打鬥同時進行。
然而,他們沒有,囊中羞澀,所以,陸潛也不得不將野心壓制下來,將戰場的局勢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但是,鏡頭和鏡頭之間的調度、銜接、構成都太過死板也太過僵硬,為了避免穿幫,他們甚至要儘可能避免拍攝一條線的時候,將另外兩條線納入鏡頭範圍里,確保和圖書每條線的拍攝都能夠真正獨立出來。
當然,如果資金充裕,陸潛完全可以將整個戰場擴大,以拍攝戰爭電影的規模,來調度場面的所有細節,所有角色全部成為戰場的組成部分,展現出一副恢弘而壯烈的畫卷。
問題就在這裏,三個人又不是分散在撒哈拉沙漠的不同角落裡,怎麼可能看不到另外兩個人的戰鬥狀況呢?
如此一來,陸潛就能夠通過鏡頭調度來展現戰場的不同角落,整個打鬥場面的豐富和靈動就充盈起來。
對此,陸潛表示拒絕。
空間感和時間感。
此前就提到過,大部分超級英雄電影的場面調度平庸而死板,毫無新意,缺乏想象,其中群戰就是最明顯的一個問題。
為了確保全景面面俱到,他們甚至製作了一個沙盤,對,就是專門用來紙上談兵的沙盤,並且用玩具兵來充當角色,確保出現在畫面里的每個角色都是真實的鮮活的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真實人類。
陸潛的想法,不僅大胆,而且瘋狂——
也就是說,決戰場面,死侍、鋼https://m.hetubook.com.com力士、音波彈頭,三個人,三條線,彼此獨立,但偶爾又交織在一起,最後構成整個戰場的全景。
很多時候,這些流水線電影的高潮打鬥戲份,往往看起來就是:甲先打、甲打完再乙打,乙打完再丙打。
這也是流水線作業的通病,因為這樣更加快捷也更加便利,不僅能夠確保拍攝效率,將整個場面控制在小範圍,然後套用模版,三下五除二就能夠完成拍攝;同時還能夠順帶控製成本,避免浪費。
一鏡到底的主角,是死侍。
簡單來說,單人單線,多人多線。
同理,聚焦鋼力士的時候,死侍和音波彈頭的打鬥也同時進行;音波彈頭也是如此。
這樣,觀眾就能夠深深沉浸在戰鬥之中,彷彿自己就在炮火的中央,目眩神迷地穿行在槍林彈雨之中。
在「死侍」里,他們需要拍攝多線敘事,也就是說,死侍、鋼力士、音波彈頭,三個人同時都在戰鬥,而不是什麼「死侍打完鋼力士上、鋼力士打完音波彈頭上」的車輪戰,戰場的「爆點」是全部同時發生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