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瀚海唐兒歸

作者:人到中年紙老虎
瀚海唐兒歸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百章 中書省變司禮監?

第六百章 中書省變司禮監?

而第二件事,就是李聖天西來的事情,按照曹六郎曹延祿的上報,李聖天早在七月份就已動身,除了留下李從德監國以外,曹元忻、李從煜等人都被他帶上了。
而涼州除了擔任中原與安西交流的大通道這一個功能外,還是張鉊核心的武力來源地區與向西征服的大後方。
同時會給六部的某些左侍郎加參知政事銜,讓他們也形同丞相參与國事。
最後剩下的一小塊,張鉊準備再從關中遷移大約五萬人到河西。
中書省至此,不再擔任監察、諫議等職責,成為了皇帝的專屬智囊、秘書團。
張鉊沒想到李聖天對於到一趟中原,執念這麼深,而且他也感覺,李聖天甚至有在中原常住的意思。
最近一直忙著處理各種突發|情況的張鉊,也難得放下了所有事情,陪著三個小娃娃逗樂了起來,晚上則好好安慰了皇后曹延禧一番。
族人不理解她,覺得曹家如今這樣富貴,朝廷官職多有缺失,給他們封點官能怎麼樣?都在埋怨曹延禧翻臉不認人。
民間富戶不是沒有,但卻沒有大到需要遷移才能控制的地步,他們也不是張鉊想要的群體。
可是安西如今還萬萬不能缺了他,如何把舅父天子忽悠回于闐,再當幾年看守西大門的牛馬,這是個問題。
這樣一來,張周的中樞權力結構,將變成皇帝親任中書令,下面則配置門下侍中,同中書平章事和-圖-書、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和若干參知政事為群相。
因為實際上三省制度在唐中期以後,就已經名存實亡。
只是裴遠讓裴遠獨任西京留守兼承天府尹,放權還是放的有點大了,現在的裴遠他還可以信任,但是日後呢?
所以三省的職責,直唐太宗以後,逐漸就開始被更需要聽命于皇帝的各種使職給分奪了。
樞密院的很多職權,以及後梁、後唐的朝堂架構,跟三省制是有重複的。
張懷慶就是這樣的,他已經失去了一切奮鬥的勇氣和決心,強行留在西京承天府,也沒有什麼益處。
但運行一段時間后,張鉊就發現了大量的職權重疊不清和推諉扯皮等情況。
但是會把中書省原本用來糾正朝政缺失,用人不當,官員違法等職責的左右散騎常侍、左右司諫、左右正言等官職合併到門下省去。
作為張鉊最重要的大後方,河西隴右還是應該保持家有四五百畝地的大府兵制模式,做到中原有事能調兵入關中,安西有事,也能迅速支援。
最重要的是,張鉊在關中,是以唐太宗李世民為標杆的,關中很多人心裏也相信張鉊是太宗文皇帝轉世,這從關中義從在戰場上的表現,就看得出來。
所以除了相對富庶以外,還要加上一個武字,這個字,恰恰又是遷移富戶無法達到的目標。
特別是門下省,那一串串職和圖書責,皇帝但凡肚量小一點,根本就執行不下去。
我張聖人其實不怕手下人權力慾望強,因為他這裏,多得是高官厚祿來安排人,但就怕手下已經沒了進取之心。
不過正因為皇后的權力還挺大的,曹延禧的壓力才越大。
而接受了中書省讓出的左右散騎常侍、司諫、正言等官職后,門下省的封駁、監察、諫議等權力,責會得到加強。
這實際上就很有明代司禮監的味道了,大方向上差不多,只是具體的只能還有些區別。
最近這兩個多月,張鉊又得了三個子女,曹延禧照終於再次誕下了一個小皇子,算是打上了雙保險,自此陰霾盡去,顯得容光煥發。
此時的皇后,可不後世,特別是北宋以後的皇后能比。
而曹延禧這邊,深知張鉊的為人,只能自己擋住這些惱人的事情,不讓張鉊受到影響,也挺累。
同時具體的政務系統,將會大量來到尚書省。
雖然張鉊這不會存在這種情況,但曹延禧的權力其實並不小。
至於張懷慶,張鉊還是準備把他調回東京開封府。
張鉊準備以加了同中書平章事的尚書左僕射為首,尚書右僕射為副。
庄宗李存勖時期,劉皇后強勢無比,她下的教令一度比李存勖的制令都好使。
但他現在不行,因為此時已經經過了快兩百年的動亂,雖然烈度無法與秦末和隋末相比,但卻太過頻繁,民和-圖-書生的情況相當凄慘。
曹延禧也沒想到張鉊會來,張鉊也沒讓人通報,她正要將三個哇哇哭叫的嫩娃娃送走,卻被張鉊給阻止了。
張鉊沒有唐太宗那份自信,唐太宗很有信心把接班人都培養成跟他一樣的賢君,張鉊則估計自己的後代,庸主應該是佔大多數。
因此,張鉊目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一部分關中義從安置到涼州去,把涼州的肥沃土地一分為三。
比如大明朝的皇后,只有升級為了皇太后,而皇子又年幼的時候,才有那麼點權力。
她一邊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一邊還要警惕曹家勢力的進一步擴張,光是她自己擋住的曹家子弟上門求官,就不下五十起。
同時,三省制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文官權力的高度集中,若是英明的君王,尚能駕馭,遇到幾個能力不那麼行的,只能是被耍的團團轉。
最後一個事情,那就是全方位的政治架構調整了,張鉊現在實行的,是一套大唐與五代制度的雜糅。
更重要的是,涼州嚴格來說在張鉊進入中原之後,已經不屬於帝國的中心了,所以張鉊才會把涼州抬舉成五京之一,就是為了避免它的過快衰落。
地方上,道大使這個稱謂,實際上是張鉊為了打壓節度使職權設立的,全稱實際上原來的節度大使。
但是這些,張鉊必須要等到馮道和趙瑩回來之後,再做出安排。
乾元宮中,和-圖-書張鉊破天荒的沒有去大符或者高娥娘那裡,也沒有去找任何一個寵妃,而是來到了皇后曹延禧的寢宮。
同時曹延綿也如願產下了一個男嬰,薩曼波斯公主塞菲葉也為張鉊添了一個小棉襖。
設中書舍人六名,分別對應立戶禮兵刑工六部以及負責班薄、制敕、點檢等職責,其餘符寶、通進、進奏等司、院不變。
排除了這個辦法,張鉊就只能把目光放到了與河西最近的關中人身上。
而現在根本就不適用,甚至連現在的州縣體制也不適用了。
但實際上,從古至今這麼多年,能有幾個皇帝像唐太宗一樣勤于政事、知道百姓疾苦,而又能虛懷納諫的?
當時李璟不肯服軟,張鉊準備再次徵召一萬大軍南下淮南,那也是曹延禧督促群臣儘快完成的。
首先就是解決涼州空心化的問題,若是在漢唐時期,大可以移天下富戶到涼州。
在中央層面,是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加上樞密院并行的格局。
最大一塊的,賞賜給已經跟隨他的關中義從及其家屬,小一些的,則從青塘高原和高山上,招募一部分各族百姓。
因為在此之前,張鉊出潼關的時候,就帶了六千關中義從,等到了攻打南唐之前,又再次徵召了四千,同時因為孟蜀的進攻,曹元忠請示張鉊之後,也徵召了大約五千人。
而且張鉊也感覺得到,曹延禧的壓力也不小,她一直在儘力跟緊張和*圖*書鉊的步伐,來做一個合格的皇后。
張鉊的設想,是將跟皇帝關係最為緊密的中書省,徹底改成皇帝的秘書班子。
把中書令這個職位,改為虛職,用來追贈,恢復同中書平章事的官稱,作為丞相的加封。
而看著曹延禧帶著美美的笑容沉沉睡去,張鉊卻有點睡不著,快到年底元日了,而他接下來還有三件大事。
中書省的實際長官為中書侍郎,主管進呈國家政務,宣布詔令,將大臣的奏疏呈遞皇帝御覽,挑選,區分緊要與非緊要后,分別呈給皇帝。
這可是真的安慰,曹延禧剛出月子,還不適合做其他的。
最大的問題,就是三省制這套職在輔佐皇帝的官職體系,最初設計的時候,把皇帝都想象成了唐太宗這種標準的。
比如張鉊征討南唐的時候,國家大事都是張希崇、范質等商議后,必須要報給皇后曹延禧批准方可執行。
當然,他也不想用唐朝那種養蠱式的繼承人培養辦法,所以三省制度必須要因時做出改變了。
設中書知制誥一人,作為皇帝最腹心的侍從隨時隨駕,掌管冊書、制書、詔書、敕書、誥命等事。
張鉊甚至準備在科舉完備以後,讓中書省官員不通過普通的科舉選拔,而通過皇帝開的恩科特別選拔。
但在此時,皇后是可以被稱為聖人的,皇帝出征,皇后更會直接臨朝稱制守家,哪怕皇帝在,皇后也可以單獨向臣子下令,稱為教令。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